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你一條捷徑 用19本書看透醫療和人性

給你一條捷徑 用19本書看透醫療和人性

摘要

你收到一份來自健康界的挑戰信:敢不敢用一年時間看完這19本書?

來源:健康界 作者:羅銳(編譯)

人類的歷史離不開病毒、疾病和醫生,其中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健康界為您精選了19本關於疾病和醫療的書籍,供讀者在消遣之餘思考人生的意義。

1. 《女醫療偵探錄:追蹤天花和艾滋病》(Adventures of a Female Medical Detective: In Pursuit of Smallpox and AIDS)

作者:瑪麗·吉南(Mary Guinan)

簡介:瑪麗·吉南是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傳染病疫情部(Epidemic Intelligence Service)的第一位女性官員。其工作經歷主要涉及防治天花和艾滋病。在本書中,瑪麗通過自己在醫療衛生一線所見所聞的12個鮮活事例,講述了她在控制疫情、研究新病種、照顧不可治癒性傳染病患者的親身經歷,反映了傳染病疫情部幾十年的變遷歷程。

2. 《修復世界:保羅·法默對話下一代》(To Repair the World: Paul Farmer Speak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作者:保羅·法默(Paul Farmer)

簡介:本書為著名醫生及社會活動家保羅·法默最有啟發性的演講彙編。保羅的演講富有幽默,讓聽眾在笑聲中體會到:只要有足夠的視野、意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能為他人、甚至是最貧窮的人提供一流的醫療服務。

3.《心臟之父——記開放式心臟手術創始人》(King of Hearts: The True Story of the Maverick Who Pioneered Open Heart Surgery)

作者:韋恩·米勒(G. Wayne Miller)

簡介:外科醫學的歷史豐富多彩,眾多天才和勇士披荊斬棘才為今天的醫學發展鋪平了道路。其中,心外科手術確實讓人驚心動魄。著名作家韋恩·米勒以歷史檔案和對心外科手術奠基人的獨家採訪為藍本,通過第一例「控制性交叉循環法」手術等實例,向讀者展示了心內直視手術之父沃爾頓·利立海(C.Walton Lillehei)在心臟外科手術早期發展史上的開拓精神以及他與同事共同創造的心外科手術奇蹟,彰顯了心外科醫生及其患者在提升心外科手術成功率方面所做的努力。

4.《基因:親密的歷史》(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作者:悉達多·慕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簡介:悉達多·慕克吉博士是美籍印第安醫生、腫瘤學家和作家。其最著名的書是2010年出版的《疾病之帝:癌症》(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本書是慕克吉博士又一力作。作者通過講述自己患者的經歷,巧妙完美地詮釋了現代遺傳學,讓讀者既感同身受,又有所收穫。悉達多·慕克吉還在本書中探討了20世紀中葉優生學工程的黑暗史,論證了遺傳工程的普遍指導原則。

5.《醫生情緒對醫學實踐的影響》(What Doctors Feel: How Emotions Affect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作者:丹尼爾·奧里(Danielle Ofri)

簡介:醫療實踐中的文案工作、攻堅克難、醫患糾紛、生死離別等都會讓醫生產生羞恥、憤怒、同情、沮喪、希望、自豪、絕望甚至是愛戀等隱性情緒。本書探討了這些隱形情緒是如何直接影響患者的。

6.《我的退化:帕金森病之旅》(My Degeneration: A Journey Through Parkinson』s)

作者:彼得·鄧拉普肖爾(Peter Dunlap-Shohl)

簡介:本書是患有帕金森病的前政治漫畫家彼得·鄧拉普肖爾所著的一本圖文並茂的小說。本書語言機智誠懇,探討了帕金森病背後的豐富科學內涵,是本讓醫生和帕金森患者興趣盎然的必讀之書。

7.《美國牙齒記:一個關於美麗、不平等和口腔醫療業奮鬥的故事》(Teeth: The Story of Beauty, Inequality, and the Struggle for Oral Health in America)

作者:瑪麗·奧托(Mary Otto)

簡介:醫療新聞資深記者瑪麗·奧托以美國牙科為例,揭露了不平等社會中令人不安的真相。本書嚴謹生動地描述了美國牙醫職業的歷史,以及牙科從醫療業的剝離是如何導致美國當代口腔醫療業危機的。

8.《鴉片吸食者的新自白》(Opium Eater: The New Confessions)

作者:卡琳·沃倫斯坦(Carlyn Zwarenstein)

