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一個有趣的家長嗎?——樂趣也是正能量

你是一個有趣的家長嗎?——樂趣也是正能量

羅玲:旅澳學者,兒童教育專家。國內多家親子、健康、教育類報刊、網路媒體專欄作家。她致力於將發展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系統地為家長們提供教養孩子的新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除了推廣科學的育兒理念,羅玲老師還致力於支持家長實現心靈成長,被家長稱為「媽媽心靈導師」。她曾與羅大倫合著暢銷書《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新書《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深受家長歡迎,持續熱銷。

現在非常流行「正能量」這個詞,這裡想借這個流行詞,說說很久以來總是縈繞我心頭的這件事。

這件事以很多種方式縈繞心頭:有時寫完一篇文章,最後總覺得意猶未盡,總想補一句:

哦,其實,我非常想跟大家開開玩笑,或者說點更有想像力的話!衷心希望我沒有把大家給『無聊』了!請大家自覺找個笑話或者好玩的小說看看,以恢復常態!

潛意識裡,我似乎總為自己文章樂趣指數不足而深感愧疚。同時,我自己也急需拋開一切,給自己補充這個正能量。

還有時,跟朋友聊孩子問題,一個比較明顯的感覺是,很多時候,我們家長不是方法和理念不夠,只是遊戲力不足。當然不是說遊戲力能解決一切教育問題,共情、 規則、嚴厲、講道理等等都要有,但是很多情況下,好玩、趣味,是被我們忽略的一個重要的教育元素。這不僅對幼兒是如此,對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乃至對成人, 都是一個道理,只是這個趣味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平時跟周圍的人打交道辦事,也常常感到正經的時刻過多,跳脫、閃光的好玩時刻太少。電視我很少看,感覺那是樂趣比較枯竭的一個平台。網上偶爾能遇到有意思的事,碰運氣了。現在倒是孩子常常能給我帶來意外的樂趣,這個要深表感謝。再就是,我每天都努力擠點時間看兩眼有意思的書,或者利用邊角料時間去胡思亂想,這樣才覺得比較對得起自己……

誰願意每天吃「壓縮餅乾」?

每日的純正事,彷彿就是壓縮餅乾、壓縮食品,可能營養價值夠了,但口感價值談不上,吃完了難免心有不甘,懊悔叢生,飢餓感猶存,總像沒吃飽。

趣味少的純正事做多了,會覺得心裡開始虧空。對孩子來說,想必這個感覺要翻好幾倍吧。家長的教育、學校的學習,即便再正確,如果其中少了樂趣,那就會變成消耗人的負能量了。消耗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本能地開始自我保護了,變成所謂的刀槍不入、鹽醬不進。

可見,僅有正確,這是不夠的,還要有趣味。僅有左腦、理性、知識,等等這些堅硬的東西,是不夠的。如果一定要排序,那麼,我傾向於認為右腦、感性、想像力 創造力這些有彈性的、靈動的種種,要優於左腦、理性和知識。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遊戲比說教更有效」。好吧,後半句是我編的。

關注心靈的教育

那天看一個視頻,裡面有對中國、印度和美國的高中生生活的記錄,看後我很受刺激。那裡面中國高中生的樣子同我上學時幾乎沒有改變!我得承認,上完高中,我是個在心理上嚴重營養欠缺發育不良的人。我記得高考結束第二天,我在家裡把齊秦的第一張專輯放得震天響,跟著大聲唱,都把我媽嚇著了,她說從沒見過我這樣,從來不知道我還有這樣的爆發力。

現在的成年人常說,你看你長大了不也挺正常嗎,我想這是因為沒有比較,所以完全不清楚自己究竟錯過、缺失了多少!我們的心理,補了很多年的乾糧,錯失了很多年的蔬菜水果。長到高中畢業,我們的心靈乾枯僵硬,缺少靈動、彈性、光澤和水分。用這樣僵硬脆弱枯乾的心,去過剩餘的一生,自然勉為其難,問題多多。

這些不必多說,大家都有體會。問題是——

我們清楚自己是怎樣長大的,現在,我們計劃讓孩子們怎樣長大呢?如果不去做調整和改變,那麼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依舊會心理發育不良。

又有次聽說一位麻省理工的優秀中國留學生疑似自殺身亡。她在博客里說,「在哈佛上暑期班,一樣年紀的美國上層階級的女孩子,不論是白人還是華人,都要比我成熟和老練很多。」「在麻省理工商學院,跟世界的高級人才比,我唯一的優勢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同學們不光工作認真勤奮,並且十分高效和考慮周全。不光學業和工作的專業程度讓我無法勝出,而且我發現他們很會說話和做人。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知道如何不動聲色地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是典型的不均衡的發展所致的教育悲劇——一個年輕人在人格和心理都營養不良發育走形、尚未得到修正補足時,恰巧被放進大環境里有了比較,這種比較引爆了所有那些有待療愈的潛在問題……

這樣的孩子是怎樣長大的呢?我們不難想像得出。在她背後,有整整一代人有著類似的狀況和問題。

並且,這樣的情形還在繼續。現在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們,有多少仍然以同樣的方式在長大!

