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史讀故事,盡在資質通鑒十八之紙上談兵

讀史讀故事,盡在資質通鑒十八之紙上談兵

讀史讀故事,盡在資質通鑒十八之紙上談兵

攤開地圖來看,韓國的疆域其實很尷尬,它和魏國屬於標準的「犬牙交錯」。

當年魏國強大的時候,它的疆域如同人的兩條腿騎在韓國的頭上,腰部頂著趙,左腿蹬著秦,右邊頂著齊和宋,還有一隻腳底板踩著楚。

而韓國就在魏國的跨下,懷裡抱著大周集團的總部洛陽做著強國的美楚。

但到了現在,魏國的左腿已經被秦國一口口吞噬殆盡,腰部和右大腿也被趙國咬掉了一大口。這下就把韓國徹底地暴露在了張著血盆大口的秦國面前。

到了公元前262年,韓國已經被秦國強制瘦身成功,變成了小蠻腰。它高聳的胸部就是上黨郡(山西長治一帶),腰部是野王邑(河南泌陽一帶),翹臀則是河南偃市至鄭州一帶——黃河就是它的腰帶。

現在,野王邑被秦國一口吞掉了,沒了腰部的連接,胸再大也沒用了。所以,時任韓國領導人的韓桓惠王(姓名不詳)決定把這個胸部送給秦國,於是,他一方面派人到秦國進行和談,另一方面到上黨郡要求原郡守靳黈進行交接,並且撤離上黨。

但上黨郡原太守靳黈就很不樂意。

靳黈是個有氣節的人,他說的很明白:我是上黨太守,我的職責就是守衛上黨。秦國要想拿走上黨,他得自己來取。如果我沒守住,那我就以死謝罪。

於是,靳黈被撤職,馮亭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繼任的上黨郡太守。

不知道馮亭接到讓他接替靳黈擔任上黨郡太守的任命時,心裡是不是有十萬頭草泥馬飛騰而過。

他很清楚,此時的上黨需要的不是太守,而是一個投降代理人。

但他決定自己選擇一個投降對象。

1、這是一個註定燙手的山芋

韓桓惠王不知道,馮亭雖然不如靳黈那麼硬氣,但他也不想把上黨郡交給秦國。

其實也好理解,以前打了敗仗,割讓幾個城池給秦國,那是割肉片,雖然一年總要割上幾片,總算還能承受得了。可這上黨是個大郡,包含大小城池十七座。如果說這是韓國的胸部,那最碼也得是H罩杯往上,這肉割出去,是要疼死人的。

但馮亭也很清楚現在的形式,光憑硬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別說總部不支持,就算傾整個韓國之力,上黨也守不住。所以,這個胸已經不屬於韓國了。

我守不住它,但我也可以不給你秦國。

於是,馮亭馬上派人到趙國,找到趙孝成王趙丹,告訴他,上黨郡十七城歸你趙國了,就看你敢不敢要。

趙丹就找到他舅爺平陽君趙豹(趙豹是趙丹奶奶吳娃的親弟弟,被賜姓趙),問他的意見。

趙豹連忙勸阻道: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如果有,那這餡餅一定有毒。現在秦國故意切斷上黨和韓國的聯繫,就是為了輕取上黨。如果他不能從韓國手中得到上黨,就一定要從我們趙國手裡得到。韓國守不住上黨,我們趙國憑什麼能守得住呢?所以,千萬不能要。

但這不是趙丹想要的答案,於是他就又去問他親叔叔趙勝的意見。

趙勝說你傻啊,當然要了。我們發動百萬大軍也未必能打下一座城池,現在輕輕鬆鬆的就拿到十七座城,這種事還要問么?趕緊跟他們簽合同,小心到嘴的鴨子再飛了。

但這個趙丹並不傻,他就問道:那秦國要是發兵來打呢?

趙勝大手一揮,咱有廉頗,你怕他個甚?野戰廉頗打不過秦國,但守城絕對沒問題。

於是,趙丹就派趙勝去接收上黨郡,並且封馮亭為華陽君,並且賜給封地。上黨郡各城官員也都晉爵三級。

馮亭苦笑道:我出賣了國家的土地,卻又享受因此而得到的利益,實在是——好尷尬啊。

其實,馮亭把上黨獻給趙國的初衷是希望趙國在面對強秦的時候,能夠主動的和韓國聯合抗秦。

但問題是,秦國似乎看透了他的這點小心思,所以它並沒有直接攻打上黨,而是將兵鋒指向了韓國的大本營。

一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61年,秦國發兵攻佔了韓國的緱氏(今河南偃師市南)和綸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這意味著,秦國的大軍距韓國都城新鄭已不足百里。

