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ROSE指南》解讀第1講: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

《ROSE指南》解讀第1講: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

每周一講,結合圖片細緻地宣講《ROSE指南》,並會於適當時候,編纂成書。

6.4.1 ROSE判讀時常見正常非上皮脫落細胞

(1)紅細胞(黃色星花):

1平均直徑為6-9μm,平均7.2μm。

2 DQ-ROSE染色中呈淺紅色或灰色。

3常作為細胞大小的標尺。

(2)中性粒細胞(黃色星花):

1直徑10-12μm。

2在DQ-ROSE染色中胞質呈無色,核呈深染的彎曲桿狀(馬蹄鐵形)或分葉狀,分葉核一般為2~5葉,葉間有細絲相連。

ROSE-TBLB中:

3中性粒細胞數量級極低,無明顯感染且TBLB無明顯出血時,極難見到。

4一般見到明顯中性粒細胞分布時,即可確認相關感染存在。

5當中性粒細胞分布密度較大時,可確認相關感染存在且較重。

7感染激期時,中性粒細胞以桿狀核與2葉核為主,胞膜相對完整,胞漿飽滿呈「中毒樣」。

8感染壞死期時,中性粒細胞以3~5葉核為主,往往無胞膜,無胞漿,呈中性粒細胞「殘核碎影」。

9細菌感染時,大部可見明顯「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菌」,對感染判讀有進一步提示意義。根據細胞學相關理論,中性粒細胞很少吞噬「定植菌」,而傾向吞噬「感染菌」。

原創留言:

7ROSE臨床實施中一些具體問題的共識與爭議

7.1ROSE與組織病理學(檢驗醫學)相互補充而非排斥ROSE是搭載細胞學信息的載體,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及檢驗學獨立而又相互關聯。開展ROSE並非削弱組織病理學或檢驗學在臨床診斷中的地位;相反,應藉助ROSE為病理科和檢驗科輸送優質標本,使靶標本獲得質量控制和流向優化,並提示輔助科室應關注方向。同樣,不能完全以組織病理學(檢驗學)是否得到「陽性結果」評價細胞學價值。細胞學有相應病情分析依據(見「診斷性介入肺臟病學常見惡、良性肺臟病的ROSE表現」部分),ROSE判讀結果應作為診斷依據的有機組成部分,並應綜合已有知識基礎與臨床信息。ROSE雖有優化靶部位標本流向及進一步處理方式的功能,但除非ROSE診斷非常明確或取材量少且不能進一步取材,否則不宜根據ROSE結果「過分」限制標本流向,避免由於ROSE誤判而導致取消本應有的後續常規(標準)標本送檢流程,造成誤診或漏診。推薦根據ROSE結果增加原本沒有的非常規標本送檢流程,如組織切片特殊病原學染色等,從而提高診斷效率。

7.2獲取靶病灶是ROSE判讀的基礎ROSE的判讀與綜合分析應在明確所獲標本為靶病灶之後方能進行,否則判讀則無價值甚至誤導臨床。如未獲靶病灶,應在ROSE輔助下,改變介入診療操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力求獲取靶病灶。

7.3ROSE不完全是「看到病原微生物本身」在部分真菌(如麴黴菌、隱球菌、肺孢子菌及念珠菌)感染中,ROSE可根據微生物形態學直接判讀其感染病原;而對其他多數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病,ROSE判讀應結合臨床信息根據細胞學背景進行。ROSE不僅是實時病情分析,還可輔助進行病情發展(疾病轉歸)預判。

