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看不見的影像,在這裡發光

看不見的影像,在這裡發光

看死君:作為FIRST場刊的聯合發布媒體之一,看死君對於官方選擇的七位影評人深感欽服,尤其是當我得知他們每天都得花大量時間擼競賽片、還得趕著晚場結束後迅速做出評價,以求時效性。終究,這個看似美好的開始,也是個苦差事。

在昨天的推送中,我們看死小分隊對《囚》《川流之島》《殺瓜》和《失控的生命》等幾部影片的評價,得到了不少朋友的支持。今天我們繼續!

以上這份便是FIRST場刊評分表哦,今天新增的三部影片,分別是王久良導演的《SU LIAO王國》、張文龍導演的《南京南》以及黃熙導演的《強尼·凱克》。以下呈上各位影評人的短評。

F I R S T 場 刊 評 分 團

FIRST場刊評分採用電影節場刊通用的4分制

4分 【才華傑作Excellent】

3分 【表現驚喜Great】

2分 【誠意表達Average】

1分 【索然無味Poor】

X[放棄評價](不計入分值)

木衛二

曾任金馬獎初審評委,著有《身不在場》、《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等影評書籍,並在各大媒體發表有影評文章。

張子木

現居廣州的動態影像作者,研究者,CIFA(中國獨立影像檔案館)策展人,月光放映計劃發起者。先後策劃【隱顯之間:中國紀錄影像的另類視線】(第 26 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通往中國的不安之旅】(印尼Arkipel國際紀錄&實驗電影節亞洲青年策展人單元】、【孩子們怎麼樣了】(廣州上陽台共治實踐空間)等影像展映活動;從事錄像、紀錄電影、實驗電影等多類型影像創作;即將在香港城市大學開展動態影像策展的博士研究項目。

蘇七七

蘇七七,影評人,杭州平行影像周策展人。作品見於各報刊媒體,《看電影 · 午夜場》長期專欄作者。出版電影評論集《聲色現場》《第一感》《雨中百合般的愛情》。現供職於浙師大。

大奇特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前院線從業人員,曾供職於豆瓣電影內容運營。為鳳凰網、新京報、時光網等媒體撰稿,運營「老片痴影症」公號。譯有《暗香浮動—銀幕硬漢肖恩?康納利》。

趙夢莎

藝術評論者,策展人。現任VICE中國的品牌推廣負責人。曾任《藝術界》雜誌資深編輯5年,也為ARTFORUM、 《藝術新聞》、《藝術世界》、《周末畫報》等文化藝術類媒體撰稿。專註媒體及出版工作,擁有豐富的雙語雜誌工作經驗,以及展覽和品牌合作經歷。廣泛關注視覺藝術,青年文化、影像及當下媒體文化議題。在VICE,她負責整合和拓展品牌及媒體合作夥伴關係,擴大VICE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進一步促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成長。

王昕

王昕: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碩士。主要從事電影研究和大眾文化研究,文章發表於《讀書》《當代電影》《電影藝術》《藝術評論》《虹膜》《新京報》等刊物,「影向標」作者,第10屆FIRST影展初審評委。

柳鶯

曹柳鶯,深焦DeepFocus聯合創始人,里昂高師東亞學院中國電影史修讀中。影評散見《電影世界》《環球銀幕》《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連續五年參與報道柏林戛納電影節。

SU LIAO 王 國

木衛二★★★

CNEX的工業紀錄片模板,切入到了兩個家庭和幾個孩子的自然成長。他們愈是活力堅韌不認栽,愈讓人看得不忍。塑料垃圾的炎熾猛火,烏煙籠罩,令電影情境有如寫實恐怖片。再生的塑料與被侵蝕的生靈,幾乎在每一個畫面上演巨獸的吞噬。

王昕★★

小女孩伊姐(及其他小孩)是如此動人,彷彿科幻小說《荒潮》《拆船工》中女孩子的原型。影片抓住了一些很動人的時刻,小孩子們的創造力和靈光讓人感嘆。然而正如大多數已經決定主題的紀錄片,某種社會訴求讓影片未能更為深入地進入人物的生命。