這就相當於,秦國已經坐在了韓國面前,指著他的鼻子說老子下一步要去打趙國了,你給我老實待著別動。

公元前260年,秦國開始攻打上黨,這場戰役,無論是《資治通鑒》還是《史記》都只用了一句話來記錄:

《資治通鑒》說的是:秦左庶長王齕攻上黨,拔之。

《史記》說的是: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

上黨之役,沒有任何懸念,沒有任何遊說合縱或者選將抵抗的過程,秦軍到,上黨歸秦。

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境內,趙國軍隊在長平接應。

是年四月,王齕率軍攻趙,趙孝成王令廉頗迎戰。

2、這是一次註定無果的談判

在冷兵器時代,有時候一塊地盤的歸屬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存亡,這種地方,我們稱之為戰略要地,也叫做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秦國從魏國手中奪取了少梁(陝西韓城),標誌著魏國的勢力被盡數趕出黃河之西;

取陰晉(陝西華陰),打開了通向韓國的大門;

取曲沃(山西臨汾),打開了通向魏國的大門;

取武關(陝西商洛),打開了通向楚國的大門;

……

可以說,秦國就是這樣,一口口地蠶食著一個又一個的戰略要地,不斷的向外推進。從原來一個與世隔絕的僻壤小國,到現在向全世界伸出了它的觸手。

上黨就是趙國的大門

曾經在某本書里看到一句話叫做:無襄陽則荊州不足以用武,無漢中則巴蜀不足以存險。

意思是沒有襄陽的拱衛,荊州就沒有戰略意義;沒有漢中為門戶,巴蜀就算不上是險地。

我覺得其實可以再加上一句:無上黨則趙國就只能裸奔。

以前,秦國要攻打趙國,需要向北繞過上黨,先翻山越嶺地攻取閼與,然後才能看到邯鄲。可是兩次閼與之戰,都被趙國打退了。

但上黨不一樣,它就在趙國的西面,太行山之巔,如果拿下它,便可以居高臨下,俯瞰趙國。說句不好聽的,站在這裡灑泡尿都能順風飄到到邯鄲去。

所以,我相信趙國明知道上黨是塊燙手的山芋的情況下,還選擇接受上黨,不是因為他們不怕秦國,而是被逼無奈。

於是,秦國戰領了上黨,秦軍兵鋒直指趙國。趙國馬上派出廉頗據守長平,以期拒秦軍於國門之外。秦、趙之間的戰略大決戰,竟然在小小的長平,提前爆發了。

長平,現在的山西高平市西北,位於太行山與王屋山交匯之處,原屬上黨郡。

王齕揮師東進,廉頗迎擊,雙方接戰數次,趙軍屢敗,損兵折將。

廉頗到底老成持眾,一看打不過你,老子不跟你玩了。乾脆依山傍河紮下營壘固守,就是不出戰,把王齕耗在了這裡。

這時候趙孝成王趙丹也沒閑著,跟樓昌、虞卿商量這長平那邊老吃敗仗,咱們可咋辦呢?

樓昌連想到不用想就說道:那還能咋辦?弱國的標準動作唄,派人去秦國媾和,大不了割幾個城給他。

虞卿馬上表示反對。他說到這節骨眼上了,和與不和那還不是秦國說了算。戰場不給力,談判就沒地位。我們就算是求和,秦國也不會同意。不如派人用重金去拉攏楚、魏兩國,如果他們兩國同意援趙,那秦國就以為我們結成了抗秦統一戰線,到時我們談判就有底氣,也更容易成功。

這個虞卿其實不是名字,他的名字叫虞信,嘴皮子功夫利索,所以早先深得趙丹信任,剛一來就賞金賜銀的,後來封他為上卿,所以稱為虞卿。

但這次估計前線老打敗仗,把趙丹給嚇糊塗了,所以他沒聽虞卿的,而是派鄭朱赴秦國求和。

秦國倒也客氣,好吃好喝接待了鄭朱,但就是不談正事。

這邊趙丹一看鄭朱挺受優待,就對虞卿說,你看,秦國接納鄭朱了,看來和談有希望。

虞卿說你可拉倒吧,秦王接下來肯定會把鄭朱去求和的事向各國宣揚,各國看到你派人去求和,就絕對不會再出兵援救趙國;而秦國知道我們孤立無援,就更不會講和了。

只有戰爭,才能嬴得和平。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享受和平。

不久以後,趙孝成王接到消息:秦國拒絕了他的求和。

3、這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

長平,山嶺起伏,地勢崎嶇。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在這裡紮下營壘,則易守難攻。敵我雙方皆是如此。

廉頗到底是員老將,把營盤修建的寨高坑深,任你秦軍幾路來攻,我自巍然不動。

當戰爭打成這種消耗戰的時候,比拼的就是毅力了。但毅力源於底氣,在戰爭中,這個底氣就是糧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孫子兵法》

長平之役究竟打了多長時間?

