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巴黎污染治理成效卓著,城裡的小河隨處都可釣魚

巴黎污染治理成效卓著,城裡的小河隨處都可釣魚

異視異色(VICE CHINA)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聖馬丁運河上的垂釣者。

「這是條河,不是下水道,裡面有魚在生長和繁衍。」

兩個法國男人驕傲地拿著魚竿,走在擁擠的巴黎街道上,我跟在他們後面。我們路過麵包房,古董店,還有一路投來好奇目光的路人,最後來到聖馬丁運河邊上。這條歷史悠久的河道是19世紀建成的,它穿過巴黎的東北部,跟塞納河相連。

如今,聖馬丁運河是巴黎最受歡迎的釣魚地點之一。它位於市中心,周圍車水馬龍,有少年躲在河堤的台階上抽煙。我們看到河面上漂著一片塑料,我的「嚮導」弗雷德?米斯納(Fred Miessner)直接把魚鉤拋入水中。他說:「這是條河,不是下水道,裡面有魚在生長和繁衍。」

弗雷德?米斯納

作為歐盟第五大城市,巴黎不像是個釣魚的地方。但實際上,魚一直都是巴黎歷史的一部分:最早的巴黎人就是賣魚的。17世紀時,塞納河中有五十多種魚,包括三文魚。三文魚大量繁殖,數量很多,是窮人們的美味佳肴。

後來,工業和農業廢水污染了河道。運河本來承擔著為城市居民提供飲用水的功能,也被嚴重污染了。到1900年,三文魚從巴黎的河流中消失了。到1955年,巴黎的水道中只剩下四種魚——鰻魚,紅眼魚,鯿魚和鯉魚。

巴黎政府為了清潔河道,投入了100億歐元。整治的效果很明顯:目前,塞納河變得生機勃勃,水中大概有32種魚類。

米斯納是個漁具公司的老闆,兩千零幾年的時候他就注意到塞納河裡的魚越來越多了。所以,他一時心血來潮,決定跟朋友一起去塞納河釣魚。

「太不可思議了,塞納河裡魚非常多,而且很容易上鉤,」他說。最開始,巴黎垂釣者只有幾個人,但隊伍慢慢擴大,最終形成了一個自成一體的街頭垂釣亞文化團體。

米斯納喜歡在聖馬丁運河的一個角落釣魚,但他的位置常常被別人占,有時還不止一個人。

目前,巴黎有6500多人擁有釣魚許可證。現在的街頭垂釣文化的參與者大部分是年輕男性,他們穿著休閑的牛仔褲、T恤衫,只帶著一根魚竿和一小袋魚餌,完全不同於戴著寬檐帽、穿著釣魚背心的全副武裝的父輩垂釣者。除了手中的釣魚竿,這些年輕人很完美地融入在城市環境中,完全不會引起注意。

「我剛拿著魚竿出現在這裡的時候,被人家叫做傻子。他們說我腦子壞掉了,」米斯納說。「但現在過去了十幾年,人們看到我們不再那麼大驚小怪了。」

儘管能釣到很多魚,但嚴格來說這些魚並不能吃。巴黎的河流仍然污染嚴重,大部分水生物的肉質里都含有重金屬和多氯聯苯。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介意。米斯納說有些在巴黎生活的人,特別是亞洲人和東歐人,一般會忽視這一點,他們會拿這些魚做菜吃。「他們什麼種類的魚都喜歡。特別是白鯉魚和鰻魚,」他說。但從生物延續的角度來說,大部分街頭垂釣者一般會遵循放生的原則。

米斯納擁有環境經濟學的博士學位,他說:「你抓住一條魚,然後吃了它,那這條魚就沒了。更好的做法是抓住後,拍張照片,然後放了它。事實上,我們(街頭垂釣者)是最先發現魚群又回到巴黎河道的一群人。」

我跟米斯納和他的實習生在聖馬丁運河邊上待了整整一個小時,但並沒有釣上魚。有一會兒,我們差點釣上一條鱸魚,但收線的時候它遊走了。今天有32度,天氣熱的時候,魚一般都不在水面呆著。

但其實水裡的魚並不少,從我站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魚的影子。聖馬丁運河確實是充滿了各種生命。河面上長滿水草,蜻蜓在裡面盤旋飛舞著。米斯納說他還見過一些小龍蝦呢。河流里的生物生命力很強,生生不息。

2015年1月,巴黎抽干聖馬丁運河的水,把魚取出來,清理了河道里的淤泥,然後又把水放了回去。

「一個月後,我們發現河中又像以前一樣生機勃勃了,」他說。

河道清理工作還在一直進行。巴黎最近宣布要在2024年實現塞納河水可以安全游泳的目標,但並沒有提及這是否也意味著塞納河裡的魚也可以放心食用了。

我問米斯納的實習生雨果?菲利龐(Hugo Philippon)有沒有吃過河裡釣上來的魚,他臉紅了一下。

「吃過一次,」他承認。但他很快轉移話題,強調自己釣魚並不是為了吃,而是經歷是釣魚的過程。對很多街頭垂釣者來說,釣魚時可以沉思,是他們跟自然交流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逃離城市生活的喧囂。

「這是你的時間,完全屬於你自己,」他說。

作者:魏麗莎CLARISSA WEI

譯者: Haitunyaya

來源:VICE 中國 更多內容請登錄 vice.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為了在社交網路曬照,他們拿生命冒險
蹲坑VS馬桶 更文明的不一定是更好的?
63億噸無法處理的塑料廢品 讓地球瀕臨窒息

TAG:VICE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毛烏素沙漠面積超過海南省,被成功治理,連黃河水都變得清澈了!
好好的景觀河治理了卻發黑髮臭,無錫這條河治理引來當地居民不滿
長廣溪是「無錫城市之腎」,那麼,堅信太湖水也一定能治理好
假如黃河從來都不治理,這條河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
治理海洋白色污染,未來要靠亞洲?
食塑酶可能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希望
中國在沙漠治理上又一壯舉,可以讓沙漠變成綠洲,真正造福人類!
沙漠的治理不再複雜而艱難,生物膠水可讓它變成綠洲!
清朝河道總督是幹啥的?清朝治理黃河初見成效為何又決口了?
清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效果如何?
埋沒在雞湯之下,羅斯福種樹治理黑風暴的超級工程才更該被知曉
澳大利亞的野兔和美國的鯉魚泛濫成災,治理方法不管用,怎麼辦?
安慶:「一湖九河」治理,黑水溝蛻變景觀帶
水稻有潛葉蠅,什麼藥劑可有效治理?
從將重犯發配邊疆而不處死,可看出古代朝廷治理天下的智慧!
連通黃河大「幾」 字,治理毛烏素沙漠,填補流域空白
埋沒在雞湯之下,羅斯福種樹治理黑風暴的超級工程才更該被傳頌
唐朝縣令李封突發奇想,竟然用綠帽子來治理罪犯,效果奇佳
洛杉磯流浪漢街區垃圾堆成山,政府最近出的治理方案簡直迷惑!
元朝難得一次為百姓,決心治理黃河,結果把江山都給治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