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波普藝術只知道安迪沃霍爾,就biè開口發言了

波普藝術只知道安迪沃霍爾,就biè開口發言了

寫在前面的知識點:

波普藝術也叫流行藝術(popular art),又稱新寫實主義(非義大利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o),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

「波普」(pop)也是「棒棒糖」(lollypop,lolly是舌頭,pop是塗抹)的一個簡化口語詞,可追溯至十八世紀。表示可口可樂之類的「汽水」(soda pop)一詞,大致也是那個時期產生的(這裡的pop可能是指瓶子開啟的聲音)。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看到輕鬆愉快的享樂和渴求慾念的轉化(例如棒棒糖的性暗示)。

一般認為,波普藝術是從1950年代中後期開始,首先在英國由一群自稱「獨立團體」(Independent Group)的藝術家、批評家和建築師引發,他們對於新興的都市大眾文化十分感興趣,以各種大眾消費品進行創作。

1956年,獨立團體舉行了畫展「此即明日」(This is Tomorrow),其中展出了理查德·漢密爾頓的一副拼貼畫《究竟是什麼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 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畫里有藥品雜誌上剪下來的肌肉發達的半裸男人,手裡拿著像網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其乳頭上還貼著閃閃發光的小金屬片;室內牆上掛著當時的通俗漫畫《青春浪漫》(Young Romance),並加了鏡框;桌上放著一塊包裝好的「羅傑基斯特」牌火腿;還有電視機、錄音機、吸塵器、檯燈等現代家庭必需品,燈罩上印著「福特」標誌;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邊街道上的巨大電影廣告的局部……這一切都可以通過那個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著的三個大寫字母得到解釋:POP。該詞來自於英文的「popular」,在漢語中一般地音譯為「波普」。

1957年,漢密爾頓為「波普」這個詞下了定義,即:流行的(面向大眾而設計的),轉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隨意消耗的(易忘的),廉價的,批量生產的,年輕人的(以青年為目標),詼諧風趣的,性感的,惡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業。

一說到波普藝術,絕大部分人說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安迪·沃霍爾,儘管安迪影響力巨大,但是在波普藝術界,他也並非一枝獨秀,除了最貴的傑夫·昆斯,漫畫風格的羅伊·利希滕斯坦(封面作品即他的作品),大洋彼岸的草間彌生(當然,這三人也已經爛大街),還有前兩天談到的羅伯特·勞森伯格。今天主要講他,但也牽引出了另外兩位巨擘:賈斯培·瓊斯和大衛·霍尼克。

▎來源:網路資源整合

勞森伯格曾經說過,有人認為他的作品像是醜陋的肥皂碟、鏡子,或可樂瓶等,對此他覺得很遺憾,他說,這些人肯定很不愉快,因為他們整天被這些東西所包圍著。

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年-2008),美國藝術家。其「結合畫」(combines-painting),即加入餵飽的山羊和時鐘等三維物體的畫,推動了波普藝術的發展。

最開始知道勞森伯格還是因為《擦掉的德·庫寧素描》,儘管這部作品是他爭議最大最多的作品,如今作為波普藝術代表藝術家的他,這件作品也鮮為人知,畢竟這是他20多歲籍籍無名時,又擦了德·庫寧的素描後,最後什麼也沒有的「畫」。

《擦掉的德·庫寧的素描》(Erased de Kooning drawing,1953)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下面這個題字說明是由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製作的,在紐約期間,瓊斯遇見了羅伯特·羅申伯格,並與羅申伯格成為工作及生活上的伴侶。1958年,畫商 Leo Castelli 在參觀羅申伯格的工作室時,發現了瓊斯的作品。Castelli在自己的畫廊給了瓊斯第一個單人畫展,就是在這場展覽中,Alfred Barr(第一位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為博物館購買了四件瓊斯的作品。

瓊斯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主要媒介為油畫和版畫。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旗幟》1954年-1955年),此作品是由他夢見的美國國旗所啟發而作的。

瓊斯的作品常被劃分為新達達主義,而並非破普藝術(不過,草間彌生曾與他一起聯展),雖然其創作材料經常包括流行文化的圖像和物件。儘管如此,許多關於波普藝術的介紹都會包括瓊斯的作品,因為其所運用的再次賦予一張已知圖像或事物新意義的創作手法。

