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梅瓶器型之變

中國梅瓶器型之變

從隋至清(581~1911年),歷經1300多年演變,梅瓶形成了極為豐富的器型樣式,《中國梅瓶研究》中,以器型分類與歷史演變兩個角度清晰展示了這種變化。

梅瓶器型分類:十類樣式群

根據梅瓶的口部、頸部、瓶身、足底等形式特徵將中國梅瓶器型分為十類樣式群,每個樣式群又細分為數個或數十個樣式。

第一類樣式群:以折沿凸環小口為標誌,流行於隋代至明代。

唐初期白釉梅瓶,高36厘米,陝西西安東郊韓森寨唐乾封二年(667)段伯陽墓出土

第二類樣式群:以小撇口或小侈口為標誌,口唇以圓唇、卷唇為主,也有較薄的尖唇,頸部以束頸為主,所含樣式從唐代到清代。

元鈞窯紅斑天藍釉梅瓶,高37.2厘米,河北省博物館藏

第三類樣式群:以盤口為標誌,頸部包括無頸、束頸和柱頸,包含的樣式從五代到明代,清代極少。

北宋中晚期青白釉大盤口梅瓶,高37.1厘米,安徽宿松縣隘口洛土村北宋元祐二年(1087)吳正臣夫婦合葬墓出土

第四類樣式群:以梯形小環口為標誌,頸部分為無頸、束頸、短柱頸。最早的樣式見於遼代早期的北方遼境。中原地區在北宋中期開始出現,不久傳到南方,金代是最興盛的時期,元代主要流行於北方,至明代衰落。

北宋白釉珍珠地畫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38.5厘米,河南方城縣官莊村出土

第五類樣式群:以橫展平沿環口為標誌,頸部以較長的柱頸為主,顯得很秀氣,主要見於北宋中期至金、西夏。

北宋中期定窯醬釉梅瓶,高23.3厘米,江蘇鎮江市南郊北宋熙寧四年(1071)章岷墓出土

第六類樣式群:以折沿窄唇口為標誌,絕大多數為小口,兩宋多為圓唇,元代還出現了方唇和較薄的尖唇,頸部一律是柱頸,南宋到明代極為流行。

南宋早中期龍泉窯青瓷刻劃花纏枝牡丹蓮瓣紋梅瓶,高35厘米,浙江松陽縣古市鎮出土

第七類樣式群:以直口為標誌,唇部分為圓、方,柱頸由短變長,流行於北宋中期至明。

明中期景德鎮民窯黃釉絳紅彩劃花雲鳳紋梅瓶,高19.5厘米,江西省南昌縣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墓出土

第八類樣式群:以出節小口為標誌,頸部包括束頸和柱頸,在最流行的南宋,頸部多呈上細下粗的短柱頸,包含樣式從北宋末期到清代,但各朝代間看不到連貫脈絡。

清康熙款景德鎮御窯天藍釉暗月牙耳梅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九類樣式群:遼晚期至元代的雞腿瓶,主要流行於遼國統治的核心區域,均為小口,口內沿轉折方硬,瓶身在遼代晚期極為高大、瘦長,金、元時期逐漸變矮變瘦。

遼「大安七年」(1091)款茶葉末釉劃文梅瓶,高64厘米,遼寧凌源大河北鄉遼墓出土

第十類樣式群:以腹部和足部間呈現明確向內轉折的餅形足和圈足為標誌,瓶身因此極少有S形輪廓線的變化,而以豐體的卵形、繭型、筒形、楔形等形狀為主。口頸部均為小口、短頸,囊括了多種口形。包含樣式始建於五代和遼早期,以北宋時期最多,南宋到元明均有流行。本樣式的梅瓶與人們一般印象中的梅瓶是「最不像」的,但實際上也有梅瓶的本體性功能,基本滿足梅瓶的小口、短頸、長身的基本特徵。

五代岳州窯青釉劃花蓮瓣紋,高43厘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樣式劃分中,口部、頸部是主要依據,瓶身只是輔助依據。口部、頸部的特徵比較明顯,而瓶身特徵具有相對性。絕大多數梅瓶的肩、腹、脛三個部位的形體轉折都是連貫、流暢的圓轉形式,即使轉折關係足夠明確,也因含蓄、微妙的輪廓變化而顯現出極大的相對性。如同樣是「修腹」,隨著瓶體最大腹徑的寬窄變化而導致瓶身比例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體態。又如,寬肩是梅瓶的一個流行特點,在它與下腹、脛足部的粗細變化對比中也是相對的。

