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往事: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 甘肅水利林牧公司
中行往事:
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 甘肅水利林牧公司
抗日戰爭,在人們的眼中,總是步槍機槍對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彈如雨,血成河。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在戰爭的另一面,則是經濟戰、金融戰。
成立於1912年2月5日的中國銀行,是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的一家銀行。在抗戰期間,中國銀行不僅在抵制日寇經濟侵略的金融戰中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而且也在開發後方、擴大生產、支援前線的生產建設中做出了相當大的成績。
如今知道甘肅水利林牧公司的人並不多,但抗戰時期,這家公司在甘肅那是聲名赫赫。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於1941年4月24日正式成立,其資本總額1000萬元,當時的甘肅省政府出資300萬元,中國銀行出資700萬元,宋子文任董事長,甘肅省政府主席谷正倫任副董事長,沈怡博士任總經理。
在抗戰的艱難歲月中,為何要成立這麼一家公司,它究竟做了哪些事?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李貴義講述甘肅水利林牧公司開展生產支援抗戰的艱難往事。
抗戰時期,西北大開發的熱潮
為啥成立這樣一個公司呢?這就要從抗戰的整體形勢說起。我們知道戰爭打的是經濟,打的是後方的物資保障能力。
抗戰時期,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工廠或毀於戰火,或落入敵手。尤其是我國東南沿海失守後,出海口基本丟失,加之日本侵略者對抗日後方實施經濟封鎖,抗日前線的物資供應極端匱乏,不僅槍彈不足,甚至連軍人的毛毯都無法保證。在這種情況下,開發西北西南抗日大後方,為長期抗戰提供物質基礎,就成為國民政府的戰略選擇。
在這個背景下,形成了抗戰時期的西北大開發。國民政府在大後方興建的85個工礦企業中,甘肅就佔了10個。而中國銀行是抗戰時甘肅的第二大投資方。一個是中國銀行獨資創辦的雍興公司,在甘肅有蘭州機器廠、蘭州製藥廠、蘭州麵粉廠、蘭州毛紡廠四家工廠,另一個則是與政府合資創辦的甘肅水利林牧公司和甘肅水泥公司。
甘肅水利林牧公司的成功興辦,有兩位關鍵人物需要細說。
一個是霍寶樹。霍寶樹,字亞民,原籍廣東新會,1895年出生於上海。自幼生活不定,所受教育時斷時續。1923年,近而立之年的霍寶樹赴美留學,1926年底,獲碩士學位。1932年1月,霍寶樹進入中國銀行工作。1935年任中行副總稽核,1943年又升任為總稽核,後任中國銀行代理副總經理,為中國銀行參與決策的高層主管之一。
1940年9月,中國銀行副總稽核霍寶樹來甘肅考察,與省政府商定成立甘肅水利林牧公司,興辦農田水利、森林、畜牧事業。既然要辦公司,總經理一職非常重要,霍寶樹推薦了尚在重慶的沈怡。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另一個人物。沈怡(1901年-1980年),原名景清,字君怡,浙江嘉興人。他的父親沈秉鈞,是《辭源》和首部《新字典》的編纂者之一。沈性真、沈性仁、沈怡、沈性元四姐弟在民國時期也很有名。有人曾說,沈氏四姐弟是繼宋氏四姐弟後,近代史上又一家族性的風雲人物。
沈怡十五六歲的時候,父母相繼病逝。在幾位親戚的資助下,他先是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後留學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歷任上海市工務局長、上海市中心區域建設委員會主席、導淮委員會委員、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國防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
甘肅水利林牧公司辦的是水利、森林、畜牧三項,都是要下大本錢,投資見效慢的事業。沈怡覺得這副擔子不輕,只怕對中國銀行這個大股東不能交代。但是身為中國銀行副總稽核的霍寶樹卻毫不在意。他說,銀行在有的地方大筆大筆地掙錢,就該在有的地方大筆大筆地花錢,這才像個國家銀行。他甚至說:這是中國銀行準備為國家向西北地方送的一筆禮。他又表示,一切有他,叫沈怡儘管放大膽子去做。
由此可見,當時不論是國民政府還是中國銀行,都對甘肅水利林牧公司寄予厚望並大力支持,希望甘肅儘快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為抗戰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年投資五個億,甘肅百萬畝農田受益
當時,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有水利部、森林部和畜牧部三個重要部門,這裡集中了全國知名的農業、林業及水利專家。總經理沈怡是工學博士自不用說,還有水利學家原素欣,林學家鄧叔群,畜牧學家黃異生,農學家汪國輿、李競雄、盛家廉等。
可以這樣說,在70多年前荒涼的大西北,能彙集這樣一支全國著名的專家學者,為甘肅的水利、林牧事業沐雨櫛風、披荊斬棘,他們的拳拳愛國之心讓人肅然起敬。該公司成立伊始,首先開展了甘肅省內首次大規模水文勘察和監測,公司成立了3個水利勘察組,從農田水利、水力發電、疏浚河道、水土保持四個方面進行前期勘察。同時,在黃河、洮河等河流上設立了7個水文站實施水情監測。
