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市藝術棲居的另一種可能——北京留雲草堂改造設計思考

城市藝術棲居的另一種可能——北京留雲草堂改造設計思考

新 建 築

與深度和價值有關的建築閱讀

撰文常可

作者單位officePROJECT普羅建築工作室

工程檔案

背 景

近年來,北京的居住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城市低收入蟻族青年集體呈現蝸居狀態,另一方面,巨富階層入住的別墅社區千篇一律,缺乏家的私屬溫馨。隨著宋庄、草場地等藝術家聚集地的湧現與快速發展,類似於長租模式的私人獨立住宅或工作室的建築類型在國內出現並漸成氣候。這類業主自己長期租賃土地並進行開發建設的現象,成為地產商集中開發模式之外的一股逆流。這使得實現建築師為私人業主設計其自身居住空間的委託關係成為可能。建築師能夠深入了解業主對建築建造與使用的真實需求,從而實現更加純粹與回歸本真的建築設計。在此背景下,很多年輕建築師得到了實踐的機會。普羅建築也開始參與這類項目,走近那些追求私人棲居狀態的人們的生活。我們將上述現象稱為北京私有空間的回歸與進化。

2016年,藝術評論家、畫家許宏泉先生找到我們,希望在位於懷柔的永聯金屬製品廠內造一個園子,作為其新的工作室和居住地。許老師將這處園子命名為「留雲草堂」,期許的是一種中國傳統文人式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在項目所在片區的整體規劃中,數個工作室和美術館將陸續入駐,此地將成為京北一個重要的文化藝術聚集地。而留雲草堂作為第一個落地的示範性項目,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它的設計與最終呈現將決定未來整個園區的藝術走向和水準。

場 地

整個廠房園區緊鄰京承高速懷柔橋,交通極為方便。待改造建築位於廠區最外側,是一棟典型的長條形坡屋頂磚砌廠房,坐北朝南,面積約600㎡,曾作為工廠辦公樓使用。廠房高約6 m,屋架為三角形鋼桁架結構,整體保存狀況良好。在房子南邊,許老師打算自己設計建造一座傳統的古典園林,園林里小橋流水,亭榭樓台,魚水交歡,雞鴨相鳴。而這座房子,則交由我們改造。

改造前現狀

改造中場地

任 務

房子在滿足許老師一家起居及學徒的住宿需求的基礎上,還包括許老師的工作室、畫室、展示空間、聚會的茶室,併兼顧院子里組織唱戲的活動功能。在設計的一開始,許老師就強調,雖然這是一處很大的、兼有展示功能的廠房畫室,但它絕不是公共美術館,而是一處私家園林,展示空間也僅供朋友參觀交流,所以房子整體需呈現注重私密的自由氣質。

「工作室/住宅」的建築類型

嵌套與遞進

接到委託後,我們並沒有馬上開始具體的設計工作,而是花了一些時間去思考房子的屬性。根據業主要求,房子內必須存在兩種屬性的空間,一種是私人起居住宿等相對放鬆的生活空間,另一種是藝術創造和交流的工作空間。因此如何平衡與界定這兩種空間成為設計的基本出發點。藝術家工作室同時也是藝術家的居所,這個概念並不新鮮。在過往的案例中,通常存在兩種理念:一種是弱化居住這個基本的功能,偏重強調工作空間的藝術屬性;另一種是不區分兩個空間,將工作空間與居住空間混在一起,任業主自行劃分。我們認為這兩種理念都過於極端。許老師倡導一種日常與自然的生活方式,我們也希望基於日常的詩意去提煉空間類型,這就要求我們深入使用者需求的具體語境中。

