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一帶一路:中國茶是怎麼走向世界的?

一帶一路:中國茶是怎麼走向世界的?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樹起源於中國。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紮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之下,茶業界正在實現產業升級,再度復興中國茶葉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絲綢之路,是絲路也是茶路,要了解中國茶走向世界的歷史,不得不從絲綢之路說起……






目錄


1|海上盛景:從一艘木船說起。



2|出走:再說一條路。


3|武夷之巔:一個偶然的機會。



4|彼岸的茶:一則廣告。





1|海上盛景:從一艘木船說起。





全名「東印度人——哥德堡號」,船長82米,排水量約833噸,船上配備30門大炮,為瑞典東印度公司第二大船隻。



1984年,瑞典潛水員發現了沉睡在海底200多年的這艘木船。




1745年9月12日返航即將靠岸之際,它竟然滿載財富觸礁沉船。據說,它三次從哥德堡起航到廣州,每次約700多噸貨物,大約茶葉就有370噸,其中大部分是武夷茶,而這次打撈起來的乾隆時期的茶葉,還可以沖泡品評。



這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場不幸。雖然那時海上的盛景不再,但,後人享受到的茶福卻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1602年,荷蘭商船首次到中國。




1610年前後,茶葉由荷蘭商船首次從爪哇運回歐洲,那就是武夷紅茶。




1650年以前,歐洲的茶葉貿易可以說完全被荷蘭人所壟斷。




164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廈門設立貿易辦事處,開始與荷蘭人在茶葉貿易上發生磨擦,經過兩次英荷戰爭,英國獲勝,便開始擺脫荷蘭,漸漸壟斷茶葉貿易。




1669年英國政府規定茶葉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




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




1689年英國商船首次靠泊廈門港,同時,在廈門設置基地,直接大量收購武夷紅茶。



17世紀初到18世紀90年代,荷蘭人通過印尼巴達維亞城市轉口,向歐洲販運茶葉不下數十萬擔。




1757年,清政府實行第二次海禁,閩海關關閉,只開廣州一個口岸。廣州十三行經營茶葉貿易。





據有關資料記載,1664-1684這20年間,英國進口紅茶共5697磅,平均每年進口271磅。到17世紀的最後5年,平均年進口11428.2磅;推算17世紀,荷英兩國進口武夷紅茶的數量為3萬磅(合225擔)。18世紀前50年,英國平均年進口紅茶873973.31磅(6556擔),一下子數量飆升到前一世紀最後5年年平均的76倍。1792年,英國進口紅茶156000擔,而從中國出口角度講,當年出口量為18.35萬擔,英國占當年出口量的85%。1886年,紅茶出口達165萬擔,這是中國紅茶出口最高的年份。




18世紀,中國尚未有福建以外省份生產紅茶,武夷紅茶(BOHEATEA) 成了中國紅茶的總稱。國內關於紅茶最早的記載,當屬蕭一山的《清代通史》:





明末崇禎13年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始由荷蘭轉至英倫。康熙45年(1706年)綠茶(有大珠茶、小珠茶、熙春茶、雨前茶屬之,婺源茶、屯溪茶、楝培茶、松蘿茶、包種茶、押冬茶等)始傳入英國。







2|出走:再說一條路。



武夷山,春天開始了,這裡美麗而忙碌的季節。

蒙蒙的清晨,綠綠的茶芽,發酵好的小種茶,以及裝運妥當的馬幫……




每年此時,就有人們開始了這樣的行程。從福建崇安啟程,越武夷山入江西鉛山,過河口,沿信江下鄱陽湖,再過九江入長江而上,至武昌,轉漢水至樊城(今襄陽)起岸,再越秦嶺至降州(今晉城),經潞安(長治),平遙、祁縣、太谷、忻縣、大同,天鎮至張家口,至歸化(今呼和浩特),再經戈壁沙漠到庫倫(今烏蘭巴托),最後到達恰克圖。




這是中俄運茶路線,晉幫是主力。







馬幫、駝幫等組成的運茶駝隊,穿山越嶺,風餐露宿,南方霧障山隘,北方大漠戈壁,漫漫長路,陣陣駝鈴,想想都壯觀!








