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郭偉:「郭大俠」的獅子心

郭偉:「郭大俠」的獅子心

倫·賴特曾說過: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應有一雙鷹的眼睛、一顆獅子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

多年來,郭偉對這句話有了逐步深入的認識。「我原來以為所謂獅子的心是指勇敢,但是現在看來,其實比勇敢更高的境界是堅毅,是經受打擊之後的頑強與堅持。」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郭偉,「模範生」再合適不過 —— 聰明、勤奮、有擔當,是科室上下給他的一致評價。

身為北京友誼醫院普外分中心肝膽外科副主任,他也無不顯露著「俠肝義膽」 —— 面對突發情況,他會另闢蹊徑,使患者轉危為安;面對病情兇險的患者,他會攔下準備放棄的家屬,「冒險」承擔;面對科室的科研和管理,他是刻苦努力的「實幹派」;面對別人的讚譽,他會淡然一笑,「我就是個想把事情做好的外科大夫,僅此而已」。

一言不合就畫圖的「郭大俠」

儘管外科醫生大多都步履匆匆,但郭偉的步伐還要加上一個「更」字。

在筆者跟訪的日子裡,經常可以看到郭偉風風火火穿梭於病房間的身影,甚至需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的腳步。「總是有無數件事情追著」,他說自己只能不停地加速。

每周二下午是郭偉固定的門診日,面對每位患者的溝通和交流,他都儘可能地表達詳盡。發現患者或者家屬出現了疑惑的表情,他便會用他那渾厚的男中音重新組織語言,反覆講述直到對方聽懂。

一位位患者接踵而至,郭偉的嗓子也幾度變得沙啞。趁著問診的間隙,他才迅速擰開礦泉水瓶,轉身仰脖,眨眼間,小半瓶水一飲而盡。由於速度過快,塑料瓶不時發出「咔咔」的聲音,緊接著一把抹去嘴邊的水漬,便開始下一個問診。

為了更加直觀地讓患者明白病情,郭偉經常是「一言不合就畫圖」。一個下午的門診,他至少畫出了三幅簡潔明了的肝膽示意圖。

一位患有肝內結石的老人對即將安排的手術有些惴惴不安。「大夫,您說我就吃藥、控制飲食行嗎,可不可以不做手術?」

「您這個手術100%應該做。」郭偉打斷了老人的念想,「您這是肝臟代謝的問題,本身肝臟分泌的膽汁就容易出現結石,如果不解除膽管的梗阻,結石就排不出來,長期堆積就會造成膽管擴張和感染,對身體的損傷會更大。」

看到老人的眼神中依然露出疑惑,郭偉輕輕抿了抿嘴唇,迅速從口袋裡取出簽字筆,三兩下就在手邊的白紙上勾繪了一張簡單的膽管示意圖。

「可能這麼說您就能明白了,您的膽管目前是上粗下細,就像家裡的『地漏』一樣,下面過細就容易形成渦流,也就更容易造成結石堆積,所以為何膽管需要上下一般粗,就是這個道理。」十分鐘的講解,老人點了點頭,願意接受手術。

緊接著,郭偉也對術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向老人進一步闡述。「不過這個手術完成之後,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返流,因為這個開口從此前的只出不進,變成了能進能出,但是這個方案仍然是針對您較為理想的選擇。」

在普外分中心肝膽外科主治醫師汪棟眼中,郭偉總是會以肯定的語氣給患者信心。「其實有些話他可以說得留下更多的餘地,但他並沒有這樣做。這也正是源於郭主任的敢於擔當和充分的自信。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最重要的是給病人解決問題』。」汪棟說。

金庸筆下有個盡人皆知的大俠郭靖,而同為郭姓的郭偉憑藉著工作中的勇氣和擔當,加上仗義執言的性格,也讓他在科室中獲得了「郭大俠」的雅號。的確,就像行走江湖的俠客,郭偉經常凸顯出他的「俠肝義膽」。

曾經有個胰十二腸切除手術的患者,術後一個月之後突然發生急腹症,送醫時已經瀕臨感染性休克,情況十分危急。由於患者已經高齡並身患惡性腫瘤,家屬決定放棄治療。

聽到這個消息,深夜從家中趕來的郭偉迅速在人群中攔住了老人的子女:「老人的情況並非完全無能為力,如果這麼放棄了就太可惜了。」

情急之下,郭偉在詳細向家屬解釋了老人的病情之後,堅定地說道:「給您交個底吧,這個手術,有八成把握能成功。為了老人,希望你們慎重考慮!」

或許是被郭偉的坦誠所感動,老人的子女在商議過後,同意了最後一搏。

進入手術室前,他們紅著眼眶緊緊握住郭偉的手:「郭主任,這個手術的風險我們知道,謝謝您做的一切。」面對家屬的信任和理解,郭偉平靜的外表下內心澎湃。他用力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轉身大步走進手術室。