簡介:北美是世界上合法使用類鴉片藥物最多的地區。作者卡琳是位患有急性脊柱炎(inflammatory spine disease)的年輕母親。難忍的疼痛迫使她最終向類鴉片藥物尋求安慰。本書以抒情筆法引人入勝地詳細描述了作者自己的病痛、自己吸食的止疼葯以及對藥物產生的依賴,如:因藥物作用,她時而欣喜若狂,時而情緒低落;為了弄到止痛藥,她會不顧一切地去各個藥店「買」葯。作者在對這位母親的描述中批判了現代醫療。

9.《攜帶者:去除遺傳基因中的危險信息》(Carrier: Untangling the Danger in My DNA)

作者:邦妮·拉夫(Bonnie J. Rough)

簡介:本書作者邦妮·拉夫的祖輩患有遺傳病——少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症(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她本人被檢測出攜帶這種遺傳病的隱形基因。這種病不僅留給她的祖父輩無盡的傷痛,也讓作者自己在生孩子這件事上顧慮重重。現代基因檢測技術確實讓作者自己的家庭有了很多新選擇,但這些選擇也讓他們有了比祖父輩更多的心靈煎熬。本書刻畫了現代道德危機,揭示了過去和未來之間無法化解的緊張關係。

10.《比天空還廣大的是大腦——我的偏頭痛日記》(A Brain Wider Than the Sky: A Migraine Diary)

作者:安德魯·利維(Andrew Levy)

簡介:美國有超過十分之一的個人和超過五分之一的家庭正遭受著偏頭痛之苦。雖然偏頭痛現象非常普遍,但卻常常被忽視或誤診。對於作者安德魯·利維來說,偏頭痛讓他一半的生活都是跟這種持續性的疾病做鬥爭——讓他虛弱無力,甚至是數月卧床不起。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的偏頭痛經歷,深刻剖析了為什麼偏頭痛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11.《無良藥商:製藥公司如何誤導醫生和危害患者》(Bad Pharma: How Drug Companies Mislead Doctors and Harm Patients)

作者:本·戈德(Ben Goldacre)

簡介:我們習慣性地認為,一種藥物的研製成功建立在證據、合理測試和臨床試驗之上。實際上,這些測試和試驗往往存在重大缺陷。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開抑鬱葯、抗癌藥或救心藥的醫生很熟悉這些藥物的研究文獻。實際上,製藥公司對很多研究結論都秘而不宣。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醫學教育都是立場公正的。實際上,許多醫學教育都是由製藥商資助。我們習慣性地認為,監管機構有道德準則,只讓有效的藥物投入市場。實際上,監管機構會批准無效的藥物上市,並若無其事地拒絕把這些藥物的副作用透露給醫生和患者。作者認為,只有詳細地披露製藥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才能揭露目前這種無異於謀殺般的災難。作者希望通過幫人們搞清楚醫療數據是如何被操縱、醫療業中不端研究行為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等,呼籲人們儘快整頓醫療業亂象。

12.《傷寒瑪麗》(Fever)

作者:瑪麗·貝思·基恩(Mary Beth Keane)

簡介:這是一本講述愛爾蘭移民瑪麗·梅倫(Mary Mallon)的歷史小說。瑪麗從一名普通女傭做到了富人家的廚師。然而,一位精明的醫療官員發現,誰吃了瑪麗做的飯,都不免一死。官員懷疑瑪麗是傷寒症無癥狀帶菌者,並把她隔離在紐約附近一個名為「北兄弟島」(North Brother Island)的小島上多年。但這僅僅是「傷寒瑪麗」故事的開始。

13.《最致命細菌之戰》(Deadliest Enemy: Our War Against Killer Germs)

作者(合著):邁克爾·奧斯特霍爾姆(Michael T. Osterholm)和馬克·奧爾沙克(Mark Olshaker)

簡介:本書以最新醫學成果、病例研究、政策研究和流行病學課程為依託,探討了應開發何種資源、採取何種措施應對傳染病。人們應認識到,許多抗生素不再有效,「生物恐怖」(bioterror)已是不爭事實,越來越有可能爆發災難性流感大疫情。只有了解我們面臨的挑戰,才能避免發生匪夷所思的事情。

14.《隨機家庭:關於紐約布朗克斯區的愛情、毒品、紛爭和轉折》(Random Family: Love, Drugs, Trouble, and Coming of Age in the Bronx)

作者:阿德里安·尼科爾·勒布朗(Adrian Nicole LeBlanc)

簡介:貧窮、監禁、槍支暴力和成癮等現象是美國社會面臨的最大醫療風險。作者通過記錄紐約布朗克斯區參與毒品交易的各個家庭,深入探討了這些醫療風險。

15.《治癒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探討如何建立更好、更便宜、更公平的醫療系統》(The Healing of America: A Global Quest for Better, Cheaper, and Fairer Health Care)

