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中國沒有空調?這消暑神器刺激出兩個富裕王朝

古代中國沒有空調?這消暑神器刺激出兩個富裕王朝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夏季來了,大江南北的酷熱指數,一天賽一天爆表。好些熱的滿頭汗的歷史迷朋友們,也忍不住發出一句感嘆:沒有空調風扇的中國古代,夏天該怎麼熬啊。

不過倘若真要穿越到古代去,這聲感嘆可不敢隨便說。比如要叫一代風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聽到這話,他恐怕二話不說,立刻會在炎炎夏日,把穿越來的客人請到自己的辦公室里:朕的皇宮裡不但有「空調」,而且是全球最先進的「東羅馬空調」,自己體驗下爽不爽?

這座唐玄宗專享的「空調房」,就是大唐皇宮裡的高檔避暑場所「含涼殿」,殿中那傳說中的高檔東羅馬空調,正是一款從東羅馬傳來的新型夏季消暑神器:水激扇車!

一:神奇的東羅馬空調

這款名為「水激扇車」的「東羅馬空調」,到底有怎樣神奇的效果?不妨先體會下,唐朝的夏天有多熱?

要腦補幾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唐朝的夏天,熱浪彷彿撲面而來。天生瀟洒的大詩人李白,都在名作《夏日山中》里高呼熱的受不了,直接來個「裸體青林中」「露頂灑松風」,也就是跑進茂密的松樹林里,脫的一絲不掛躺下吹風。才算涼快過來。

唐玄宗李隆基的「含涼殿」呢?他的拾遺陳知節非常有體會。《唐語林》記載,就是在這「暑毒方甚」的酷熱里,陳知節去「含涼殿」找唐玄宗彙報工作,只見四周水流滴答不停,剛坐下就感到涼風嗖嗖襲來,談了一會公務,就把這陳知節大人凍得「體生寒慄」,也就是不停打哆嗦,連腸胃都當場凍壞,強忍著回家後,立刻跑肚拉稀!

如此強大涼爽效果,正因「含涼殿」里唐玄宗的御座後面,杵著這款功能強大的「東羅馬空調」水激扇車。

東羅馬的水力技術,放在《舊唐書》里,有唐朝人無比艷羨的記錄:東羅馬都城君士坦丁堡的宮殿里,他們用強大的水力科技,將潺潺水流引到屋頂上,以水流驅動「水激扇車」轉動。涼氣習習而來。引得《舊唐書》里服氣驚嘆:機制巧密,人莫能知。

可這「人莫能知」的東羅馬空調技術,到底被唐朝人掌握,更被唐玄宗完美複製成涼爽舒適的「含涼殿」:依託太液池建起宮殿,將太液池的水流引下,催動水激扇車飛轉,把流水引到皇宮高處的水渠上,從房檐四角傾瀉而下,形成美麗的「水簾」奇觀。這有風有水的涼爽效果,正如唐朝人張仲索的詩歌詠嘆:甘泉將避暑,台殿曉光凝。

自從「含涼殿」成功複製後,代代中國匠師們就來了精神,二百年後的五代十國年代,昔日的東羅馬「水激風扇」,就已變成功能更強大水車,何止能涼爽一個含涼殿?照著五代十國女詞人花蕊夫人的詠嘆說:水車踏水上宮城,寢殿檐頭滴滴鳴。整個寢宮全涼快!

再到了十四世紀的中國元朝年間, 「含涼殿」里的「水激扇車」,更變成了元朝皇宮裡的巨型大水車。扇風引水造雨簾?這功能都小兒科了,人家直接來場人工降雨。於是元大都的宮城裡,也就常見奇景象:外面驕陽似火,皇宮裡卻是涼風之中,細雨綿綿。惹得元朝科學家王禎連連驚呼:通渠激浪走轟雷,激轉筒車幾萬回!效果就是這麼神奇!

而且自唐朝以後,這款起初新鮮的「東羅馬空調」技術,也早不是皇家專享。宋朝的時候,就有好些士大夫們斥資安裝。而且那時的「水激扇車」上,就被宋朝人加裝了鼓風輪,旁邊還擺滿鮮花。運轉起來不但涼風陣陣,更是花香四溢。

到了明朝年間,明朝各地好些中產規模的家庭宅院里,這套「空調系統」也更普遍,改裝版也更多,不單有大型的水車,更有攜帶輕便的小型扇車。明朝民間更有「廣州匠」的說法,廣州工匠打造水車和引水渠的手藝,當時都是冠絕天下,誰家要花錢裝這套「空調」,首選就是廣州師傅。傳教士利瑪竇的回憶錄里更曾記錄:他在肇慶時,最喜歡夏天去明朝讀書人家做客論道,因為那裡有水扇車帶來的習習涼風。說是討論學問,其實更為蹭涼快!

但這款歐洲技術來到中國,意義只是夏季納涼?另一個連鎖反應,意義才更重大:催動古代中國一場連綿不斷的產業革命!

二:「空調」帶來的技術革命

作為古代歐洲首屈一指的科技強國,東羅馬帝國這個「水激風扇」技術,卻恰恰解決了古代中國水力機械技術,一個曾經頭疼的難題:水力驅動問題。「水激扇車在太液池的激流里悠然運轉時,唐朝的科學工作者們,眼睛豁然開朗:水力,原來還可以這麼玩!

