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記樂崇熙先生及其書

記樂崇熙先生及其書

樂崇熙老師是同仁堂樂家二十五爺,自出生那天起就烙上了同仁堂印記。從小耳濡目染同仁堂的丸散膏丹,成年後又傾力於中藥研究事業。這在同仁堂樂姓傳人中是絕無僅有的。他的成長經歷,同步於解放前後同仁堂變遷歲月的歷程。

樂老師身材頎長,雖已年近八旬,而當年翩翩佳公子的風采仍在。他很健談,為人謙遜,毫無著名中藥學家的架子。他興趣廣泛,尤喜皮黃,經常自拉自唱;提起業務也滔滔不絕,眉飛色舞。他做事很認真,每當我拿一些藥物請他辨認時,他都會詳細解答,還會告訴我所以然。他生活很講究,但不怕吃苦,經常進入深山密林採集標本。有一次他帶年輕人到內蒙古採藥,和老鄉談了一會兒話後發現年輕人因為受不了蒙古包里的牛糞味兒躲到外面了。過去有種說法,富裕三代以上才能修成貴族,從樂老師身上我的確看到了一個真貴族,生活不講究肯定不是貴族,會講究又能將就才是真貴族。

樂老師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分配到中醫研究院(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主攻方向一直是生藥學領域,以植物分類學及生葯組織學等手段對中藥進行鑒別研究。樂老師對瓜蔞、天花粉做過系統研究,為栝樓屬建立了新的分類系統,並發現了16個新種。還主持完成七五攻關課題「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栝樓、天花粉」兩個品種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受到業內同行的高度評價。他還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主編《昆明民間草藥》(1970年),參編《中藥志》(I、II、III、IV),《全國中草藥彙編》(1975年),《國家藥典》(1977年,一部),研究兼及草藥及民族葯。靠著自己一步步的刻苦努力,這位曾經的同仁堂錦衣玉食的少東家,蛻變為治學嚴謹的科學家,完成了令人嘆服的華麗轉身。

退休以後,樂老師相繼患上糖尿病、腦血栓,但堅強的毅力令他戰勝了病苦,繼續煥發著自己的學術風采。他利用自身獨有的有利條件,廣泛收集核實有關同仁堂的史料,花費了數十年時間,完成了《清平樂——北京同仁堂創始人樂家軼事》一書,我有幸成為該書的第一批讀者之一。

該書語言風格樸素嚴謹,不誇張,不溢美,不隱惡,最大特點是真實。書中所述都是作者親見、親歷、親聞的第一手材料,有些事情樂老師擔心自己所記會有偏差,曾多次找不同的人核實;書中也不隱晦家族中的是非,連最親近的父親,他也如實指出其天資平平,但很努力。

第二個特點是全面。全書從同仁堂第十世開始講起,全面介紹了樂氏家族第十世到第十三世各家的概況,把樂家老鋪各號包括同仁堂,其他如達仁堂、永仁堂、宏濟堂、樂仁堂、懷仁堂、宏仁堂、樂舜記、宏達堂、繼仁堂及沛仁堂等四十餘家進行了系統梳理,使讀者能對同仁堂有一個更清晰的把握。

第三個特點是生動。由於是作者親歷,許多事情的描述使我們親臨其境,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了事情的原委。

第四個特點是對民俗的記述。書中記述了許多老北京的風土民情,至今已經成為老一代對兒時的記憶,有些甚至連老一代也不知曉了。這些記載對於了解老北京有所幫助。

第五個特點是對細節的捕捉。樂老師的寫法是先勾勒出各房的框架,再逐一回憶各家、各人的故事。這樣既不會遺漏,又保持了生動的細節。書中的許多細節鮮活生動,不僅是研究近代中藥史的寶貴資料,也可以為文藝作品提供極好的素材。

如今的同仁堂,不僅舉世聞名,而且成為中藥業的一個標誌,既是如今中藥業界的龍頭,也成為眾多患者的信賴和依靠。2006年6月公布的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北京同仁堂名列其中,確為實至名歸。清平樂中樂清平,願同仁堂這300多年的老藥鋪,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譜寫中藥事業的輝煌。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中藥製藥業代表同仁堂長期引領著行業的發展,其發展歷史也引眾人好奇。家庭中醫藥雜誌微信公眾號將從本周六起於每周六連載已逝樂崇熙老先生為本刊撰寫的有關同仁堂系列回憶文章(後成書為《清平樂——北京同仁堂創始人樂家軼事》)。本文即節選自《清平樂——北京同仁堂創始人樂家軼事》序三(2011年作),作者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家庭中醫藥》雜誌主編張瑞賢。題目為編者新擬。

本文樂崇熙圖片由樂崇熙先生生前提供,版權所有,不得擅自使用

本文編輯:桔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硫磺|第 269天
這些中藥品種被列為中藥二級保護品種、延長保護期
細數幾種,不宜煎煮的中藥
清熱解毒治咽炎吃什麼中藥
醫學研究表明:氣血不足百病生, 只需一味中藥氣血雙補, 男女都適合,但是也有人不能喝

TAG:中藥 |

您可能感興趣

《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
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好的愛情是柴米油鹽也可,風花雪月也可
易烊千璽上課筆記樂壞網友,真實內心世界暴露無遺,不出書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