張子木★★★

在清晰、厚重的議題下有生動的人物刻畫,兩個以塑料垃圾回收為生的差異性家庭有著本質性的相同命運,都被當下畸形的經濟全球化所裹束。導演在影像內外的行動值得尊敬。

趙夢莎★★★★

創作者的良知和健全、堅定的心智是紀錄片的基本。優秀的視聽語言,節制的影像敘述。為這個畸形生態做了準確切片。令人尊敬的是與被攝者始終平等的鏡頭,在荒唐、悲哀的現實中讓每個個體保有了善良的性格和完整的自尊。

柳鶯★★★★

《垃圾圍城》的擴展版,以更為詳實的素材和更為驚心動魄的方式展現橫亘在中國鄉村龐大的塑料垃圾回收作坊。用個案揭示觸目的全球資本化的參與與食物鏈底層令人痛心不已的生存環境。王久良在拍攝的過程中巨大的勇氣和冷靜令人敬佩。無用的垃圾對一些人的生命來說至關重要,而他們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又在何處?影片發出巨大的叩問,而答案卻並不那麼顯而易見。

蘇七七★★★★

紀錄片直面現實、介入現實的力量。——我們是不是像這個塑料回收廠老闆不敢去體檢一樣,不敢面對我們所身處世界的這一部分?景觀、故事與人物,呈現、傳播與觀看,不是沒有意義的。這個電影,拍的是,深淵之中的天使,做的事情是,無望之中的希望。

南 京 南

柳鶯

正如循環往複的片名,導演對於大學青春時光綿延的情感也似乎永不終結。也許正基於此,他選這種此一自反自反再自反的形式,為自己寫下「青春的墓志銘」。形式上的靈光一現被學生作業氣息濃重的攝影、表演嚴重拖累。情感的不節制也成為影片無法掩蓋的硬傷。

趙夢莎★★

1分水平 1分勇氣

電影很好的體現了年輕創作者的少年心氣和對電影毫不懷疑的熱愛與致敬。對於大學這座孤島以及宿舍冷暴力問題的描畫真摯而引人共情。但欠缺取捨的影像導致整體冗長的令人髮指。儘管在片子過去1小時後拋出了真實-虛構的自反結構,也忍不住借演員之口抖出了「電影再真也是假的,生活再假也是真的」的punchline,但依舊沒能超越一個普遍性的認識。

蘇七七

一個習作,拍攝/電影創作的渴望遠高于思想與技術水平。電影中出現的幾場劇本字幕很好玩:開房,跳樓這些難拍的地方,就用字幕解決——好比考試時在卷子上寫個答題思路。這種對作品及創作者自身都不加錘鍊的態度,是有危險性的。影片中固然有真誠,但真誠,尤其一次次解說自己意圖的真誠,解決不了真正的貧乏。

張子木

影片具有極大的對於自身生活進行觀察和影像再創造之熱情,但無法掩蓋其諸多的問題:段落間的斷裂,表達的冗餘和手法的幼稚… 雖然有些許構思的閃光,自我反觀的真誠,但整體差強人意。

大奇特

屬於非科班的大學生習作,嚴重不合格。站在這個體系內它興許有一點結構上的想法,也就僅此而已了。思維沒能跳脫校園本身,單掄出來每一部分都尷尬,幾度應該結束都沒有結束。大概唯一真誠的就是它的那段「結語感言」了。

木衛二X

「南京南」 x 四千塊和DV美學符合這部電影的需要嗎?我不知道。一出南京大學校園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打遊戲和異地戀很熟悉很真實,但是啊,不適合放在劇情長片單元做評價。

王昕

「在電影節觀看這部影片」構成某種社會實驗,也是比這部影片有趣得多的事情。影片的前半部分類似一切幼稚的畢業視頻,觀看體驗也一樣煎熬,後半部分試圖利用多層次的自反回收這些影像積累的壓力,然而也不甚成功。導演懷有某種畢業的離愁別緒,但影片中青春傷懷的書寫缺乏真正源於內心的力量,冗長而蒼白。導演可以繼續努力,然而這部影片不建議嘗試觀看。

