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時代,小小說怎麼「說」

互聯網時代,小小說怎麼「說」

原標題:互聯網時代,小小說的「說」法

在當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不僅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內容創作生產方式。7月13日,作為第16屆(2015—2016年度)《小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頒獎典禮暨馮驥才《俗世奇人》研討會的一部分,「小小說新論壇:內容創新與載體創新」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全國的小小說作家、評論家、編輯40餘人參與研討,共議互聯網時代下小小說如何進行內容創新與載體創新。

問題

內容雷同,題目老套

馮驥才認為,中國的小說大廈靠四個柱子支撐起來,分別是長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說。在他看來,鄭州是「小小說的故鄉」,對中國當代文學史做出過大貢獻。30年來,小小說文體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鄭州也從小小說的「專賣店」進化為「中國小小說創作中心」「中國小小說事業大本營」。可以說,鄭州小小說已經由一個文化符號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

但隨著小小說的自身發展,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內容重複、情節雷同、缺乏新意,這些是阻礙小小說進一步發展的頭號殺手。」鄭州小小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任曉燕在論壇發言中說,面對越來越挑剔的年輕讀者,如何讓內容有新意、有創意、有深意,是小小說創新所要面對的首要課題。

與會的不少小小說作者對此有同感。「因為篇幅短小,加上需要給人新奇感,所以長期以來小小說作者對結構的研究大於語言。如果在語言上不具備能夠區分自己和別人的特色,慢慢就導致了小小說寫作的同質化。」憑藉小小說《對手》榮獲第16屆《小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的奚同發認為,當前小小說寫作語言粗糙,主要表現為簡單、直接、不講究。

「仔細觀察一些小小說包括部分獲獎作品,會發現它們的題目都很俗氣、老套。」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劉軍指出,現在已經不是用鄉土氣息就能吸引讀者的時代了,作家在創作時尤其要在題目上多花點心思。

機遇

遇到互聯網時代了

在小小說的發展歷程中,馮驥才既是倡導者,也是實踐者,他創作的《俗世奇人》系列小小說繼承了中國古典筆記體小說的優秀傳統,堪稱中國當代新筆記體小說的典範之作。馮驥才也因此獲得第16屆《小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他對小小說在當下時代的生命力表示樂觀:「現在人們喜歡在手機上進行短閱讀、碎片化閱讀,如果滿屏文字,讀者可能有點不耐煩,這從客觀上來說是小小說發展的一個良機。」

鄭州市藝術創作研究院研究員馮輝常年關注小小說並曾出版《論小小說》一書,他認為,小小說創新要重視古舊題材的當代性挖掘。他以《俗世奇人》為例,闡述了小小說應注重用中國傳統美學概念來沉澱內容。「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小小說因其體裁的特殊性,更應該注意『興』的運用。『興』言盡而義無窮,更容易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意蘊,能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有自由寫作、傳播的機會。如何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小小說的構思以及細節提煉、語言錘鍊,並最終從網路上的小小說變成傳統出版的小小說紙質書?嶺南師範學院教授劉海濤認為,要通過私人訂製,把自己的智能手機變成小小說的閱讀庫和寫作素材庫。「小小說網、閃小說閱讀網、今日頭條上的『微小說頻道』以及一些小小說作家的公眾號,每天會推送出幾十條小小說的素材或故事。當某個故事讓你感動或產生聯想,就可以嘗試用創作小小說的心理去提煉核心細節,再裂變出小小說的細節鏈和情節因果,這樣,帶有你個性的全新故事就生成了,可以即時發布在微信、微博或博客上。」劉海濤說。

探索

由視覺讀物到聽覺產品

論壇期間,論壇主辦方之一鄭州小小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付出與作為得到了與會領導與同行的認可。

據了解,鄭州小小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前身為百花園雜誌社,旗下有《百花園》《小小說選刊》兩個中國小小說的核心期刊。30多年來,公司堅持倡導和規範小小說文體,事業與產業兼重,積累了大量的作家資源和作品資源。2012年轉企改制後,公司繼續《小小說選刊》《百花園》的編輯出版工作,截至2017年6月底,《小小說選刊》已出版660期,《百花園》已出版575期。

「近兩年鄭州小小說文化傳媒跨界出版、教育和傳播,經過種種探索,拉長產業鏈,實現了多渠道經營,擁有書刊出版、節會組織、教學培訓、廣告策劃、新媒體閱讀等不同業態,形成了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創意資源並重的產業發展結構,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任曉燕說。

據悉,小小說文化傳媒與蜻蜓FM河南合作的星光小小說網路電台已開播,這是國內首個以小小說為核心產品的互聯網類型化廣播,合作雙方共同完成小小說由視覺讀物到聽覺產品的升級轉變,推出更適合當前讀者需求的文化產品,實現優勢互補與共贏。

本報駐河南記者 張瑩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拓兒童劇新天地,中國兒藝訪演「獅城」
看歌劇《杜鵑山》如何改編經典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故宮 「八代帝居」展、「萬壽載德」展香港備受青睞
紀念宗其香誕辰百年:中國水墨蕩漾西方光影
這些項目有望躋身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TAG:中國文化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神話小說起源於什麼時代?
古言小說:妃常時代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當老闆?
白彤東:如何看待互聯網時代的眾聲喧嘩
敘事泛濫時代的小說寫作
小鮮肉的時代即將來臨?網友:看情況
為什麼有人說,互聯網時代賺錢很容易?
什麼!90後女生被小盆友叫阿姨?這組穿搭讓你瞬間回到小姐姐時代
男頻小說:重生末世黑暗時代
【八卦說】吳亦凡10w收衣服?小S否認開黃腔?時代濾鏡下的小三女星?網紅出道搭老TF?
互聯網時代的年味是什麼味?阿里用大數據給你答案
天佑挑釁劉德華「這是我的時代」網友:欠揍了
《我的少女時代》女主換人?網友:那我們還看啥?
「信息找人」時代:「小編」如何應對
互聯網時代的年味是什麼味?
如何享受網路時代帶給我們的芳華
從傳統時代到互聯網時代:時代拋棄你時,從不說再見
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年味去哪了
馬雲教你 怎樣在互聯網時代輕鬆賺錢
互聯網時代,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