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默爾索:為什麼書店裡一杯咖啡都比書貴得多

默爾索:為什麼書店裡一杯咖啡都比書貴得多

文 |默爾索

▍一

非常突然,7月18日晚上,台灣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先生去世了。

在過去的28年時間裡,吳清友先生用46家門店將誠品書店打造成了台灣文化的一張名片,它的經營範式和裝修設計風格,是一大批大陸獨立書店的靈感源泉。在吳清友先生去世之後,龍應台第一時間進行悼念,稱他是「靜水流深」,把書店做成了「生活的美學、文化的指標、對心靈境界的堅持」,這著實是非常中肯又讓人感動的人生評語。

書店這個行業,遠比普通人想像中艱難。即便是吳清友先生,也經歷過長達15年的連續虧損,幾經調整才有了今日的誠品。而時至今日我們談起書店,仍然逃不開一種左右為難的尷尬:左手是傳統書店蕭條慘淡,冷得像海水;右手是總有獨立書店高調入局,熱得像火焰。這個行業究竟是蜜糖還是砒霜,不同的人,答案似乎完全相反。

比如,2015年,廣州大聲書店關門,其創始人向媒體疾呼實體書店難以為繼,一時間收穫了許多嘆息與眼淚。然而,就在大聲書店關門的前三天,同樣發源於廣州的方所書店卻在成都開了分店,這家位於成都市中心的書店面積超過4000平米,時至今日,已成為太古里不容錯過的文化地標。一破一立,一死一生,誰做對了什麼,誰又做錯了什麼?在書店的生存考驗面前,是什麼力量在起作用?

在我看來,這種矛盾與分裂,在於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意非要共享同一個名字,不再用「書店」這兩個字統稱它們,事情一下就會清晰起來。

傳統書店無論大或小,在經營模式上都是「書籍超市」。客人們為書籍而來,帶書籍而去,目的單純直接,方式簡單粗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不少書店為了防止客人賴在書店蹭書看,偌大的書店不設一桌一椅,哪怕人倚在書架或坐在地上,售貨員還動不動要清一輪場:「不要在這裡看,想看買回家看去。」若是有哪一個好心的售貨員不驅趕蹭書的少年,那她的形象是一定會被寫進作文的。

說白了,傳統書店屬於零售業,靠商品的利潤差價為生,因此,你必須要買書,書店才會活下來。這裡的售貨員既可以賣書,也可以去賣蛋糕賣衣服,她只是機緣巧合被分配到了這樣一個工作崗位上,你可以問她某某書在哪裡,但如果想和她就某本書進行討論,就不太可能了。

反觀如今運營良好的獨立書店,幾乎沒有哪一家是靠零售書籍的生意活下來的。

以誠品書店為例,它最大的營收來自於商場事業部,如電影院、表演廳、文具、音樂唱片、創意雜貨等,這部分營收佔到了總營收的60%。而最為核心的書店部分,營收在30%左右,其他部分則為餐飲收入。顯然,如果按照主營業務來命名的話,誠品書店不應該叫「誠品書店」,而應該叫「誠品商場」。

除了誠品書店的模式之外,獨立書店還有諸多的盈利方式。據我所知,上海就有一家二手書店,這家書店和短租平台合作,客人可以選擇住在書店裡,你說,我們該叫它書店,還是叫它民宿呢?此外,現在很多城市都有寵物書店,用寵物和書籍合力把客人留住,只要人在,相信你就總會買點什麼。

對比之下,傳統書店是零售業,而新型書店是服務業。有人死,有人生,微妙之處就在這裡

誠品書店的文創雜貨

「不把書籍當商品,把書籍當作道具」,是所有新銳獨立書店的最大共性。

我有一位朋友直到現在還經營著一家書店。她就一度認為,書店應該以賣書為主,除此之外,其他都是花架子。我對她說,創意式的經營只是表象,在這背後,是經營者對書籍態度的差別,傳統書店的生意模式,一定要改。後來,她猶豫再三,高薪聘請了一名咖啡師,現如今每天賣出的咖啡都比書多。書店在倒閉大潮中活下來,這不失為一種勝利。

書店這門生意,是伴隨著印刷機的發明出現的。但是印刷機從發明誕生到能滿足幾十億人的閱讀需求,中間還等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期間人們經歷戰爭,經歷飢餓,經歷文化管制,導致書籍的供給遠遠小於市場需求。物以稀為貴,這種供需失衡強加給我們一個現在都有點難改的消費心理習慣,那就是:書,必須要擁有。

