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挑戰「不可能犯罪」,四大真實的密室殺人案

挑戰「不可能犯罪」,四大真實的密室殺人案


與其他類型的推理小說不同,密室小說可以說純粹是腦力挑戰的產物,因為密室在現實的犯罪中是根本不必要、也不應該存在的產物。密室殺人在絕大部分時候對於兇手而言都毫無意義,甚至只可能弄巧成拙。




很多人大概也因此認為現實中的密室殺人是不存在的,最多也是玩玩類似於釣魚線的把戲。但恰恰相反的是,密室殺人在現實中確確實實地發生過!


下面要說的四起密室殺人,來源於我這半年來的閱讀經歷與網路收集(主要是wiki),當然,它們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1、Sarah Malcolm案件



在西方最早有記載的密室殺人是什麼時候?答案一定很出乎大家意料,因為它比公認的密室小說的鼻祖——《莫格街謀殺案》的問世還要早了100多年!




故事發生在1733年的英格蘭,那個時候自然沒有什麼密室小說與密室愛好者,沒有優雅的名偵探,甚至連蘇格蘭場也尚未存在。




那是一個冬天的周日,年邁的老太太Lydia Duncomb和Betty,與她們新僱傭的年輕女傭Ann Price被發現死於所居住的房間內:兩名老人被勒死與床上,女僕則倒在血泊中,喉嚨被割開。房間位於4層高的樓上,門由內栓上,窗戶也自內鎖上!




這是一起很純粹的密室謀殺,最後,因為某些原因,法庭判決一名叫Sarah Malcolm的女孩有罪。然而事實卻是,這名女孩直到被送上絞刑架的那一刻都堅稱自己無罪,而且最重要的密室之謎,當時也並未被解決。




200多年後,一位名叫Lillian de la Torre的女作家將這個故事寫成了小說,確切地說是歷史推理作品。這則名為《The First Locked Room》的故事被收錄在Douglas Greene與Robert Adey合編的不可能犯罪短篇集《Death Lock In》中,作者非常用心地查閱了當年的卷宗,很好地還原了當年整個案發前後的故事,連其中的每一句話都出自當年的卷宗。



在最後,也嘗試性地給出了解答,不過這個解答顯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因為事實上並沒有解釋清楚所有疑點,但卻顯示了作為非機械密室所必備的漂亮的心理盲點。




嚴格說來,這個密室之所以成為密室,是與其年代所密不可分的的,在各類鑒識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這類手法會被輕鬆識破,密室也不再成為密室。這大概也是現實中有記載的密室案件如此之少的原因吧!




2、Isidore Fink案件




Isidor Fink是20世紀20年代紐約的一名洗衣工。1929年的3月29日晚,他被槍殺於自己的洗衣店中。他的鄰居聽到了尖叫聲與打鬥聲(但很奇怪的是,沒有聽到槍聲),便叫來了警察。警察在發現門被從內部栓上了之後,派了一個小男孩從上頭的氣窗爬進室內,打開了被栓上的房門。



結果發現Isidore Fink身中3槍,並且是中槍後立即死亡,胸口兩槍致命傷與左手腕上一處槍傷,而手上的殘留火藥則顯示是近距離槍殺。死者身上的財物沒有被動過的跡象,因此不可能是劫財。奇怪的事情來了,現場並沒有發現兇器,除了門是從內部栓上的之外,屋主(死者)出於防盜考慮,窗戶是自內鎖上的。




唯一的出口是那扇只有小孩子才能通過的氣窗,但這意味著兇手必須以同樣的方式出去,但這樣一來兇手就只可能是小孩子或者身材類似小孩的人,但他卻不可能從室內夠著那麼高的氣窗並爬出去;另一種可能是兇手從氣窗上將死者槍殺,但這又與屍檢所顯示的近距離槍殺所相矛盾。




由於死者沒有與任何人結怨,也找不到案件相關的有用線索。直到兩年後,警方才無奈地在一次廣播中承認這個案子是起「無法解決的神秘事件」。




然而當時的推理小說家們卻並不這麼想,有不止一人試圖在虛擬的世界中解決這起現實中的密室謀殺,其中基於這個案件的著名作品有William March的《The Bird House》和Ben Hecht的《The Mystery of the Fabulous Laundryman》,Peter Lovesey在其不可能犯罪名作《Bloodhounds》中也提到了這個案例。




相比於200多年前有點虛無縹緲、不為人知的Sarah Malcolm案件,這個案子發生於推理小說創作的黃金時期,受到眾人的關注也是正常的,但很遺憾的是推理小說家的想像力並沒有給實際偵破帶來什麼幫助,因此這些解答也都僅僅只是「可能」而已。



3、Laetitia Toureaux案件




1937年5月16日下午6點24分左右,一位名叫Laetitia Toureaux的29歲的義大利女孩登上了一班從起點站Porte de Charenton開往巴黎的地鐵,儘管當時的月台上和二等車廂內擠滿了參加聖靈降臨節的人們,但頭等車廂內卻只有她一人。




列車於6點26分開出,45秒後抵達下一個站點Porte Dorée時,6位進入頭等車廂的人看到了驚人的一幕:Laetitia Toureaux倒在地上,脖子上插著一把9英寸的匕首。兩站站台上的人們與相鄰車廂的人們都發誓說直到屍體被發現沒有任何人進入過車廂。那麼在這謎一樣的80秒鐘內(從她進入車廂到屍體被發現),兇手是如何完成殺人並脫逃的過程的?