漢代,中國茶葉就流傳到日本福岡了。





據漢史記載,公元前86年至前74年,日本分立百餘小國,通過當時的東浪郡,與中國接觸,茶葉便隨著中國文化輸入日本。隋文帝時期(大約公元597年),中國文化和佛教相繼傳入日本後,常有航船載運少量茶葉到日本。




據說,印度人從1780年就引入了中國茶籽;1834年前後開始試種;

1839年印度紅茶在倫敦上市,但當時,印度人並不清楚茶葉發酵技術。





英國東印度公司曾指派植物學家羅伯特·福瓊(Rorbert Fortune),於1848年第二次到武夷山,他偷學了紅茶的製作技術,並帶著茶苗、茶種及8名制茶工人到了印度。僅60年時間,到了1900年,印度紅茶就取代了中國紅茶的壟斷地位,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




1684年,

印度尼西亞,這個橫跨亞洲、大洋洲的群島國家,有說那裡就有人開始種茶了。




1690年,還是荷蘭人統治,被稱為荷屬東印度群島,也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從中國、日本向荷蘭運輸茶葉的中轉站。




1825年前後,荷蘭人從日本進口茶籽。




1827年,

試驗後,開始了有規模地種植。




1829年第一批紅茶售賣。就紅茶而論,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一個在中國以外的紅茶生產基地。



1842年,英國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把正山小種的茶樹種帶到斯里蘭卡。




1867年,一個叫James Taylor的英國人,在康提地區建立了斯里蘭卡第一個種植園,錫蘭紅茶從那時候開始,一步步茁壯,成為今天世界四大紅茶之一。




1888年,跨亞歐兩洲、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土耳其,有東西橋樑之稱、也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終點,開始了茶葉種植,土耳其人把茶叫作Cay(Cai),很像中國茶的發音。




1903年,英國人凱納將茶樹種引進到肯亞的Limuru地區,1920年英國殖民肯亞後,大約1924年左右開始大規模種植茶葉。





美國波士頓商人托馬士·漢考克(Thomas Hancock)挺慷慨,1770年左右,他為自己店裡的武夷紅茶打廣告,大意是:「如果武夷茶不合女士們的口味,她們可以退貨,並退回她們的鈔票。」1784年2月,美國第一艘「中國皇后號」快船,從紐約開航,經大西洋、印度洋到廣州,直接運回茶葉。




莫斯科沙皇使者1638年帶回了200包茶葉,這是中國茶葉首次亮相俄羅斯。1679年,中俄簽訂了固定供應茶葉的協議,定期向俄羅斯供應茶葉。到了1839年,俄國繼英國之後成為最大的茶葉輸入國——進口茶葉超過2724.3噸。




1833年中國茶苗輸入克里米亞。




1848年再移植於高加索地區。




1888年,茶商波波夫聘請了中國茶師劉俊周和10名茶工去喬治亞,指導茶葉生產。




1893年11月他們抵達高加索,並在隨後的3年里,種植了茶樹,建立了小型茶廠。



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有超過40處關於喝茶的描述。茶,不僅在俄羅斯深入人心,更在世界範圍內風靡。







3|武夷之巔:一個偶然的機會。



崇安縣(現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東北五公里外,江墩、廟灣二村,明末某個採茶時節,遭遇了一次軍隊的駐紮,茶廠里的茶青成了隊伍的床鋪。軍人們走後,村民們傻了眼,發紅的茶青可咋整?




情急之下,有人想出了點子,用當地盛產的馬尾松柴烘乾,試試?




不想茶葉烏黑油潤,帶著松香,自成一番風味。







然而,村民們還是擔心,這樣的茶誰要?




特意擔到廟灣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賤賣,因為當時人們習慣喝綠茶。又一個沒想到的是,有人竟然高價預訂第二年的茶。




就這麼,催生了迥異於傳統綠茶的小種紅茶。江墩、廟灣就是正山小種的原產地。




閩南籍武夷僧人釋超全(名阮旻錫,同安人),曾寫下著名《武夷茶歌》,1706年,又寫了《安溪茶歌》,歌中有:「邇來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歲來買,王錢不論憑官牙。」漳人制,由漳泉人仿製的武夷茶。




自從廈門港開始頻見這些高鼻子深眼窩的洋人之後,茶葉,特別是色黑湯紅的武夷茶(英國人稱為Black tea),就成了香餑餑。



一下子擴大的市場需求,讓仿製茶也沾了光。於是,出現了正山與外山的區別。




所謂正山,真正高山地區所產,涵蓋的範圍: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到江西鉛山石隴,南到武夷山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澤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觀音坑,方圓六百平方公里。這一區域,也是今天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外形烏黑油潤、湯色紅艷明亮的小種紅茶,由於茶味濃郁、獨特,備受洋人青睞。



生逢其時。





吳覺農先生著《茶經述評》,曾查閱全國2000多州縣誌中有關茶葉的記載,提到湖南《巴陵縣誌》(清同治11年)載:「道光23年(1843年)與外洋通商後,廣人每挾重金來制紅茶,土人頗享其利,日晒者色微紅,故名紅茶。」





清代丁紹儀所著《東瀛識略》載:「茶固閩產,然祗建陽崇安數邑,自咸豐(1851-1861)初,請由閩茶出運,茶利益溥,福、延、建、邵諸郡種植殆遍。」



19世紀初葉以前,國外沒有紅茶生產,中國是紅茶的唯一產地。



葡萄牙人、荷蘭人先後到達遠東、東西方海上貿易興起,僅僅福建一省所產已遠遠不能滿足海外所需,19世紀初的清道光年間,其他省產紅茶相繼出現:安徽的祁紅,雲南的滇紅,福建的閩紅,湖北的宣紅,江西的寧紅,湖南的湖紅,廣東的英紅,浙江的越紅,江蘇的蘇紅。