就我查到的資料來看,有說是六個月的,也有說是三年的。說三年的則說秦國糧草充足,從河道運糧所以比趙軍運糧還快,後勤保障徹底碾壓趙國。

但我個人覺得不太靠譜。

單說後勤,秦國的大本營關中平原,產糧能力就能抵得上整個趙國。更何況它還有成都平原做為大後方,而前方的泌陽一帶以及臨汾一帶都已經屬於秦國了,這使秦國糧食的儲備量和運送能力能甩趙國幾條街。

但是,幾十萬大軍在線前僵持三年(據考證秦軍可能超60萬,到後期或許能達到上百萬),這已經不單單是後勤供應方面的問題了,還會涉及到國內以及戰場附近各大城市的經濟、民生等問題。更重要的是,三年的僵持,在外交上出現變化的可能性會被無限放大。必竟,秦國要統一各國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魏、韓、楚、齊、燕等各國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在秦、趙僵持三年之久,卻依然無動於衷。

所以,我更願意採信六個月的說法,即從公元前260年的4月至9月。

但無論是多久,長平這個地方,命中注定就是趙軍的死地。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孫子兵法》

再說一遍:長平這個地方山嶺起伏,地勢崎嶇。

所以廉頗的防守戰術是正確的。因為無論對哪一方,在這種地方紮起營壘,都是易守難攻。

但趙軍的長項是騎兵,趙國的劣勢是農業。

騎兵的意思就是來如飛鳥,去如絕弦,縱橫馳奔,殺敵取將。而趙國之所以大力發展騎兵,是因為游牧與耕種並存,而這種生產方式導致趙國的農業生產先天不足。

現在,你讓騎兵離開戰馬,進入營壘,跟秦軍打起了以比拼糧食儲備的消耗戰,這讓你的領導趙孝成王情何以堪?

所以,對於廉頗來講,在長平這個戰場上,防守消耗是正確的戰術;但對於趙國來講,選擇長平作為戰場本身就是錯誤的。

看著把營壘修得越來越堅固的廉頗,趙國的董事長趙丹氣得直吐血:你個老傢伙,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再這樣耗下去,老子都得去當褲子給你籌糧食了。

所以,他決定臨陣換將。

4、這是一個註定背鍋的將軍

估計是秦國也有點撐不住了。

面對著烏龜殼一樣的趙軍大營,王齕這個名字雖然是咬東西的意思,但照樣干著急咬不動。這樣相持著,花錢如流水一樣,雖說秦國現在家大業大,不差這點錢,但當丞相的范雎也心疼啊。

所以,他決定學習當年田單對付燕國時,用反間計讓騎劫替代樂毅,以獲得最終勝的案例,也讓趙國換個將領來,說不定就有機會了。

他把目光投向了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此時的趙奢已經去世了,而身為他的兒子,趙括倒很有「將二代」的資質,據說是從小熟讀兵書,談論起領軍布陣來,也是頭頭是道。玩起兵棋推演來,甚至還能把趙奢給打敗。所以,這趙括雖然年輕,卻已經是名聲在外了,儼然是一顆燦爛的將星正在爍爍升輝。

就他了!范雎馬上派人去邯鄲到處議論著長平的戰事,說廉頗空有其名,打了幾個月,敗仗吃了一大堆。這要是讓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帶兵,那秦軍早夾著尾巴逃跑了。

趙丹聽說了以後,也突然想起來:對呀!誰說趙國無將?我這不還有趙括嘛!

於是,他馬上決定任用趙括接替廉頗。

但藺相如表示反對,說這麼大一場會戰,你讓一個只讀過兵書,沒帶過兵的年輕人去打,肯定不行。

趙丹不聽,說你這是老思想了,誰都不是一生出來就會打仗的,總要給年輕人一個機會嘛。

藺相如是外人,提出反對意見也就算了。趙丹沒想到,連趙括他親媽也出來反對。

趙括的母親說我兒子我知道,你真不能重用他。當年他爹和將士們一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他倒好,剛一當大將就樂得找不著北了,整天忙著往家裡拿福利,還到處去買良田美宅。領導你以為他爹是名將,他就也是名將,其實他們父子的心思完全不在一個點上。所以千萬別派他去。

估計趙丹是誤會了,他以為老太太心疼兒子,怕兒子到戰場上有個三長兩短的,所以才極力反對。

於是,他就有點不高興,說老太太你別管了,我決定的事情不會再變。

趙括的母親沒辦法,只好說你要真想用他也可以,但咱說好了,他將來要是吃了敗仗,你別找我們趙家算賬。

趙丹說放一百個心吧老太太,相信你兒子,他一定能行!

