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四逆輩」治療太陰病,其用意深遠

「四逆輩」治療太陰病,其用意深遠

小編導讀

《傷寒論》治療太陰病本證,提出「宜服四逆輩」,即指四逆湯、理中湯一類的方劑。經方名家李賽美教授認為,「四逆輩」治療太陰病用意深遠,其臨床意義頗大。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看正文~~

「自利不渴,屬太陰……當溫之,宜服四逆輩」。那麼太陰病這裡為什麼要說四逆輩?四逆輩的含義是很深刻的,這個「輩」是一類的意思,指的是四逆湯一類的方,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理中丸,還包括附子理中丸或真武湯、附子湯一類,涵蓋面很廣,包含了於姜、附子這一類葯的方子。

為什麼要用一類方來代表太陰病的治法方葯?因為這樣選方用藥的靈活性就加強了,太陰病是脾陽虛寒濕內阻,而脾與腎的關係非常密切,少陰腎陽為人體陽氣的根本,少陰陽虛寒化證當然也包含了脾陽虛在內,而脾陽虛損也有可能很快地發展而影響到腎陽,出現腎陽虛,甚至可能陽虛水泛,甚至可以寒濕凝聚在骨節而且出現身痛,所以在治療藥物中提到四逆輩而非僅僅提理中丸。同時,「宜服四逆輩」也蘊含了已病早治、已病防變的意義在其中,四逆輩首先就包括了四逆湯,而四逆湯中蘊含了補脾的作用,其組成乾薑、附子、甘草三味葯,甘草配乾薑就是半個理中湯,所以四逆湯本身是既能補脾又能補腎,脾腎雙補,比單純的理中丸應該更好。所以,「四逆輩」三個字的用意是很深遠的,仲景往往是一方、一法、一證講得很清楚,像「桂枝湯主之」「可予桂枝湯」「宜桂枝湯」一類,唯獨在這裡是講「四逆輩」,而沒有確定在一個方,寓意深刻。

對於太陰病,臨床最對證的當然是理中湯,再嚴重一些可以用附子理中湯,現在有成藥附子理中丸,非常好用的方子,尤其到了冬天,很多太陰病這時候容易發作,一到天冷的季節就經常腹瀉、腹痛,這個方就非常合適。當然四逆湯一類,臨床有典型癥狀的也肯定要用。

我在臨床上用這類方用得最多的是治療一些代謝性的疾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以及肥胖一類。現在減肥的人很多,大多是強調了祛邪的這一方面,但我覺得有很多可能需要從太陰來考慮。

比如說代謝綜合征,病人很胖,肚子很大,裡面都是什麼?痰、濕、水、熱、瘀,這些都是穢濁之邪,需要把它排掉,怎麼排?當溫之,宜服理中、四逆輩。

所以我的思路就是這樣來的,把理中湯作為一個基礎方治療代謝綜合征。現在很多人都有尿酸升高,甚至包括一些小朋友、中學生,導致尿酸升高的原因很多,廣東人的煲湯很厲害,尤其喜歡用一些豆類的藥物煲湯,這也許是尿酸偏高的原因之一。

有些肥胖的病人其實吃的並不多,但就是胖,有些病人甚至會說喝白開水都會長胖,這種病人的肉是鬆鬆垮垮的,身上一包一包的很多脂肪顆粒。從中醫來看就是水濕,水濕運化不掉,當然要責之於脾,關鍵問題在於脾的運化功能不好,代謝得很慢,怎麼樣增強他們的代謝能力?我用的基本方、核心方就是附子理中湯。有時候病人不方便煮葯,就用成藥附子理中丸,目的就是強化他的運化功能,運化功能恢復以後,就不容易產生水濕,這是從源頭上去解決他的根本問題。

有時候病人其他的表現可能並不一定就是我們所講的非常典型的太陰病,無論病人的表象上濕象、熱象多麼嚴重,我都要把這個方作為基礎方加進去。因為濕熱存在的話當然要用苦寒燥濕,但過於苦寒又會反過來損傷脾陽,所以用理中一類就是為了防止太過苦寒損傷脾陽。另外,脾胃是人體運化水濕的原動力,所以用這個方就是為了加強脾的運化功能。

版權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張永生博士帶你過《中醫內科學》【名師帶你過執醫筆試系列6】
劉建橋老師帶你過《針灸學》【名師帶你過執醫筆試系列5】
這些生活中的養生小疑問,你遇到了嗎?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運用「四逆輩」的方子,治療太陰病臟腑有寒,很好用
治療痰濕痰飲病症,要點:要兼顧太陰病
溫補並用,治療太陰虛寒證的主方—理中丸
十二經脈:手太陰肺經,主治什麼病,快來看看
足太陰脾經
邪在太陰,身體腹滿、嘔吐,飲食不下,張仲景是怎麼來治療的
為什麼要祛濕?《四聖心源》用三才理論演化「太陰濕土」致病規律
為防止我軍進攻,越南這一陷阱太陰險,解放軍利用鋼板輕鬆解決
科普:慢性咳嗽多存在太陰病的基礎
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
太陰濕土所主,人多得脾病
【經典】太陰病
明燈易學:紫微神數算命,太陰星坐守十二宮之遷移宮
手相太陰丘怎麼看 太陰丘代表什麼
太陰鍊形之術 古魂舊鬼
十二經脈之一手太陰肺經,很多小問題都和它有關!
衛嬿婉陰謀論太陰毒,如懿就是手中的小白鼠!
玉兔精下凡尋仇,太陰星君為何不敢管?看她出生就知道了!
為防止我軍進攻,越軍布置這一陷阱太陰險,解放軍用鋼板輕鬆解決
走近針經之門——手太陰肺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