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練成的?
每天下午6點全是太極視頻與音樂
太極拳練到高境界,有哪些表現?
太極拳練到最高境界時,會出現虛靜空靈的感覺,精神集中,靜得頭髮豎起,眼神顯靈眼。
身體鬆軟得氣沉腹下,感覺身體沒有重量。但是,肢體仍然掤勁不丟,氣貫周身。
在太極拳動作轉換時,氣柱下沉到地,襠走下弧,梢節領勁,身體轉動,領內氣旋轉。
無論何門何派太極拳均要求靜中求動、動中求靜,以虛靜空靈為極致。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虛靜空靈呢?
要想虛靜空靈,心先虛靜
太極拳功夫的提高取決於虛靜功夫的深入。陳鑫論述:「心中一切無所著,一念無所思。」他說的「心中一物無所著」,就是不在心中存放任何東西,心不執著於任何事情,因為有了任何的執著都可能會失去平靜的心。
虛靜,首先是心能虛靜。心為一身之主宰,心能靜則全體皆靜,心能虛則周身皆虛,五官百骸皆從心也。身心虛靜則神能安寧。神寧則念有所止,氣有所歸,一念無思,一物無有,周身內外一片空靈,中氣存於中。
太極拳既是動中求靜,亦是靜中有動,靜待其動。
靜待其動:一是在行拳時,一勢既完時靜待下一勢的「勢」動,即動而復靜,靜中有預動之勢,內氣若能運到十分充足則下勢之機自然躍躍欲動。二是在推手較技時的靜待「彼」動,即捨己從人,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三是實戰時,若能身心虛靜,則精神內固,氣不散亂,神氣合一,意在人先,人不知我,而我獨知人,以靜制動,後發先至。
要想虛靜空靈就要意守丹田後撐命門:
太極重命門,氣功重丹田。練太極拳要時刻注意發揮命門穴的樞紐作用,命門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執中達四旁,勁貫脊中,力由脊發,命門穴為原動力之源泉,知命門方可知太極了。
練太極拳達到氣沉丹田,意守丹田,不是目的,而後撐命門穴,讓脊背鼓脹,使丹田生髮之氣遍走全身,使氣血通暢,內功上身,防身健身,才是最終目的。命門穴位於兩腎之間,屬督脈,有生命之門,先天之根本的含義。命門穴與任脈的神厥穴(肚臍)又前後對稱,與纏繞腰一周的帶脈相交。帶脈起於季脈肋下方,橫繞腰腹周圍,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與沖、任、督三脈的關係極為密切,腰腹部是三脈脈氣所發之處,又為下丹田真氣之所在。
顧留馨講道, 「一身備五弓」。「一身備五弓」指的是身軀猶如一把弓,兩手為兩把弓,兩足又為兩把弓。五弓合力即為全身的整體勁。五弓以身弓為主,身弓以腰為弓把,腰脊命門穴始終以意氣貫注,中定不擺。動作時以命門穴為軸心,以兩腰腎的抽換來變換身體的虛實。 「身弓」對身法非常重要,腰脊一轉周身皆動,體現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門穴位於身弓的中心位置,有助於身體的動態平衡,起中定作用。
「氣撐命門」後,內氣上行貫大椎、肩、肘、腕,內氣下行貫穿胯、膝、足跟,方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的完整協調境界。太極的發力方法就是「氣撐後命門」用意把「命門」外撐,同時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合力發出爆發力,全身發力。
要虛靜空靈就要讓氣團旋轉:
要虛靜空靈就要讓氣團旋轉,讓氣團旋轉,就要暢通經絡,要暢通經絡,就要打通大小周天。通過不斷提高太極拳運動水平,氣撐後命門才能打通大小周天,疏通經絡,使體內之氣隨心所欲的運行於全身或蓄聚到任何一個部位,靈活無滯,強化內勁,修身養性。
提到氣團旋轉,就是說讓手臂帶領身體內氣旋轉,而在體外感覺有一個更大的氣團也在旋轉,好像將沙石樹葉都驟了起來。這要求行拳走架時,動作要舒展,抱球要大,有氣貫山河的虛靜空靈感。而太極起勢和收勢時,要體現內氣的小周天運行。太極行拳走架時,要體現內氣的大周天運行,意領氣隨,氣走經絡,貫通周身。
練好太極拳,最先要盤好架子,也就是太極拳的「外三合」,既手足合、肘膝合、肩胯合,以求身法準確。
太極拳要求:頭要懸、頸要貼、眼要平、身要正、肩要沉、肘要墜、臂要彎、腋要虛(肘外撐)、手要展、指要分、掌要球,拳要空、胸要舒、背要拔、腰為軸、臀要斂、襠要圓、走下弧。
當拳架姿態準確後,就應要行好拳。所謂行拳,是指練好太極套路。這行拳的準則:"松靜、輕靈、圓活、穩重、慢勻、神合"。關鍵是"松靜"松靜是根基,軟和是宗旨,用意不必力,全身一點不僵。通過下工夫鍛練太極拳,會促使人體"氣路"和"血路"的通順。
王宗岳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楊澄甫也有"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的太極拳練法的要求。這是太極拳講的"和諧",也非常重要。
概括的說,想要達到太極拳的高境界,可以從以下四點求得:
靜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雜念。但是人的思維是複雜的,要使中樞神經系統高度集中,處於單一的興奮狀態,實在不易。那麼,怎樣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動作盡量做得正確。換句話說,就是動中求靜,適樣比較容易見效。久而久之,即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境界。
輕
太極拳中的「輕」,不能因單純不用力來解釋。輕是相對於重而言的。太極經中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輕就是不能用「暴發力」,其次是避免雙重。輕也可作「柔」的解釋,「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適就是說明輕的靈活性,輕也不是鬆懈,鬆懈和暴發力均為太極拳大忌。輕是有力不用,所以說「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為太極勁。太極拳的動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於有力無力之間,呈現將展未展之勢,虛實宜分清楚,才能構成「太極勁」,懂得這個勁,則是練太極拳高級階段,只有在長期鍛煉中,默識揣摩,才能從心所欲。
