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樂揉」健康養生功法理論

中國「樂揉」健康養生功法理論

原創作者、功法創始人:杜劍

明理而煉,是學習中國「樂揉」健康養生功法的關鍵。理論是功法的基礎,功法是理論的實踐,掌握好理論知識,功法修習事半功倍。

一、「一元論」

中華元文化的「一元論」,即「炁一元論」,「炁聚而生、炁散而亡」。「炁」指自然中精微的能量,也是人體中周而復始的「炁」息,人體做功的動力,還可以轉化為身體新陳代謝的有形之肌體。

「一元論」的形成,據考證和考古發現,應在800萬年前的類人猿到200萬年前直立人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直觀感受到了「炁」的強大,「炁」旺則強,「炁」亡人亡。老子在「致虛極,守靜篤」、「專炁致柔」的體悟中,感知到炁「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說明老子作為「修真之士」,從自我感知推測到宇宙,認為其內其外到處都瀰漫著精微細小的「炁」,這個「炁」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又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以為和」,在此,老子點出了「陰陽炁」的概念。

二、「二元論」

中華元文化的「二元論」,即「陰陽二元論」,陰陽對於人體意指「心身」,陰為有形之身,陽為無形之心,心身之間的關係,等同於陰陽之間的關係。身給心以心知,即心中的知識,心再以心知為基礎,心知生念,繼而一念一世界、一念一人生,心中生念念動身隨。

「陰陽二元論」在距今5萬到10萬年間,傳說為伏羲所創。古老記載中有「伏羲制砭」、「伏羲創易」和「伏羲畫陰陽圖」之說,這說明伏羲是一個「修真」有成的智者。《莊子·大宗師篇》記載「夫道,……伏羲氏得之,以襲炁母」,此處「襲」指調和,「炁」母指「陰陽」。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曰「陰陽,炁之大,則炁母者,即陰陽」,意思是說,伏羲得道,能以「炁」調和「陰陽」。實質,伏羲已「修真」明悟,到了,可以心領炁,以炁運身的境界,並深刻明晰了心念與身體即陰陽的關係。身隨心念而動,身觀滋養心知,伏羲由此創「易」。

三、「三元論」

中華元文化的「三元論」,即「太極·炁陰陽三元論」,按照「太極圖」去理解,陰魚為人體之身,陽魚為人體之心,兩個魚眼為連通陰陽的「炁」即能量。太極之圓表示為物質世界的基本運動形式為圓運動。「太極圖」中間的「S」形曲線,表示曲柔之形,寓意物質世界中,柔軟的狀態生命力最強,能量消耗最小。「炁陰陽」三者匹配為「太極」,說明最佳的生命狀態一定是「太極」狀態。如圖一:

太極理論的形成,是基於中華元文化的「炁一元論」和「陰陽二元論」,而始有的「炁陰陽三元論」。其萌芽始於距今約2500年前百家爭鳴的先秦時期,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已有著跡。「太極」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而太極圖的出現則比較晚,據考證應在距今1200到1100年間的北宋時期,據說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對內丹術「炁」和易學「陰陽」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別傳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圖,就是周敦頤所傳。

四、「自然」的認知

自然:自是界定一個起止變化的區間;然是指自的區間里所有東西的集合,自然,應理解為在一個區間里涵蓋有所有東西的集合。它非常像數學裡的「函數」概念,函如自,數如然,在一個區間內所涵蓋的數字叫做「函數」。

「自然」起源於我們所在的「自然」之外的那個自然,我們所在的這個「自然」元始的即刻,即剎那無間之刻,這個「自然」之外的自然就成為了「超自然」,這個「超自然」就是我們所在的「『自然』的母親」,母親無私地給了「自然」營養《能量『炁』》,孕育「自然」成長、成形,直到「自然」再不需要「母親」給予的營養《能量『炁』》的時候,「自然」才會把「母親」給予自己的能量反哺給「母親」《超自然》,當「自然」把「母親」給予的所有的能量「炁」都再反哺給「母親」的那個時刻,我們所在的「自然」將重歸於自然而成為空無。這有點像極了我們人的生成,懷胎十月吸取母親營養的孕育、出生後吸收能量而成長、成熟以後隨著能量失多得少而衰弱、直至能量全部失去而回歸於本空之來處。「自然」又像一個長在「超自然」身上的細胞,生成、長大、成熟、衰弱、滅亡,歸於空無。

「自然」吸收能量「炁」而長大,能量「炁」又分為無窮個不同的能量層次,猶如「密度」由小到大,不同層次的能量區間難有交集,而同層次之間因有相同相似性而成為一類,我們或叫做「同界」、「同維」、「同相」、「同一個空間」,每一個能量層次都像收音機頻道一樣,短波聽不到中波等等,而短波卻可以聽到短波,同樣中波可以聽到中波,以此類推。那麼,在「自然」中有多少層次哪?按無限可分的認識,「自然」應有無窮層次,也就是說「自然」有「無窮界」,這也印證了佛祖所感知到的「三千大千世界。

