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中國化妝品技術不輸國際 只缺一樣東西

中國化妝品技術不輸國際 只缺一樣東西

7月23日,以「智造中國」為主題的2017(第十屆)中國化妝品大會研發趨勢論壇正式拉開帷幕。IFSCC國際公關部主席陳創光上台以「走進世界」為主題做演講,帶給行業十分有價值的思考。

「以前我說的都是走出中國,現在我說的是走進世界。環亞集團胡總(胡興國)昨天說做『名牌』,做名牌需要什麼?我們要進入世界!」陳創光表示,中國化妝品已經走出國門了,但是並沒有真正進入世界。

陳創光拋出問題:中國的化妝品技術落後嗎?

陳創光曾參觀考察上海家化、諾斯貝爾、環亞集團、伽藍集團、珀萊雅、高姿等國內大中企業,「這些企業我都去了解過,中國目前不缺技術,也不缺設備。」陳創光說,中國化妝品行業已經建立相當雄厚的技術實力。

但中國未能成功融入世界,顯然缺失了一部分東西。陳創光認為,中國化妝品缺的是文化,需要的是國際交流。

「其實中國品牌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中國文化和世界的文化具有差異。」他分析了這些差異的所在:

中國喜歡講消費者安全,而國外都在講消費者權益;中國喜歡說管理、審批,國外講究自由、申報;在中國講究效果、市場,在國外講究理念、堅持;中國國內講動物試驗,在國外講動物替代試驗……

「香奈兒有自己的鮮明文化理念,他們把美國和日本的生產點都轉移回法國,但他們也有美國的、日本的研發中心。」陳創光說。

而陳創光所服務的IFSCC,便是一個能為中國化妝品與全球做交流提供平台的組織。

陳創光表示,IFSCC全稱是國際化妝品化學家協會聯盟,作為一個跨國組織,便是旨在促進國際化妝品行業技術交流的平台。IFSCC成立於1959年,成員會數目目前已達49個,涵蓋78個國家,個人會員人數達到17000多人。化妝品企業可以加入該組織成為會員單位,資生堂、歐萊雅等國際企業很早以前便是其會員,而百雀羚是IFSCC首個中國的金牌會員。

據悉,IFSCC擁有豐富的技術交流活動。其中最盛大的是每雙數年舉辦的一場技術大會,以3天的講座和海報展示聚焦高端技術。IFSCC基於非常嚴格的原則設立了非常豐富的獎項,其頒發的獎項在國際化妝品行業擁有至高的榮譽。

「IFSCC擁有一個分布全球的技術網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通過這一組織,中國的化妝品企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國家,開展技術和文化的交流。」陳創光舉例稱,「IFSCC在美國的體系已經非常健全和領先了,他們已經不是只討論配方,他們的交流已經上升到了心理學的層面。」

「我們需要的是交流,是對別人的文化多一點理解。除了在中國做強之外,我們還應該成為國際的名牌。」陳創光說。

中國化妝品大會由品觀網(hzpgc.com)主辦,被譽為中國化妝品行業的「達沃斯論壇」,今年恰逢第十屆。本屆中國化妝品大會研發趨勢論壇,由諾斯貝爾和伽藍集團傾情贊助,以及IFSCC和奇化網特別支持。演講嘉賓包括寶潔(中國)研發總監劉一謙、伽藍集團執行總裁劉玉亮、諾斯貝爾研發總監邱曉峰、IFSCC 前主席Jadir Nunes、北京工商大學中國化妝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董銀卯等。

更多圖文直播報道,敬請持續關注品觀網(hzpgc.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哺乳期可以用護膚品嗎 化妝品對寶寶的危害
扒一扒現在非常火的幾款化妝品 原來她們也都在用
盛夏時節,女人多吃這種給東西氣色一天比一天好,比化妝品管用
女性面部長斑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TAG:化妝品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也像中國一樣造截擊機,科技源頭用的還是德國技術
中國武器技術壯大,美國為第一大「功臣」,只因其封鎖關鍵技術
印度欲向東南亞各國推銷國產導彈 量大從優還包技術轉讓
中國這三項頂尖技術,別國壓力很大
中國新技術重大突破 拿到國際話語權 歐美國家只能恨自己不爭氣
中國獵鷹教練機的性能怎麼樣?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技術水平
外媒聚焦 中國肝病醫療技術與國際接軌
中國生物技術三領域尋求全球「領跑」力量
中國通過一優勢左右多國科技命脈 印度太空技術遭嘲諷
一艘銷往中國的美國大豆船貨首次使用區塊鏈技術
中國科技一直落後世界?這個劇本不一樣——中國激光技術
韓國財長金東淵:需要與中國就區塊鏈技術開展更多合作
中國太陽能產業通過歸國人才實現技術轉移
中國突然拋售這項技術讓西方一頭霧水
數字化技術與骨增量技術在種植領域的應用 第三屆拜博口腔國際學術論壇精彩內容節選
冶鐵技術源自中國還是西方?揭秘中國古代冶鐵業發展歷程!
平衡木預警機大量裝備世界多國 這一技術我國已經不屑一顧
平昌冬奧大玩「黑科技」 中國「刷臉」技術遇「踢館」
此國炸毀我國漁船,我國還轉讓了一些武器生產技術
「互聯網+藝術品+金融」 全新模式——區塊鏈技術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