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內雲廠商歐洲節點網路測評 騰訊雲丟包率高出阿里雲50%

國內雲廠商歐洲節點網路測評 騰訊雲丟包率高出阿里雲50%

一、評測背景

近兩年,中國企業重點拓展海外市場,扎堆出海,阿里雲、騰訊雲作為國內雲廠商的兩巨頭,在歐洲開服數據中心,那麼中國企業出海選擇哪家雲服務商呢?

網路覆蓋質量是雲服務基礎能力的核心衡量指標之一,對於全球同服、本地化就近接入等應用場景,網路的時延和穩定性對雲服務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筆者選擇了阿里雲、騰訊雲的法蘭克福節點進行網路覆蓋測評,同時參考AWS的歐洲法蘭克福節點進行對比。

二、測評對象及測評方法:

1. 測評對象:阿里雲、騰訊雲、AWS三大雲服務商的法蘭克福節點。

2. 測評方法:在阿里雲、騰訊雲、AWS上分別創建雲主機,作為提供服務的主節點,利用全球網路監控平台「聽雲」,從來自歐洲的48個主要城市超過1萬個監測點進行網路延時及丟包監控測試,模擬用戶訪問三大雲廠商法蘭克福節點雲端應用的網路服務質量 。

3. 測試雲主機具體配置:

雲主機 CPU 內存 操作系統 公網帶寬

阿里雲 2 核 4GB CentOS 7.3 64 2Mbps

騰訊雲 1 核 1GB Centos7.3x86_64 1Mbps

AWS 2 核 內存4GB CentOS 7.3 64 按量付費

4. 測試周期:2017年7月18日12:00 ~ 2017年7月20日16:00

三、測評結果

綜合測評結果:阿里雲網路覆蓋質量優於騰訊雲,與AWS比肩。具體指標比較如下:

- 丟包率:阿里雲表現驚艷,騰訊雲丟包率高出阿里雲50%,令人咂舌。

- 時延:三者處於同一水平,用戶平均時延持平。

1.丟包率:阿里雲表現驚艷,騰訊雲丟包率高出阿里雲50%,難以理解

根據測試結果,阿里雲最優(0.08%),騰訊雲大幅落後(0.12%),AWS可能是測試方法問題,結果有點異常(0.24%)。

考慮到AWS可能業務負荷比較高,這個結果尚能理解。但騰訊雲的丟包率高出阿里雲達到50%,就難以解釋了。畢竟筆者在測試時候,騰訊雲的節點剛剛開放(筆者託了關係先行試用),而阿里雲已經運行了6個月以上。照道理,應該新開節點網路更好才對。

後來筆者發現騰訊雲在海外大多數節點都是直接套用了IBM的softlayer,而AWS和阿里雲做的更紮實些。一個猜測,不一定對。

可見,阿里雲覆蓋質量明細優於騰訊。

2.時延:三者持平,均在伯仲之間

阿里雲的39ms、騰訊雲、AWS用戶平均時延分別為32ms和31ms。三者平均時延在同一水平線上,均達到了業務對時延的要求。

綜論:騰訊雲新開了歐洲節點值得慶賀,但畢竟是借用了IBM等廠商的節點(多說一句,IBM在雲計算領域水平就呵呵呵了),網路質量方面距離世界強者還有一定差距,如果能踏踏實實做好業務,未來還是有逆襲的可能。

就本次評測來看,老牌廠商的節點是中國企業出海的不錯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時辰 的精彩文章:

媲美AKG,魅藍新旗艦售價上天
治癒系小菜,手把手教你7種鹹菜的腌制方法
新店|還記得那家水煮機器貓的火鍋店嗎?現在又來一家水煮凱蒂貓了!
炮轟刀郎的歌曲讓音樂倒退了十五年,公開場合稱不認識田震的好聲音導師「楊三十二郎」為何大言不慚
黃曉明娶楊穎時,李菲兒話中有隱情,3年後終成現實!

TAG:科技時辰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終盤點之雲宕機事故 主流雲廠商紛紛「中彈」
IDC報告:金山雲連續三年穩居中國互聯網雲廠商前三
3天4大DC開服,國內雲廠商海外拓版加速
區塊鏈雲服務:BAT等雲廠商爭相布局 IBM和微軟領先 總規模已超7億美元
IDC:2017 年前 16 大公有雲廠商佔據全球 50% 收入
2018年一季度全球公有雲廠商排名:AWS、微軟和谷歌列前三
雲計算收入持續增長50% 全球4家雲廠商在市場佔主導
去年19家雲廠商砸了638億美元;阿里雲發布11比特雲量子計算服務;Dropbox提交IPO申請
IDC公布全球公有雲服務商 Top10,中國雲廠商佔據四強席位
雲廠商邊緣計算的布局與「四大門派」
服務與價格雙管齊下,國外雲廠商為中國市場拼了
阿里巴巴取代IBM成為全球第四大雲廠商,進一步縮小與亞馬遜差距
財報顯示阿里雲「可怕」之處 和AWS等全球頭部雲廠商還差多少?
雲廠商中的「獨苗」!阿里雲位列DDoS防護「全球第一梯度」
現場遷移數據、首個開源文檔雲廠商,阿里雲真敢玩!
中信證券:雲廠商資本支出復甦窗口臨近
5G商用再邁大步 物聯雲廠商機遇與挑戰共存
專訪天翼雲副總經理徐守峰:和互聯網雲廠商競爭無壓力,「下沉」是關鍵
專訪阿里雲蕭少聰、曹龍:一家雲廠商對入局資料庫做了哪些思考?
在國內公有雲廠商中,黑產最愛攻擊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