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人性善惡
今天在微信群里,有朋友提到自己的種種不幸,這些不幸已讓他對社會,對人性充滿恐懼,他說人性是邪惡的。以前其實我在公眾號里寫過關於人性善惡的短文,今天算是重提吧。西方哲學也是主張性惡論的,他們對性的理解是本能,中國儒家的人生哲學也有主張性惡論的,如荀子,不過我覺得荀子不能當儒家的代表人物看待,他的弟子李斯、韓非子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應該是偏法家的,或者說外儒內法吧,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張性善論。
人有生存之本能,似乎性惡論更具有合理性,而且你從現實社會出發,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印證性惡,也有人說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他也知道自私,拿起東西就往嘴裡塞,誰也不讓,這難道不證明性惡嗎?這種理解其實都是從萬物之本能出發的,與西方哲學相似。而中國儒家的哲學思想卻不是,儒家認為性並非本能所能名之的,孟子對性的闡述是:人心之所同然。好一句人心之所同然啊,就這一句就富有空靈的哲學思考,他沒有具體指出性到底是什麼,而是說人人心中都會有同樣的感覺,感悟,這就是性。
看見一件漂亮的衣服,大家未必能說出漂亮在哪裡,但都會覺得好看,吃著美食,大家未必都能道出美在哪裡,但都覺得好吃,這就是人心之所同然。有一個關於葬禮的故事,起初人類並沒有葬禮,人死後,子女把屍體扔棄在野外,偶有一天外出路過扔棄地,發現野獸等在吃親人之屍體,內心不忍,這種不忍乃自然流露,與外在教化沒有關係,於是,將親人屍體掩埋,爾後,大家均效仿,這種不忍,這種效仿就是內心之所同然,再發展,便是覺得為了日後還能知道親人所埋之處便有了墳以及墓碑等,這種風俗禮教形成背後支撐的是人類共同的良心,並非外力所致,而是人類內部自有的同然之心所自然流露而完成,不斷「性之」「反之」,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以性善論還是更有合理性的。順帶說下法家吧,韓非子就是法家集大成者,他在韓非子一書中對國君說,一個大臣不怕死,也不愛錢,那麼你就該立馬把他殺了,為什麼呀,因為不怕死,他就不怕你的懲罰,不愛錢,他就不稀罕你的獎賞,這不就是性惡的意思嗎。最後附昨日書作一副,這是開通原創保護和聲明、讚賞功能後第一篇文章,感謝大家的關注。


※走進自貿產業園之園區設計亮點篇
※這世上誰也靠不住
※成熟,只不過是偽裝的
※坤卦人生解讀:敢問路在何方?
※高考失手了咋辦醫生手記
TAG:公眾號 |
※別人的是非善惡與你又何干?
※別人的是非善惡與你何干!
※佛說: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人性是複雜的,不要輕言善惡
※人生來如一張白紙——"人性善惡論
※其實不論人性善惡,最終都是殊途同歸的。
※話無好壞,人有善惡
※死亡威脅下的人性掙扎與善惡展示
※事有善惡,人無貴賤
※由滴滴事件,引發的深思!人性善惡永恆否?
※善惡相擁,知惡守善
※善惡難分,如何正見善惡?
※了凡四訓:為什麼有人為惡卻家門隆盛,有人行善卻子孫不興??真正的善惡如何衡量?
※鬼谷子識人術:6句真言,句句直擊人性!教你判斷人性善惡!
※人天生本無善惡
※佛教中的善惡的標準,對照下自己是善人,還是惡人
※科學無法解決人性善惡的問題……
※取捨善惡難,分辨善惡更難!
※命運好壞不需要問別人看看自己的善惡言行
※魯智深是一個善惡不分的人,為何被大多人喜愛?只因他最講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