強 尼 · 凱 克

張子木★★★

整體完成度非常高,對台北都市和生活於其中的各懷心事的人有著靈動輕巧的展現。但這種高度平衡的影像也缺少了一些直擊內心的力量。

柳鶯★★

都市中隱藏身世和心事的人們,是離開鳥籠一瞬間就不見蹤影的鸚鵡,也是永遠無跡可尋的電話聯繫人。在這部視聽精良的處女作中,孤獨和喪失愛的能力處處瀰漫,但散落在輕飄飄的故事中,動人力量顯得不足。

大奇特★★★

靠人物關係交錯表現微妙的「距離感」,太遠太近都不好。「強尼」和鸚鵡反而更能拉進距離。

木衛二★★★

都市一隅的人生喟嘆和兒女柔情,攝影配樂製造了絲滑細膩的感性。銀幕外的人,隨夜色或陣雨,小心翼翼淌入這道生命的河流中。

蘇七七★★★

語言挺好,音樂挺好,小鳥很可愛。問題在於雖然細節與節奏都很自然舒服,但卻欲言又止,並未深入。關於現代社會的人與人的關係,過近過遠,親密疏離,這個片子觸及癥候,而太走向治癒系的小清新。

王昕★★★

影片頗為沉穩地呈現了三個不同生活圈子的人在台北「老舊」空間的相遇。背負著大大小小歷史問題(女兒、父母、哥哥)的三人還牽連著更多的家庭和空間,繪製了一幅飽含問題遭遇危機卻仍能自我更新的台北社會圖景。「拋錨在高架橋上坡路」,需要的正是同心協力。略顯不足的是,缺乏某種力透紙背的時刻。

看 死 小 分 隊 觀 影 團

南 京 南

白澤 2.5分

這部片子應該是本屆FIRST最粗糙的了,但好在誇張的低成本這一事實及噱頭,讓很多人都原諒了它。

整體影像風格像是回到了土豆網小視頻的時代,節奏十分鬆散,結尾特別拖沓,鏡頭風格不統一,三部分的疏離,並且演員基本是在念台詞,特別是情侶間大段的你來我往非生活化的生活感懷,實在是有些尷尬,還有大量使用的劇本代替畫面,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硬傷,影片算是導演非常個人化的大學青春的講述。

但是,無論如何,這算是草根影迷用熱情和真誠能達到的最高成就了,估計導演本人都沒想到能走進first並且成功入圍的吧,。導演在劇本都不清晰的情況下完成作品,除開大量形似神不似的模仿鏡頭,導演的十分偏愛的大特寫也都帶來了強烈的個性化,幾處現實與拍攝場景的穿插也很有新意,結尾給相機充電閃著的綠燈也是點睛之筆:熱愛電影的人在青春迷茫、夥伴們各自紛飛的時刻,大概只有繼續充電繼續堅持下去吧。

強 尼 · 凱 克

白澤 3.5分

觀影過程很輕鬆,畫面和音樂都十分讓人享受,台式的溫情也能被感動到。整部片子的主題應該就是柯宇綸台詞里的「距離」二字吧,柯宇綸詮釋了距離所帶來的自由與孤獨,瑞瑪席丹詮釋了距離帶來的猜忌,黃遠詮釋了距離帶來的思念,三位主角一起去追鳥那一場算是整部片子最為浪漫的地方了。

最後,很有意思的是中文片名,強尼是一直消失並被人找尋的那個人,凱克是迫使另一隻鸚鵡消失的那隻鳥。

Chris 5分

台北未變。「距離近了,就不知道怎麼去愛;距離遠了,會忘記怎樣去愛」,遊離於混泥土地之間的情感血脈在努力抓住最後一根漂浮的稻草,卻永遠呈現出波瀾不驚的假象。如果能把身體做出擁抱的姿勢,追趕彼此的步伐或許會超過情感瓦解的速度,但逆光的飛鳥卻還是以靜止定格。圈圈泛起的漣漪不只是孤獨的倒影,那是自己製造的漩渦中心,彷彿要把生活吸干。

