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法律保障如何跟上?

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法律保障如何跟上?

「一帶一路」是重要的歷史機遇,

但同時也暗藏風險。

那麼,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

法律保障如何跟上?

7月14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政策法規局、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聯合主辦,對外經貿大學承辦的「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法律保障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圍繞投資和貿易、工程承包和勞務、環境保護和知識產權、爭議解決等四個專題展開。

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如何進行法律保障?

各方觀點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 閻曉峰

中國企業應當清醒認識到在法律保障能力方面與國際一流跨國公司的差距,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深入推進企業法治建設和合規管理,加強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不斷夯實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法治基礎。

新華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葛瑋

如何認識、把握、適應不同國家的投資環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發揮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尋求商機,規避風險,都是企業在走出去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參贊 孫勁

政府和企業要攜手共同防範和降低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法律風險。首先,規則先行,政府要健全完善法律保障體系。第二,加強指導,強化中央和地方、國內和國外的統籌協調,可以適時考慮建立相應應急預案。第三,要提升內功,加強企業的法律意識。第四,要注重法律威權,加強爭議解決的風險管理。

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巡視員葉軍

除政府要做好相關法律服務外,企業自身也應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保持警醒,一是做好前期調研,二是企業遇見問題時要善於利用法律規則,同時還要善於利用經貿協定的相關條款,三是要高度重視爭端方式的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 王淑梅

我國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當中,應該在合同訂立、合同履行、糾紛解決等方面提前作出風險防範。

四大倡議

1

進一步推進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強化依法合規經營。積極借鑒國際先進企業的經驗做法,深入推進企業合規管理建設,加快形成與經營範圍、組織結構、業務規模、行業特徵相適應的合規管理體系,通過自身的依法合規經營,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良好的品牌、口碑和信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2

進一步健全企業法律保障機制制度,有效防範境外風險。不斷完善境外投資、運營、風險管控等相關法律支撐服務體系,健全法律風險排查處置長效機制,加快促進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築牢法律的「防火牆」。

3

進一步加強企業涉外法律人才培養,提升法律保障能力。高度重視企業涉外法律人才培養,探索在重要的國別市場、重要的海外區域機構,設置專門法律事務機構或配備專職法律顧問,加快打造一支既熟悉境外經營管理,又懂法律專業的高素質涉外法律人才隊伍。

4

進一步掌握運用國際規則和所在國法律,促進共商共建共享。加強國際規則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制度研究,運用好內外部法律資源,妥善處理有關政策法律問題,維護正當合法權益和境外資產安全。充分運用政府間多雙邊談判對話、世貿組織貿易政策審議等平台機制,積極反映企業合理訴求,促進開放、非歧視、公平的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市場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資小新 的精彩文章:

中智公司經理招聘專場,誠邀您的加入!
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即將開業,送票啦!
中國工藝集團招聘法律事務工作人員
「復興號」標準動車組報到!明日京滬高鐵雙向首發
最受歡迎央企卡通形象大獎揭曉!這樣的頒獎詞你肯定沒見過!

TAG:國資小新 |

您可能感興趣

完善「一帶一路」建設法律供給機制
建國後法律規定一夫一妻,該怎樣處理地主老財的小妾?非常人性化
哪些民間借貸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作為一個法律人,如何搭上區塊鏈的這趟快車?
為什麼一些大陸人覺得買香港保險不受法律保護?根源在這裡
法律,AI將革新的又一產業
從醫路上,你必須掌握的法律知識
國外關於動物的法律,都這麼搞笑嗎?
商鞅既然是決策者,法律都由他制定,為何不給自己留條後路
中國貿促會「一帶一路」倡議解讀和法律風險防範 培訓班
夫妻一方分居,另一方是否有權要求同居?看法律怎麼說
HR必看,員工離職這麼做才不會有法律風險!
保護自己源碼的能力都沒有?還拿法律說事……這種觀點好可怕
AI時代如何保護隱私?靠區塊鏈還是靠法律
造謠「聯想斷供華為」又一網友道歉:願意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俄羅斯新政策出爐!加密貨幣搖身一變成「財產」,已受法律保護?
《台灣旅行法》「沒有法律約束力」,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信仰?法律能否作為一種信仰?
如果重新選舉馬師傅會害怕自己選不上?NO,他是在維護法律尊嚴
清朝通過哪些方式對民眾進行法律普及?面向官吏和老百姓的普法工作又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