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投資5000萬元,對河西17個縣灌溉用的43條舊有渠、溝進行了整理修繕。整修後,可灌溉田地面積達到38萬多畝。與此同時,進行水利基本建設,新修了大小型水利工程56處,為甘肅增加和穩定了40多萬畝水澆地。在河西走廊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土壩水庫——鴛鴦池水庫。還在臨洮、永登、靖遠、皋蘭、涇川等縣新修了洮惠、湟惠、溥濟、永豐、永樂、肅豐等11條灌溉萬畝以上較大的灌溉渠,繼而又興建了蘭豐、登豐等渠,加上其他水利工程共有23處,灌溉面積近35萬畝。抗戰勝利時有近半數已經全部完工或接近完工。在蘭州市、皋蘭、榆中、涇川、天水、甘谷、敦煌、武威等17縣市建設的小型水利工程,合計灌溉面積在10萬畝以上。
沈怡在他的自傳中寫道,三年來,從他手裡簽字花出的水利工程經費已不下5億元,分配在13個渠道的工程上,可灌溉62萬餘畝,若是再加上部分整理就可以灌溉的70多個小渠,那麼全部完成時,受益田畝當在百萬畝以上,使甘肅境內的黃土層上都可以有法生產。小麥產量由1937年的832.8萬擔增加到1944年的1083萬擔,油料作物則超過戰前平均產量的54.7%。生產的糧食不僅滿足本省的需要,而且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西北大後方支援抗戰,其作用不該被忽視
位於蘭州黃河北岸的徐家山,是距離蘭州市區最近的森林公園,每到炎炎夏日,不少蘭州市民到那裡避暑乘涼。可是今天的人們很少知道它與甘肅水利林牧公司的淵源。
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成立後,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水土保護站——天水站。1942年,著名農學家、擔任甘肅水利林牧公司常務董事的張心一,組織人員在蘭州徐家山試點水土,利用水平溝、魚鱗坑種草種樹。據說,這種辦法還是受了山上一戶人家的啟發。張心一在一姓徐的人家門口,發現有幾株樹長勢喜人,他就問主人是如何栽活這些樹的。主人回答說,有水,樹就能活。於是,挖水平溝,挖魚鱗坑,做好水土保持,成為蘭州植樹造林的主要辦法。除此之外,公司還在洮河上游的卓尼縣建立合理利用的示範林場,進行林木管理和育苗等,這個林場一直保持到1970年。在岷縣設立了奶牛場和養蜂場、在拉卜楞寺建立夏河奶品製造廠,後來統一併入隴南畜牧場管理。該公司還在天水小隴山成立枕木廠,為正在修建的寶天鐵路供應枕木。
我在《沈怡自述》中看到,他滿懷深情規划了甘肅水利林牧事業的未來:「凡甘肅可灌溉之農作地當盡量開渠,以謀開發,將來公司羽毛漸豐,當繼之以水利之開發。在發展農田水利時,同時亦須著重森林畜牧,假想五十年或百年後之甘省,山上有樹,路上無灰土,農業現代化,交通便利,而與本省農業相配合之各種工業,亦有長足之發展。此事必須技術家努力,社會加以輔助,以完成西北經濟建設之重大使命。」1945年3月,沈怡調任交通部次長後,甘肅水利林牧公司總經理一職由中國銀行蘭州支行行長常文熙接任。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後,該公司被接管,繼續服務於甘肅農林水利事業。
中國銀行投資興辦甘肅水利林牧公司的這段歷史以及中國銀行前輩們金融報國、實業興國的遠大抱負和責任擔當,讓人由衷欽佩。
不過,令人可惜的是,抗戰時期西北西南都是抗日大後方,重慶市對抗戰大後方的研究走在全國前面。西北的大後方研究卻不盡如人意,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能關注西北大後方抗戰史的研究和宣傳,以此銘記歷史,告慰先烈,激勵後人。
講述人 李貴義 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高級經理,高級經濟師,金融史學者


※駕機起義第一人,劉善本曾在甘肅蘭州謀劃飛往延安
※西秦 南涼,鮮卑人在甘肅建立的兩個王國,最終結局都如此凄慘
※五千年前,甘肅科技有多牛,是中國冶金術起源地,不信就看這把刀
※40多年前,他在甘肅康樂,獨特的插隊生活
※無語人生 有形世界——蕭喑繪畫欣賞
TAG:河隴聚落 |
※行攝甘肅——夏河拉卜楞寺
※中國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在內蒙古,卻用甘肅城市命名,歸甘肅管
※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周圍的門閥軍事勢力
※行走蘭州:蘭州榆中縣,明肅王墓,被稱為甘肅的十三陵
※特邀講解 | 《紅色甘肅》、《古生物化石》展廳---志願者之星翟乃越、薛博、王顥璇
※甘肅民樂:村莊中浸透著的古樸歷史
※崔興達與「就壺堂」紫砂的甘肅文化之行
※關隴集團|北魏時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周圍的門閥軍事勢力
※蘭州:黃河上游發生2次編號洪水 甘肅防汛形勢嚴峻
※西北軍大刀從甘肅到抗日前線的風雲往事
※歷史長河中的甘肅
※中國內地女演員:張芷溪,出生於甘肅省文縣
※甘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器中的珍品,中國的旅遊標誌
※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郭沫若使它揚名中華,如今是中國旅遊標誌
※甘肅臨澤:防沙治沙築屏障
※華夏美食 甘肅金昌
※華夏美食 甘肅天水
※甘肅夏河拉卜楞寺舉行瞻佛法會
※饅頭中摻衛生紙?甘肅天水市食葯監局回應
※騎行甘肅之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