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莫迪一旦選擇動武,印度的分裂將不可避免?

莫迪一旦選擇動武,印度的分裂將不可避免?

印度如今的態度很強硬,莫迪下令前線軍隊「不許退讓」,擺出一言不合就尬舞的架勢。強硬的背後需要實力。印方不只一次宣稱「在邊境佔據絕對優勢」。這並非虛言。根據媒體報道,印軍在錫金段部署了兵力達6萬的第33軍,下轄3個山地師,在東段則部署了第3軍、第4軍和新組建的第17軍。4個軍總兵力超過18萬,而一個炮兵師還在趕赴東段的途中。加上接近1.7萬人的邊境警察部隊,印度號稱陳兵20萬並不算誇張。

莫迪一旦選擇動武,印度的分裂將不可避免?

更何況,在邊境附近,印度還有10多個軍用機場,部署了包括該國最先進的蘇-30MK2戰機在內的大批空中力量,還能起降從美國購買的C-17、C-130等大中型運輸機。為了加強縱深打擊能力,印度還部署了4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團,以及至少6個「阿卡什」地對空導彈防空中隊。僅僅為了對付東亞大國,印度部署的軍力就足以傲視亞洲大部分國家。可以說,如果印度用這些兵力進行擴張,除了少數幾個軍事強國外,亞洲恐怕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抵擋其攻勢。

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有驕傲的本錢。為了一雪前恥,印度從2012年開始耗資6500億盧比(約840億人民幣)進行擴軍備戰計劃,到今年正好完成。如今印度喪心病狂地常年維持多達10萬人的山地打擊部隊,並配備武裝直升機、130毫米牽引重炮和步兵戰車等重型裝備,強調「閃電戰」的戰力,因此在錫金段和東段的確形成了不對稱優勢。

另一方面,美日也在為印度撐腰。從7月10日到20日,美日印派出18艘艦船在孟加拉灣舉行聯合軍演。印度航母與日本海自准航母「出雲」號和美國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並排前進,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信號:三個同床異夢的國家貌似要同榮辱共進退。這場名義上「維護海上通道穩定」的演習,實質上就是印度跑粗腿給對手看,即使背上狐假虎威的名聲也無所謂。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印度卻忽然瞻前顧後起來。一些學者和專家經常用「迷之自信」來形容印度,「海外探客」並不十分贊同。迷信會給決策者帶來一種自我肯定,從而有效降低現實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警惕情緒。而現在看來,印度方面一直都比較冷靜,呈現出「佔了不走,持續增兵,鞏固地盤,拒不開槍」的態勢。這種不打不和的狀態實際上比較棘手。也比較令人費解。

當然,近來很多媒體都報道了印度的外強中乾,譬如印度的基礎設施非常薄弱,無法為前線提供足夠的後勤和彈藥保障。而印度陸軍的子彈和炮彈都只能支撐不到7天的高強度戰事也不是秘密。為了臨陣磨槍,印度從以色列緊急進口反坦克導彈,從法國急購翻新的對地攻擊機……但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印度是在認真準備一場戰爭。

莫迪一旦選擇動武,印度的分裂將不可避免?

印度玩真的,東亞大國也不是吃素的。近期在高原的一系列演習就是對印度的震懾。備戰之嚴格與迅疾可以從一些不起眼的新聞里透露出訊息:7月14日,重慶某小區的婚禮上,妹妹替哥哥與嫂子喝交杯酒,而哥哥此時正在西部執行緊急任務。之所以缺席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是因為軍令如山。這就是敢於犧牲的最可愛的人。無論是鬥志與意志,還是軍事裝備,大國雄兵不畏懼任何對手,印度面對的是一隻「貴精不貴多」的鐵軍。

莫迪在印度人面前鼓吹「雪恥」和「保護邊境」,但又連續數日不敢正面回應對峙事件,既理虧又色厲內荏。印度不害怕開戰,印度害怕的是無法收場。在戰爭開始前,統帥需要思考如何終止戰爭,以及在何時、何種程度上終止。印度或許可以憑藉前期的人數與裝備優勢佔得短暫的上風,但越往後列印度的劣勢就會越明顯。一方面是因為實力決定的後勤補給和士氣,另一方面是因為印度內部的南北矛盾。