果然如郭偉判斷,老人的情況就是腹內粘連和內疝,雖然情況兇險,但將腸管修補之後,老人很快就康復出院了。

對於自己的詳盡和「真性情」,他微微一笑:「醫生除了有過硬的技術之外,還要懂得良好的溝通。我能做到的,是一定要讓家屬心裡對患者的病情和手術風險有清晰的認識,對醫生的責任有正確的認識。當然,醫生首先要有擔當,不能只想著逃避。」

除science和柳葉刀,還要「帶著腦子幹活兒」

儘管同為「郭大俠」,郭偉的「進階之路」遠比傻小子郭靖順暢得多 —— 從博士畢業進入科室到晉陞為副主任醫師,郭偉僅用了5年時間。憑藉著自己的勤奮與天賦,如今,剛剛步入不惑之年的郭偉已經成為北京友誼醫院普外分中心肝膽外科副主任。

回望自己的從醫之路,郭偉笑言是「命運的安排」。受家人從醫經歷的影響,自小郭偉對這個行業心存嚮往。高考時又「陰差陽錯」地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畢業又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友誼醫院工作。「這一路走來,我好像步步都踩到了點兒上,運氣比較好。」

可即便是好運,也是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談及自己進步的秘訣,郭偉調整了一下坐姿,一樂:「哪有什麼秘訣,多學、多看、多思考而已,其實就是帶著腦子幹活兒嘛。」

很多外科醫生都把自己戲稱為「刀郎」。身為其中的一份子,郭偉的操刀時的「快手」更是一絕。一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主要的操作步驟,郭偉僅僅用時10分鐘就能完成,遠超20~30分鐘的平均用時。

對此,郭偉雲淡風輕:「外科醫生的手術主要是穩、准、輕、巧,速度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我的快,無非就是做得多了一些而已。」

在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眼中,作為肝膽外科的年輕負責人,郭偉的勤奮、聰明、視野開闊都是他快速成長的關鍵。「一個人的成長,別人無法幫忙,郭偉的優秀也來源於他在臨床的刻苦和努力,作為一個年輕人他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很難得的。」

也正是由於自己的勤奮,多年來,作為團隊成員,郭偉跟隨張忠濤院長參與完成了國內第一例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2009年後又相繼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單孔腹腔鏡脾臟手術、肝臟手術、結腸手術等多項單孔腹腔鏡手術。並執筆《單孔腔鏡手術技術專家共識》成為我國第一個在該領域具有技術「指南」性質的專家意見。

從參與者到獨立操作,郭偉僅僅用了1年的時間。期間,他和團隊一起摸索到了更多細節方面的小技巧 —— 比如如何選擇手術入路、手術器械進入腹腔之後如何展開,手術完成之後切口如何縫合能夠達到最滿意的美容效果、如何避免切口感染……在經歷了艱難的學習曲線之後,郭偉的單孔腹腔鏡手術操作時間也從最初的將近兩個小時縮短為30分鐘。

除此之外,郭偉還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腹腔鏡、十二指腸鏡、膽道鏡術中聯合應用治療膽管結石」技術,並成為主要中堅力量。

這種技術的特色就在於採用經膽囊管的膽道探查技術,避免了膽總管的切開探查,顯著減少了患者的手術創傷。該手術方式使膽囊結石合併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的治療模式由十二指腸鏡+腹腔鏡的兩步模式,轉變為腹腔鏡+術中膽道鏡的一步治療模式,將治療費用由3萬餘元降低到1.5萬元,並且將住院日由15天左右縮短到3~4天,極大地節省了醫療資源。

如今,膽繫結石的微創治療已經成為郭偉的招牌,天南海北的患者慕名而來。而每次,他也都會根據患者的疾病、經濟,甚至心理情況,選擇最安全、最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案。

普外分中心二區護士長趙利紅與郭偉共事多年,她說,郭偉總是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一個結腸癌術後、肝臟轉移的患者,轉移瘤位於右肝。傳統的方法開刀切除無可厚非,但由於患者高齡,為了減少創傷,郭偉選擇腹腔鏡探查,在明確只有單發肝轉移灶後,進行腹腔鏡下右肝腫物切除。可以說這種情況下腹腔鏡手術,是一個折磨醫生的過程。前一次手術造成的腹腔粘連、右肝腫瘤位置的困難性,如果選擇開刀切除腫物,主刀醫生會比較「痛快」。但為了減輕患者手術創傷、加速術後康復,郭偉在保證手術安全的基礎上,還是選擇了後者。

在郭偉看來,外科醫生就是做一個卓越的匠人,而所謂匠人的培養過程都是相似的,一招一式都要踏實學習,然後再加以思考和創新,進而做出改進。「所謂外科醫生,就是一手science,一手柳葉刀。當然,還要更加用心、用腦,只有這樣,成長得才會更快。」