通過對業主許老師的一系列心理分析,我們提出了一個心理空間圖示。在這個圖示中,人最基本的睡眠、飲食等生理需求在最中心的位置,外面一層為會客、展示等社交需求,最外一層為反映畫家藝術追求的心理需求。這個圖示展現的是對一位藝術家的人類學分析。在這個模型中,最高層次的是藝術需求,最基礎的是生存需求,它們之間是包含與遞進的關係。如果將這個心理空間關係直接投射到建築空間的布局上,即可創造出一個嵌套與遞進的空間結構。在這個結構中,不存在傳統的走廊空間,整個建築只由斜向嵌套的房間所組成。通過房間角部的出口,人們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從而到達建築的各個角落。在這個模型中,每個房間角部的開口形成了一條貫穿建築的視覺通廊,使不同房間的人的活動在多個景框中能夠同時出現,進而達到對心理空間圖示的視覺呈現。這種戲劇性成為整個空間結構的概念基礎。我們通過對業主自身行為心理的剖析,對「工作室/住宅」這種複合建築類型進行重新建構和組織,形成獨特的布局類型。

心理空間圖示

模型

視線的斜向貫穿

畫室,畫作與展場的重屏

——空間中的凝視與再現

一位藝術家的工作室、畫室、展廊是什麼樣的?怎樣才算是一個理想的繪畫空間?繪畫行為本身、畫作與展示三者之間的關係能否與空間相互回應和揭示?在確立了建築的整體空間結構後,這就成為了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作畫空間本身是否可以成為一幅畫?畫家與空間的關係這個問題曾被當代諸多學者關注。福柯就曾對委拉斯開茲的繪畫作品《宮娥》進行過深入的討論。在這幅畫中,畫家將畫布內的空間展示為自己正在作畫的一個場景,而畫面中鏡子反射出畫家為之作畫的國王夫婦的位置實際也是作為觀者的我們所處的位置。一方面,畫框以被畫者國王夫婦的視角被我們觀看,而看畫的我們也成了畫中畫家所看之物。所以到底是我們在凝視一幅描繪畫家作畫的畫,還是畫中的畫家在凝視作為其繪畫對象的我們?這幅畫將觀者拉入了畫作本身,打破了藝術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關係,第一次闡明了藝術作品本身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客體,而是只有在和觀者的互動中,在展示的環境中,看與被看才能被互相定義。在這種多重的凝視關係中,畫作成為一個空間,空間成為一幅畫作,它們存在的意義被不斷地往複再現。而留雲草堂畫室空間的設計正試圖重現這一關係複雜的場景。

追求空間與畫面的模糊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中是經典的命題。屏風即為這種觀念的集中表現。在南唐的《重屏會棋圖》中,周文矩展現了中國繪畫藝術史中最吸引人的一幅構圖:四個男性圍成一圈下棋或觀弈,在他們後方有一扇屏風,其中畫著一個人在另一扇屏風前的榻上被幾人服侍。這個屏風上被服侍的場景看起來像和屏風前方會棋的幾人處在一個時空內,令人難以分辨它到底是屏風內的一幅畫還是空間中的一個景框。有趣的是,這幅《重屏會棋圖》最初也是裱在一扇屏風的上面。這樣就形成了畫中有畫、框中有框的三層嵌套關係,難以分清哪個是真實空間,哪個是再現的想像空間,形成了「重屏」的效果。許多學者都曾指出,框架在藝術想像和再現中具有重要作用。框架建立了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界線,通過層層相套的畫框,內和外在不斷進行轉化,並互為因果。《重屏會棋圖》中被框定的不同空間,像索引一般,提示著同一場景中不同的參照系統。

《重屏會棋圖》

通過嵌套與遞進的布局設置,我們在畫室空間中創造了如同《宮娥》或《重屏會棋圖》中層層景框的空間視覺效果。在這些嵌套的景框中,存在不同的場景——作畫的場景,觀畫的場景,以及不同的畫作展示的場景。這些處於不同空間中的場景在視覺上相互疊加,形成了重屏的感受,創造了多個場景之間的多重凝視和往複再現。為了強化這種感受,我們為不同空間精心設計了自然和人工採光系統。通過巧妙的錯位,為展室引入南向的暖光或北向的冷光,創造了不同的觀畫空間,也實現了冷暖光在景框中層疊在一起的效果,增強了景框並置的拼貼感。