而無論「自然」有多大、多小,其內的區間稱之為「自」,「自」內所有的能量層次稱之為「界、相、維、空間」,就是「自」中的「然」,兩者相合稱之為我們人類所在的「自然」,「自然」中所有的然的集合,即所有的能量「層次、界、相、維、空間」都屬於「自然」,都「本自然」。我們人類在「自然」之中,所以「人本自然」。

假定,我們人類所在的這個能量層次,是一個「小自然」,「小自然」中的所有我們叫做「宇宙」,宇宙中的所有我們又稱之為「萬物」,這就可以理解,萬物和我們人類「本一體」。「自然本一體」,又可稱「宇宙本一體」,亦可稱「萬物本一體」。「自然」的本質是能量,有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說:「無窮數相、界、維、空間」本質都是能量」。在我們人類所處的能量層次中,宇宙、萬物、人都是能量,因為都處於同一個能量層次,亦即是同一界才能從視覺、感官中感知到彼此的存在,其實,我們僅僅是這個特定的能量層次的顯體而已,能看到、觀測到的我們叫做「物質」,

「自然」中各能量層次,像頻率一樣,雖然彼此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但是,卻是在同一個彼此疊加在一起的身體里,這就是我們人類所在的「自然」、「宇宙」、「萬物」、「天地」。人類本自然,自然本一體,其本質是能量「炁」。

五、食「炁」如谷的認知

「炁」是自然中一種精微的能量,它存在於我們身體里周而復之地運行,我們又稱它為『真氣』,這也是中華元文化中的「炁一元論」,即「炁聚而生,炁散而亡」之「炁」。『炁』的認知也是中醫的起源,在氣功師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可能是「炁」存在的表象,當然還有更多的『炁』存在的蛛絲馬跡。

在距今百萬年以上的世界的東方,那時森林茂密,天地是原始的狀態,這裡生活著中華民族最早的原始先民,他們過著茹毛求血的生活,會使用極其簡單的工具,主要以捕獵和採食野果為生,食物的獲得是先民們生存的第一需求。由於生產和捕獵工具的簡陋,原始先民在捕獵時多是以傷及獵物而捕獲,奔跑追趕抓獲受傷的獵物是每天主要的生活場景。捕獵時快速的奔跑,伴隨著急促的呼吸,身體的能量也在急速消耗,獵手在追擊受傷的獵物時,他們感受到的是身體的疲勞,疲勞就需要休息,休息中先民們發現,用『腹式』呼吸能夠較快的恢復疲勞。原始先民的生活,相對於今人而言,形如白紙極其簡單,除了食物之外別無它求,更無七情六慾、聲色犬馬、得失之心、過物之欲等等,他們在休息之時更無雜念,通常會在洞中、樹下等安全之地,專心於「腹式」呼吸,悠深綿長的呼吸會自動的調節他們的身體,在長期的腹式呼吸中使先民們察覺到了身體里有一種氣息在流動,而在人死之後這種氣息卻不復存在,當專註的狀態下,在身體里用心調動這種氣息的時候,則會使人產生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而氣息微弱時人卻又全身無力。先民們在進一步的感知中,又發現,此「炁」還可以入骨化形。此後人們又由己而外,發現萬物皆有此「炁」,天地間皆有此「炁」,此「炁」在身體里不但可自知,還可以從外采之,因此,就有了,遠古對強大能量崇拜的的圖騰,進而總結出了呼吸導引、熊經鳥伸、呼冬吸夏、吐故納新等等習練的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養「炁」和采「炁」。遠古先民對這種氣息的感知和認識,隨著日積月累的習練,感知越來越深,先民們最後就把這種具有能量的氣息稱之為「炁」,並深切地有了「炁聚而生,炁散而亡」的認識,這就是中華元文化的「炁一元論」的來歷。道家重於煉「炁」、采「炁」,以求「長壽、長命、長生」,也是源於對「炁」的深刻認知。

中醫起源於一元論「炁」。是因遠古先民們每次感知到「炁」在身體里不通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去疏通它,最初是用『石砭、竹針、骨針』等去刺激不通之處,而有規律、又常常刺激的部位,後來就叫做「穴位」,這就是中醫針灸的起源。再後來才有湯藥和陰陽施治的中醫理論等等。