慢
練太極拳要慢,但不是停頓。慢是相對快而言,慢的原則是要求「貫串」,不能有斷績。太極經中說:「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所以練太極拳時、要求動作前後要街接,所謂「往複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使全套動作連綿不斷,節節貫串,動作之間不能有意拖延。一般來說,一套拳大約應控制在25~50分鐘之間為適宜。鍛煉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時間,基本相同,這就是功夫深的具體表現。
切
「切」即是認真的意思。練太極拳需要切切實實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車,無論哪個招式,都要做到準確。虛實要分清楚,動作避免欠缺,立身須中正安舒,「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切的另一個意義是研究,練拳時不研究,練後要回憶,哪個拳式練錯了,今後再練時要更正。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則進步快矣。
恆
「恆」就是「定時」、「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恆,無論是嚴寒或酷暑都不能間斷;其次是定量,根據各人體質和時間,制訂相應的時間和運動量。時間輿運動和量均需逐步加強,才能逐漸提高水平。
總之,把太極拳練到最高境界,就是輕輕開始,慢慢運行,默默停止,鬆軟開合,靜心感受內氣流轉鼓脹,體會周身上下渾然不覺、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的意境,達到始於無形、歸於無跡的太極狀態。
1934年2月,上海大東書局公開出版楊澄甫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這是一本太極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認為是太極拳的經典文獻。
其一,自楊露禪、經楊健侯輩、至楊澄甫輩,祖孫三代練拳、傳拳,都是口授身傳,不立文字、未留系統拳照。至楊澄甫才首次以親自示範的成套拳照為基礎,撰述成專著。由口授到有書為據,這是一個轉折,或說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里程。
其二,《太極拳體用全書》的作者在《例言》中強調:「太極拳祗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誤傳誤,易失體用之真傳」。這種情況,是人為地對原傳拳架的改變。就拳架傳承的一般情況而言,拳架在自然傳承中出現變化也是難以避免的。由於傳習者各自的武術基礎不同、文化素質不同、社會閱歷不同、性格和體質不同等,對原傳拳架的理解不會盡同,採取的修練方法也不會盡同,於是,形成的擅長技法(所謂「絕招」)和練拳風格必然有異,這就難免所習拳架和拳式會發生一些相應的變化。楊氏祖孫三代存在這種情況,他們各自的傳人、再傳人同樣會因為上述原因,引起所習拳架和拳式發生一些相應變化。唯此,若不進行必要的統一,再一代代轉傳下去,失去楊式太極拳架的「原生態」將是難免的。要統一,必須有個標準。「楊澄甫定型架」發揮了這個標準作用。楊式太極拳從不強調統一標準,到強調「無二法門」的統一標準,應該說是進入了規範化發展的新里程。
廣告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


※不得不看:巫山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山?
※古琴曲講解《神人暢》
※人生太短,明白太晚!
※楚科奇人海象骨牙雕刻藝術
※為什麼說 「拳打萬遍神理自見」?
TAG:悅太極 |
※打呼嚕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這才是練腿的最高境界!
※這才是練腿的最高境界!不健身的壓根看不懂!
※活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喝醉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樣?畫面太美不敢看!
※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這才是極簡設計的最高境界!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成為一泓清水
※「變廢為寶」的最高境界,這樣的設計師很走心
※讓眼前的苦變成修行的機會,才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老子曾說,無為是一種最高的境界,為什麼無為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玩鐵絲的最高境界,真是絕了!
※女人的最高境界,不是活的漂亮,而是活的氣質
※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樣!
※懂得放手,是父母成長的最高境界!
※練習瑜伽的最高境界,你知道是什麼嗎?
※真正的成熟,是一種境界!
※裝傻,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節制
※婚姻的最高境界是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