從此以後,結合東羅馬水激扇車的技術,唐朝的農用水車,也迅速開始了更新換代。在唐文宗時代,唐王朝還專門集結工匠,結合宮內宮外的各種款式,研發出效能十分強大的高筒水車,由京兆府出資建造,以方便百姓灌溉。

這種新設備有多強?照著唐朝人的形容,簡直是「日夜不息,決勝人力,智之事也」。到了幾百年後的宋代,更出現了《夢溪筆談》里的驚人場面:一架高速運轉的宋朝升級版高筒水車,每天可灌溉上百畝良田。中國的農業產值,僅在北宋年間就甩開了盛唐時代一倍多。兩宋的富庶時代,正有這升級的筒車,高速運轉而來!

而在中國歷經元末天下大亂,新生的明王朝百廢待興時,面對開國時大江南北全是爛攤的悲慘場面,愁眉不展的朱元璋,也曾被這「空調」問題氣爆:南京城夏日炎熱,有官員自作聰明,強烈建議明朝南京皇宮也弄套元朝的「空調」系統享受享受,氣的朱元璋當場把這倒霉官員打的皮開肉綻,打著打著眉頭卻舒展了:這玩意?好用!

於是,在明初的艱辛建設時代里,腦洞大開的新型水車,竟成了意外的助力。憑著元朝留下的《農桑衣食撮要》等農業寶典,朱元璋的水車開發工作火熱上馬,大批新型水車源源不斷開發出來,而且好些就在朱元璋的皇宮裡試用,朱元璋親自開試驗田種地,好用就立刻推廣。還有好些技術人員,連年全國跑斷腿造水車。僅用二十五年時代,開國時窮掉渣的明朝,就此火熱崛起,糧食產量更遠遠甩開唐宋元。隆隆運轉的水車,是華夏民族再度崛起的造血機!

也正是在明朝時代,技術不停突破的水車,甚至改變了中國農業版圖!明朝嘉靖年間,明中期最傑出水利機械家段續,將南方的水車升級後引入了蘭州家鄉,從此蘭州地區的黃河兩岸,雨後春筍般聳立起各式巨型蘭州水車,昔日土地貧瘠的蘭州地區,從此成了明朝中後期重要產糧區,甚至更有了一個獨家名號:水車之城!

這樣隆隆運轉的水車,在明朝中後期的大航海時代里,也驚到了不少造訪中國的外國人。比如西班牙人拉達,就曾記載過福建山區里,一種可以將平地上的水流引入山頂的巨型水車。中國水車的強大效用,也引得好些傳教士紛紛繪成圖畫,一度在歐洲火熱流傳。與之一起流傳的,更有明朝資本主義萌芽時代,中國農村的富庶場面。套利瑪竇的原話說「遠比歐洲富裕的多」,「就像一個大花園,有著無與倫比的安靜祥和」。

這樣惹人羨慕的富強場面,也誠如歷史學家的形容:中國古代生產力變化,是一個有趣的馬鞍形,宋代到達第一個高峰,然後在明朝中後期,到達另一個更高的巔峰。

而如果只腦補一下,這兩個「馬鞍」之間的歷史,就知道中間經歷了多少次兵火的劫難考驗。強大的水車技術,還有一代代永遠孜孜追求工藝的農業科學家們,就好似一塊塊堅硬的脊梁骨,為中華民族在每次重創之後,頑強挺起脊樑!

傳統文化的話題,這些年非常火熱,畢竟近代的歷史上,我們經歷了太多封閉落後帶來的挨打創痛,重溫古代史的輝煌,自然引得唏噓萬千。

但是一件東羅馬空調技術,在中國古代史上的技術變遷,卻足以與諸多詩詞典籍一樣,見證中國傳統文明,永遠不朽的偉大精神:以開放包容的學習態度,不停追求完美的心血,成就中華文明的獨家優勢。這樣的精神,曾造就我們領先世界的科學,令世界羨慕的燦爛文明。今日的傳承,也一樣可以成就,每一個挺起胸膛的中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蛐蛐皇帝未見於明史卻被印證,有時候野史比正史還準確
內江史家鎮 得名明朝高姓家族
明朝第一任蜀王朱椿的朋友圈 開國文臣之首宋濂 客死他鄉後遷葬成都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朝鮮百姓是怎麼消暑的?
古代沒有空調,詩人如何消暑納涼?楊萬里這首詩中便有答案
古代沒有空調,可夏天一到一樣的熱,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
古代沒有空調還穿的那麼厚,是如何消暑的?他們的降溫妙招多著呢
看古人如何消暑,漢代出現「中央空調」,唐代女人最敢露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古代宮廷創造出了這樣一些消暑飲食!
沒有空調的炎夏,古人是如何消暑的?
夏季只知道宅在家裡吹空調?這三款遊戲才是消暑神器
朝鮮平壤夏天很悶熱,朝鮮百姓是如何消暑的?
除了扇子,古人還有哪些消暑神器?
面對酷暑,沒有空調的古人如何吐槽和消暑?
這個小電風扇太奇特了 戴在脖頸上像耳機一樣!韓國網紅消暑神器
朝鮮的夏天很熱,朝鮮百姓用什麼方法消暑?
這幾種古代消暑神器不比現在的差,第一個還被當做傳宗接代的聖物
炎熱天氣的消暑神器,非這隻小狐狸莫屬了
古人消暑神器,了解一下?
消暑神器之一,自製冰花馬蹄爽,顏值高味道好
高溫來襲看小動物水中消暑大作戰 那叫一個舒爽!
前方熊出沒!美加州一棕熊「私闖民宅」泡澡消暑
清涼油藿香正氣液是防中暑神器?還有這些食膳助你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