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澄懷園語解說》:七言化五言 有意或無意

《澄懷園語解說》:七言化五言 有意或無意

澄懷園語卷之三

桐城張廷玉硯齋

【原文】

韋蘇州《滁州西澗》詩曰: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寇萊公《春日登樓懷歸》詩曰: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是化七言一句,為五言兩句也。

當捉筆時,或有意耶,抑無意耶。

不能起古人而問之矣。

【解曰】

唐代詩人韋應物(737-792年),從十五歲起,就以三衛郎的身份,任唐玄宗李隆基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他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被迫流落失職,他才開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自代宗李豫廣德年間,至德宗李適貞元時期,韋應物先後擔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等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貞元七年退職。今傳有《韋江州集》《韋蘇州詩集》《韋蘇州集》。韋應物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滁州西澗》是韋應物寫景的一首七絕。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為上馬河。詩人在任滁州剌史時,遊覽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此詩雖然描寫的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畫面感十分強烈,成為讀者腦海中一幅意境幽深的美麗畫卷。詩云: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大意是說,詩人特別喜歡山間小溪的美景,幽深的草叢在水溝岸邊靜靜的生長,樹上的黃鸝鳥在枝葉的深處不停的鳴叫歌唱。春天的潮水送來的暴風驟雨是多麼急切,可是河邊的渡口,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渡船靜靜的橫放在那裡。一動一靜,反差很大,對比強烈。這首詩里,最著名的要數「野渡無人舟自橫」這一妙句了,以至於後來演繹出眾多的變體。

這其中就有北宋著名宰相詩人寇準所作的五言律詩《春日登樓懷歸》,即對「野渡無人舟自橫」進行了詮釋分解,演變成了「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十字,意同句不同,詩云: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深樹語流鶯。

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大意是說,登上高樓,姑且引頸遠望,眼前一馬平川,幽遠渺茫。荒郊野外的河流,沒有人渡水過河,孤獨的小船,整天都在那裡橫放不動。偏僻荒涼的村落,斷斷續續的產生著煙霧;鳴聲婉轉的黃鸝鳥,在樹上枝葉的深處,不停地鳴叫交談。想到自己祖祖輩輩的基業,全都在那遙遠的清清渭河之南,沉浸在思念故鄉的情緒中,忽然驚醒,自己似乎被自己嚇到了。

寇準(961-1023年),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後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宋真宗趙恆乾興元年(1022)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宋仁宗趙禎天聖元年 (1023年),病逝於雷州。

寇準為歷史上著名的賢相之一。宋仁宗趙禎皇佑四年(1053),皇帝詔請翰林學士孫抃,為寇準撰寫神道碑,謚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張廷玉大學士說,寇準的「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是將韋應物的「野渡無人舟自橫」七言一句,變化為五言兩句而來,設想當時寇準執筆作詩時,或者是有意而為之,抑或是無意而為之,反正現在不能把古人喊起來問一問,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吧!

南宋詩人王十朋是寇準的粉絲,為了「野水孤舟」這個詩句的因緣,創作了好幾首詩。他說寇準取韋應物「野渡無人舟自橫」之句,增加為十個字的兩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此事見於曾鞏為寇準所作的傳記。由此可知,前輩作詩,一言一句皆有來歷。王十朋用這個故事,寫了點有關巴東祠的記載。寇凖去世後,經他夫人宋氏請求,將靈柩運到洛陽安葬,途徑湖南衡州(今衡陽市)、湖北公安(今湖北公安)等地時,當地百姓父老插竹路祭,據說後來這些竹子,全都成活了,甚至長成鬱鬱蔥蔥的竹林,後人將這種竹子稱為相公竹。人們又在竹林旁修建了寇公祠。

王十朋在《宿巴東縣懷寇忠憫》一詩的自注中講到,他路過湖北公安時,拜謁了當地為寇準修建的祠堂,這裡也是枯竹再生的地方。巴東祠已經廢棄了,可以說是非常遺憾的事,因而寫成兩首七絕,展示給當地的地方官員閱讀欣賞。

其一

制錦工夫早不同,

至今人道寇巴東。

澶淵一段奇功業,

可在孤舟野水中。

大意是說,賢能之人出任地方縣令的所作所為,與寇準宰相那個時代相比,早已大不相同,一百多年過去了,然而直到現在,人們都還在讚美稱道曾任巴東縣令的寇準。這裡所說的澶淵,在今河南濮陽,宋真宗趙恆景德元年(1004),遼國侵略軍隊深入宋境,京師震動。主和派提出遷都避敵。寇準獨排眾議,力主真宗親征澶淵。結果打敗了遼軍,保住了疆土,宋遼議和,史稱澶淵之盟。因此,寇準在澶淵之盟中的一段神奇的功業,不知道是不是也在「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的境遇之中。

其二

堂前雙柏今何在,

渡口孤舟依舊橫。

不似公安插竹處,

凜然容貌尚如生。

大意是說,巴東縣衙大堂門前的兩顆柏樹,現在不知道在哪裡,然而荒野河邊渡口的孤舟,依舊橫放在那裡吧。不象湖北公安的百姓插竹的地方修建的寇準祠堂,塑像的容貌大義凜然,令人敬畏,還是那樣栩栩如生。

王十朋又說,有位新科進士作詩云,「語當人意為佳句,何與韋郎野渡舟。」意思是說,寫詩的語句,表達出詩人的意境,就是美妙的好句子,何必要與韋應物「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詞語雷同呢?用這個意思來自我解嘲一下,王十朋又賦詩一首,詩云:

