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撒錢圖「入常」是對聯合國的極大侮辱

日本撒錢圖「入常」是對聯合國的極大侮辱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7月17日宣布,將提供總額1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聯合國的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美國特朗普政府考慮大幅削減對聯合國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日本反而強化與聯合國的合作關係,目的就是提升日本的「國際貢獻」,並著眼於「入常夙願」。(7月21日新華網)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然而,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不僅不承認二戰歷史,而且屢屢破壞地區和世界和平,居然企圖撒錢「入常」,這是對聯合國的極大侮辱。

日本企圖「入常」,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1980年,日本首次公開提出將「入常」納入其成為「國際大國」的戰略目標。但是之後,日本雖然多番折騰,但始終敲不開「入常」大門。在屢闖屢敗、屢敗屢闖之後,2012年安倍「二進宮」,居然想出了「金元外交」的辦法,試圖用「撒錢」的方式,敲開「入常」的大門。然而實踐證明,安倍這一招是行不通的,只能自欺欺人。

一個國家要「入常」,除了需要聯合國大多數成員國的支持,還必須獲得五大現常任理事國的同意。日本怎能忘記,現任五大常任理事國是哪些國家?日本不承認自己是二戰的戰敗國,要知道,現任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二戰的戰勝國呢!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不同意,日本「入常」都會成為泡影。

日本現在還是一個「非正常國家」,哪有資格「入常」?日本唯美國馬首是瞻,事事處處跟在美國的後面,或耀武揚威、作威作福,或惹是生非、挑起事端。日本有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試圖在一些問題上「單幹」,但日本只要想「單幹」,做的事情幾乎都是唯恐天下不亂。比如,今年4月,朝韓半島局勢非常緊張,日本不但不「滅火」,反而四處「煽風點火」,受到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一個國家要在國際社會立足,必須有擔當,必須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然而日本之於聯合國,抱的是一種非常功利的態度——對自己有的事情就干,不自己不利的事情就耍無賴。比如,日本曾以拒繳會費的方式威脅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連日本前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都看不慣了,批評日本拿錢威脅教科文組織的行為,稱此舉「讓日本蒙羞」。

日本現在的很多做法,與聯合國宗旨中的「和平」二字背道而馳。對「慰安婦」問題採取不承認、不道歉、不賠償的「三不」政策,遭到韓國等亞洲受害國人民的堅決反對;企圖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而且列出了時間表,遭到日本民眾和國際社會強烈抗議……聯合國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核心,安理會則是核心的核心,日本尤其是當下安倍政府的所作所為,咋好意思談「入常」?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否定歷史、背信棄義、毫無擔當、唯恐天下不亂的日本,意圖靠錢砸開「入常」的大門,小算盤完全打錯了。日本應該早點死了撒錢「入常」之心,好好反省、好好修鍊,一旦時機成熟,「入常」水到渠成。 (毛開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毛開雲 的精彩文章:

安倍支持率跌入「危險區間」,主動下台是明智選擇
主子已不喜歡,再熬幾天何用,日女防相主動下崗吧!
曾有中年女子喊朴槿惠媽媽,中年男子會不會是朴的兒子?
申東旭頻頻為朴槿惠說話,是想幫還是害朴槿惠?
妨礙「世越號」調查真相?朴槿惠真的草菅人命?

TAG:毛開雲 |

您可能感興趣

日媒:日本將充分利用對發展中國家援助 欲靠對外撒錢推進印太戰略
日本飼養斂財貓,中國遊客蜂擁撒錢,引發媒體熱議
「雙馬」正在瘋狂撒錢中,互聯網各大咖瞄準新風口!
離間中國與東盟?剛被王毅敲打完,美國就開始撒錢買支持了
中國遊客祭拜日本神社,瘋狂撒錢遭人嫌棄,日本網友:別來了
島內不滿蔡英文對外「撒錢」 台網民直呼「台灣冤大頭」
西方大把撒錢,讓蘇聯解體一幕重新上演:俄羅斯答應嗎?
芬蘭的神操作:專給沒工作的人「撒錢」,中國人羨慕嫉妒恨
泰國女富商坐大象沿街撒錢做功德 引民眾瘋搶
日本雜誌又來撒錢了!雖然沒有GUCCI本,但還是讓人心痒痒!
英媒:金融大鱷索羅斯撒錢阻英國「脫歐」
球星最「壕」的炫富方式,波什撒錢,科比買飛機,而他令人動容?
有錢任性!泰國女富商騎象當街撒錢 民眾爭搶
NBA球星愛炫富,夜店撒錢都是常事,詹姆斯炫富秒殺所有人,真不愧是聯盟第一
非洲唯一「友邦」將訪台 網友諷刺蔡英文:又要撒錢了
安宰賢具惠善秀恩愛秀到日本,國內網友:別給日本撒錢
這個國家對外撒錢遭「鄙視」,義大利歌劇院退還他們300萬歐元
艾比與閨蜜錄舞,貼身時「體格大小」亮了,最後撒錢是認真的嗎?
撒錢、抽耳光、露肉,中國人的年會就是一場小丑蹦迪
美國12歲小孩「炫富」上癮,經常撒錢引關注,父母:她還小,大家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