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析肺隔離症的病理髮生

淺析肺隔離症的病理髮生

淺析肺隔離症的病理髮生

1

主講:王兆宇 整理:清茶

1

今晚再來個肺隔離症續集:老本行,病理影像學的新應用,隔離症的病理髮生探討。俊豪和南大等老師的病例分享討論,讓我們收穫不少。但也引出新的問題,與肺主幹支氣管的關係,肺內支氣管囊腫的成因,體動脈迴流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要搞清楚:肺隔離症,到底是個什麼鬼!!最初是怎麼引起的,然後又如何,再後來如何。

黃勇老師說,學會了穿刺,影像醫生就多了一條腿走路。大家再跟著兆宇老師學會了病理,影像醫生就變成四驅高馬力汽車了,絕對有能力一騎絕塵!

是不是好東西,看過才知道!!

先討論兩大系統血管分隔問題

肺隔離症的一個關鍵的點是體循環供血。在胎兒或嬰兒期,肺基底段的血管,與體循環應該是相互交通的。那麼這種血管交通,在正常人最終是閉鎖了,那為什麼會被閉鎖呢?

在胎兒期人體並無呼吸氣體,不是一個特別的器官和組織,與腹腔臟器沒什麼兩樣。體循環與肺循環分離的機理是什麼呢?理解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理解動脈導管的閉合來說明一下。動脈導管是關鍵!!

為什麼它就閉合了呢?

這個是大的血管系統分離,在左肺下葉基底段,還有小的聯繫支,這很關鍵了。出生時,動脈導管就差不多閉合了,對吧?是的,好像有少數人可以生後才閉合。原本相通的兩個血管系統,後來分離了,我的觀點是,二者間血流減少,就閉合了。如果主動脈的血流和肺動脈的血液流量互相是平衡的,那麼他們之間的導管其實就不需要有血流,或者說這個血流是很少很少的。

王俊豪山東萊陽二院影像:

血流減少,另外還應該有一個壓力均衡吧?如果有壓力差,就會閉合困難。

血流很少的血管,最終肯定是要閉塞的。

那麼這種閉塞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沒有血流的血管,它的內皮細胞就會退化,變成纖維狀的低功能細胞,而且,在兩側的血液奔流條件下,就像兩邊都是一列火車在奔跑,那夾在中間的區域壓力一定是負壓(參考流體力學)。負壓條件下,兩邊的組織是會增生的,最終填充這個負壓區。這就使得動脈導管自然閉鎖。然而有些人下肺基底段血流並不平衡,於是小的聯繫支就持久不閉合。這個是猜測!!

靜脈迴流,與正常肺一樣?

體循環和肺循環在周邊區的分隔,估計是這麼一回事。沒有血流就會沒有血管,正如不勞動就是個廢物。一年不走路,兩條腿就廢了,一點肌肉都沒有。心室間隔和心房間隔,以及靜脈導管的閉合,應該都是這麼回事。

高等動物中四心腔的結構是有優勢的,體循環與肺循環的分隔,使得全部的靜脈血可以一次性換氣。然而這個四心腔在胚胎期也只有兩心腔,心室間和心房間是通的,那麼為什麼後來分隔了呢?這就是進化的奇妙之處,高等動物發育期的血管分隔可能更容易!

動物的進化只能依靠基因,而基因都是在細胞核里。解剖學的進化必須依靠細胞與組織學的進化來達成。在體循環與肺循環分隔的進化中,血流的平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無血流管道的閉鎖更容易達成。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1,肺隔離症的體循環入肺血管,如果在平衡血流條件下(及肺組織內都是肺動脈供血,肺組織外都是體循環工序),會逐漸閉鎖。但如果局部血流始終不平衡,就會造成持續的血流存在,這種血流在出生後反而加強,因為體循環壓力遠高於肺循環。

這時,這個殘留的血液通路就成了優勢血流,隨著生長發育,這支血管逐漸變粗,在其影響區域肺毛細血管網無法形成,使得肺動脈血流變少,因而局部肺動脈管徑顯著變細。

本該形成肺毛細血管豐富的肺泡結構區域,被發育不良的細支氣管叢取代。

我們在病理組織學上也取得了一點依據,在隔離症組織內可見殘存的肺動脈閉塞輪廓,見到的有血流的小動脈,通常是血管壁明顯厚於肺動脈的體循環小動脈。這個地方,肺動脈不用則廢,體循環越用越強。

