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海堂藝術空間——堅守初心 衡山路老洋房裡的書畫傳承

秋海堂藝術空間——堅守初心 衡山路老洋房裡的書畫傳承

「薈名仕」是「魅力衡復」推出的全新板塊,筆者造訪多位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內薈萃的海派名仕,通過人物訪談的形式,每期介紹一位行走在上海最美的梧桐路上的文化、商業等領域的先行者,關注他們在這裡生活、工作、思考的軌跡,聚焦行業剖面,展現名家風采。號召更多人關注、喜愛衡復這片文化熱土。

魅力衡復

「薈名仕」第一期

徐宏斌,上海秋海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海上蘭亭書法院副秘書長,海上印社事業部主任,前上海報業集團主任記者。少時好書,而立之年師從海上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和理論家劉小晴先生。2014年入高花閣,成為書畫藝術大師陳佩秋先生入室(關門)弟子。

採訪 徐翔

1

魅力衡復:您創設秋海堂文化藝術中心的初衷是什麼?為什麼取名「秋海堂」,是否有特殊的含義?

徐宏斌(下簡稱徐):很多人關注「秋海堂」,源自對名字的好奇。2015年,秋海堂和龍美術館等成為「徐匯區美術館美育共同體」首批五家藝術館之一,我記得在啟動儀式上,區委宣傳部呂部長特地問起秋海堂,我想主要是名字有特點吧。

秋海堂名字來自於我的兩位恩師,藝術大師陳佩秋先生和著名書法家劉小晴先生。「秋」,即得自陳先生之名。

徐宏斌的恩師

藝術大師陳佩秋先生

徐宏斌的恩師

著名書法家劉小晴先生

劉小晴先生字「一瓢」,弱水三千取一瓢飲,實有海的精神氣量,「海」字得其意。創辦秋海堂的初衷,也是為了傳承兩位恩師的藝術和藝德,秋海堂也是在兩位大師的關心和愛護下前行的。

2

魅力衡復:先給大家介紹下秋海堂吧,比如有哪些特色和優勢?

:秋海堂成立於2014年,後在區文化局指導下成立了民非單位秋海堂文化藝術中心。秋海堂的特色和優勢,首先是「築巢引鳳」,打造一流名家工作室。創辦的第一天,劉小晴書法創作研究室就落戶於此了。還有一個好消息,現在可以先透露一下,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海上山水畫名家陳翔老師的工作室也基本確定落戶秋海堂了。

掛牌的劉小晴書法創作工作室

一線名家是寶貴資源,有強大的藝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依託名家工作室的優勢資源,舉辦各類有影響力的藝術活動,吸引更多名家的到來,成為藝術傳播的高地;再一個是舉辦書畫名家作品展。之前舉辦過「劉小晴書法展」、「陳翔山水小品展」、「丁申陽書法精品展」等,都是海上重量級名家作品展。

秋海堂內景

這兩年秋海堂的展覽做出口碑和影響力了,也會有一些藝術家或朋友推薦藝術家來辦展覽,我們還是有所選擇的。海派文化的一大優勢是海納百川,今後秋海堂還會放眼全國,成為全國名家在上海藝術展覽和交流的一個平台窗口。

秋海堂另一個特色在於打造精英人群的文化平台,這與衡復風貌區的文化品位和定位也是一致的。除了傳播交流書畫藝術外,還將包括戲曲等傳統藝術,也會投身文化藝術的公益事業。

3

魅力衡復:聽說您以前在報社工作,還是一位名記者,為什麼後來轉型做藝術館?媒體人生涯對您現在的事業有何幫助?

