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制印先知印:印度憑什麼做有聲有色的大國

制印先知印:印度憑什麼做有聲有色的大國

在大部分國人的心中,印度是一個謎。

很多去過印度的國人,都會繪聲繪色地講恆河浮屍,講髒亂差,講一望無際的貧民窟,以及驚人的貧富差距。

即便是沒有去過印度的國人,也會通過媒體了解到,這個國家,在我們印象中一直很亂套。

無論是大船,還是人民,都很容易上火。

對於交通工具,無論是摩托,還是火車,都講究物盡其用。

總之,各種奇葩,各種不能理解,再加各種刷自信的不以為然。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在獨立的那一刻就宣稱自己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而且確實做的有聲有色。

從1947年到2017年,獨立後的印度不僅在大國間遊刃有餘,而且穩步推進,在周邊小國中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自1947年以來的印度對外擴張,地圖為印度主張領土範圍,不代表本公號觀點

印度究竟靠什麼有聲有色?人口?土地?經濟?還是資源?其實都不是,而是印度對英帝國外交戰略的全盤繼承。

帝國的好學生

英國對印度的征服,是不列顛全球帝國建立的重要一環。對印度而言,這個征服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但均經久不衰的影響:一方面是強烈的民族主義反抗,一方面則是以英為師的不斷學習。具體到外交領域,印度學到了至少如下四個絕技:

1,帝國意識

早在印度建國之初,在印度政界就形成了強烈的印度中心論和印度帝國論。尼赫魯認為:「今天全世界都認為亞洲的未來將強烈地由印度的未來所決定。印度越來越成為亞洲的中心。」

「小的民族國家是註定要滅亡的,它可能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治地區而苟延殘喘,但是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單位。」

「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引動我,我也不相信中間地位是可能的。」

這種思想在印度高層始終沒有斷絕。2002年7月當選印度總統的「印度導彈之父」阿卜杜勒·卡拉姆說:「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我們必須強大。」

2,地緣視野

英帝國的崛起,是獨特的地緣政治運作的成功。作為一個島國,英國只需控制住海洋,就可以享受高度的本土安全。同時,英國的地理位置又非常特殊,正處在歐洲海外貿易線的匯合點上。這就使得英國海軍不僅可以為本土提供安全保障,更可以通過控制海上通道,間接影響大國博弈進程。

相比之下,印度雖然不是島國,卻近似於島國。其國土三面為印度洋所環繞,剩下的一面則被山脈所屏障。

不過,兩個問題限制了印度的發展。一個是印度自身的力量尤其是海空軍力量有限,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第二個則是北部山脈的關鍵隘口並不掌握在印度手中,歷史上,無數征服者正是穿過這些山口,蹂躪了恆河平原。正如印度防務專家奈爾在《印度防務的方方面面》一書中所言:「對於印度來說,只有駐軍喜馬拉雅山頂,才能確保它的防務。否則,一旦分水嶺被突破,敵人就可能長驅直入,抵達印度平原。」

所以,印度的基本地緣追求也就包括了兩個方面。其一是大力發展海空力量,變印度洋為印度的洋。其二是向北延伸安全前沿,尤其注重對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事務的介入。其思維源頭就在大英帝國。

3,現實主義外交觀

大英帝國的外交格言舉世皆知,「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種現實主義的外交觀同樣為印度全盤接受,並大力實踐。最明顯的就是冷戰期間,雖然全球都瀰漫著強烈的意識形態政治氛圍,印度卻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國家利益取向,更利用中美蘇三邊關係的錯綜複雜,向美國展示平衡蘇聯的價值,又處處向蘇聯展示制衡中國的價值。終於得以在美蘇之間左右逢源,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015年印度參加的多國聯合軍事演習,可以看出無論內容、形式還是位置都非常廣泛

4,高連續性的外交政策

英國外交的又一個重要傳統就是內政服務於外交,而且無論內部如何斗,內閣如何更迭,外長往往不動。同時,不同黨派的國家精英對基本國家利益應達成共識,從而實現外交政策的連續性。這一點又被印度所繼承。這就是為什麼印度內政很亂,但外交卻很有持續性的重要原因。

急需解決的兩個問題

只要認真思考,就會發現,印度之謎的背後隱藏著兩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是願不願意知己知彼的問題。

看清了真相方能對症下藥。今天我們對印度的了解還非常不足。很多對印度的評價,還停留在道聽途說的層次。這就和拿某些外國學者的中國崩潰論來評估中國是一樣的不靠譜。印度確實沒有他自己吹噓的那樣強大,但也絕沒有某些網路噴子意淫的那樣無能。

