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大部分人喜歡別人誇自己「聰明」,而不是「努力」?

為什麼大部分人喜歡別人誇自己「聰明」,而不是「努力」?

為什麼明知努力很重要,卻還是不肯努力?因為老師的一句「是個聰明孩子,只是不夠努力」害了你。

1

為什麼老師的這句話害了無數學生?

小時候,你是不是經常聽到老師這麼說:「是個聰明孩子,只是沒有用在正道上,努力起來,不會比XXX差。」

現在你知道了,所有的老師對所有的家長都這麼說,目的是想激勵你奮發圖強。

可惜老師並不知道,這句話在學生心裡的實際效果卻可能是這樣的:

前提一:這次考試估計又得掛。

前提二:現在開始努力,萬一還是考不好,豈不是證明了我不聰明?

結論:還是繼續玩遊戲,下次再努力吧!

工作後,你就變成這樣:

前提一:這個項目難度肯定不小。

前提二:就算拚命加班,萬一還是沒拿下,豈不是讓別人笑話我能力差?

結論:還是下班吧,下次有好項目再努力!

這種心態,心理學稱之為「自我妨礙」效應,就是估意設置障礙,以阻撓自己獲得成功。你也許要說,誰會幹這種變態的事?遺憾的是,這是一種常見的心態,它往往以不同形式潛藏在你我的內心深處。

2

為什麼在重大比賽中反而不敢拼盡全力?

上個世紀的網壇傳奇女將納夫拉蒂洛娃擁有59個大滿貫冠軍頭銜,有一段時間狀態不佳,在連續敗給幾個小將之後,曾經對媒體反省自己的心態:

「在比賽時不敢盡全力……,唯恐發現自己雖盡全力仍被擊敗,因為一旦如此,就證明我完了。

納夫拉蒂洛娃說出了所有運動員內心最大的恐懼。對於運動員而言,「不好好準備、不努力比賽……」,這些都不是大問題;真正的大問題是「狀態下滑是因為過了運動生涯巔峰期」。

為了逃避內心最大的恐懼,就會出現「在比賽時不敢盡全力」,甚至「賽前準備不投入」,來證明自己只是不夠努力而已。

更要命的是,這種心態非常微妙,大部分運動員都很難像納夫拉蒂洛娃那樣有清醒的自我認知(所以她才能走出低俗),往往用情緒不佳等含糊的問題掩飾過去。

很多優秀運動員在狀態剛剛開始下滑時,都會經歷這種心態,導致狀態與心態的「雙殺」,下滑得更厲害。

不過,運動生涯畢竟比較短,運動員有這種心態也很正常,而在學習和工作中的「自我妨礙」心態,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3

為什麼你喜歡給人留下「不努力」的印象?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大概的老師和家長都給我們灌輸過兩條價值觀:

1、笨+努力=成績好、聰明+努力=成績最好;

2、聰明+貪玩=成績差、笨+貪玩=成績最差。

從公式里看,「努力」比「聰明」更重要,確實,大部分關於努力的格言都是正面的,大部分關於聰明的格言,都是中性或負面的。

可在現實中,「努力」的個人形象並沒有「聰明」那麼受歡迎。比方說,衡水中學和人大附中的北清錄取人數差不多,高中排行榜上也是並肩,但如果有個北清圈子聚會,自報「人大附中」出身的人,大家一片羨慕嫉妒恨,而自報「衡水中學」的人,大家的反應通常是:「噢,就是那個搞題海戰術的中學啊……」。

這恐怕才是我們心裡真正想說的話:人為什麼要努力呢?為什麼要自律呢?為什麼不能給自己一點不勞而獲的驚喜呢?靠自律換來的分數,靠努力得來的成功,是多麼的沒創意啊!

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心口不一呢?

假如你有一個很用功的女兒,成績名列前茅,但實際上,你並不喜歡別人誇「你們家女兒真努力」這句話,這讓你感到害怕——當別的孩子都開始努力之後,你女兒的優勢會不復存在,暴露了她只不過比別人用功早而已。

事實上,在小升初時,因為沒有統一入學考試,招生老師常常會對成績稍差一點的男孩子網開一面,理由是「有潛力」——通常這個年紀的男生都沒有女生用功。

在大部分人看來,努力和聰明來源不一樣。「努力」完全是一個主觀的行為,想什麼時候努力,就可以什麼時候努力;而「聰明」至少有一大部分是來自遺傳。

再加上那些年年拿獎學金的學霸們,張口閉口就說「這次考試啥都沒複習又要掛了」,聰明就成為一種比努力更稀缺的東西,如果說「努力」是品質升級的「中產生活必需品」的話,那「聰明」就是奢侈品。