梅瓶歷史演變:六個階段

從隋至清,幾乎每個時期都會有數十種梅瓶樣式並存,尤其是在宋代,多達58種樣式,即使是到清代樣式趨同化,也仍多達22種樣式。不過,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梅瓶也呈現了一定的階段性時代特徵,子仁把這個演變歷程劃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隋唐時期,此為濫觴期,樣式比較單一,只有以折沿凸環小口、小撇口為標誌的第一、二兩類樣式群共4種樣式,集中分布於關中、河南這一中原核心區。

唐中期白釉梅瓶,高42.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二階段:五代、北宋、遼時期,梅瓶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所有樣式都出現了,本體性功能確立,禮儀性和審美性不同程度體現,以器型為主,裝飾為輔。

北宋最流行的樣式是小撇口和盤口為標誌的第二、三類樣式群梅瓶,也是北宋發展最充分的兩個樣式群。

北宋末期井陘窯醬釉刻劃「天威軍官瓶」文梅瓶,高46.5厘米,河北鹿泉南海山北墓區北宋墓M9出土

北宋晚期汝窯天青釉刻劃雲龍紋大盤口梅瓶,高30.4厘米,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北宋晚期地層出土

遼代梅瓶整體偏瘦高,最有特點的是第九類雞腿瓶和第四類的梯形環口瓶,瓶身上部圓鼓,下腹斜收並略有內曲、整體細長高挑而重心極不穩。

遼晚期茶葉末釉帶契丹文款梅瓶,高64.9厘米,內蒙古巴林右旗遼慶陵出土

遼晚期白釉梅瓶,高31.1厘米,遼寧凌源市城關鎮八里堡村拉木溝遼墓出土

遼早期茶葉末釉「牛腿瓶」,高54.8厘米,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開泰七年(1018)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出土

總體來看,宋遼時期的梅瓶總體數量和器型樣式要比濫觴期的隋唐時期豐富得多,由於政治分裂和文化傳統的不同,宋與遼是單獨發展的,中原地區是梅瓶演變最活躍的地區,南方主要受中原地區影響,初步顯示出一些特點。

北宋早期景德鎮窯青白瓷纏枝牡丹紋小盤口梅瓶,高39厘米,江蘇南京丁家山北宋景祐五年(1038)龍圖閣學士禮部侍郎杜鎬夫人鍾氏墓出土

北宋中期登封窯白釉赭彩珍珠地劃花花卉紋梅瓶,高39.8厘米,江蘇鎮江丹陽縣大泊公社北宋熙寧十年(1077)墓出土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瓷劃花纏枝花紋梅瓶,高32.6厘米,英國不列顛博物館藏

北宋晚期白釉梅瓶,高25.5厘米,河北曲周縣三塔村出土

北宋景德鎮青白瓷刻劃花纏枝花草紋梅瓶,英國布里斯托城美術館(Bristol City Art Gallery)藏

北宋中晚期當陽峪窯黑釉瓦棱紋梅瓶,高44.5厘米,河南焦作市博物館藏

北宋定窯白瓷梅瓶(殘),高23.7厘米,河北曲陽定窯遺址出土

第三階段:南宋、金時期,南北風格有別,各自進入一個興盛期。

金代的梅瓶樣式極為豐富,除了以出節小口為標誌的第八類樣式群以外,其他九個樣式群都有涉及,共55種樣式。

最盛行以梯形小環口為標誌的第四種樣式群,以折沿凸環小口、小撇口、盤口、橫展平沿環口為標誌的第一、二、三、五類樣式群也是主流。整體來看,偏豐滿的高體,輪廓飽滿圓曲,分為兩種主要體態:一種是下腹斜直下收,挺拔沉靜;一種是脛部呈束腰狀,接外撇的喇叭形隱圈足,豐腴嫵媚。

金磁州窯類型河南窯場白釉黑彩畫花並書「清沽美酒」文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金鈞窯天青釉梅瓶,高39.7厘米,遼寧省建平縣三家子鄉出土

金磁州觀台窯醬釉梅瓶,高36.8厘米,河北磁縣觀台鎮磁州窯址二期後段(1101-1148)地層出土

金磁州窯綠釉剔劃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39.5厘米,英國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藏

金雁北地區窯口黑釉剔花捲枝大葉紋梅瓶,高29厘米,山西天鎮縣夏家溝金代居住遺址出土

金磁州觀台窯白釉黑彩畫花梅瓶,高31.8厘米,河北磁縣觀台磁州窯址三期地層出土

金密縣窯溝窯帶蓋白釉黑彩畫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42.1厘米,河南新密窯溝窯址出土

金山西窯場棕黃釉劃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3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黑釉梅瓶,高41厘米,甘肅庄浪縣出土