在網上看到一個貼子,講一位爸爸怎樣有技巧且有耐心地輔導孩子把成績提升上去,看完我感慨小學教育問題真多。這些技巧雖然很好,但它只是讓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稍微好過一點(當然這已經強過打罵催逼高壓管教了),並沒有創造出真正的對於學習的興趣。

我們不只需要各種好玩的監督和獎勵機制,我們最最需要的,是如何能讓孩子自己願意去學——為了自己的好奇和痴迷,而不是為了酬謝家長的寬宏和恩慈。

家長的勁頭不只要用在提高成績上,還要用在其他各方面。全面的發展、興趣和激情和動力的萌動、心靈的滋潤,這些比成績排名重要無數倍!

事實上,我希望我女兒的老師不要在她小學階段告訴她班級排名,我希望老師能每天給我發個表,檢查她今天是否哈哈大笑過、是否有進步、是否跟大自然有過對話、是否有一些有意義的新想法新探索新發現、有成就感、做過白日夢、見聞到了有趣的事情、幫助過了別人、做過一件讓周圍變得更好的小事……讓她自己填寫, 我簽字!

這些,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同,但是都會覺得這不現實,因為有應試教育。我想,私下裡(就是我們大人之間聊啊),我們可以把學校的學習比作一項你不得不做的工作。你會怎樣對待這個工作呢?我們會盡量想辦法把它做好,想辦法在其中製造樂趣,並且力爭把工作做出意義來。但是如果這個工作對健康損害太大,會引起疾病或者過勞,那麼我們就要適度地應付以保護自己,我們寧可少掙點錢、得罪點上司,也不會明知有嚴重輻射或者會導致肺病,也全力以赴去完成指標和定額。我們知道錢可以再掙,身體搞壞了得不償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人生的路還長……

我們家長對待應試體制下的學校學習,也就是這樣吧。學校給孩子每天喂很多乾糧補品,我們告訴孩子,飲食要均衡,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別撐壞了小胃,小胃還要為你服務一輩子呢,再吃點蔬菜水果吧,什麼五穀雜糧都吃點吧!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不要只關注他的知識和成績,只訓練他的左腦,更要關注他的右腦、他的身體、關注他的心靈。心靈的活力是孩子長成健康的大人的保障。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裡再補充一個旁證:有一本曾被奧普拉推薦過的暢銷書《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書中預測,未來我們將步入一個感性時代。簡單地說,這個時代需要的人才要有這幾種關鍵能力:重設計、會講故事、會整合、有人性關懷、會玩樂、重視意義。所以,只顧眼下的成績和學校名頭,實在是太短視的做法。)

樂趣的土壤

本來只是想講樂趣的,講到教育似乎扯遠了。再回來接著說樂趣。

這裡籠統說的樂趣,或許包含了很多:會玩、幽默、想像力、遊戲力等等,這些究竟來自哪裡呢?我們大人怎樣能多一些這種「樂商」和「玩商」?怎樣培養孩子呢?它的土壤是什麼?

我想,所謂的樂商和玩商,大概跟這些有關:真實、輕鬆空閑、自信自足、安全感;

和這些無關:偽裝掩飾、壓力、匱乏、恐懼擔憂。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你很難瞪圓了眼睛去打哈欠或者哈哈大笑,因為這是兩個相反方向的狀態。

比如說,真實、真誠,這是其中的一個元素。任何一個笑話、好玩有趣的事、想像力充沛的故事,裡面都蘊藏著某種真相。人們會為真話而喝彩、為真誠的態度所打動、為裡面的真實而發出會心的笑。當我們偽裝掩飾時,我們就用光了能量,沒有富餘的精力可以用來支撐樂趣。

所以,我們對自己和孩子,如果能接納包容,允許錯誤和失敗的出現,敢於面對自己的瑕疵和尷尬,那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比較真實的人,就會習慣有誠意地去生活。這種真實和坦誠,會讓我們無比輕快,會幫助心靈輕盈地飛翔。