於是,趙括就率領援軍來到長平,見到廉頗,宣讀了趙丹的命令。

我相信,以廉頗的智慧,在將虎符交給趙括的時候,他應該是鬆了一口氣的。

有時候,我會帶點惡趣味的想,廉頗會不會一臉意味深長地拍拍趙括的肩膀,說上一句:小夥子,好好乾,我看好你喲!

5、這是一個註定埋人的大坑

除了虎符,廉頗移交給趙括的,還有他親手布下的丹河防線。

當初廉頗駐守長平時,共布下了三道防線。最前端是空倉嶺防線,但這道防線很早便被王齕突破,廉頗見秦軍攻勢銳不可擋,便收縮兵力至丹河防線,借丹河地勢之利,挫敗了秦軍的攻勢,使秦軍再不能進一步。

而第三道防線是百里石長城防線。

有朋友問,學歷史有什麼用?

如果你想當一名將軍,你學完長平戰役之後,就會知道山地防禦戰到底應該怎麼打——老將廉頗布下的這條防線是教科書級別的。

丹河防線是偏東的南北走向,石長城防線是偏南的東西走向,兩條防線北端和西端相交,形成剪刀形。丹河防線正對秦軍,石長城防線連接趙國。

這種布防方式的意義在於,你要正面強攻,我有丹河之利,你攻不過來;你想迂迴到防線後方去抄糧道?不好意思,那裡是兩條防線的「剪刀口」,進來你就會被絞殺。

就算萬一丹河防線被攻破,沒關係,只要主力還在,依然可以縮到石長城後面繼續防禦。

但趙括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道防線的可貴之處。他看著廉頗蒼老的背影漸漸遠去,一扭頭就先撤換了一批將領,重要崗位全用上了他自己的人。

然後,他發出了西渡丹河,全線出擊的命令。

但他不知道,他的對手已經由王齕換成了白起。

面對著趙軍的攻擊,秦軍一敗再敗,趙軍士氣大振,長趨直進,一直攻到秦軍的大營。

但此時,白起已經派出兩萬餘人,迂迴到了丹河東岸,進入了丹河防線和石長城防線構成的「剪刀口」中。但此時趙軍主力已經離開了防線,「剪刀口」沒有了鋒刃,秦軍順利截取了趙軍糧道。

同時,另有五千人由側翼順丹河向北運動,最終與奪取糧道的兩萬餘人會合,兜住了趙軍的屁股,將出擊的趙軍和營壘中的趙軍切割成了兩半,並且將其盡數包圍了起來。

正在秦軍營壘下耀武揚威的趙括收到消息後,這才發現自己的後路已經被包抄,糧道被斷絕。並且對面營壘中的秦軍也開始了反擊,戰局急劇惡化。

無奈之下,趙軍只好後退,倉卒構築壁壘固守,等待援救。

但趙國的援軍還沒來,秦國卻已經徵發河內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入伍,並且全部調到了長平,以阻斷趙國援軍,以及可能會出現在這裡的齊、楚援軍。據考證,此時的秦軍已經有可能超過百萬。

趙國向齊、魏、楚救援,結果無一國相救。

趙括將部隊分成四個小縱隊,分批次輪番衝擊,均被打回。最後親自擼起袖子上陣,結果被射殺。

主將都死了,已經餓了四十六天的趙軍士氣皆無,不戰而降。

但看著四十萬降卒,秦軍也有點發怵。放回去吧,不可能。全部收編吧,怕混進來四十萬顆定時炸彈。

還是白起有主意:全部殺掉!

於是,將四十萬降卒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回到趙國。

史載:趙人大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城通 的精彩文章:

鐵血戰士PK異形火力全開
異形契約中工程師背後的秘密
異形系列中的那些性暗示
幾張圖告訴你異形抱臉蟲抱住臉後是怎樣產生新的異形的

TAG:小城通 |

您可能感興趣

前車之鑒的故事:趙括讀了幾本兵書,目中無人,其實是紙上談兵!
編輯部的故事之讀書與八卦
始讀不覺,再讀有味——趣談中國古代的藏頭詩故事
印度記之十一:人的故事——她們
《人體的故事》讀書筆記
鏡雲陪你讀《莊子》之大而無用的故事
網友講述上過報紙的靈異故事,親身經歷的事情!
半夜談之木魚的故事
我的返鄉筆記之三十二:石頭的故事
閱讀 人體的故事
在館藏藝術里讀光陰的故事
重讀三毛之《撒哈拉的故事》
台遊記之——老兵的故事
礪刃有聲故事會:中國成語故事之四十五:畫餅充饑
臘八粥的故事,用通俗的語言講給孩子聽
通鑒故事:欒大被斬
《故事會》「作品賞析」記憶
讀沒讀過書,從哪裡看得出來?這2個故事告訴你
三則原創故事,讓我們瞬間悟通教子之道!
讀經明義丨以史解易:周易中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