如果莫迪政府不能從戰爭中獲得足夠多的利益,那麼後果不僅是下台,還可能是印度這個國家的分裂。印度有13億多人口沒錯,問題是佔據主體地位的印度斯坦族還不到全國人口的50%,除此之外還有接近10個較大的民族。這些人口動輒接近1億的民族基本都有自己所屬的邦(省級),譬如印度在東段的要道就掌握在西孟加拉邦手裡,而這個邦的主體民族是孟加拉族。

印度的主題民族印度斯坦族僅僅掌控了9個邦和德里首都區。更嚴重的問題是,印度斯坦族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而那10大少數民族都分布在印度南部及其沿海地區,這就產生了內地與沿海的矛盾。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7個邦佔印度GDP的50%,是印度最為發達的地區。而印度斯坦族的北方邦、中央邦和拉賈斯坦邦在經濟排名上連前3名都進不去。像網友們能叫出名的印度城市,如孟買、「科學之都」班加羅爾、加爾各答都在少數民族掌控的地區。

莫迪一旦選擇動武,印度的分裂將不可避免?

這就產生了一個潛在的分裂力:主體民族在經濟上落後,而少數民族在科技和文明水平上領先,但主體民族卻是國家的掌舵者,印度總理莫迪出自少數民族的古吉拉特邦,而下任印度總統也將是莫迪的盟友,這就導致傳統的國大黨與莫迪所屬的人民黨之間必然有一番你爭我奪。近來莫迪被在野黨批評「過於軟弱」,這就是矛盾的體現,也是故意拆台。莫迪怎麼做才不軟弱?真的挑起戰爭?

大戰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凝聚人心,形成統一的力量,二是人心潰散,國家分崩離析。前者的典型就是中國,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在大戰中愈挫愈奮,最終取得完全勝利,形成了現代國家;而後者的典型就是奧匈帝國,內部民族、教派眾多,矛盾複雜,在一戰中灰飛煙滅。探客認為,印度如果一意孤行,恐怕將步奧匈帝國的後塵,在「洋娃娃帝國主義」的名單里添上新成員。

莫迪恐怕也知道,冒險開了一炮的後果很可能是自己的船散了架,不光丟了政權,還可能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地區產生實質性的分離傾向。這恐怕才是印方真正害怕和擔心的問題。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印度的倒行逆施必遭反噬。(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歡迎理性評論與科學指正。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日韓和越南等國對華評價較負面,暴露了一個嚴重問題
這個國家為印度助威,結果連挨3記悶棍,現在與印度唱反調
日韓和越南對華評價最負面,誰在乎?鄰國爽不如自己爽
韓國1年前在鄰國背後捅刀子,如今遭到中美兩強的「圍剿」
忍無可忍則從頭再忍?錯!不能再讓印度得寸進尺!

TAG:海外探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印度又慌了!巴基斯坦突然出動,打的印度措手不及!不是吹噓自己很厲害嗎?
印度「最霸氣」戰車,這次不得不服,還能說什麼?
印度的列車為何都是又破又爛?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巴鐵又採取行動了?印度表示不懼,你們這樣不太好
印度又被暴揍了一頓 下手的竟然還不是巴鐵!
莫迪發起「清潔印度」運動,結果不理想,印度人:不要白費心思了
「不可思議」的印度
印度又被襲擊了!不是巴鐵乾的,而是它!
印度的列車為何都是又破有爛?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印度的「賤民」是一種什麼存在,為什麼被稱為「不可觸碰者」?
為什麼印度購買戰機積極度排第一,但從不會考慮這架?說出來你都不信!
那是不可思議的印度,你願意一探究竟嗎?
印度又要進口武器裝備了,可為什麼印度不能自己生產呢?
走進印度,這些財稅政策不可不知
印度磨刀霍霍,準備撿便宜,也不看看背後是誰!
印度真如我們所說的「髒亂差」?可這裡卻被稱為「亞洲矽谷」,發達程度無可比擬
和印度總理莫迪握手,是不是很痛?
印度這麼落後?不拿錢搞建設卻買戰鬥機,原因幾何?
肥胖不可怕,可怕的是禿頂!印度研究:禿頭更易患心臟病
印度這款最厲害導彈可以直接覆蓋巴基斯坦首都,為何他們還能如此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