從追求完美到練就一顆獅子之心

別人眼中的郭偉「膽大心細」,因為他總是敢於在手術中乾脆利索地「另闢蹊徑」。

而郭偉對自己的評價,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他說,正是因為自己膽小,所以無論是手術還是治療方案,他才會力圖把控到每一個細節,預估每一種可能。「畢竟,穩妥才是最重要的。」

的確,膽大源自「藝高」、膽小出於「穩妥」,這相反的兩極如今在郭偉身上融合得恰到好處。

不過,郭偉也坦言,作為完美主義者,他也曾一度跟自己較勁,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夠做到「極致」 —— 比如手術中若是有某個地方處理得不夠滿意,術後他就會糾結很長時間,甚至晚上做夢都會驚醒。有些雜誌的約稿,他反覆看到幾乎能背下來,卻仍在修改一處處細微的格式或標點。「之前我認為只有100%才是最好,如果說一個手術讓我只做到90%的完美我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直到遇到那個直指內心的病例,才讓郭偉切實體會到了醫生應該把握的「完美分寸」。儘管已經時隔多年,至今想起來,仍不時地被刺痛。

那是一個肝內膽管結石的患者。肝內膽管結石是個比較「麻煩」的疾病,如果範圍廣泛,就算切除部分肝臟也不能確定可以把結石完全清除乾淨,所以這種手術往往是術中取出絕大部分結石,然後放置T形管,術後再反覆通過膽道鏡取出剩餘的結石。

而郭偉遇到的這位外地患者50多歲,家境比較困難。肝內雙側廣泛布滿結石,並伴有膽管炎的反覆發作。若是採取常規的放置T管用膽道鏡取出肝內結石,絕大多數一次治療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為了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好心的郭偉做了一個「幾近完美」的決定。

「當時我就想在手術中儘可能地多取出一些結石,至少可以讓他日後的治療減少奔波。」結果在取石術後的第二天,患者就出現了菌血症、高熱,緊跟著就是感染性休克,進而出現了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的併發症。儘管經過及時的搶救,患者轉危為安,但是這一「完美的決定」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醫療費用。

「儘管是意外,但確實讓我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原諒自己。」時隔多年,談及這個病例,郭偉的語氣仍舊充滿了自責。

也正是這個8年前的病例,讓郭偉不斷地提醒自己,作為醫生而應該拿捏好分寸。「如果為了達到所謂的100%的效果,而付出了更多的代價,那麼90%和100%之間的差距就是毫無意義的,就是過猶不及。」

今年6月初,一本名為《普通外科圍術期管理及併發症處理經典病例解析》的書籍正式問世。在這部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消化疾病中心普外分中心主任張忠濤主編的著作中,諸多專家不僅凝練了圍手術期與併發症的處理經驗,更是把自己的失敗教訓貢獻出來與年輕醫生分享。

而在郭偉眼中,「無法避免的意外」是每個外科醫生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抗住」打擊,才有可能向前進步。同樣,經歷過「風雨」之後的郭偉也在迅速地成長著。面對術中的突發情況,也學會了更加遊刃有餘地掌控。

這天,一例腹腔鏡胰體尾+脾臟切除術正在進行。由於這位80歲的患者有特殊的血管變異,動靜脈距離十分近,在順利離斷脾動脈後,脾靜脈也因撕裂發生了出血,很快術野就被血流填滿。為了迅速解決這一問題,郭偉首先嘗試了鉗夾止血,未果後又迅速採用紗布壓迫止血,幾秒鐘之後,出血情況得以緩解。

由於手術剛剛開始不久,術野暴露並不完全,遇到這樣洶湧的出血,多數情況下會選擇中轉開腹手術。郭偉並沒有中轉開腹,而是果斷決定「另闢蹊徑」 —— 先開始離斷胰腺,而這也是胰體尾切除手術中費時費力的重要步驟。

「或許大家都覺得我當時的選擇有些『猛』,但我在分離胰頸的同時,一直在關注出血部位,當時出血控制得比較滿意,患者的情況始終平穩,我心裡也比較有數。」說到手術時的「突發情況」,郭偉很是自信。

「主任的選擇主要達到了兩個目的,第一通過壓迫暫時控制出血,第二通過其他處理,為止血創造很好的條件。」郭偉的助手、主治醫師汪棟補充道,「一般來說會先處理血管再離斷胰腺,而郭主任的做法正是反應了他對突發情況的變通,也是建立在技術和信心的基礎上。後來找到了出血點,使得手術順利地完成。」5天之後,患者已經恢復出院。