:當初做記者時,我做到了在上海媒體界同領域的權威,在全國同類媒體中也有一定影響力。應該說,報人職業給了我很多成就感。前不久我和我在報社時的老領導胡勁軍老師(現為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談起過去報社時的工作,胡部長還清楚地記得我15年前寫過的一篇文章。胡部長肯定了我們這一代報人的能力和素質,肯定了我的轉型,鼓勵我在新的領域取得更好的成績。

徐宏斌題字「徐匯青年說」

徐宏斌攜秋海堂同仁

訪問東京二玄社交流書法

我的轉型和媒體變革的大背景有一定關係,但更多是因為我對書法的濃厚興趣。剛離開媒體崗位時,一度也很迷茫。還好在領導、朋友和家人的鼓勵支持下,堅持了下來,並成功完成了轉型。在創辦秋海堂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媒體人生涯的錘鍊對我的幫助。第一是注重宣傳,注重品牌建設;第二是能吃苦耐勞;第三是做人做事比較正派,正氣,有黨性原則;第四是知識能力複合型。

4

魅力衡復:不久前,人民日報文化版登載文章介紹了秋海堂,以此介紹了徐匯區和衡復風貌區的文化建設,並由此稱讚了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秋海堂能成為上海文化軟實力的一個標杆,這是很高的讚許。如何看待這個好消息?

: 區里和市裡很多領導、老師和朋友都看到《人民日報》的報道了,大家都給秋海堂點了贊,鼓勵我繼續努力。我深感欣慰。我是報人出身,深知《人民日報》的影響力。我覺得自己沒有辜負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正在努力取得成績回報這裡,回報大家。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好、更多的成績。

5

魅力衡復:秋海堂現在的名氣已經很響,而且是名家雲集。是如何做到用三年多時間,取得今天的成績和影響力的?

:我覺得首先要感謝我的兩位恩師,他們是泰斗級藝術家,起步之初有兩位恩師的支持,保持了高起點、高品位。當然,後期發展就需要自己努力,做好服務。服務的核心,我覺得一是專業,二是用心。比如劉小晴老師書法創研室的運營維護,我舉一個細節,秋海堂為劉老師常備兩樣東西,一是潤喉糖,二是無線檯燈。潤喉糖可以減輕喉嚨壓力,無線檯燈可以隨時補充光源,保護老師眼睛;

劉小晴先生正在講授書法教學

再說展覽,去年舉辦了丁申陽書法精品展。丁老師是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知名度影響力已經很高了,這個展覽對丁老師來說也很有意義。所以,我努力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極致。從作品裝裱的選材搭配,畫冊的編輯,展廳的布置。另外,關於展覽的任何宣傳文字,我都親自編寫。藝術傳播是精神活動,必須盡善盡美,要讓藝術家全方位感受到愉悅、滿意。

秋海堂主辦的《丁申陽書法精品展》

很幸運,我的努力得到了丁老師的認可,他說今後他的展覽還會讓我來負責。我還堅持親自為每個展覽寫序(策展人語),力爭為展覽的滿意度加分。「築巢引鳳」,靠的主要是軟實力,是專業、嚴謹、用心的服務。沒有服務的「軟實力」支持,這「巢」是沒有優勢的,也不可持續發展。我也要感謝我的團隊,尤其是來自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書法篆刻專業和中國畫專業的研究生同學。

6

魅力衡復:秋海堂為什麼選擇落戶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

:秋海堂選擇落戶衡復風貌區,與劉小晴老師有關,劉老師在《書法》雜誌工作過數十年,《書法》雜誌社之前先後在衡山路康平路,就在這個區域。

劉小晴先生在秋海堂傳道授業

2014年我第一天來到衡山路秋海堂現在的地址時,邀請了劉老師和師母一起來看。劉老師對這段路太熟悉了,而且有感情,所以當時我就下決心將秋海堂安排在了這裡。

7

魅力衡復:您理想中的工作環境和周邊社區是怎樣的?這裡有哪些吸引你的特質?

徐:秋海堂的定位和衡復風貌區是很合拍的,甚至名字的氣質也是那麼的協調。衡山路是老上海海派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秋海堂也是致力於傳播海派文化藝術,本身就有內質的聯繫。

劉小晴書法研修班

來秋海堂參觀的人,都是層次素質比較高的文化精英,也有不少外國人。秋海堂現在的宣傳文章,經常會提到徐匯區,提到衡復風貌區,我以秋海堂身處衡復風貌區感到自豪,風貌區的品質定位客觀上也提升了秋海堂。

劉小晴書法研修班學員正在臨帖

8

魅力衡復:秋海堂已在衡復風貌區內紮根近四年了,您感覺這片區域的文化氛圍發生了那些變化?

