你情緒、心理上的缺陷,抑鬱症都可能是遭受情感暴力所至
情感暴力會導致
失去愛人的能力、失去享受生活的能力
圖 張匡龍
1
4
虛有其表的愛最可怕
有些父母會在心理上束縛自己的孩子,阻止他們獨立。他們往往讓孩子覺得,離開父母是一種不孝讓他們因此懷有負罪感。
為什麼要這樣束縛自己的孩子呢?大概是出於父母對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
「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有些父母會這樣對孩子說。這句話看起來是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愛,但隱藏著深深的束縛。
這樣的人釋放出來的氣場,實際上是冷漠的,對社會、族群完全沒有歸屬感。實際上,這些人所散發的,是冷酷的利己主義氣場。
「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這句看似充滿愛的話里,隱藏著的是憎恨。這樣舉著愛的名義的憎恨和恐怖主義所懷的憎恨有共通之處。
總而言之,會說這種話的父母,有施虐傾向。話說得再好聽,也只是為了隱藏施虐的意圖。
會用道德綁架別人的人其實是在追求權力。一面說著充滿愛的話語,一面掌控對方。這種行為用卡倫·霍妮的話講就是:「愛,是施虐者的偽裝。」
「愛」只是為了支配對方而找的借口,是為了讓對方成為自己的奴隸而做的偽裝。但讓人感到更畏懼的是,這些偽裝者本人並非有意而為。也就是說,很多父母意識不到自己正在用愛將孩子變成自己的奴隸。
「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這句話,本質上是希望孩子能讓「我」幸福,希望孩子覺得能有「我」這樣的父母是何其幸運。表面上看並沒有對孩子要求什麼,實際上卻給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鎖。
2
4
「情感習慣病」對心傷害最大
父母對孩子做出這種神經症的要求就是情感暴力。
因為看到孩子的表情並不幸福,所以父母會說這樣的話。父母的內心深處是明白孩子此刻並不幸福的,所以才會說這種話。如果是一般的關係的話,不會說出這種話。對方的不幸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無意識中意識到了這一點。
一般來講,自己覺得高興的話會認為對方也很高興。然後會說:好開心啊,是吧?
母親知道孩子現在並不幸福,所以會無意識地說:「不要離開我。」
就算有什麼不得不離開的理由,在要離開的時候,如果是真心認為「只要你們幸福就好」的話,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的,只會說:「明天我就走了。」
雖然有不得不離開的理由,卻不會直接說我要走了,而是說「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這種話的父母,在心裡的某處是希望孩子一定要待在自己身邊的。
但是,不說「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這種話的話,孩子有可能會離開自己,所以要用這種給對方負罪感的話將孩子留下。
這種話會讓孩子覺得沉重,不知該如何是好。總是聽到這種話,孩子會漸漸失去生活的勇氣。
然後,曾經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對身邊的人懷有敵意,但又因為有負罪感,而去壓抑敵意,出現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與小時候父母在精神上施加的暴力有重大關係。這種狀態會造成各種影響,如總是沒辦法高興起來,總是害怕別人說的話,就算是真的出於好心的話也會倍感壓力,就算對方沒有向自己施加壓力,也會感受到壓力等等。
於是,不管誰說的話都會感到害怕、畏懼,就算是來自善意的人的話也會覺得害怕。這就變成了這個人的情感習慣。這樣的話,他和誰在一起都沒辦法放鬆,和誰在一起都覺得不愉快,進而讓生活本身都變得不愉快。
我把這個稱作「情感習慣病」。
3
4
用道德綁架對方
父親對孩子說「我怎樣都可以,你是否能幸福才是我想的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在考慮孩子的事情,只是在考慮自己的幸福。
他所說的「你是否能幸福才是我想的事」,只是把虐待正當化的借口罷了,只是想把小時候的屈辱體驗消除罷了。因為膽小又怯懦,所以說不出「把我受的屈辱都還回去」這種話,所以只能用「你是否能幸福才是我想的事」這樣的話,間接消除心裡的屈辱。
這就是情感暴力。用「我怎樣都可以」這種「美德」來束縛對方。用「我只是擔心你的幸福」這種借口來讓對方變成自己的奴隸。
「我怎樣都可以,只是擔心你罷了。」這種話,在表面上看是一句充滿愛的話,但是下面掩藏的是「按照我期待的去做」這樣強烈的自我執著。
