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大道廢有忠義——重解道德經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忠義——重解道德經 第十八章

關公像

作者:星賢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大道廢,有仁義。

慧智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古本合校

故大道廢,如有忠義。

六親不和,如有孝孳。

邦豢緡亂,如有正臣。

註:通行本《道德經》中的「智慧出,有大偽」一句,在帛書《老子》中為「智慧出,安有大偽」,此句在楚簡《老子》中是沒有的。根據本章文意來看,其它三句話都是由不利的情況引出了正面的概念,唯獨這句引出了「大偽」這個負面的概念,且大偽的出現並不能歸咎於智慧,有智慧不一定就會虛偽,沒有智慧也有可能會欺騙,智慧既不是大偽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可見通行本《道德經》中的這句話是非常牽強的。而帛書《老子》中的「安有大偽」同樣毫無道理。綜上,我判斷此句應是後人所加的私貨。故本合校版將此句刪去。

古本注釋

如:則。

緡:繩線。讀mín。

古本釋義

故此大道衰敗,則會有忠義。

六親不和,則會有孝道孳生。

國家豢養的臣子混亂了,則會有正直之臣出現。

真經解讀

本章其實與上一章應該是緊密相連的一個完整段落,但通行本《道德經》硬是把它分割成兩章了。本章是上一章的結論。上一章講到,理想的統治之道應該是政府不擾亂民眾的生活,辦事能順應民意且順其自然,謀劃周全、謹言慎行,以致實現無為而治。基於此,老子緊接著就給人們揭示了當統治達不到理想狀態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故大道廢,如有忠義。

當社會從順應大道的理想狀態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由於社會的混亂失衡,原本很自然的東西就開始變質了。世上本來無所謂忠誠與正義,只因大道衰敗、亂象頻生,於是人們自行分化出了忠誠與奸詐、正義與邪惡之不同陣營。

此時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往往就開始宣揚忠誠正義了。如此一來,忠義的一方便會得到親譽,奸惡的一方則受到斥責。可是這些「忠義」並非自然所是,而是人為貼上的標籤。當人們開始給自己貼上這些光鮮亮麗的標籤之時,也就說明大道已經衰落了。

繼續衰落下去,人們便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自己到底是該選擇忠義呢還是選擇奸惡呢?因為忠義不見得會有好下場,而奸惡也許還能飛黃騰達。

再衰落下去,人們就更加迷惑了,因為社會給他們的反饋是忠奸難評判、正邪無定準。今天說他是忠臣明天就變成了奸臣,剛說某人是義士一會兒又變成了惡棍。

人們就這樣隨著大道的衰落一路從「我自然」降落到分化世界,進而疑惑,終至迷失。這就是老子在上一章所講的四個層級的具體表現。

六親不和,如有孝孳。

當大道衰落之後社會將普遍出現六親不和的現象,此時孝道就滋生出來了。世上本無所謂孝,當社會風氣衰敗、親人反目成仇的時候,才會分化出孝與不孝的群體。此時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往往又開始宣揚孝道了。可是這個孝道並非自然狀態,而是人們刻意做出的姿態。

子女與父母長輩之間本就應該是互相關愛的,這是人與動物的天性,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強求。而所謂的「孝」是特指子女對父母長輩的報答和服從,是強加給人們的道德桎梏。加上這層孝道社會就能和睦了嗎?答案不言自明。人們讚揚了多少個孝子,相應的就會有多少個不孝子存在。

邦豢緡亂,如有正臣。

大道衰落,國家官員也會隨之混亂,貪污腐敗流行,同時就會有正直之臣出現。同理,原本無所謂正臣歪臣,政府混亂了才會分化出不同的派系。他們都想標榜自己是國家棟樑,對方才是亂臣賊子,於是乎黨爭不斷,只落得兩敗俱傷。