對於郭偉來說,手術中面對突發情況的冷靜與淡定,也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手術中難免會出現各種難以預料的情況,只有心裡有底,才會從容處置,我從內心深處覺得當時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我還有其他的止血方法,還能再堅持堅持。但是在這過程中,我也學會了接受術中的不完美。」

倫·賴特曾經說過: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應有一雙鷹的眼睛、一顆獅子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多年來,郭偉也對這句話有了逐步深入的認識。「我原來以為所謂獅子的心是指勇敢,但是現在看來,其實比勇敢更高的境界是堅毅,是經受打擊之後的頑強和堅持。」

青年才俊 & 勤奮的實幹派

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大俠」的成長無不經歷千錘百鍊。在科室內,郭偉也同樣「勤奮得令人髮指」。除了常規的查房、門診、手術、會診之外,作為肝膽外科副主任,大量的科研和管理事務也將他有限的時間擠佔得滿滿當當,手機備忘錄中也被標註得密密麻麻。

每逢日間手術的接台間隙,郭偉會拿出電腦,見縫插針地完成一些工作。「沒辦法啊,時間是擠出來的,要不然實在是完成不了啦!」郭偉一邊在敲打著鍵盤,一邊無奈地笑笑。

大多數情況,郭偉都會把工作帶回家中完成。長期的耳濡目染,就連現在他剛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都能熟練地使用word排版和ppt。

這位普外分中心副主任李建設口中的「青年才俊」,從未滿40歲便開始主持肝膽外科的工作,對此,郭偉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他曾在全國大力推廣單孔腹腔鏡手術和內鏡-腹腔鏡聯合手術,十餘次應邀在全國學術會議上進行手術現場演示。舉辦多次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輻射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發表相關臨床論文20餘篇,兩篇論文分別入選2011年和2013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

「其實比我優秀的年輕醫生很多很多,接觸的越多,越是深感差距巨大,所以我也不會讓自己懈怠。」目前,關於癌症的基礎研究和膽管結石的微創治療作為郭偉的科研課題,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而除了院內的本職工作外,他也身兼數職 ——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肝臟外科委員會委員……目前,在參與過數次基層對口幫扶活動之後,他更是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我想為基層的醫生們,以公益的形式,做更多切實有效的幫助。」

其實,這個「做公益」的想法,源於2012年的一次「政治任務」。彼時,郭偉被派往內蒙古根河市中心醫院工作1個月。當地位置極其偏僻,醫療水平技術也相對較差,就連簡單的腹腔鏡膽囊切除和闌尾炎疝氣手術,患者都不願意在當地做。這深深觸動了郭偉。

於是,他開始和團隊成員一起,陸續到北京周邊三四線城市和偏遠地區的醫院講課。「除了研討高精尖的技術之外,我們也要把最常用的臨床技術輻射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把技術普及到基層醫院才是中國醫學發展最需要的事情。」

作為普外分中心肝膽外科的副主任,郭偉始終感受著那份緊迫感。身為一個實幹派,他更希望在提高整體業務能力、學術能力、管理能力的同時,以事業的發展帶動團隊的發展,進而推著學科的進步。「我們的任務一是傳承,二是發展,總不能讓領導和同事們失望吧。」對於科室的未來,郭偉躊躇滿志。

醫生檔案

郭偉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

兵器譜認證:

膽繫結石和肝膽胰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治,尤其擅長膽繫結石微創手段的綜合治療。

門診時間:

周二下午(專家)

專家簡介:

2006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友誼醫院工作。2013年至2014年至美國Mayo Clinic(梅奧診所)訪問學習1年;現兼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肝臟外科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常委,被聘為《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特邀編委、《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通訊編委;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215人才」、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北京市科委科研項目2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國家「863」計劃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0餘篇,獲得國家專利5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生兵器譜 的精彩文章:

楊志仙:解讀「天書」的人
北大第一醫院兒科腦電圖預約流程
腦電圖:不可替代的癲癇診療利器
世上之事,唯怕「認真」二字

TAG:大醫生兵器譜 |

您可能感興趣

何來勝、陳曦、趙耿、胡傳海、郭偉
做老闆捧老友 陳奕迅開公司簽郭偉亮
有著華語,粵語樂壇旋律天才之稱的郭偉亮,有哪些耳熟能詳的金曲
專訪 301 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郭偉、匯醫慧影柴象飛:基於 AI 的主動脈雲平台如何幫助醫生實現精準醫療?
德藝雙馨藝術家——訪著名書畫家郭偉
中航萬科首席投融官郭偉離職,加盟新城控股
講座信息 | 3月22日,郭偉民:石家河古城與長江中游史前社會(馮漢驥學術講座第52講)
講座通訊 | 3月22日,郭偉民 研究員:石家河古城與長江中游史前社會(馮漢驥學術講座第52講)
2018砥礪前行聚焦兩會特邀藝術家獻禮全國兩會—書畫家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