「我怎樣都可以,只是擔心你罷了。」說這種話的父親,當然是神經症性的非利己主義者。而且,「非利己主義的正面形象下,是巧妙隱藏的強烈的自我中心性。」
總是說「我怎樣都可以」這種話的人,有強烈的自我中心特徵。強烈的自我中心性的反向作用就是「我怎樣都可以」的叫喊。
有的人因為無法判別「我怎樣都可以」這句話背後的真實動機,所以,才會成為情感暴力的受害者。
但是,為了從情感暴力的加害者身邊逃開,對這種話的理解就尤為重要。
孩子因為情感暴力,在心理上變得古怪的時候,有的母親只是沉默地看著父親這樣對孩子繼續施加情感暴力。她知道孩子的父親一直在精神上對孩子進行傷害,但是,對自己來說,和丈夫的關係更為重要,所以會裝作視而不見。
4
4
因為情感暴力喪失享受生活的能力
像這樣遭受父母的情感暴力的孩子,會漸漸喪失社交能力,就算長大成人也沒辦法從這種陰影中逃離出來。為了不被人責怪、責難,他總是處在緊張狀態。
如果孩子沒有直接接受父親的那句「我怎樣都可以」所表達的表面意思,就會受到懲罰。因為父親不會承認這句話之下隱藏的自我中心性。
但是,社交能力需要能夠正確識別對方沒有在語言上表達出來的東西。遭受家長情感暴力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就算拚死努力,也很難變得幸福,也沒辦法和人真正親近起來。
這樣的人會「失去愛人的能力、失去享受生活的能力」。並且,由此變成一位施虐者。
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絕望的時候,「想要殺人」的衝動會隨之而出,在某種意義上是相當自然的事情吧。這就是令社會震驚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現的原因。
失去了愛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對所有的事情都會感到厭倦。害怕與人相處,心中的不安和緊張感總是如影隨形。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感到憤怒。即便和戀人在一起,也無法感到快樂。
憂鬱症患者總是無精打采,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部分原因就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難以發覺的恨意。一般人如果覺得生活是有趣的,那麼多少的忍耐是可以做到的,做事情也會有幹勁。但是生活中沒有什麼樂趣的話,就算給自己打氣,也沒辦法真的加油。
· [ END ]·
GIF/515K
編@怪蜀黍
文@(日)加藤諦三
日本知名心理學家、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哈佛大學賴肖爾研究所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同時還擔任過日本電台「人生問題諮詢」欄目的主持人。


※抑鬱症和內向的區別都有哪些 你知道嗎
※患上抑鬱的年輕人們,你們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醉生夢死-一個抑鬱患者的樹洞
TAG:抑鬱 |
※白癜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理承受壓力
※心理學:太可怕,受過心理虐待的人,可能會對虐待上癮
※心理病最痛苦不是渾身難受,而是不被理解,有同感請進
※有這些心理缺陷,吸毒和犯罪都有可能!
※癌症患者的心理變化特徵,避免「恐癌心理」,癌症並不可怕,你一定要克服!
※這些都是心理疾病,可是對其中的誤解依舊很深
※不要用暴力阻止孩子的這幾種行為,這可能是心理疾病
※情感心理:你是否感覺有異性在暗戀你?迷之自信也是一種自戀!
※比成績差更可怕的,是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
※懷孕後吃東西,切不可存在僥倖心理,不然既傷了自己又害了孩子
※不開心不只是心理問題,還有可能是身體出了毛病!
※一段感情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么?是有的。| 依戀損傷:親密關係中的心理創傷
※可惜,男人是心理高手,她的故意偽裝在他面前又怎麼可能瞞得住?
※心理可以導致病痛,也能消除疾病
※感情淡了沒關係,學會用心理暗示調動他的情緒,讓他主動追著你挽回!
※心理學: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其實都是對你的「情感虐待」
※心理學家分析如果帶著壞心情入睡,會加深你的抑鬱情緒!
※戀愛心理:不就是追個女生嗎,為什麼讓你感覺筋疲力盡?
※覺得自己很內向沒朋友?你可能得了心理病啊
※印度旅行見聞:街上乞丐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都有乞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