畫室展覽區工作室展廳

多重景框畫面

一層框景效果

從二層卧室區望出去的框景效果

從坡頂到平頂的漸變

傳統與現代共生的隱喻

建築平面布局確定後,我們又迎來了另一問題。由於許老師執意將生活區增加到二層,而在工作區保留原始的一層結構,我們便勢必要處理加建的二層與原始廠房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為使房子前面的南方園林風格與改建的工業廠房相協調,我們需要對於房屋外觀風格做相應的處理與改造。

接到這個項目之初,我們就和許老師達成了一致,新的房子應保留原建築的一些痕迹和特點。我們希望新的建築是基於原建築的一次生長或變異,而不是推倒重建,力求表現許老師所追求的日常性的藝術哲學風格。

最終我們保留了原建築的基本形態,對改造部分做了一些變異處理,即保留原來一層的屋頂輪廓,在加建的二層部分做了一個平滑漸變的屋頂過渡處理,使原有的坡屋頂自然過渡到二層的平頂形態。這種接近「參數化」的處理方式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屋頂的起伏變化完全呼應了園內傳統中式亭台的屋頂形式,使整個園子渾然一體的同時,又飽含現代韻味。

為了在嚴格的造價控制下實現這樣的屋頂效果,我們通過模型推敲,設計了一種跌落式鋼屋架結構體系和彩鋼板屋面體系,方便施工操作和控制誤差。我們還和工人一起製作了1∶1的屋頂系統樣板模型,測試了其可實施性,最終的效果令人十分滿意。屋頂的漸變造型在室內也創造了漸變通高的戲劇性視覺效果。

屋面結構

異形屋面構造分析建築結構體系分析

剖透視

平面

工作室屋頂

建築結構體系分析

室內空間

舊建築改造與傳統園林風格

相結合的新嘗試

留雲草堂啟示著在城市中存在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這種生活追求的並不是傳統私宅的隱逸,也不是別墅千篇一律的奢華,更不是對於繁忙都市作秀般的逃離,而是對於本真的日常生活的回歸。這次設計實踐是建築師個體的一次發聲,是對能否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保留中國骨子裡的傳統文人意識這一質疑的一次行動回應。這也說明,我們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著轉變。工業代表現代社會的時代已遠去。當城市中工業漸漸消弭,我們將迎來傳統文化的復興,但這種復興並不僅僅是對現代的批判,也是對它的補充。從這個角度而言,傳統文化才可能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並長久地影響我們,回饋我們。

詳情請查閱《新建築》2017年第3期(總第172期)

文章版權歸新建築雜誌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微信編輯:明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建築 的精彩文章:

NA專欄|張路峰|設計作為研究

TAG:新建築 |

您可能感興趣

獨立思考的國貨品牌——食草堂
新中式風格別墅設計,提香草堂,韻味東方
牧神草堂藏陳大羽作品賞析
浣花溪畔尋草堂
史跡·生靈·詩聖——三星堆博物館、大熊貓繁殖基地、杜甫草堂遊記
牧神草堂藏周慧珺作品賞析
復旦大學圖書館李國松望雲草堂舊藏選錄
放鶴草堂——詩詞
永瑆《廬山草堂》楷書精品
游廬山之花徑、白居易草堂
萬木森森一草堂 圖書聚散亦何常
遊覽杜甫草堂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春草堂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與終南草堂寺的淵源
草堂蘊桃李,蘆花舞春風
游古觀音禪寺和草堂寺有感
草堂鎮的涼皮肉夾饃
百草堂榮獲「廣東省化妝品質量管理協會副會長單位」稱號
「大事件」煉草堂與天津國太中醫院達成戰略合作!
首屆杜甫草堂盆景展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