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巴黎警方調查了超過800名證人,掌握了她在被謀殺之前的詳細行蹤,卻沒有一個人能提供與案件相關的情況。由於動機不明,兇手不明,手法更無法解釋,這個案子也就此被擱置下來。



2006年,Annette Finley-Croswhite與Gayle K. Brunelle曾在文章「Murder in the Metro」中詳細介紹了這個案件與一些背景,並認為與當時的右翼勢力有關,然而對於兇手是如何完成謀殺的,卻也依然沒有給出解釋。時至今日,沒有任何人能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這個案子不僅成為了一起「完美犯罪」,更可以說是最完美的不可能謀殺。




4、Eugene Izzi案件




Eugene Izzi是一位居住於芝加哥的黑人犯罪小說家。1996年12月7日,年僅43歲的他被發現弔死於位於14層他辦公室的窗外。




死亡現場十分怪異:死者本人穿著防彈衣,套在脖子上的活結穿過窗戶系在了桌子的一條腿上。辦公室的門自內反鎖,地上躺著把上了膛的手槍,辦公室的牆上有個似乎是由於搏鬥而造成的洞。最奇怪的是,死者的口袋裡發現有支票外,還有3張磁碟,內容則是死者最近正在創作的小說片段——上了膛的手槍,有洞的牆,與被弔死在辦公室窗外的偵探小說家!



這個案子最後警方以「自殺」結案,但卻遭到了當時很多人的質疑。一方面是因為死者生前正在創作一部小說,情緒也正常,沒有道理突然自殺;另一個原因則是由於種族問題,在當時的芝加哥,不但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衝突相當嚴重。




也被認為存在一個專門查殺激進政治活動分子(尤其是黑人)的組織,而死者很可能就是基於這個理由購買了手槍和防彈衣。當然,也有人認為這件事情是由於死者想親自「體驗」一把,為他的小說創作添加幾分真實性,不料不小心卻出現了意外。當然,真相到底如何,和前面幾個案子一樣,也只有死者才知道了。


 


作者: bobo,出處:時光網,特別聲明除標註「原創」之外,其他文章資料部分來源於各類報刊雜誌及天涯、豆瓣、果殼、台灣論壇等網站,摘錄僅供閱讀探討,不代表懸疑志同意其觀點。


懸疑志


胡老濕


帶你走進二次元的世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懸疑志 的精彩文章:

7部基於真實案件改編的犯罪電影
香港奇案:王嘉梅命案
你敢在世界上最常鬧鬼的地方過夜嗎?12個最常鬧鬼的地方
現代羅賓漢:搶銀行24次、打劫警局4次、越獄2次,人們卻因顏值被圈粉

TAG:懸疑志 |

您可能感興趣

殺妻,惡作劇,還是完美犯罪?誰才是荒謬綁架案的真正犯人?
三部日本最新犯罪片,欲罷不能的終極人性挑戰!
最暴力犯罪片審三遍才過,殺人狂被主角反虐殺,劇組人都覺得可憐
普通人最易觸犯的幾種罪,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涉嫌犯罪
服刑,可能無法遏制暴力犯罪
「如果暴力是犯罪的話,那麼忍受暴力也是一種罪惡」
如果軍人犯罪了,警察有權利逮捕他們嗎?結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犯罪嫌疑人譚秦東的「病」還能不能治好?
如果軍人犯罪,警察能抓捕他們嗎?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三部真實兇案改編的犯罪電影,深度挖掘人性的黑暗和殘忍!
高雲翔案又有新證據!可能洗脫重大嫌疑,但夥同犯罪貌似在所難免
有這些心理缺陷,吸毒和犯罪都有可能!
古代女人犯罪後,寧可尋死也不願意接受審判,其實原因很無奈!
犯罪劇,拍得這麼真實才過癮
我的親戚是獄警,扒扒那些真實案件背後的成因、辦案的過程和犯罪人員心理的狀態
古人犯罪被判酷刑,為什麼只能默默受罪,而不要咬舌自盡呢?
侵犯隱私「未犯罪也要罰」,就問你一聲怕不怕
暴力犯罪的人,也信「成功學」?
這樣的警察要來有何用?明知他可能犯罪卻不理,最後造成這震驚全英國的案件!
全球最會「裝」的國家,連接吻都算犯罪,但真罪犯卻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