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中為什麼吳國存在感這麼弱呢?難道他就沒有統一天下的意願嗎?

三國中為什麼吳國存在感這麼弱呢?難道他就沒有統一天下的意願嗎?

說孫權偏安一方的人,可能不知道孫權稱帝的地方並不是建業(南京),而是鄂州(武昌)。229年,中國大地上並行著三個年號:曹魏的太和三年、蜀漢的建興七年,以及孫吳的黃龍元年——就在這一年,孫權登基,以吳為國號,改元黃龍。幾年之後,孫權與蜀國簽訂了《中分天下盟文》,盟文中雙方約定了并力北向,平分魏國,甚至對九州進行了明確劃分:「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其司州之士,以函谷關為界。」

這還不是孫權野心的終點。又幾年,鄧芝出使吳國,孫權與其曾有過這樣的對話。權謂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鄧芝沒有順著孫權的話說。他的回答是:「如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

鄧芝奉命聯吳,說的卻是伐吳的話,這犯了國家交流的大忌。然而孫權不怒反喜,當下說道:「君之誠款,乃當爾邪!」從這個回答可以看出兩點:第一,孫權對日後與蜀爭霸天下有著清楚的認識,鄧芝的表述也正是他的想法;第二,孫權氣魄非凡,心中早有一統天下的志向,鄧芝的話雖然說的是蜀國,其實也是吳國。

而吳國之所以存在感弱,那是因為《三國演義》後期寫的幾乎儘是魏蜀之戰,吳國這個「板凳」盟軍基本成了話外音。而《三國演義》之所以以魏蜀為中心,是因為魏蜀之間的戰爭與朝代正統相關,極具政治意義,而這一層含義,一方面使孫權在世時導致其遲遲未能稱帝,另一方面三國統一後又使吳國無法成為這段歷史的主角。

儘管,三國後期魏吳之爭,才是真正的主戰場;而魏蜀之戰除了諸葛亮第一次北祁山規模大一些之外,基本沒有鬧出什麼名堂,相比之下五次合肥之戰吳國投入兵力次次十萬以上,第五次諸葛恪所率領軍隊直達到二十萬,相比之下蜀國全國兵力相加也不過十萬而已。

而對於孫權來說,本來就沒有統一天下的強烈願望,一直以來其實就依靠手下將帥的推動走到今天,如當年曹操令其送兒子作人質,如果不是周瑜的堅決制止,孫權也許會臣服於曹操;當年赤壁之戰如果不是周瑜、魯肅的堅決要求一戰,那天下早就被曹操取得,可惜的是,周瑜早逝,魯肅也追隨周瑜也去,而且有勇有謀的呂蒙也已仙逝,雖然陸遜有通天之才,但卻沒有通天的勇氣,最終導致他不敢冒險,而失去最強依靠的支持,孫權也就沒有了勇氣,在這一歷史性的機遇面前不敢把握,最終只能偏安一方,在孫權之後,最終被崛起的司馬懿後代司馬炎建立的晉所消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40℃+高溫 無錫街頭眾生相
南京有兩座皇帝墓,其中一個讓另一個守門,結果慘遭報復!
東吳孫權難以統一三國是1個千古問題,楚為秦滅、陳為隋滅都和這1問題有關
孫權手下第1猛將,與張遼齊名,曾以1千人鎮住關羽5千精銳,1個咳嗽連關羽都只能避退
孫權為什麼最後一個稱帝?

TAG:孫權 |

您可能感興趣

孫權死的最晚,但為什麼沒有統一三國呢?
為什麼統一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其他6國呢?劉邦一眼看破真相
孔子的思想到底哪裡不妥,為什麼唯一拒絕他的秦國卻實現了統一?
孫權死的最晚, 但為什麼沒有統一三國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最難的是什麼?如果他不死,趙國不會滅!
如果蜀國沒有這兩人,蜀國或早已統一三國,就沒有司馬懿的事了!
孫堅要是聽了他的話,早統一三國了,還有諸葛亮什麼事?
為什麼不是楚國統一天下?
秦國幾乎沒有昏君,為何用了那麼久才統一六國?
這樣的秦國難怪能夠一統天下,統一不了才是笑話!
你們知道是誰統一了中國嗎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宣傳沒搞好?為什麼有人覺得孫權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
三國里要是有他,早就統一全中國了,還用得著諸葛亮嗎?
如若他為曹操獻一計,三國早已統一,也就沒有諸葛司馬什麼事了!
倘若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中國是否能像歐洲一樣?為你解答
統一三國這麼快?除了蜀有阿斗,最主要原因是吳也有阿斗
如果歐洲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麼它的首都應該在哪?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為何孔子不屑去的秦國,最後反而統一天下呢?秦國憑什麼一統天下
為何唯獨秦國沒讓孔子入境,而秦國最後卻能統一六國?這一點太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