陸支羽 4分

那些不回家的男人,都叫強尼;那些不歸籠的鸚鵡,都叫凱克。黃熙導演掌持下的這場奔逃與遊走,非常淡非常淡,彷彿慢步走入台北的日與夜的洪流中;唯有那些被漸漸遺忘的秘密基地,偶起波瀾。鏡像中的人物也並不鮮活,他們都只是淡淡地活著,時有困頓與掙扎,但依然孤獨地活著。每一顆受傷的心,都潛藏著命運的暗流,並不痛徹心扉,卻默默滲入心底。著實有強烈的侯孝賢的影子,比如咖啡時光,比如千禧曼波,但相比那些純粹模仿、空無自我的表達,黃熙導演還是非常有辨識度的。而影片結尾,那幕拋錨在高速上坡路的尷尬處境,或許正是我們所有人的困籠般的命運。

皮皮丘 2.5分

這是黃熙導演的處女作品,但呈現出太多侯孝賢的痕迹,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致敬,但我覺得一個新人沒有自己的風格在,接下去的路線不好定位了。影片以一種小市民生活為主線,但每一個人物都不鮮活,節奏也是太過鬆散,導演努力地想在死水中投石,卻激不起過多的波瀾,訪客子淇的感情線,包工頭阿風的身世,包租婆和兒子的糾葛等等,導演想表達的很多,但每一條都是無病呻吟感,生硬牽強,毫無生活痛感,不知道具體要表達什麼。影片最後阿風帶著子淇拋錨在高速上,以隱喻姿態落幕。整體來說,電影感不強,但作為台灣觀光旅遊片,還是非常不錯。

柚由 3.5分

影片以三個生活在台北的普通人為主角,沒有明確戲劇衝突,也沒有所謂的情節主線。氣質上很像侯孝賢的《千禧曼波》,看似情節平淡,卻在電影的進展中將角色的背景和行為原因娓娓道來。飛走的鳥,離奇閃現的強尼電話,貼在牆上的便條,每一種象徵都有角色自身的痕迹。不過,相比給力的配樂攝影,順暢的剪輯,角色的張力方面有所欠缺。他們在親情愛情中迷惘尋求慰藉,但在性格上卻稍顯扁平。最後一場在高速公路上拋錨的戲令人印象深刻,鏡頭由近及遠,他們融入城市潮流之中,而城市中的每個人也大抵如此,每個人都有僅屬於自己的悲歡而無從分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處女作很珍貴,但別害怕批評
10位導演處女作,從庫斯圖裡卡談起
噩耗!林肯公園主唱自殺,41歲
貝拉·塔爾生日,跟大師搭同班飛機
敢愛敢恨的余秀華,「演」得很寂寞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張照片很有可能是光緒留下的唯一的真實影像,當時的情況很糟糕
沒有他們,未來的影像不會這麼精彩!
為什麼有的醫生只看影像資料,而不直接看影像報告?看完明白了
珍貴的彩色影像,帶你看看那些二戰中難得一見的彩色戰地照片,一定有你沒見過的!
X光下,這些影像顛覆了我們的感知嗎?
影像|這個七夕,我想要的不是鮮花,而是我們的回憶
美國這一刀,若不是砍在中興,而是砍在高端影像設備會怎樣?
飛機上看雲海|不只是看,還要拍下來讓更多人看|景文影像
你可能從未見過的歷史影像
原來這才是真實的魯迅!魯迅影像在莞集中展出,值得一看!
影像「反射」倒影,這麼玩才能拍出好照片!
影棚里怎麼拍時尚人像大片?這周末,她影像的閨蜜們實地體驗了一次
手機也能拍大片?你想要的「未來影像」,全都在這裡!
從細胞圖像到基因組,從影像到藥物發現,還有人工智慧做不了的?(上)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些奇異的影像怎麼解釋?
看看下面哪一張圖才是你內心的愛情影像
尬迪不如拍照?來看看她影像攝影師們在草莓音樂節拍到的帥哥美女
影像發展迅速的手機,改變的不只有專業攝影師,還有我們
稀鬆平常一張生活照,卻成了他們留在世上的最後影像
再看一眼:天宮一號最後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