作者:T.R.里德(T.R. Reid)

簡介:醫療系統的複雜性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這本書可以幫讀者更容易地了解醫療系統。作者T.R.雷德拖著自己的傷肩去了醫療系統相異的五個國家看病,想看看不同的醫生是如何治療同樣病症的。作者的看病之旅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建立醫療體系時所需的各種因素,更好地了解這些系統是如何為患者和醫療機構服務的。

16.《斯通兄弟》( Cutting for Stone)

作者:亞伯拉罕·凡格斯(Abraham Verghese)

簡介:印度修女和英國外科醫生私定終身,生下了雙胞胎兄弟——馬里恩·斯通和希瓦·斯通。母親早亡、父親失蹤,這對徘徊在埃塞爾比亞革命邊緣的雙胞胎兄弟竟然都迷戀上了醫學。這是一個講述愛情與背叛,醫學與奇蹟的故事。

17.《夢鄉:美國鴉片泛濫紀實》(Dreamland: The True Tale of America』s Opiate Epidemic)

作者:山姆·奎諾內斯(Sam Quinones)

簡介:本書詳細描述了美國腹地海洛因泛濫現象以及一個墨西哥小鎮如何改變海洛因在美的生產和銷售。同時,又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止痛藥當成了消遣品。

18.《美國病:醫療體系的膨脹之路及回歸之法》(An American Sickness: How Healthcare Became Big Business and How You Can Take It Back)

作者:伊麗莎白·羅森塔爾(Elisabeth Rosenthal)

簡介:本書將美國龐大的醫療業劃分為醫院、醫生、保險業、製藥業等幾個領域,探討了美國現有醫療體系的痼疾並給出了診治良方。本書語言清晰樸實,告訴人們如何破解醫療用語,避免掉入藥品欺詐陷阱(pharmaceuticals racket),為自己和家人爭取應得的醫療權益。本書還深入探討了醫患關係,解釋了美國不透明醫療的運作模式,建議普通患者既要善於駕馭這個複雜體系,又要著手對其進行深遠改革。

19.《我好像不認識你:一個關於家庭、臉盲症和寬恕的真實故事》(You Don』t Look Like Anyone I Know: A True Story of Family, Face Blindness, and Forgiveness)

作者:希瑟·塞勒斯(Heather Sellers)

簡介:作者希瑟·塞勒斯患有臉盲症,她不知道為什麼老是感到混亂和焦慮,只能從言語、髮型和步態中尋找答案。二十年後,當自己要嫁人時才得知真相。作者的回憶錄闡明了更深刻的道理:即使在最混亂和最令人心碎的家庭中,也能看到和感受到愛。

以上19本書你讀過幾本?在評論里寫下你的讀後感吧。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下載健康界APP觀看學院直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界 的精彩文章:

高考錄取分數線出爐 醫學院分數真的很低?
為了讓醫生愛上電子病歷 美國醫院窮盡奇策
秦銀河:研究型醫院的社會思考
定位分診信息跟蹤 這家醫院竟成了軟體開發大行家
2017美國最佳兒童醫院排行榜出爐 波士頓兒童醫院四連冠

TAG:健康界 |

您可能感興趣

104萬天價醫療賬單?拿錢換命不是說說而已
希臘醫療服務怎麼樣?看看7個月孕媽的就醫體驗就知道了
【真傳一刻】第174期:沈謙益 - 從醫療條件與醫療代價說起(下)
醫生少說一句話,醫院賠償8萬8,這個判決給醫療機構敲響了警鐘
【真傳一刻】第173期:沈謙益 - 從醫療條件與醫療代價說起(上)
家用醫療包里有什麼
患者欠下32萬醫療費,醫院竟然選擇這麼做……
最好的醫療是:熟人醫療
《醫療女子圖鑑》首映:邊喪變拚命的90後經理人
這部9.0分醫療神劇告訴我們:韓國的醫療改革也有這麼黑!
去年10大被濫用的醫療診斷和治療方法
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
醫療健康領域謠言滿天飛 這讓權健一年狂賺200億
想當醫療翻譯的戳這裡!
廣西一女子冒險生下四胞胎 20多萬高額醫療費用愁壞一家人(圖)
過度醫療費錢又害人!查出這5種病,根本不用治
2030暢想:當醫療不再只是望聞問切
1117.3萬醫療工作者:面對艾滋病患者,到底該不該拒收?
李宗偉病情令人擔憂!為治癌已花924萬醫療費 領導透露1不利消息
「醫療兵!你的傷口縫合是用豬蹄子練的嘛!」「你怎麼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