國內的分析家說到印度的時候,往往一味強調這個國家內部的亂,和其工業水平的差,及其軍隊武器裝備的烏龍。可是,在這亂、差、烏龍之下,這個國家的外交仍能保持其獨特的連續性,還能屢有斬獲,並且對我國安全形勢產生了持久而難以解決的影響。其實很值得我們反過來想一想:這個國家的過人之處究竟在哪裡。如果有一天,印度解決了或部分解決了亂、差、烏龍的問題,會否出現一個更棘手的難題。

※印度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凈進口國

第二個是如何知己知彼的問題。

因為我們非常強調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這些年來也通過發展經濟獲益匪淺,故而很容易簡單化地看歷史和現實,以為大國崛起只有一條單一路徑。從而一看到經濟不如我們的對手,或經濟開始衰退的對手就心生輕敵之意。卻忘了自古驕兵多敗,輕敵是自掘墳墓的開始。國家發展和國家擴張有多種成功路徑,國家力量也包含很多層面。要全面看清印度,就要跳出經濟決定論的單一視角,綜合考察其歷史和現狀。

雖然很多印度人也非常不鳥咱們中國。但是,印度經濟學家中,不乏認真研究中國模式,思考如何從中國取經搞好印度經濟的學者。但在我國的外交政策學者中,卻很少有人正視印度的外交成就,往往滿足於用簡單的道義口號進行無視。這其實是對我們不利的一種狀態。

龍象之爭,誰主沉浮

國與國之間的差別,有時候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這就像國際強隊之間踢足球,總是立足於超大比分獲勝的目標設計戰略戰術,反而會亂了心態和陣腳。

一個真正有自信的國家,反而不會隨便拿對手來刷自信。甲午戰爭前,幾乎所有日本媒體都在談中國海軍對日本的巨大威脅。日俄戰爭前,日本從學界到軍界,從政府到傳媒,無不以俄國為空前強大的敵人進行各種備戰。這兩仗,日本最後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到二戰中,日本舉國若狂,對中國認為說打就打,想怎麼虐就怎麼虐。對美國也是一口一個白種鬼畜。可最終,正是中國讓日本陷入了泥潭,美國發起了致命一擊。

正如抗日要先知日,然後方能制日。中印關係同樣如此。中印兩國其實屬於各有嚴重缺陷但又各自取到了輝煌成就的發展中大國。印度之所長即中國之所短,而中國之所長恰是印度急於改變之所短。這中間存在著一個誰先看清對方的認知競爭。

相比於日本研究,我們的印度研究和現實需求相比更加滯後。研究印度的難度也高於研究日本。但正是願不願意知己知彼的心態,和能否正確知己知彼的方法論,將最終決定龍象之爭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鼎傑戰略智庫 的精彩文章:

從洞朗截斷西里古里走廊?制印神招居然是印方騙局
印度抗華的底氣究竟來自哪裡?為洞朗危機把脈

TAG:王鼎傑戰略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現在的印度有種姓制度,為什麼中國沒有
印度想稱雄印度洋,有心是否有力?
印度想讓中國背鍋?印度香河水污染變黑,印媒稱:是中國做的!
巴鐵一種導彈讓印軍吃大虧:印度要求美國禁止出口 中國多的是
印度的國歌有兩首嗎?
如果有國家對印度開戰,美國會幫印度嗎?
中印兩國的文化對比,這6種印度文化習俗讓中國人無法接受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有什麼關係?意想不到的關係
印度不僅有阿三,還有這樣的「大肌霸」!
印度一反常態,在這件事上支持中國,印度:美國你真的錯了!
印度為什麼在國際上會這麼吃得開?真實原因令印度有點尷尬!
印度有什麼美食?
鴉片戰爭中怎麼有那麼多印度士兵,難道和印度人有關?
美國貿易制裁印度也難倖免,印媒:是美國的損失!
中國做的這件大事,讓美國人服氣,印度人眼紅!
印尼防長在印度演講感謝中國善意,印媒想不通
印度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臟?
印度針對中國做罕見決定引眾怒,這是讓莫迪夢想破滅,印網友評價
這一小國拒絕印度卻邀請中國建設軍事基地,心疼印度錢白花了
中國兩大艦隊成型令印度心急,美國主動幫印度,印度納悶:這要咋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