7.4關於ROSE是否能增加介入診斷操作陽性率目前尚有爭議上世紀80年代,ROSE「誕生」的目的主要是為提高陽性率[1-2]。隨後,作為細胞學載體,ROSE臨床價值被不斷開發,並隨生物技術發展而不斷被進一步利用。而作為ROSE的「初衷」,近些年卻不斷有研究質疑其在提高陽性率方面的價值。爭議主要體現在淋巴結TBNA,無論常規-淋巴結TBNA(有認為能提高[46-47],也有認為不能提高[5])還是EBUS-淋巴結TBNA(有認為能提高[48-50],尤其當用於淋巴結惡性腫瘤基因分型[51]和非腫瘤性疾病[52]時,也有認為不能提高[53-55]),但從減少併發症、提高「確切診斷」效率的角度,不僅常規-淋巴結TBNA[5]推薦應用ROSE,即使EBUS-淋巴結TBNA,多中心研究結果仍建議應用ROSE[3]。在其他應用「高新技術裝備」的介入診療操作如肺外周TBNA[56]、外周肺徑向(radial)EBUS(R-EBUS)定位活檢[57-58]、外周肺精準刷檢[59]及外周肺EMN定位活檢[60-62]中,目前多數研究表明ROSE或可提高陽性率,確切結論尚需更多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驗證。

7.5在以下介入診療操作中應用ROSE會有更大獲益(1)應用「高新技術設備」如EMN、R-EBUS。(2)取材困難,如腔鏡下非直視取材、靶病灶微小或難以達到等。(3)出現併發症風險高,擬最小化或最少化取材,適可而止。(4)取材量少,ROSE初判可優化標本流向及進一步處理方案。(5)診斷與治療干預需同步進行或一次完成,如肺外周小結節EMN定位消融。(6)呼吸危重症患者緊急進行靶病灶評價,以期及時鑒別診斷並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7)肺部疑難症患者需縮窄鑒別診斷範圍或結合臨床信息與細胞學背景進行病情評估。(8)存在較大客觀壓力、單次介入操作必須「確切診斷」或「立即診斷」者。(9)手術演示、學術交流、技術培訓或優化臨床教學。

7.6參與ROSE判讀的人員ROSE判讀須基於已有知識基礎與臨床信息,在精準靶部位取材後「實時」判讀。爭取即刻診斷,縮窄鑒別診斷範圍或結合臨床信息研判病情,為臨床醫師提供參考並輔助選擇靶標本的後續處理方式和操作手段。故ROSE是綜合診斷過程而非檢驗(病理)流程,這決定了ROSE須在臨床(介入)醫師的主導下完成。參與判讀的人員應為細胞病理醫師、細胞病理技師、檢驗師,也可為受訓過的臨床(介入)醫師、護師、普通技師、學生等[63]。ROSE結果如需記入病案或涉及收費,應由細胞病理醫師或檢驗師出具正式報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版《EASL臨床實踐指南:肝細胞癌管理》解讀
【日本iPS細胞研究報告(十七)】京都大學篇:用iPS細胞篩選新葯(上)
《工作細胞》第七集中,癌細胞被NK細胞拿下,笑才是關鍵?
【日本iPS細胞研究報告(十二)】京都大學篇:製成生殖細胞
【日本iPS細胞研究報告(六)】京都大學篇:提供醫療用人源ES細胞
《工作細胞》7 第七集 最後BOSS癌細胞真面目登場!超燃!血小板慘遭紅細胞調戲
《Nature》新型肺細胞——肺離子細胞
【日本iPS細胞研究報告(八)】心臟病攻堅篇:四支團隊同吹號角
文獻解讀:多能幹細胞和衍生心肌細胞circRNA特徵分析
認識腫瘤微環境中的MDSC細胞
《細胞》重磅
表達IL-7和CCL19的CAR-T細胞在腫瘤中能促進免疫細胞的浸潤和CAR-T細胞的存活
《死亡細胞》冰弓流BOSS打法心得
GSDME 誘導細胞凋亡向細胞焦亡轉變
《PNAS》:首次發現肺泡一型細胞存在兩種細胞亞型
CRISPR「黑匣子」:記錄細胞事件
TGA 2018預告藏《細胞分裂》彩蛋 或暗示新作將公布
遲洪波團隊報道mTORC1調控T淋巴細胞的譜系分化
簡體中文版《死亡細胞》今夏登陸PS4/Switch
新型的RNA成像方法檢測細胞中的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