徐:這幾年裡,我感覺每年都在變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街道的整治和變化,越來越符合這裡的定位和品位。

我知道,一片街道兩側面貌的改進提升,看似簡單,背後有著相當複雜的工作和努力,我相信這是來自區里頂層設計的高瞻遠矚和堅定決心。

我覺得很幸運,風貌區的發展,也讓秋海堂擁有了越來越好的外部街區和文化氛圍。很多來到秋海堂的藝術家和朋友都會說一句:這片地方太贊了!

9

魅力衡復:請您談談對風貌區文化工作的看法?作為一家文化機構的運營者,您希望這片區域增加那些服務?做那些改變?

徐:《人民日報》的文章特地介紹了衡復風貌區的文化軟實力。我覺得這裡的文化職能部門以及相關單位都有很好的服務意識。秋海堂初創之時曾遇到很多困難,投入比較大,甚至一度無法維持。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文化局、街道、徐房集團三方的支持。哪怕只是微薄之力,但對秋海堂的生存發展可能就很關鍵。

秋海堂參與徐匯美育共同體

另一個深刻感受是,衡復風貌區內職能部門和相關單位對於文化軟實力的理解和重視,我覺得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意識。幾年接觸下來,感覺風貌區內的工作人員不僅支持文化建設,而且都懂文化。比如文化局,當初可以「慧眼識金」將其時還不夠出彩的秋海堂納入到美術館共同體。

比如天平街道,積極聯繫相關單位,協助支持秋海堂的發展;比如徐房集團,儘管是企業,但對於文化建設的重視已經深入到企業文化中,對於優質的文化項目,往大處、高處考慮,積極支持,這是很難能可貴的。這裡的文化積澱很深,文化土壤很厚。這也是我深信秋海堂可以在風貌區更好更高發展的理由所在。

10

魅力衡復:不久前的徐匯區第十五次團代會上,宣傳片里有你寫字的鏡頭,而且片頭主題《徐匯青年說》就來自你的書法。我們聽說,您的書法水準已經得到了很多書法名家的認可和肯定,作品多次在市級展覽中入展。而且能夠成為陳佩秋和劉小晴老師的雙料入室弟子,肯定有很高的天賦才行。書法藝術上您有什麼目標?

徐:我放棄媒體人崗位,轉型從事書畫藝術傳播,很大一個原因是我自己喜歡書法,從小書法上算是天賦比較突出的吧。劉小晴老師有一次看到我寫的字,只掃了一眼,立刻對我說:小徐,你寫字天份很好,趕緊練起來,我來指導你。

徐宏斌題寫的徐匯青年說

從那之後,我開始師從劉老師,也正因為得到了劉老師這麼多年來手把手的教導,還有其學術理論的滋養,才有了我的長足進步。創辦秋海堂,對我的書法學習幫助也很大,因為可以得到很多書法大家的指導,一直處於高水平的學習氛圍中。對於書法學習,我最大感觸是兩個,一是要深入汲取傳統營養;二是要善於思考

如果說秋海堂寄託了我的事業夢想,那麼,我的書法發展則是個人藝術上的追求。事業和興趣愛好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非常完美的狀態,這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11

魅力衡復:除了秋海堂所在的衡山路之外,你最喜歡風貌區的哪條馬路?

徐:衡山路、淮海路為兩條軸,交叉的很多條路,我都很喜歡。我經常走出秋海堂,漫步在這些道路上,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深秋,有些路是不掃落葉的「景觀路」,那種感覺是非常快樂的。

道路兩側有一些很精緻的店,有些店本身就是景觀,用流行的話說,很有文化「逼格」。我覺得這就是老上海的一種情懷,是衡復風貌區特有的情懷。

12

魅力衡復:您從事的文化藝術行業,目前的最大的困惑和問題是什麼?

