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孔子教育成「人」的核心是哪「四教」?

孔子教育成「人」的核心是哪「四教」?

為人的精神追求確立君子人格的標杆,敦促人將這種超越的精神追求落實於平凡生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在《論語》中,孔子強調通過不斷學習、實踐、修養和交往,使人形成與其社會本質相適應的人格素養,進而為自身發展奠定基礎。特別是《述而》篇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更是對這一思想的精鍊概括,並突出強調了成「人」的四個基本面向。

孔子教育成「人」的核心是哪「四教」?

「文」教

孔子不止於對靜態的文獻資料的傳授,更強調對其中所包含的精神本質的領悟和把握,注重以「文」化人,使人通過學「文」獲得精神層面的提升,進而達到「文」以成「君子」的目的。

孔子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作為「文」的表現,因為敏而好學者能見賢思齊、追求進步且積極行動,不恥下問者雖居高位也能虛心求教、尊重他人。

這些正是文化修養帶給人的精神風貌與行為氣質的改變。在「文」「質」關係與君子人格的形成問題上,孔子強調「文」「質」需要適度協調發展,不能偏於一隅。他曾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教育成「人」的核心是哪「四教」?

「行」教

孔子注重實行,從不空泛討論某個理論問題。

「行」教至少包含四個方面:第一,「行」不離心,強調錶里如一。孔子認為,只有人的內心建立起自覺和自律,其外在行為才有可能展現真正的仁德,他對那些「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匿怨而友其人」「色取仁而行違」的虛偽行為非常厭惡。

第二,「行」而有恆,強調堅持不懈。例如,孔子借南人之言和《易傳》恆卦爻辭表示對行而有恆的贊同:「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第三,「行」有分寸,強調知止權變。在孔子看來,「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因此恰當的行為是「約之以禮」的結果。為避免教條地理解和遵循禮法,偏離仁義之本質,孔子又主張義以為質、適度權變,這反映在守信觀上即君子應「貞而不諒」。

第四,「行」見於事,強調社會責任。孔子認為,學「文」的目的不能止於在個人的精神世界裡自得其樂,而必須要在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孔子教育成「人」的核心是哪「四教」?

「忠」教

對「忠」教的理解,不能囿於為(他)人的立場。「忠」的核心是「忠」於己(心),對他人的「忠」只是忠於己(心)的外顯。儘管孔子強調弘道於世,但是弘道的人首先要成「人」。所以成「人」教育首先是成己教育,「成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施以「忠」教時,孔子所注重的是對事誠心儘力、對信念貞一篤定等。

例如,子張問孔子:「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孔子回答:「忠矣。」孔子認為子文是因為心無偏私,所以能不為外物所動;因為誠於心,所以能盡其力;因為篤定於義,所以能行為一貫。因作出「忠」的評價。

在《季氏》篇中,孔子將「言思忠」列入「君子九思」之一,這裡的「忠」就是強調說話要能前後相顧、貫徹始終,而不可侈言放行。

總之,「忠」的主旨在於敦促主體堅持對人對事的一貫信念,竭盡所能、恪盡本分。

孔子教育成「人」的核心是哪「四教」?

「信」教

「信」至少包含兩種意思,一種是人言(承諾),一種是伸展。在《周易?繫辭上傳》中,孔子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意思是只有順應天道正義才能獲得上天的庇佑,相應地,在人與人之間,只有履信踐諾才能獲得支持和幫助。而履信踐諾需要基於順道義這個前提。

在《論語》中孔子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比如,「信則人任焉」即為「人之所助者信也」的同義表達;而「君子貞而不諒」「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可看作是「履信思乎順」的具體闡釋。

《繫辭下傳》中說:「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將「信」作「伸」解,可以理解為內在於心的「誠」發見於人、事的狀態,即忠於內而信於外,內恆有而外恆陳。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教弟子立「信」實際上就是教之有「恆」,因有「恆」而致人「信」「任」是事態發展的應然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學習而明智,就是靜心和思考的結果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首要的是:改變自己
生命的終極問題不是貧富貴賤 更不是權力!而是這個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說教:儒釋道「三教」之外的「第四教」(四)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英超前四教練誰最菜?曼聯球迷給出答案!
四教授的約定
摩訶止觀|四教次位,十意融通(一百八十一)
羊城半日訪四教
人到中年,要想出人頭地,做到「四教四絕」,福氣自然來!
法華玄義 |(136)三明粗妙,四教五味
通約四教,明增數相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法華玄義 |(158)對緣有異,兩種四教
法華玄義|(078)通約四教,明增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