金耀州窯青瓷刻花牡丹紋梅瓶,高30.5厘米,陝西耀縣(今銅川市耀州區)出土

南宋梅瓶涉及七類樣式群,20多種樣式,著重於以盤口、梯形小環口、折沿窄唇口、直口為標誌的第三、四、六、七類樣式群,樣式選擇繼承北宋南方梅瓶的流行樣式。體態多傾向於豐體,追求「端莊豐滿」,尺寸也相對比較整齊矮小,以20~35厘米最為常見,與北方梅瓶豐瘦高矮差異極大的狀況構成鮮明對照。

南宋初期越窯青瓷刻劃花牡丹紋梅瓶,高20.2厘米,浙江慈溪匡堰鎮寺龍口越窯遺址第六期地層(南宋初期)出土

南宋官窯青瓷梅瓶(H3:47),高33.5厘米,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窯遺址出土,(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藏

南宋吉州窯釉下褐彩畫花纏枝紋梅瓶,高32.7厘米,江西九江市省財經會計學校基建工地出土

南宋青白瓷刻劃花纏枝百花紋梅瓶,高26厘米,四川省博物館藏

南宋吉州窯白釉黑彩畫花蓮紋梅瓶,高29厘米,安徽省巢湖市周酈村出土

南宋末期吉州窯白釉黑褐彩畫花梅竹蝴蝶紋梅瓶,高25.5厘米,湖北鄂州市汀祖鎮丁家坳村馬家塆南宋咸淳十年(1274)呂文顯墓出土

南宋後期磁灶窯醬釉梅瓶,高30厘米,福建晉江磁灶窯金交椅山窯址Y4出土

南宋磁灶窯素胎梅瓶,高22厘米,福建晉江磁灶窯金交椅山窯址Y1出土

南宋偏安一隅,文化重心南移,南宋官窯繼承了中原汝窯的傳統,出現兩種分野現象:官民分野和雅俗分野。南方墓葬隨葬梅瓶的現象比北宋時期南方的同類現象要興盛得多,其原因與偏安朝廷帶來的中原影響有必然關係。

第四階段:元代,在世界文化交流大格局中,梅瓶出現統一性特點,分化則存在於器型和品質的差距。

元代北方最流行的是以小撇口、梯形小環口為標誌的第二、四類樣式群,南方流行以折沿窄唇口、直口為標誌的第六、七類樣式群,形成南北二元格局,共52種樣式。

北方梅瓶在北方各大名窯陸續衰弱的背景下,其樣式著重對金代的繼承,缺少創新,最突出的形式變化又給人一種奇怪和不適感,意味著北方梅瓶在元代開始走下坡路。而南方梅瓶在三大名窯持續興盛的基礎上,沿著南宋時確立的基本方向,靈活融入元代特有的新內涵,樣式不斷調整創新又不失度,在適中、沉穩、文雅等傳統格調中,兼容氣勢磅礴,氣度宏偉的新風尚,邁上新台階。尤其是元代晚期景德鎮的青花梅瓶體現了時代高度。

元黑釉劃「葡萄酒瓶」文梅瓶,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察哈爾右翼前旗元代集寧路故城遺址KM13出土

金末元初磁州窯類型白釉黑彩畫花梅瓶,江西瑞昌縣碼頭村南宋寶祐五年(1257)馮士履墓

元早期白釉黑彩書至元十九年(1282)銘文梅瓶,高18.6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元龍泉窯青瓷密棱紋梅瓶,高20.2厘米,韓國全羅南道新安郡海底元代沉船出水,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元白釉黑彩書「黃鶴」款梅瓶,高30厘米,河南鶴壁市大寬河出土

元吉州窯窯變釉圈點紋梅瓶,高20.1厘米,江西永新縣禾川鎮舊城東門元代窖藏出土

元前期山西窯場白釉褐彩弦紋折枝花梅瓶,高31.4厘米,底部有「延祐元年」(1314)墨書紀年文字,山西汾陽市杏花村酒廠出土

第五階段:明代,以小撇口、盤口、折沿窄唇口、直口為標誌的第二、三、六、七類樣式群成為主流,共43種樣式,比元代少了9種,梅瓶樣式繁衍進一步放緩;南北方梅瓶所處地位發生逆轉,南方梅瓶樣式占絕對多數,景德鎮成為核心產區;功能結構進入質變後期,明顯轉向了禮儀性和審美性。

明早期在景德鎮設立御窯,採用小撇口的梅瓶樣式;明代中晚期與陶瓷史上官民競市的局面相一致。洪武、永樂、宣德時期燒造了高水平的梅瓶。永樂、宣德時期的梅瓶極為相似,極為流行一個樣式:規範化的小撇口、束頸,頸肩過渡柔和,圓寬肩,上腹鼓,下腹斜收,脛部內曲,足部直立或微撇,極淺的平底隱圈足。配寶珠紐、管狀舌的鐘式蓋。實例均為品質一流的青花和白釉器,優美、端莊、典雅、適度。