肺隔離症的病理圖

肺泡結構都沒了

肺隔離症的病理圖

血管壁挺厚,是體循環的

肺隔離症的病理圖

這一條像是肺動脈殘留,有退化

肺隔離症的病理圖

這個是擴張的支氣管,因為肺泡長不起來,支氣管就要填補空白

肺隔離症的病理圖

雜亂增生的支氣管,纖毛柱狀上皮都在

在肺泡~毛細肺動、靜脈網的發育過程中,是個動態過程!與王老師講的血管供血相關!在肺成熟晚期,體循環不退,肺循環就不進!結果就支氣管肺泡結構畸形發育。就是隔離症,多發生囊泡畸形結構的原因。僅肺泡發育,相應的肺動靜脈網,沒發育,是的,沒有肺泡毛細血管網,肺泡長不起來。

2,關於肺隔離症的支氣管畸形。考慮此畸形是次生的,首先在隔離症里,支氣管的畸形比較瀰漫,沒有哪一條支氣管與氣管或主支氣管直接相連,也就缺乏源頭性的畸形。相比之下,體循環供血血管卻是一個源頭性的畸形,這一個畸形的存在,可以次生出許多組織病理改變。

作為一個局部性的解剖畸形疾病,最初不會是瀰漫的畸形,而是一個關鍵節點出了問題。例如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等,這些關鍵節點的問題,又能次生出一系列的結構和功能的病理改變。在肺隔離症的支氣管,找不到那樣的關鍵節點,可以引起其遠側支氣管瀰漫性的增生以及囊狀擴張。

好發於基底段的原因,是不是「山高皇帝遠」?

有可能是這個原因,但與主動脈近或許也是原因

3,體循環供血殘留是一個獨立的畸形與支氣管畸形在發生上並無關聯與協同。一是部位的不同(有一定距離),二是組織無必然相關性。

我們在診斷疾病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元論的,那麼作為某種疾病病理解釋的時候,我們也是用一元論的方法。如同破案一樣,順著一條主線索追溯,一通百通。

這個也符合體循環動脈,肌壁厚,能承受體循環血壓,主動脈的血壓是肺動脈的6倍

如果是組織學的畸形,那麼會發生類似的同性質組織一起發生病變。例如威廉-坎貝爾綜合征,這種支氣管軟骨形成障礙,會有許多條第四至六級分支的支氣管畸形。而解剖畸形的最初情形,則是一個解剖位點的一種解剖結構畸形。肺隔離症發生於一處,是解剖畸形,不是組織畸形。

4,肺隔離症的發生髮展過程推測。

最初的畸形是體循環供血血管的持續存在,並與肺靜脈形成迴流關係。

出生後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對病灶區周圍肺毛細血管網的形成起到阻礙作用。動脈血壓使得毛細血管靜水壓也升高,肺動脈在局部無法供血,造成肺動脈系統的毛細血管網無法形成,病灶區的肺毛細血管網就變成了雜亂的軟組織血管網。

沒有相應的肺動脈相伴,支氣管無法形成薄壁的肺泡結構,因為肺毛細血管網的缺失,使肺泡結構必需的血供結構缺失。(支氣管與肺動脈一直相伴到肺泡壁!)從而只能形成雜亂的支氣管網,形態上,有些明顯擴張,有些迂曲,有些成了腺體樣,只是最終把病變區填滿了。

5,那麼肺靜脈呢?病灶局部的肺動脈供血基本消失,使得肺靜脈迴流血液也變得少許多,因為體循環單位體積組織的血流量只有肺循環區的不到1/5,所以局部的肺靜脈也應該是明顯變細的。

肺靜脈迴流是可以的,因為靜脈網只是收集迴流血液,壓力都一樣低。

總結一下

綜上所述,肺隔離症的關鍵節點是體循環殘留入肺血管的供血,而肺動靜脈以及支氣管的畸形是次生的。

時光,在物轉星移中漸行漸遠,春花一夢,流水無痕,經歷太多薄涼的日子,夏,依舊帶著溫熱的氣息與你相遇。我們可以在一葉荷中感受夏的清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部影像聯盟 的精彩文章:

暈征——炎症VS轉移

TAG:肺部影像聯盟 |

您可能感興趣

困擾你孕期疼痛的不是病, 是恥骨分離症
肺隔離症你了解嗎?
葉外型肺隔離症中醫應對
有一種痛叫做孕期「恥骨分離症」,孕媽們經歷過嗎?
分娩後出現這種情況警惕恥骨聯合分離症,千萬別馬虎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