再說輕鬆空閑。樂趣的產生需要空間,就好比我們種地要翻土鬆土,壓得過緊的土壤無法讓植物生長。歷史上的歐洲,咖啡館的盛行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迅猛發展,因為在那樣的空閑時空里,眾多智慧的頭腦都放鬆下來,聚到一起,思想碰撞,產生化學作用……我們還常常聽說,靈感往往產生在洗澡、走路等休閑時間。

其實這很好理解——

當人腦不是在按照程序緊張地工作時,腦子裡的各種念頭、潛意識就都活躍起來,並且都混在一起,好像開個大party一樣,這時,來自不同部門的念頭就相識、交匯組合,產生了新的靈感……

所以,給自己和孩子一定要多多留些空間,這不僅能讓我們有機會去接觸有趣的事物,得到熏染,更能讓我們的腦子裡經常開party。party開多了,大腦就變得更加活躍有趣。

自信自足和安全感,這些恐怕是最重要的土壤。

其實這個我們也都有體會:敏感自卑的人,他不但不會自嘲,你基本跟他開不得玩笑,他甚至聽到笑話都比較不容易笑,似乎他的心都被擔憂和自卑墜住了。有時我接觸一個機構或組織的人,如果發現這裡隱隱地有很多禁忌,讓人不敢亂說話亂打趣,一切都過於嚴肅,我就會生出很多懷疑,覺得這裡脆弱虛空,缺乏健康氛圍和安全感。一個家庭也是一樣,如果玩笑、玩鬧很多,我想這個家庭一定是比較健康、比較有安全感的。

過去翻看《莊子》時,看到很多好笑處,覺得他老人家真是個有趣的人!他跟骷髏對話,拿骷髏當枕頭睡覺,跟朋友惠子有各種逗樂子,讓影子互相說話,還時不時 把儒家人物拽進來惡搞一下。自己連米都吃不上了,跟人要米吃,被拒,還講故事來說理。生活過得窮困潦倒,卻不妨礙他有無數奇思妙想。正像那天看到的一句話:「有人居無定所卻安然生活,有人卻在豪宅別墅里整日逃亡。」

庄老這樣頑皮,或許跟他有著極致的安全感有關係。他認為,人的身體只是外物臨時湊合而成,死生就如同晝夜或季節的變換一樣,所以,是身上長個肉疙瘩還是生命終結,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更何況,人類也不過是無數物種之一,九牛一毛的地位,就別拿自己太當回事了。

在一篇講眾人弔唁老子的文中,他在講了為什麼不必做作地痛哭之後,最後說一句:「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火把的燃燒是有盡頭的,而火本身卻可以傳下去,沒有窮盡的時候。人死了,不過是回到宇宙自然中去了,有什麼可哀痛的呢。

有這樣的安全感,還有什麼能墜住他的心呢。

(反過來,大概也是成立的吧——或許相比理性嚴肅,玩樂,幾近道矣!)

所以,要想有玩商、樂商,就要學會別拿事情太當真、太當回事了。錢,就當是遊戲里的分值、虛擬的遊戲幣(其實誰說不是呢);孩子的哭鬧歡笑,也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呼一吸;你的形象和面子也並不重要,因為不論別人怎樣了解你,他也只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領,你又何必太在意他們的評價呢;對成績學歷名校,也不必看得過重,我們對孩子的人生真的那樣沒有安全感嗎……

只有在安全輕鬆的心境里,我們才能獨具慧眼,看到生活中更多的樂趣。而當我們在樂趣上能自己自足時,我們就是比較富有的,因為我們順便就給這個世界製造出一種特殊的財富——歡樂

文轉自羅玲的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倫育兒說 的精彩文章:

被太多家長忽視的「成長維生素N」!

TAG:大倫育兒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偶像也有正能量,有你的愛豆嗎?
你是否也渴望一段正能量的愛情呢?一個人原來也可以這樣生活!
我喜歡你,因為你有正能量
韓雪 娛樂圈裡少有的一股正能量 喜歡這樣的女孩子不是沒有道理的
光是不是一種能量?你怎麼看?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瑜伽就是喚醒我們潛在能量的一種!
為什麼勸你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
如果這些英雄沒有能量條,那麼他們將會是一個噩夢般的存在!
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吧!真的很美好!
這三種能量如果你沒有,就不能說是好領導
愛是一種能量,是幸福的能量
餘生不長,願我們都是那個心懷正能量的人
女孩特有的一種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娛樂圈有哪些正能量偶像?
感謝有你防彈少年團,帶給大家正能量,你們喜歡這些小夥子嗎?
遇上這幾個星座,只有正能量,沒有什麼負能量!
董卿:我喜歡你,因為你有正能量
你的愛豆有這麼正能量嗎?
這五種婚姻中的正能量,你擁有幾種?
這樣的女人,在你身邊就像是一個負能量生成器,她能讓你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