明永樂景德鎮御窯「內府」款白釉青花梅瓶,日本藏

明萬曆景德鎮民窯青花雙龍戲珠紋高腰帶蓋梅瓶,通高約37.5厘米,廣西桂林堯山明萬曆十八年(1590)靖江溫裕王朱履燾夫婦合葬墓出土

明宣德款景德鎮御窯青花龍紋「梅瓶」,高55.3厘米,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雅堅斯博物館藏

明中期景德鎮窯琺華釉青地淺彩蓮塘紋梅瓶,高36.8厘米,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明初期北方窯場白釉黑彩畫花纏枝菊紋梅瓶,高36.5厘米,江蘇南京市戚家山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南安侯俞通源墓出土

明中晚期景德鎮民窯青花雙龍紋帶蓋梅瓶,通高27.7厘米,廣西柳州明墓出土

明中期山西窯場琺華三彩折枝牡丹紋梅瓶,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嘉靖景德鎮窯藍釉雜彩人物紋梅瓶,高28厘米,江西大余縣吉村公社遊仙大隊明劉節墓出土

明晚期景德鎮民窯青花松鶴鹿圖梅瓶,高27.5厘米,青花底款「玉堂佳器」,江西南昌南城縣明天啟四年(1624)墓出土

明陳爐窯黑釉梅瓶,高22.6厘米,陝西銅川陳爐水泉頭出土

明初期景德鎮窯白釉鐵紅彩「賞賜」款梅瓶,高34厘米,江蘇南京市黃埔廣場明初故宮社稷壇遺址廢井出土

明中期景德鎮窯紅綠彩纏枝蓮紋梅瓶,高28.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明早期龍泉窯青瓷刻劃花桃竹圖梅瓶,通高44.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景德鎮御窯青花纏枝卷草紋梅瓶,高26厘米,北京海淀區香山路軍事科學院工地明成化二年(1466)憲宗長子墓出土

明萬曆帶蓋青花雲龍紋梅瓶,北京明定陵玄宮後殿出土

明中期金口剔黑紅漆開光花鳥紋梅瓶,高28.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六階段:清代梅瓶全部出自南方窯口,共出現過22種梅瓶樣式,以撇口、束頸為特徵的第二類樣式群就佔了12種,表現出特徵趨同的時代特點。御制官樣主導了清代梅瓶的審美趣味,小撇口、束頸、寬肩、鼓腹、下腹斜收、脛部內曲或呈束腰狀、脛足部直立或足部外撇,成為清代最具有時代特徵的梅瓶樣式。

清代梅瓶作為純粹的陳設器,單一的審美功能使器型走向完全藝術化的形態,在明代基礎上進一步精緻化。

清康熙霽紅釉梅瓶,高24.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五彩蝴蝶紋梅瓶,高36.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青花龍鳳呈祥紋梅瓶,高67厘米,江蘇揚州唐城遺址文物保管所藏

清前中期(18世紀)石灣窯仿鈞藍白色翠毛釉梅瓶,高23.5厘米,英國格拉斯哥的伯勒爾藏

清石灣窯粉藍釉梅瓶,高23.6厘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中國沒有真正的「收藏家」,你贊同嗎?
再曝電子盤騙局:7億資金玩沉香 4萬人或血本無歸
中式奢侈品,老外永遠也做不出來
各朝代古幣代表著歷史-紀念印章全套入手

TAG:陳偉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教你辨別中國古代梅瓶器型
天下第一器型——中國歷代梅瓶
瓶中美人,瓷如花,骨如梅,梅瓶是古董瓷器中的高貴器型
宋代汝窯小梅瓶,集中國美學之粹,一器難求
霽藍釉、古梅瓶,「瑞麗粉」快閃店刮來中國風!
中國古代梅瓶器型分類的10個樣式群怎樣區別?
【國寶品鑒】白釉剔花梅瓶
梅瓶、玉壺春瓶原來都是古代的酒器
幽藍神采、瓶中之王——元青花雲龍紋梅瓶
法華彩內府雲龍紋梅瓶蘊含中國文化精深奇妙的內涵
梅瓶造型挺秀,俏麗造型優美,線條飽滿而有力,圓渾厚實造型挺秀
天下第一器型 宋代 青瓷梅瓶
瓷器大講堂:梅瓶
從盛酒到美學:海南黃花梨梅瓶的演變之路
瑰麗典雅的磁州窯梅瓶
精品瓷器推薦——官窯小梅瓶
明代藩王墓葬的鎮邪之物——五爪雙龍搶珠梅瓶,瓶中有三隻乳鼠
古代梅瓶器型:10個樣式怎樣區別!
湖北博物館展館之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中國廣西桂林出土的梅瓶欣賞-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