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漢氣節!不只有蘇武!

大漢氣節!不只有蘇武!

泱泱大漢,不僅僅是強盛的國力讓人敬佩,漢人氣節更是千古傳唱。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蘇武牧羊了,但是卻還有這樣一個人,一件事,比蘇武更能彰顯大漢氣節。那就是大漢版的「拯救大兵耿恭」。

公元74年,北匈奴進攻漢朝西域都護府,圍攻駐紮柳中城的關寵部、駐紮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圍,而這兩支部隊都不過才幾百人。次年三月,數萬北匈奴大軍勢如破竹,攻破了歸附漢帝國的車師後國,駐紮車師的是耿恭部下的三百名漢帝國將士,全部戰死,救之不及。戊已校尉耿恭的駐地金蒲因駐地過於遙遠,後方救兵不至,糧盡,兵士們「煮鎧弩食筋革」,拒降堅守。後為保衛戰略地位更重要的疏勒,耿恭放棄了金蒲城,率領數百部下移師疏勒,隨即又被北匈奴圍困。

匈奴軍隊圍困疏勒以後,斷絕了城外的水源,企圖困死城中的漢軍。耿恭在城中打井,「井深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榨馬糞汁而飲之」。耿恭仰嘆道:「聽說從前漢將前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德勝還國,途中眾將士渴乏,李廣利引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

於是耿恭重整衣冠,鄭重的向枯井再拜,為止祈禱。此時水泉從井中奔出,將士們頓時高呼萬歲,耿恭下令向城外揚水,以示水源充足。匈奴人見了,大驚,以為是神跡出現,認為漢軍有老天爺庇護的,於是撤走了圍城的軍隊,以大軍在疏勒周邊一邊放牧,一邊繼續遠距離包圍,想要把漢軍困死。

耿恭派出部將范羌返回大漢去搬救兵。東漢朝廷展開一場辯論,有贊同救的,也有不贊同救的(漢章帝剛即位,不易出兵遠征等等理由),司徒鮑昱一語定音:大漢不會扔下為帝國血戰的將士,試問將士在外被敵人圍困而國家不去救援,日後誰還會再為帝國血戰。

於是漢庭發兵七千,從武威出發,救援耿恭

而此時的耿恭,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時刻,手下不足百人,冬天到了,下雪了,將士們卻沒有禦寒的棉衣。匈奴單于被漢軍的英勇震撼了,惜才的他決定招降,派出使者進入疏勒城,告訴耿恭,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匈奴封耿恭為王,並且將公主嫁給耿恭。面對這麼優厚的條件,耿恭毫不為動,他在城頭上,當著匈奴單于的面,殺掉匈奴使者,並吃其肉,喝其血,表示自己大漢勇士絕不會投降,岳飛《滿江紅》里「笑談渴飲匈奴血,壯志飢餐胡虜肉」,說的就是耿恭和他的士兵,典故就出自這裡。

匈奴單于氣瘋了,再次發起了猛攻,又一次一次被耿恭打退。

公元76年,大軍反擊車師前國,大破車師前軍,斬首3800敵軍,另俘虜3000餘人,繳獲駱駝馬4萬頭。車師前國再次向漢軍投降,北匈奴見漢軍兵威正盛,不敢交鋒,遠遠地逃走了。如果繼續救援耿恭,首先必須翻越白雪皚皚的天山,此時正是冬季,大雪封山,行軍的難度極大,繼續遠征救援的損失可能會遠遠大于堅守疏勒數百官兵人數。但是全體戰士聽聞疏勒保衛戰之壯烈,無不動容,紛紛要求前往疏勒城。酒泉太守段彭最後決定派出二千名戰士,翻越天險天山,前往疏勒城,救出耿恭余部。

一月後援兵至,疏勒城中僅餘26人,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翌日,耿恭率部東歸。從疏勒城返回玉門關有近兩千里路,途中還有北匈奴一路追殺。天山北麓雪深丈余,這條路著實九死一生。耿恭所部回軍至玉門關,僅剩13人。

「吏士素飢困,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重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後漢書·耿弇傳》。

回首都後,耿恭被譽為「節過蘇武」,授近衛騎兵軍司令。大漢帝國軍隊對耿恭的個人鑒定是這樣寫的:「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後漢書》作者范曄曾感嘆道:「余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以為當疏高爵,宥十世。」

耿氏滿門忠烈,代代相傳,其孫耿曄曾任烏桓校尉,多次大破鮮卑,威震塞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月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看那些歷史上的一代風流:盤點豆瓣排名前五的歷史大劇
看看那些開國帝王們各種對待儒家的姿勢
她為何被稱為亂世中的美神?還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盤點中國十大宮殿群:紫禁城最末,阿房宮只是第二!上期
盤點中國十大宮殿群:紫禁城最末,阿房宮第二!下期

TAG:十月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林則徐這大楷,氣節盡顯!
蘇武牧羊:這才是真正的民族氣節!
這位獨守孤城的東漢將領,功績堪比班超,氣節不下蘇武
成大事功,全仗著秤心斗膽,有真氣節,才算得鐵面銅頭
南明江北四鎮兵力有多少?哪位大將最有氣節?
論做不做官的氣節,劉伯溫不如張良,果真如此嗎
天然氣節省有竅門,這樣使用天然氣灶,既節省,又環保
蘇武流放牧羊19載的忠堅氣節是為了誰?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是氣節還是託詞?
竹可焚而不毀其節 象徵著文人氣節的竹子 你了解多少!
雖為秦淮名妓,卻偏偏心中氣節高於一切,不滿逼嫁血灑桃花扇
寧願餓死也不去掙錢,那些清朝遺民當真有那麼高的氣節?
他一生忠心為國,死守孤城屢挫強敵,氣節功勞不輸文天祥,名氣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大清國武將大戰英軍,最後不失氣節中彈而死!
揭秘:打群架 足球流氓也是有節操有氣節的!
雖然是異族,但是它驍勇善戰,氣節一點都不比漢族差
寧死也不願度過烏江的項羽,自刎只為告劉邦一件事?並不是為氣節或顏面!二
歷史上骨頭最硬的六大名人,誰最有民族氣節?最後一個慘不忍睹!
這樣淡雅的24氣節,你喜歡不?
梅妃失寵唐玄宗,可她才華氣節盡在楊貴妃之上,更有詩文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