瓊斯作品

下面回到勞森伯格

他於1949年進入「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並開始在全球的劇場中從事舞台與服裝設計。之後,他以抽象表現主義風格試驗攝影設計與繪畫,逐漸發展出個人的獨特藝術風格——融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這是一種美術拼貼技法,利用生活上的實物與新聞圖片組成抽象的畫板畫。

再跑次題:

拼貼畫就容易讓人想到另一波普藝術家大衛·霍尼克(David Hockney),他喜歡把一個整體分為多個部分拍攝,在把多張照片合在一起,之前講他就覺得他好會燒錢(也許就是有錢,任性)。

大衛·霍尼克作品

大衛·霍尼克作品

勞森伯格作品

勞森伯格出生於德克薩斯州亞瑟港,求學於巴黎和紐約市,亦曾跟隨約瑟夫·亞伯斯學習。他也設計現代舞的舞台背景和服裝,並創作實驗性劇本。在《神諭》和《聲測》(Soundings)等雕塑作品中,他利用了電子和其他技術設備。在《影》(Shades)和《白霜系列》(Hoarfrost Series)這類作品中,他實驗了多種印刷技術和材料。

勞森伯格於美國時間2008年5月12日夜間在家中去世,享年82歲,在此前他曾因肺炎在醫院接受過一段時間的治療。

勞森伯格曾就讀於美國的黑山學院,在那裡接受了達達主義的藝術觀念。20世紀50年代,是抽象主義的興盛期,勞森伯格將達達藝術的現成品與抽象主義的行動繪畫結合起來,創造了著名的「綜合繪畫」,這是他走向波普藝術的開端。在20世紀60年代,他開始把大眾圖像拼貼成大型絲網版畫,對波普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勞森伯格還是舞蹈家和演員,在後期的藝術生涯里,他又開始嘗試作曲。

勞森伯格是對一代中國藝術家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之一。1985年他在中國美術館的個展,直接影響了一大批後來成名的藝術家如黃永砯等人,也促進了「85美術新潮」的發展。他的許多裝置都被奉為藝術史上的經典。作品《峽谷》中,他將一隻老鷹標本掛在帆布上;《字母組合》則是由山羊標本、輪胎組成的「牌坊」;其代表作《床》是用顏料塗滿的一床被子,看上去好像浸滿了血一樣。這些作品後來都成為了戰後現代藝術作品的代表作。代理勞森伯格作品的是紐約PaceWildenstein畫廊,如今,該畫廊2008年8月也在北京開設了分館。

《峽谷》

《字母組合》(Monogram)

當時抽象藝術盛行,但勞森伯格卻對抽象藝術推崇的即興創作非常反感,反而對製作材料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的創作世界裡,報紙、廣告、商標、影視圖像、封面女郎、快餐、卡通漫畫等都可以成為創作素材。他幾乎把所有可以找到的東西,甚至餵飽的山羊、剪碎的報紙、布料、時鐘、攝影、繪畫等,一股腦地塞進自己的作品中,再用顏色拼合。

勞森伯格打破了傳統的繪畫、雕塑與工藝的界限,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他的「集成」作品引發了二戰後美國藝術界的騷動。此次展出,不啻是一次對他的作品的梳理。

紐約城市藝術博物館負責19世紀和現當代藝術的館長說:「勞森伯格的『集成』系列創作於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特殊時刻,也是美國藝術的革命信號。自他以後,那些拒絕單純敘述或者視敘述為兒戲的年輕藝術家們,在質疑那些比真實世界。

勞森伯格製作的一輛裝飾性寶馬汽車

1986年,羅伯特·勞森伯格所創作的BMW 635 CSi汽車,與70年代的其它BMW Art Cars主要的差異在於,這是一輛量產車而不是賽車。羅伯特·勞森伯格利用攝影技法將畫作(包含數件知名的畫作)進行修改後重現於車身上。車身左側是Bronzino的作品「飽經世故的人」(Man of the World),車身右側則是Ingres的繪畫作品「大宮女」,樹與草的照片則強調了與汽車有關的環境問題,而輪圈則是以古董瓷盤的照片所組成。1986年,羅伯特·勞森伯格的BMW Art Car在紐約的BMW博物館首度現身,為BMW Art Car的美國普普系列畫下完美的句點。