野水再經吟詠手,

一般景象兩般舟。

萊公相業韋郎句,

付與詩人子細搜。

大意是說,野水孤舟,好詩妙句,由韋應物首先創作出來,又經過寇準的吟詠再創作,再露一手,一樣的景象,兩樣的小舟;一樣的風光,兩樣的詩人。寇準宰相的豐功偉業,根植於韋應物的詩句,留給後世的詩人們,搜腸刮肚,仔細推敲。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生於溫州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南宋高宗趙構紹興二十七年(1157),他以「攬權」中興為對,被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即為狀元。官秘書郎。曾數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孝宗趙昚登基後,累官侍御史,力陳抗金恢復之計。歷知饒、夔、湖、泉諸州,救災除弊,有治績,時人繪像而祠之。王十朋以名節聞名於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乾道七年(1171)逝世,年六十。光宗趙惇紹熙三年(1192),追謚忠文。有《梅溪集》傳世。

最後來看一下關於「野水孤舟」的集句詩。所謂集句詩,又稱集錦詩,也是詩的一種體裁。集,是集合的意思;句,即古詩句、文句,意為集合前人詩句成為新詩。集句詩從「貴拙速」,發展到「意貫而對偶」,從快速成詩,不講規矩規則,到上下一氣,渾然天成,符合詩詞格律,從而達到完整的內容與嶄新的主旨。

集句詩的起源很早,唐朝稱為「四體」,但直到北宋才發展成熟起來。南宋以後,在題材上趨於專門化,集杜詩成為一個突出的品種,甚至也成為小說和戲曲的光環亮點。沈括《夢溪筆談》中說,王安石的集句詩,長篇多至百韻二百句。文天祥在獄中所作杜詩集句達二百首,世所罕見。湯顯祖的《牡丹亭》,總共五十五齣戲,而裡面的集句詩,就有五十四首之多。關於「野水孤舟」的集句詩也有不少。

如宋代詩人劉跂,翻閱舍弟的詩作,這些詩是前一年自壽州歸鄆州的道中所寫,悵然懷想,說是自己久不作詩,因此集句為詩作答,採用王維《渭城曲》渭城體的格律,是可以歌唱的。其中一首詩云:

春深逐客一浮萍(杜甫),

何處淹留白髮生(劉禹錫)。

山城過雨百花盡(柳宗元),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

再如宋代詩人王阮《滄洲閣集句二首》其一,詩云:

滄洲有奇趣(劉禹錫),

吾道付滄洲(杜甫)。

樹影中流見(張祜),

船燈照島幽(司空圖)。

轉思江海上(王安石),

翻作土山頭(賀遂涉)。

野水無人渡(寇準),

乘桴追聖丘(韓愈)。

又如明代詩人程敏政《南山十二詠集古》 其五陳公渴,詩云:

雨濕菰蒲斜日明(李郢),

咬咬嘎嘎水禽聲(李山甫)。

幽棲地僻經過少(杜甫),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

還如清代詩人董以寧《南鄉子·舟次集唐》,詞云:

疏雨過春城(王維)。

岸夾桃花錦浪生(李白)。

復有樓台銜暮景,新晴(杜甫)。

樹里南湖一片明(張說)。

噭噭夜猿鳴(陳子昂)。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

蝴蝶夢中家萬里,三更(崔塗)。

行盡江南數十程(杜常)。

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如元代詩人宋無《鯨背吟》二十二首,「詩尾聯以古句,蓋滑稽也,非敢稱于格律。」詩人自己寫了前面三句,最後一句用前人詩句,全是為了好玩,不一定都能合于格律。《鯨背吟》其五《揍沙》,詩云:

萬乘龍驤一葉輕,

逆風寸步不能行。

如今閣在沙灘上,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

這裡所所選的幾首「野水孤舟」集句詩,像是文字遊戲一樣,是滑稽的,是好玩的。大家覺得好玩嗎?其實許多詩詞都是玩出來的。

【參引】

附:宋代曾鞏《隆平集》(卷三)(節選)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

太平興國中登進士第,

器識文學,時鮮其比,

初補歸州巴東令,五年不得代,

既又宰大名府,成安賦役期會,

書鄉里姓名,掲之縣門,民無違者。

巴東有秋風亭,

准析韋應物一言為二句云: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識者知其必大用,

後因言事,太宗湥器之。

【影印】

【往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義方家訓 的精彩文章:

TAG:有義方家訓 |

您可能感興趣

詩情畫意之五言,七言絕句
七言小詩:秋之聲色形意
文徵明行書五言七言律詩
極美的六言絕句,不輸五言七言詩
六言絕句,比五言七言詩還美
碑帖欣賞:明 唐伯虎 《七言絕句四條屏》
閱讀與欣賞 新警含蘊,唱嘆有情 介紹李商隱七言絕句《賈生》
何紹基行書欣賞《一無舍短七言聯》
七言絕句《喜春》
七言·游姑蘇感懷之拙政園
詩詞 | 這些六言絕句,比五言七言詩還美
王維十九歲寫的一首七言樂府詩,意境迷茫,讓人回味無窮!
「愙齋書法」吳琚《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和珅的臨終遺詩是什麼意思?
康里巎巎康里巎巎《自作秋夜感懷七言古詩》、《謫龍說卷》、《唐人絕句六首》
美妙的六言詩,比五言七言還美
诗词联赋?七言律诗
除了五言七言,還有一種九言詩,你可聽過?
最像唐詩的一首無名氏之作,無意間成為七言絕句之祖!
宋代的一首七言律詩,通俗易懂無生僻字,其中兩句堪稱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