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看這篇,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心理諮詢離你有多近

不看這篇,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心理諮詢離你有多近

上個世紀2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蔡格尼克發現,人們對於未完成的事件記憶尤其深刻。比如說,我看電影《金剛狼3》看到一半,有朋友打電話約我出去吃飯,等我後來有時間的時候,基本上會把剩下的一半繼續看完,而不是就此擱下,或者轉而看《復仇者聯盟2》。

這種現象被稱為記憶的蔡格尼克效應。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的。有些無足輕重的事情沒做完,我們放下也就放下了,不會再繼續去做;越重要的事情,蔡格尼克效應越明顯。比如說,我晚上剪指甲剪到一半停電了,後面來電的時候可能也就忘記了,不再去剪了;而你結婚結到一半因為停電中止了,你會就此擱下嗎?

與之相對應的,有人採訪過一些老人,問他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調查者發現,這些老人們給出的答案都比較一致:

人們回首一生,最後悔的不是他們「做過」什麼事,而是「沒做」什麼。

人生關乎一系列選擇。面向未來,我們有無數種選擇和可能性,而回望過去,每次選擇都是唯一的——於是那些未被選中的選項就成了未完成事件,我們心心念念的正是這些未完成事件。

這些發現告訴了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人生要大膽嘗試、敢想敢做、不怕失敗,免得以後後悔?

這事兒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我們為什麼對做過的事兒不後悔,而後悔沒做過的事兒呢?這是一個燒腦的心理學問題。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發現,我們的自我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是體驗自我,一個是敘事自我。比如說,我晚上在家看《奔跑吧,兄弟》,過程中很愉快,時不時開懷大笑——這是體驗自我;但看完以後,我又想起了拖了很久都沒做的工作,覺得這一晚上的時間又浪費了,太不值得了——這是敘事自我。

我們會給自己的人生編織一個個故事,滿足敘事自我的需要;當然,我們也會滿足體驗自我的需要,如追求美食,享受身體的舒適、安逸和放鬆,營造宜人的環境等。由於體驗自我是非常當下的,感受在不斷變化,不容易被我們意識到,所以一般情況下,人們的敘事自我是佔主導地位的(至少看起來是這樣)。

對於做過的事情,如果失敗了,我們的體驗自我會感覺到痛苦、難受,這沒問題。但就像身體有免疫系統一樣,我們也有一個心理免疫系統,把我們的痛苦經歷編織成一個更有意義、更正面的故事,納入到我們的敘事自我里。如,有人向心儀的女孩表白,結果被拒絕了,當時他尋死覓活的,但多年後回想起來他卻表示不後悔,覺得自己勇氣可嘉,感謝這段經歷,它讓他變得更堅強了。通俗點理解,這就是事後合理化——沒辦法,大腦就是這麼喜歡講故事。

而那些沒做過的事、未完成的事,由於它們沒有發生,心理免疫系統就沒法賦予意義,沒法從中發現正向積極的部分,於是,故事講不完,敘事自我就不完整。佔主導地位的敘事自我不完整,就會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這件事情上,想要把它完成;而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無法完成,人們就會後悔,甚至內疚、自責(程度視事情的重要性而定)。

從這個角度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其實跟敘事自我有關。同樣的經歷,比如,被公司辭退,如果你給自己講了個好故事——公司現在的狀況跟我的能力不匹配而已,被辭退不代表我能力不行——你的心理免疫系統良好,心態良好,抗挫折能力強;如果你講了個爛故事——我太差勁了,我什麼都干不好——你就給自己講了個消極的故事,負面影響比較大。

感覺越說越像心靈雞湯了——只要你觀念一變,你的世界就隨之而變了。實際上,這話說得確實非常對,沒毛病。

關鍵是,心靈雞湯覺得觀念轉變是瞬間就能完成的,你可以自由選擇你的觀念,隨便改寫你人生的故事腳本;而從心理學的視角看,觀念和故事雖然可以選擇,但自由度遠沒有那麼大,它的難度一點兒也不亞於行為的轉變。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也很好理解。敘事自我的形成跟體驗自我密不可分。比如,我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斥責、打罵,久而久之我對自己形成的印象可能是「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愛、被尊重的」,這是我給自己編織的故事,體現在行為上就是自卑、敏感、內向。

小時候的經歷塑造了我大腦的神經連接,這些記憶和感覺已經融進了我的血液和細胞(這不是比喻,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這就是事實),我是帶著這樣的印記面對其他的人、事、物的,這個過程中有可能修正我的腳本,比如我發現自己學習成績很好,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我,於是最初的印記被慢慢沖淡甚至覆蓋;也有可能讓它進一步加強,比如我發現因為內向我交不到朋友,很孤獨,然後進一步認為我不好,別人不願意跟我交往。

所以,要想改變敘事自我,修正或改變我們的故事,主要得通過體驗自我來完成。

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大部分手段,基本上都是通過體驗自我來改變敘事自我。針對未完成的事件,會給它一個完成的儀式——這樣就會獲得一個完整的敘事自我;之前經受的痛苦經歷,在安全的環境下模擬或表演出來,讓當事人重新經歷,發現新的意義和價值,修正原來的故事腳本;還有時下很流行的「活在當下」,讓你專註地走一段路或吃一頓飯,觀察、感受這其中產生的各種感覺——讓人意識到體驗自我的存在,盡量突出它的位置,壓縮敘事自我的比重,這樣我們建構的敘事自我就會比較靈活,有彈性、易調整。

故事容易說服我們,想想那些各種各樣流傳著的謠言就知道了,它們都是很精彩的故事;

故事解釋我們感知到的世界,讓我們對環境獲得掌控感,比如流傳的各種神話故事——為什麼會打雷?因為有雷神;

故事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經歷賦予意義,使我們的認知系統變得更一致,比如前面提到的表白被拒的人給自己編織的故事。

故事對人類不可或缺,《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人類跟其他動物的區別,主要就在於,人類可以擁有想像的共同體,如,國家、法律、公司、道德、錢等等,而承載這些共同體的,是一個個故事——人類是講故事的動物。

心理諮詢是人類無數個講故事活動中的一種,它協助我們講一個更好的、關於自我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踐心者 的精彩文章:

TAG:踐心者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永遠不知道這十句話,可能對你有用
不看看這張照片的背後,你永遠不知道它有多震撼!
沒親過貓咪的鏟屎官永遠不知道,它們內心有多瞧不起你!
這裡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生活小常識,來看看你知道多少?
你不瘦下來,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美!
不跨出那一步,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棒!
多吃蘿蔔遠離疾病,這麼多的好處你要知道,但是這些人卻不能吃!
分手後男人心理在想什麼,不說你永遠不知道
不剪短髮永遠不知道自己會有多美
吃魚有這麼多好處,你都不知道
這6位明星之前的親戚關係,不看你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
鏟屎官你知道嘛,如果不注意這些你的寵物可能永遠的遠離你
「不知道他對我是不是有意思。」「那就沒有了」
蒲公英好處多,但是這些人不能喝,你知道嗎
這些你可能都見過,但你未必知道它們還有神秘的那面
有關結石你都知道什麼?看看這些能不能幫你
妹子不回你信息,你知不知道有可能因為這些事情
你知道嗎?原來喝茶有這多好處,以前真是不知道
爸媽「以愛之名」把我嫁掉,要是我永遠不知道真相該有多好!
你不知道,我多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