所以,在印(裝)象(逼)管理中,我們是這麼排序的:第一等是「聰明」,第二等是「努力」,而「笨」是一種比「貪玩」更low的形象,所以第三等是「貪玩」,第四等是「笨」。

這樣就好理解了,如果你不能給人一個「一等(聰明)+二等(努力)」的印象的話,那麼,你寧願選擇「一等(聰明)+三等(貪玩)」,也不願選擇「二等(笨)+四等(努力)」的印象,這就是「自我妨礙」。

所以,「自我妨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印象管理」策略:當你信心不足,或者預判自己可能會失敗的時候,為了在「外在的觀眾」(他人)和「內在的觀眾」(自己)面前保持更好的形象,預先放棄「努力」等次要形象,維護「聰明」等主要形象。

「自我妨礙」導致了很多人在重要的考試(會議)前,越沒有把握,越不肯用心複習(加班準備);

「自我妨礙」導致了很多人在接到重要任務後,會當眾故意作出消極反應,就算努力,也不會在他人面前表現出來,以預防失敗後對自己形象的影響。

「明知努力就可以進步,卻還是不努力」的心態,就像有人說「大眾汽車性價比不錯」時,你嘴一撇:「我只喜歡瑪莎拉蒂,所以老子現在什麼也不買。」

再列舉幾個和「我只是不夠努力而已……」類似的「自我妨礙」的心態:

我只是覺得能賺錢最重要,理財能多出幾個錢?(事實是你看到數字就頭大)

我只是更喜歡一個人待著,懶得理他們而已。(事實是你的溝通能力已經退化到學齡前兒童了)

我隨時可以戒煙,幹嘛急著現在戒?(事實是你已經戒了十八回了)

4

「不努力的聰明人」,你的印象管理成功了嗎?

「自我妨礙」最大的好處是緩解情緒壓力,但僅此而已。

每一個「自我妨礙」者都知道,「聰明但不努力」就是個騙自己的借口而已,但騙著騙著就習慣了。所以他們永遠有理由不努力:一開始不努力,是因為到時候再努力也來得及;後來不努力,是因為再努力也來不及了。

從「印象管理」的效果看,有研究表明,旁觀者很可能會被表面的印象迷惑,真的把你當成「不努力的聰明人」但問題在於,旁觀者並不喜歡和這一類人合作,因為「自我妨礙」者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通常會釋放著出大量負能量

遺憾啊,他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

5

只有loser才吹噓智商

GIF/375K

「自我妨礙」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努力」行為一定要公開表現出來,才能起到「形象管理」的作用。比如學生故意引起老師對他的公開批評;員工雖然不敢當面和領導作對,但常常私下裡在同事中散布「失敗的預言」。

這就說明「自我妨礙」行為與環境有相當的關係。在普通人中,智商分布不均,「聰明」比「努力「更稀缺,更傾向於把「不努力的聰明人」當成自己的形象標籤,並把「努力卻沒有成功」看成一件可恥的事。

在這種環境中,你因為害怕嘲笑、害怕被孤立,更有可能出現「自我妨礙」的心態,這就是普通中學比重點中學的學生更容易放棄努力的原因(以前叫「學風不好」)。

一旦到了同樣都是「高智商」的群體中,不僅「努力」比「聰明」更稀缺,格局、價值觀、運氣……,哪一樣都比聰明更重要。

智商160的霍金說:「只有失敗者才吹噓智商。」成功人士更崇尚努力,並不是他們虛偽,而是看多那些憑著一點小聰明最終一事無成的人。

—— THE END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大學 的精彩文章:

致女生:談戀愛請先談錢
如果外貌也能精準打分的話,你想給自己幾分呢?
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愛商
如何逼死一個強迫症患者?
為什麼北方人比南方人胖?

TAG:in大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為什麼別人不喜歡你?
「突然不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少問別人為什麼,多問自己憑什麼,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曾經的苦難
忠貞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做不到也就別說什麼沒人愛自己!
喜歡你,不需要理由,不喜歡你,什麼都可以成為理由!
人生最大的煩惱,不是選擇,而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麼
一個人要是喜歡你,你什麼都不用做
別緊張,我不是什麼好人,我是來搞笑的
關曉彤: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就很多人罵我,我可能還要再努力吧!
為什麼大人物只喝醬香酒,真相驚人!是誰剝奪了我們的知情權?
男人為什麼喜歡出軌,原來是因為這,希望你不是!
別覺得殘酷,人比你有錢,還努力,我們的孩子憑什麼逆襲?
喜歡上那個不喜歡你的人是什麼感覺
軍人為什麼大部分都有相同改不了的問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為什麼你喜歡的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沒錢,女人拿什麼對自己好?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大世界》?
為什麼人人都想做更好的自己
為什麼好多動物都冬眠,人類卻不需要呢?
它長得最像人蔘,但是不能跟人蔘一起吃,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