「炁」是一種能量,存在於人體、萬物、天地之間,可以入骨化形。人體的骨髓是一個生物加工廠,他把食物發酵提純後的無形的能量,按身體所需加工成所需之形,再由人體的神經系統快運到所需部位,完成新陳代謝。「形」是由「無形」的能量轉化而來,這說明人體之「形」,其本質是一種能量,是所有我們人類所定義的「物」這個能量層次的能量,它可顯、可視、可觸摸,被人類稱之為「真實存在」。而「炁」作為一種真切存在於自然中,宇宙、萬物、天地間的我們人類認為的「無形的能量」,同樣可以入骨化形,完成人體的新陳代謝,轉化成有「形」的、可稱為「物」的人體能量。若人們修鍊到可以采萬物、天地、宇宙、自然之「炁」時,又有能力把所采之「炁」代替人類所攝取的食物能量而入骨化形時,食「炁」不就是如同吃飯嗎!食「飯」我們又稱之為食谷,食「炁」若同食谷,即可簡稱:「食『炁』如谷」。

早在遠古時代,中華先民已經掌握了,食「炁」如谷的習練方法。在《山海經-大荒北經》這部史前文明的記載中,就有「無骨子,食炁,魚」的描述。無骨子就是達到食「炁」的前提,「無骨子」顧名思義,就是『宛若無骨』,其實質是人體達到「內通外透」,然後即可食「炁」如谷,入骨而化形。「食炁,魚」的描述說明,當時的先民食魚為主要食物,若以魚代谷,就可以稱之為「食炁,谷」,即「食『炁』如谷」。

達到「無骨子」的修鍊,可參照,老子《道德經》所指出的那樣,「專炁致柔,能嬰兒乎」,至軟而煉是達到食「炁」如谷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國「樂揉」健康養生,就是可以達到「無骨子」的修習功法

在人類的生命里,有兩套營養供給系統,一是食物供給,主要用於人類身體的成長;二是能量「炁」的供給,在人類成長期過後,主要用於人類身體的保養、維護、塑煉、新陳代謝、做功能量的供給等。人類在成長期時是以食物供給能量為主,能量「炁」供給為輔;人類成長期過後,應以能量「炁」供給為主,食物供給能量為輔。

六、健康與長壽的認識

健康:健是指充滿生機,勃勃而欲動;康是指圓滿無缺,平衡、穩定。健康指人體充滿生機,圓滿無缺,求疾不得,缺損無盈的狀態為健康。

長壽:生命最長的存在時間,即「身心炁」自始到最終的那一刻為止,止之刻又稱之為壽終。

健康與長壽的關係,健康不等於長壽,而長壽必然健康,健康是長壽的前提和保證。中國人所稱長壽的概念,實際表現為『無疾而終』為長壽,即健康的狀態之止之時,壽終正寢。

中國人自古都在追求長壽,上萬年人類的發展史中,積累沉澱了無數健康和長壽的鍛煉方法和理論知識,並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則有道家煉炁(煉丹)、佛家修心、武者練身的傳承,目標雖然不同,但都與追求健康長壽密切相關。

既然健康是長壽的前提和保證,這裡就著重闡述一下「健康」的條件和方法。

健康的條件。首先是遺傳基因的優良和受孕之時的環境,以及男女雙方的心理情緒,接著就是孕育期的母親的生活品質和心情;出生後成長期(—18歲)的環境、生活條件、德智體的培養;鞏固期(18—22歲)此時期明理,知心知初竊明心見性,知炁為身體的能量,初懂以心使炁以炁塑身;成熟期因人而異時間各不相同,此期間塑身、修心、養炁,達內通、知不餓不食,圓滿無損無盈無疾,身體自然老化;神明期,只有修真之士才能夠達到,善食炁,明萬物一體,人本自然,靈智已達開啟之境,始見無窮界,知自然之根元之時達長命之境。

健康的方法。身體健康的標誌為『內通』,內通具體鍛煉的方法為:骨開、筋舒、肉韌、血凈、臟潔、神經通、骨髓旺、皮膚透、外竅靈、炁足、心為身主。「樂揉」健康養生功法,既是達到身體健康的最佳的習練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仙氣四溢,簡直美炸了!‖GALIA LAHAV FALL-WINTER 2017 COUTURE
這些消除果蔬農藥的小方法簡單又有效
年輕人都喜歡的農村別墅,建回家絕對讓你倍有面子
中國最早的詩歌,詩經·國風
做好這些,可收穫一大波肥肉!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女性健康養生調理法
「樂揉」健康養生功法,源自上古創於今世
開啟健康養生大法
健康養生 關愛腸道健康
氣功拳術中醫健身養生
什麼是養生,中國傳統文化的四大養生理論
健康養生法誰學誰受益
老中醫健康養生
中醫養生之道——健康防癌專題
健康中國重養生,排毒師專業護理一馬當先
養生健康保健
健康飲食養生
淺論中醫「養生」
規範中醫養生保健市場 助力健康生活
國醫大師呂仁和的養生秘方:均衡飲食,自創功法,書法養神
中醫養生,健康之本
古人養生理論
常用的中醫養生方法及養生原理
健膝養生法 教你2種健膝方法
中醫養生之長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