徐:文化傳播事業,社會效應重於經濟效益。除了場館租金外,還有諸多成本。比如舉辦一次有影響力的展覽,各方面的投入是比較大的。秋海堂也在儘可能地拓展,減輕壓力。

此外,秋海堂即將要正式掛牌劉小晴書法創作研究室等名家工作室,但首先要確保秋海堂藝術中心能夠長期穩定發展才行,所以也需要並期待得到一些實在的支持。

13

魅力衡復:秋海堂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是什麼?您對秋海堂有怎樣的期許?

徐:秋海堂首個三年目標是紮根。下一個三年有了更高的目標。今年下半年將為劉小晴老師書法創作研究室(名稱待定)舉辦正式的掛牌儀式。劉小晴老師不僅是大書法家(楷書全國首屈一指),還是著名的書法理論家、書法教育家。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周志高曾說過,劉小晴老師字好,人品好,學問深,是海派書法的寶貴財富和傑出代表,應該珍惜這個財富,大力傳播發揚劉老師的書藝、人品,而且要提升到重振海派書法、弘揚海派文化的高度。

劉小晴正在講授書法知識

劉小晴書法創研室正式掛牌後,將設立劉老師理論和教育著作、出版字帖的展覽專區,供大家參觀學習。後續依託劉小晴書法創研室,廣泛開展有影響力的書法交流、學術、展覽等活動,比如正在考慮舉辦以劉老師命名的全國楷書展,這個展覽一定會在全社會產生很正能量和專業性的影響力。並且,我們在書法教育、學術理論等方面,也在醞釀一些有社會影響和學術影響的項目,因尚處考慮階段,現在還不便透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劉小晴書法創研室,一定會成為上海書法界一張有足夠分量的名片。

陳翔畫冊

接下來陳翔工作室也有望落戶,這樣,秋海堂在海派書法國畫兩個領域都有了有影響力的帶頭人,後續一定會給徐匯區帶來很多很實在的藝術大餐,為徐匯區的文化建設增光添彩。

秋海堂還有一個心愿,就是為我的另一位恩師、96歲德高望重的陳佩秋先生舉辦近作展,並能邀請先生出席。陳老對我這個後學厚愛有加,一直在幫助支持著秋海堂。能夠得到陳老和劉老師這兩位大藝術家的垂愛,是我天大的幸運。秋海堂會傳承好兩位藝術家的藝術和藝德,一定會努力向前,力爭成為海派文化的「老字號」。

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是上海保護規模最大的地區,總面積7.66平方公里,其中徐匯區域4.3平方公里,有950幢優秀歷史建築,1774幢保留歷史建築,2259幢一般歷史建築,擁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是上海城市文脈的發源地和承載區。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魅力衡復 的精彩文章:

TAG:魅力衡復 |

您可能感興趣

老洋房的改造教科書!錯層客廳復古混搭風
寶慶路3號:老洋房裡的新博物館
隱藏在老洋房裡的古風茶舍,帶你去喝茶消暑
周末沖東區老洋房看彩色珊瑚!超療愈美景
新天地老洋房裡展「格調」:上海收藏協會西洋藝委會成立
米蘭美女設計師,歸國爆改阮玲玉的上海老洋房,美出新高度!
浮生半日,尋覓上海老洋房裡的餐廳
上海馬勒別墅的今生前世,頂級老洋房承載著一個傳奇故事
封閉近70年,今朝終開放!快來延安西路邊這片神秘而精緻的老洋房,探尋海派文化風情!
美國工作生活多年,卻舍不去上海菜和老洋房
這間藏在老洋房深處的首飾買手店
她把自然野趣搬進百年老洋房,老牆鮮花舊時光,連馬桶都「紅」了
上海老洋房裡的故事,我說與你聽!
上海老洋房在外國人眼裡都是寶 上海舊蹤尋寶項目收費不低哦
當季菜,上海老洋房江鮮宴!八個小時熬制濃湯,很開胃!
徐志摩、胡適都住過的上海老洋房,被法國設計師改成了這樣
自帶童話感的30㎡老洋房改造,盡顯現代與復古老上海混搭的實用主義!
重遊江浦路104弄老洋房
這個區有上海最多的老洋房與梧桐樹,「三次轉型」彰顯強勁核心競爭力
高高在上 居高才能臨下 俯瞰上海的西區那些有故事的老洋房會有些些小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