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的東林黨人。彼時正值明朝宦官專權,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際,以「清流」自居的東林黨人諷議朝政、參劾官吏,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他們實際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為給富商巨賈爭奪利益,滿口仁義道德的東林黨人,卻對饑荒災民視而不見,阻撓征款賑災。東林黨與大太監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及其依附勢力之間殘酷激烈的黨爭,極大地動搖了明朝的統治階層,使明朝的社會環境急劇惡化,直接導致了明末農民大起義。

可見,所謂的正臣也不能挽救國家於水火。因為根本問題不在於有多少正臣,而在於大道衰敗。不從復興大道上下功夫,一切都是枉然。

本章評述

老子崇尚無為而治、不言而教,反對執於一端,反對強加給人們善惡、美醜的觀念,因此他認為忠孝、正義這種不自然的說教解決不了大道衰敗的問題,反而會越說越亂。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根本原理是這樣的:大道自然原本是一個太極,負陰而抱陽,對立而統一。一旦它的和諧狀態被打破,太極就會分裂為兩儀,此時如果統治階層不知太極一體之理,強行取陽而舍陰,或取陰而舍陽,必然導致兩儀之分化愈演愈烈,再演變下去就是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

這就是老子不執一端的道理所在。執於一端,看似光明美好,其實永遠只是抓住了大道的一半,而與大道的另一半為敵。因此只有讓事物回歸原本的自然狀態——太極一體,才能復興大道。

可惜世人絕大多數都喜歡執於一端,樂於把自己和別人分門別類,然後去玩黨同伐異的博弈遊戲,而且樂此不疲。如此才會千百年來不斷地上演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大戲。只有少數如老子這般的悟道之人才能看穿這個大秘密——忠與奸、正與邪、善與惡只不過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而已。

誠然,老子在此並沒有講這麼多,只是點到為止,但是老子的寥寥數語就像一個神奇的全息信息包,打開它這些內涵便從中源源不斷地流溢出來了。

對於本章「大道廢,有忠義」等三句,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解讀為:就是因為大道衰敗了,才會使得忠孝、正義這些美德顯得難能可貴。而實際上忠孝、正義這些並不是很稀缺,而是出現得很無奈,因為它們只有在大道衰落分化之際才不得已被標榜出來。

講到這讀者應該能明白老子為何不喜歡孔子的「克己復禮」了吧?禮之初雖效法天地,但大道衰落已久,至周已成繁文縟節,並非大道自然,復其何益?還不如學學老子——無為貴言任自然,陰陽善惡渾一體。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賢 的精彩文章:

TAG:星賢 |

您可能感興趣

《天龍八部》蕭峰,英雄一世,卻註定是忠義難兩全
武道之冠,忠義之巔!《九州劫》手游中那些忠勇雙絕的名將!
歷史故事 大唐忠義「第一人」——夏侯端
死前二十四字足見其忠義,被騙喝毒酒仍心念大哥
中華史上六大父子悍將,第一是忠義楷模,千古無雙!
他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排名第二,滿門忠義名不虛傳
為什麼明朝科舉層層選士,卻少忠義殉國之輩?起義軍一語道出真相
大清有一大貪官,為何皇帝要給其修築廟宇,並列入清朝的忠義名臣
《三國》亂世忠義者,寥寥幾人,武聖:關羽僅排第二!
水滸宋江的重大「失誤」:愚忠之下豈能忠義兩全
四個「哮天犬」,第一經典,第三忠義,最後一個殺馬特造型!
宋太宗親詔傳信義,楊令公為城中百姓安危,忠義辭北漢歸順大宋!
忠義楷模的方孝孺為何被明成祖誅十族?
印度有一個忠義堂!
雍正王朝:康熙真的很討厭這個兒子嗎?十三阿哥為人忠義,康熙為什麼圈禁他十幾年
《三國:全面戰爭》人設解讀:蜀中多忠義西涼多硬漢,董太師萌丑
忠義:《三國演義》最核心的江湖規則
古代四大忠義劍:寧死不降之劍,一把項羽爺爺劍,一把險斬陳友諒
嚮往國家統一,歌頌「忠義」英雄——論《三國演義》的主題
忠義之士,神靈護佑(圖)——道德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