日後,這份紅茶list更加壯大到全世界:印度大吉嶺紅、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肯亞紅等等……







4|彼岸的茶:一則廣告。




1658年9月23日,倫敦《政治公報》周刊(《Marcurinspoliticus》)登載了一則廣告:「中國的茶,是一切醫士們推崇讚賞的優良飲料,在倫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斯威汀蘭茨街『蘇丹王妃』咖啡店內有貨出售。」




那個時候,還沒有茶館;很明顯,茶是新生事物,所以聰明的廣告商要醫士們出面,推薦喝茶的好處。




166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晉獻給凱瑟琳皇后2磅紅茶,才2磅啊,足見其稀有。



有人分析為什麼茶葉會先在英國風靡,因為英國的水是軟水,適合於做飲料用,而用歐洲大陸的水沏茶,缺少茶味和茶香,小小茶葉,輕而易舉地博得了英國人的喜愛,腐國人民以紳士淑女風範的禮儀,嚴謹且隆重地對待著下午茶。






也是因為茶的稀少,那時候,茶葉存放在上了鎖的茶櫃里,下午茶時間一到,女僕會取鑰匙開茶櫃。也有細心人指出,那時候女主人腰間會掛著鑰匙,像裝飾一樣,實際上是為防茶葉被盜的茶櫃之鑰。




美國威廉·烏克斯1935年編著出版了《茶葉全書》,記載了其中一幕:「當時開張營業之一幕,遣一年青侍役高呼:『新鮮咖啡,先生!新鮮武夷茶,先生!』」烏克斯還在這部全書里的「茶葉年表」中記述,1705年,愛丁堡人也曾刊登賣茶廣告:綠茶每磅16先令,紅茶每磅30先令。





這和英傳記作家瑪麗返藍尼夫人記載當時茶價差不多,她提到:武夷紅茶(BOHEA)20至30先令,中國福建省武夷山所產的茶,通常用於最好的中國紅茶(China Black Tea)。




飲茶的好處漸被人們接受。就跟今天朋友圈裡人們分析「為什麼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富裕」一樣,當時人們也是拿喝茶與飲酒作比較。





茶的心靈雞湯作用,也被那個年代的文學家們發現。






英國作家奧維格頓(Joha Ovington)在1699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飲茶具有神奇的療效,歐洲人習慣了飲酒,但這能損害人的健康;相反,飲茶卻能使人頭腦清醒,使酒鬼恢復理智。」





19世紀初英國著名詩人拜倫在其《唐璜》詩中:「我覺得我的心兒變得那麼富於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於武夷的紅茶;真可惜,酒卻是那麼的有害,因為茶和咖啡使我們更為嚴肅。」





英國的一位老茶師,諾頓,也說:「喝這種茶勝過飲人蔘湯。」





18世紀著名的文學家約翰遜博士寫道:「以茶來盼望著傍晚的到來,以茶來安慰深夜,以茶來迎接早晨。」




直到今天,世界範圍內的愛茶之人仍然享用著這種茶帶來的美妙。感謝那條路,絲綢之路。








文:轉載自今日茶說。



圖:

來源網路

。內容僅供參考。轉載請聯繫授權。



點「閱讀原文」進商城,

精緻茶生活,與大家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泡茶是技術更是學問,儲茶是常識更是技巧
什麼茶能解「口渴」又解「體渴」?
杭州京劇茶座2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第三場「乾旦坤生演唱會」
茶里的那些道道
你知道喝茶都有哪些好處嗎?喝茶的八大誤區你了解嗎?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茶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乘「一帶一路」東風,「中國智造」從永川走向世界
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舞台的,不是吳京,他才是第一人!
一個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不是一個普通的「鐘錶匠」,是走向世界盃的瑞士!
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赫然寫著:翻過長城,走向世界。
為了讓「中國智造」走向世界,這幾個字咱必須爭!
歷史悠久的中國白酒,為什麼不能走向世界?
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赫然寫著:翻過長城,走向世界
光榮榜!上海又被國家點名,未來這兩個區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和田玉在中國玉雕西傳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她用了三年時間去健身,卻贏來一生的輝煌,走向世界的舞台!
從這裡走向職業,從這裡走向世界
哪吒正走向世界,掀起了一股翻譯熱潮
還敢瞧不起國產車?這幾個國產品牌已經走向世界,在海外都賣瘋了
中國走向世界的四種食物,其中有一個是我的童年!
走向世界的中國戲曲
厲害了!石家莊這個縣即將騰飛,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未來的國產車將走向世界,你知道德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汽車的嗎?
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大街小巷都是中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