事實上,書只是介質,人真正需要的東西是書裡面的內容和與之相處的這段時間。之前必須買書,只是「物資緊缺」時代的過渡手段,隨著過渡期的過去,書店這門生意自然該升級,我們需要接受傳統書店的死,就好像接受新型書店的生一樣。

在當代的書店中,書可以隨意閱讀,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種文化生活「道具」。「書籍+咖啡館+美學生活」的搭配,組成了現代人的文化空間。人們不再單純為書籍的紙張和承托的思想買單,他們消費的是朋友圈裡的照片,是與同類人孤獨無聲的聚會,是忙碌的現代都市人的禪修時刻。

這也是我為當代書店下的一個新定義,都市禪房。

古人一遇到什麼煩悶之事,常常會選擇到寺廟的禪房靜靜心神,偶爾還會遇到一些極具智慧的世外高人,日本的茶室文化從功能上也與之異曲同工。歸根結底,東方人對這一類空間割捨不下,我們的精神比西方人更緊繃,心靈馬殺雞遠比身體上的馬殺雞更必要。放眼現代都市,真正能夠讓人關掉手機、找個地方躲起來的,除了書店就是健身房,恰好指向了心靈和身體兩個維度。

以我個人逛這些「都市禪房」的習慣,去做什麼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把手機調靜音,老老實實地在那裡待幾個小時。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我每次坐在書店裡,感覺自己就像一支慢慢融化的冰激凌,地心引力牢牢把人摁在地上,大腦極度放空,確確實實總有一些奇妙的想法,難怪古詩中每每提及禪房,詩人們就都是一副「安得此生同草木,無營長在四時閑」的懶散樣子,這種感受,確實太難得了。

像最近媒體報道一家網紅書店的「共享書店」模式,在我看來就遠沒有搭上書店這門新生意的脈。這家書店開發了一款App,用戶在線支付99元押金,可以掃碼借閱總價低於150元的兩本圖書。產品的策劃者好像認為,現在大家不愛閱讀的原因是書太貴,因此他們通過借書的方式降低讀書成本。

拜託,很多書店裡一杯咖啡都比書貴得多,顯然他們還是沒明白當代書店「都市禪房」的屬性,否則,肯定不會給圖書館套件互聯網外衣就拿出來說是共享經濟。

常有朋友擔心,書店不以賣書為己任,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少。其實,任何一個書店都沒必要為國民的閱讀時間操心,與其這樣憂國憂民,不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升閱讀品質。正如吳清友先生所說:「一本八卦雜誌和一本好書,都是25塊,但它們是不一樣的。」讓愛讀書的人能讀到好書,遠比強迫不讀書的人讀書來得重要。

【作者簡介】

默爾索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獨立批評人。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您的吧台,需要一個咖啡豆試管架!
別人喝的這杯才叫拿鐵拉花,你的這杯只能算速溶咖啡
柳承莞:電影最後鳴謝有宋慧喬?想要謝謝她的咖啡車
盤點南寧適合周末休閑的咖啡&書吧,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這樣的咖啡你喝得下去嗎?

TAG:咖啡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種書上架一本?倫敦書評書店:目的是為了陳列更多的好書
哈爾濱書店,讓讀者都快樂
多倫多精緻書店特輯
每個「書蟲」都想擁有的一家書店
哈爾濱┃尋找果戈里書店
除了莎士比亞書店,還有哪些美麗的的書店不容錯過?
談讀書怎麼少得了逛書店呢?張江科學城書房來打卡
喜歡的書店咖啡館長啥樣?
到誠品看書,可買書得來這家全台灣最便宜的書店
【最美書店】YES24線下書店PK亞特蘭蒂斯書店,哪一個風格是你的菜?
真正的讀書的人都來這幾家書店
讓你眼睛一亮的最美書店——鍾書閣
魔都的好書店
到誠品書店,都是幹什麼?
新華書店,一個顧客只看不買的書店,為什麼一直沒有破產?
除了莎士比亞書店,還有哪些旅途中的書店不容錯過?
感受不一樣的閱讀氛圍!洛杉磯、名古屋和台北這3家特色的文藝書店想推薦給你!
買書還是到書店讀書?
梁文道:古代沒書店,買書去哪
測評!最美書店鍾書閣vs網紅書店裡的小清流言幾又,你到底站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