1988年,羅伯特·勞森伯格再次使用這些相同的圖像,但去掉了汽車的元素,在上了釉的鋁片上覆蓋上一層透明膠膜,再利用美術拼貼技法分離。這項稱為「Beamer」系列的6件作品代表了藝術與汽車結合的全新典範,原本藝術創作的媒介在此變成創作靈感,將創作理念由靈感的源頭徹底解放。

1988年底,勞森伯格的BMW Art Car於歐洲進行展出,此後便陸續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巡迴展出。

最知名的當屬《床》、《夏日暴雨》以及《賭注》。這些都是勞森伯格將繪畫和雕塑雜交創作而成的典型。當人們談到波普藝術的時候總是引《床》為例:作者把睡袋和枕頭掛在畫布上,然後再在上面潑上五顏六色的顏料。勞森伯格說:「繪畫是藝術也是生活,兩者都不是做出來的東西。我要做的正處在兩者之間。」

勞森伯格的創造性手段在《夏日暴雨》中展露無疑。在這幅由三塊面板組成的「集成」作品中,藝術家用印刷複製品、顏料和拉鏈三種不同材料,將一個平面分為錯落有致的三個層次。

《賭注》是一幅面積更大的作品,由五塊面板組成,混合了紙張、布料、攝影複製品和一個完整的男人素描全身像。這幅作品表現了羅伯特對大型作品的駕馭能力,但是為了保證觀賞者可以直接欣賞,作品和真人大小差不多。

勞森伯格1957年創作的作品《事實陳述》和《事實陳述2》,是對同一幅圖片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嘗試。它們都用相同的抽象拼貼畫元素和相似的著色筆觸,但是兩幅作品明顯地不同。

Booster

在他1964年的作品「影子」中,勞森伯格將編輯、版畫和雕刻結合在一起,他在塑料被單上印上黑白圖像,這被單可以疊成書頁而成為一個盒子,一束陽光射進被單,使得這幅作品變成了一本書的新的版本。他的1967年的作品「Booster」,這是當時所創作的最大的手拉畫。勞森伯格的作品打破了不同藝術方法的界線。

勞森伯格的其他作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點兒藝術 的精彩文章:

你只知道克羅心是十字架,但十字架真的是個十字嗎?
此篇文章在吃飯時打開,有助於減肥

TAG:藝點兒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你還只知道安迪沃霍爾?快來看當代藝術史的別樣打開方式
佳士得開槌倫敦當代藝術拍賣季,安迪·沃霍爾重回巔峰?
沃霍爾和巴斯奎特:藝術界最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
藝術家的創作與社會參與——對話沃爾夫岡·提爾曼斯
恍如隔世 | 藝術家迪蘭·斯科特·皮爾斯
羅丹如何為唐納德·賈德、傑夫·昆斯和未來的藝術鋪平了道路
我們都在出賣藝術,安迪·沃霍爾最後一次採訪揭露出藝術的秘密
阿爾敏·萊希畫廊宣布代理法國藝術家克萊爾·特伯萊
尼格爾·羅爾夫:如何在快門不斷地鏡頭面前表演行為藝術?
美國塗鴉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
瑞士象徵主義藝術家查爾斯·克洛斯·奧爾森作品
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最具有藝術風格的建築物,哈爾濱新地標
亞歷山德羅夫·米哈伊爾藝術品
前哥倫布時期的藝術如何影響約瑟夫·阿爾伯斯的創作?
德克薩斯弗雷德里克斯堡藝術漫步之旅
一場由梅普爾索普的展覽引發的官司竟改變了美國藝術界
弗雷德·克萊納:羅馬藝術中的歷史與風景
弗拉基米爾:俄羅斯最古老的歷史藝術中心之一
美國,弗吉尼亞,當代藝術研究所/史蒂文?霍爾
行為藝術家:尼格爾·羅爾夫個展「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