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怕死: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怕死: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第一次接觸這個話題,是去年看《冥想的力量》,作者是印度人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裡面有好多梵文經書的部分,根本不懂,渾水摸魚的翻完了。其中有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思考:冥想是靈魂的呼吸,沒有了呼吸,我們首先是靈性的死亡,漸漸地會疏遠我們自己的內在,接著就是心理和生理的死亡。

冥想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而死亡是所有恐懼的根源。這一最初的恐懼呈現出不同的表現:焦慮、沮喪、佔有、依附、厭惡。

最近剛看完《怕死:人類行為的驅動力》,是三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合著的,解釋了對於死亡的恐懼是如何引導人類行為的。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拚命地想要獲得自尊?為什麼我們害怕、討厭,有時甚至想要幹掉和我們不一樣的人?書中都展開了詳細的討論。

今天來聊其中的一個主題----永生,從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到如今的人體冷凍技術。秦始皇陵兵馬俑宏偉的墓葬設計,古埃及的金字塔、木乃伊,表明了墓主人滿懷死而復生的願望,或者在另一個時空中的存在。

從歷史角度來看,一直以來,人們都在用兩種常常相互重疊的方式來追求永生。

1 真實的永生

這種永生試圖讓人們相信:人們可以在生理上長生不老或者人死後身體和靈魂中的某些重要部分還可以延續下去。人們可以通過精神途徑來追求真實的永生,即相信死後的來世和靈魂不滅等。同時,人們還可以通過科學途徑來追求真實的永生,最初是古代的煉丹術,後來則有現代的時光逆轉和死後重生等方面的技術。

比如通過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讓自己的基因流傳;或者宗教信仰,相信肉身死亡,靈魂進入天堂。

因為通過子子孫孫,我們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續,人類更希望通過孩子,以象徵性的方式延續生命,超越死亡。孩子不僅只是父母的肉體混合物,還承載了家族的信仰和價值觀,希望牢記並傳給下一代。

想起了某期《非誠勿擾》,孟非說他們劇組的一對夫妻的趣事。小兩口討論關於生不生孩子的問題,一方說我家這邊的基因沒啥好的,也沒啥好的生活習慣,更沒有什麼爵位要繼承,就斷了吧;另一方說,我家也是。

2 象徵性的永生

這種永生強調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是不可延續的,但是在人死亡之後,他的身份和名譽或者是生命中留下的精神和物質財富,都將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它可以給人以希望,讓我們相信在最後一次呼吸結束後,我們留在這個世界上象徵性的殘餘物會成為永恆存在的一部分。

比如揚名立萬、名垂青史,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街道、星球……,還有自己的作品流傳於世,馬克思的《資本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正如埃及人喜歡說的那樣:「說起死者的名字,就是讓他們再活一次。」人類始終都在使用儘可能的手段來追求永恆。

自古以來,人們不僅在儘力逃避著肉體的死亡、追求著真實的永生,而且還一直充滿著對象徵性永生的渴望。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追求名譽、權利、地位、聲望、愛情……這些行為背後的底層邏輯是對死亡的恐懼。

題圖攝影:sciencefreak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的淼 的精彩文章:

TAG:波的淼 |

您可能感興趣

《怕死》這本書說,怕死就是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在每一個角落,驅動人類進步的核心力量
機器人直線驅動和旋轉驅動的選用和制動
前輪驅動混合動力摩托車,勁動力混動水鳥!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 特約
如果說怕死是人類行為的驅動力,那要怎麼通過實驗來證明
潛意識的力量,它是驅動你成功的關鍵
基因驅動:可以快速改造物種的技術
意識是由先天力量和後天力量共同驅動的
城市人才爭奪戰背後的「驅動力」研究
奧迪概念車渲染圖:僅有兩顆輪胎磁力驅動 尾翼靈感來自戰鬥機
一拳超人:誰把驅動騎士打敗拆散?重新拼裝驅動騎士的目的是什麼
幾種很奇特的槍械,第1種採用電力驅動發射子彈
用「人造血」驅動的機器魚首次驚艷亮相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世界最大的巡洋艦採用核動力驅動
中國未來坦克什麼樣?採用全新技術,動力靠電力驅動?
最美「逆行」驅動力,他們總是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
罕見的德國重型火力支援車,8輪驅動8輪轉向,可與坦克搏殺
消費級應用:從設計驅動到 AI 驅動;從「讓世界更美好」到「讓世界別出亂子」?的創始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