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賴建誠:為買書而寫信講價的凱恩斯

賴建誠:為買書而寫信講價的凱恩斯

文 |賴建誠

1946年6月凱恩斯過世時64歲,如果能多活十年,他很有可能和弟弟Geoffrey(1887-1982,96歲,外科醫師)一樣,成為20世紀的重要藏書家之一。凱恩斯從中學起開始搜集古書,當時最重要的購買來源,是劍橋的「市場」(market-place)有一家著名書攤,老闆叫做Gustave David。凱恩斯早已擁有數量不少的各式書籍,其中讓他無限驕傲的,是一本巨大的 Baskerville版聖經(1763年版),那是家族朋友贈送的。

1763年Baskerville版聖經,凱恩斯中學時家族朋友的贈禮

David經營舊書有項原則:只要是廉價買入的就廉價賣出,罕見善本名著也如此,有些好書的價格低得出奇,凱恩斯因而得到許多助益,這樣的交情持續到書商晚年。凱恩斯擔任國王學院司庫(Bursar)時,建造了藝術劇院(Arts Theater),他就幫David搬入位在St. Edward』s Passage的店鋪,1936年David逝後由他兒子Hubert繼續經營。

凱恩斯很早就對印刷精美、裝幀高雅著迷,對於思想內容倒不很在意。他的審美觀很排斥廉價平裝本,這種見解和學術圈很不同:書籍的內容才是重點,外觀只是虛榮。凱恩斯上大學時自創一套編目體系(但為時不久),給自己收藏的善本書分門別類。此事顯示他在19歲時,已有可觀的收藏量,內容還相當引人注目。例如他有一套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擁有的三冊套裝書維吉爾(Virgil,古羅馬奧古斯丁時期的詩人,公元前70年—前19年),內有斯密的藏書票。依此書的編號可看出,這是1902年3月5號,以半個Guinea(22克拉的黃金約4.2克重)向David買的。

他上大學時已擁有牛頓的《數學原理》首版(1686),上面註記:「大約1905年向David購入,價格4先令,他從Faringdon路買入,價格4便士(1先令=12便士)。」此時凱恩斯22歲,就對學術名著的首版深感興趣,日後他還有更豐富的成果。20世紀初期在劍橋,是收藏古典名著的好歲月,凱恩斯的同學中,不少人對善本書也有高度熱情,還自編藏書目錄,相互展示,協助他人買名著。

凱恩斯兄弟

凱恩斯的弟弟Geoffrey也是知名藏書家,這是1972年倫敦藏書協會出版的85歲紀念文集

有個著名的例子,是著名的劍橋經濟學者H.S. Foxwell(1849-1936)。他是St. John』s學院的研究員,也是凱恩斯在Harvey路住宅的鄰居。他從1875年起,搜集8萬冊各式古典經濟著作,凱恩斯在他逝後,為他寫篇充滿情感的傳記,收錄在《全集》第十冊第17篇頁267-296。

開始從事主題式的收藏,是1906年他為了申請學院的初級研究員,必須寫一本機率論的論文。他搜集許多當代著作,也買到某些機率論學者,例如Charles Babbage、George Boole、Augustus de Morgan、Laplace的首版名著。這本機率論的研究,1921年正式出版(39歲),現收入《全集》第8冊(索引除外有505頁)。

到1930年代早期,凱恩斯的古書大多從David買入。未必都是首版,但大都是精本,主要是詩人和劇作家的作品,例如Wordsworth、Coleridge,也有哲學家和經濟學者的著作。David只要有經濟學的好版本,就替他保留。到了1920年代末,凱恩斯已有Hume、Hobbes、Lock這些名家的精品,已可引人注目對外展示。他就是用這種隨興式的收購,持續到晚年仍不減熱情。

到了1930年代中期,他才有意識地廣泛搜集思想史著作。因為那時英國對各種思潮(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有熱烈議論,凱恩斯也搭上這班車。1880年代的英國,當時的書籍收藏家熱衷各種手稿、重要版本、都鐸王朝與司圖亞王朝的文學。同時也鍾愛數學史、科學史名家如哥白尼、伽俐略、科普勒的著作。

凱恩斯的收藏

凱恩斯的收藏凱恩斯的收藏

凱恩斯的收藏有簡單理解方式:他喜歡重要思想家的所有早期版,包括同一版本的各種變異。他認為只依作者還不夠,必須把作者時代背景相關的著作也收齊。因此他會買入許多次要著作,用以顯示這些著作,如何影響這些重要思想家,以及這位思想家何以出類拔萃。

他搜集的作者中,Locke和Hume的著作幾乎齊全了,連Hume非常罕見的《人性本論摘要》(1740)都有。他還有Hume的親筆信函約30封,有些尚未出版。此外,Spinoza、Hobbes的著作也相當齊全。Berkeley、Descartes、Leibnitz、Butler這些名家的著作,都相當引人注目。有些重要著作,凱恩斯沒登記入「目錄」內,例如哥白尼的《天體運行》(1543),那是1934年以150鎊買入。至於黑格爾、康德、亞當·斯密、馬爾薩斯,這些都不在言下。他晚年的重要購入品,是當代重要科學家的文件:愛因斯坦、Eddington、Rutherford。

牛頓《數學原理》首版的封面頁,有過不同的版本,1936年凱恩斯還寫過文章討論此事,刊在《書目問答》(Bibliographical Notes and Queries)2卷6期,這是專家級的意見。牛頓手稿激起他對拍賣的興趣,但實在太忙,無法細看原件,也無法親赴所有會場。他通常先去看拍賣的展示書籍,然後委託Maggs Brothers公司替他購入。除了英國的拍賣,他還關注歐陸與美國的書籍。每當買到一本昂貴版本,他就特別高興。如果書價過高,但又很想買到手,他偶爾會寫封長信,和書商套交情,解說為何哪個價位較合適。以他的名氣和內行程度,時常會有折扣優待。

1939年時,精力充沛的凱恩斯覺得,收藏思想史方面的著作,速度已緩慢下來,無法滿足他的胃口。他轉移興趣,關注16—17世紀的英國文學,主因有三:(1)他認為這段時期的文學有長遠價值。(2)伊麗莎白女王時期的著作,比一般人預期的還少許多,若不趁機買入,日後就更不容易。(3) 1930年代正值世界大蕭條,許多名著便宜得不可思議。事後證明這三點都看對了。1939—1946年期間,他大量買入16—17世紀英國文學作品。這是個很大的領域,他只能選擇性地搜購,他寧可用10鎊買到十本,也不願用100鎊買到一本。這段時期他買到不少Milton、Ben Johnson、Spenser的首版。

劍橋知名經濟學者Piero Sraffa (1898-1983),是凱恩斯收藏經濟學古典文獻的同好

凱恩斯還有一項終身性的嗜好:戲劇。他先買劇作家的著作,在Tilton的別墅中,有兩大書架的收藏。主要來源除了拍賣會,他還和多位專營領域的書商時有往返。他買到的莎士比亞,大都是後來的版本,但也有1608年的《亨利五世》和1634年版的Two Noble Kinsmen。Harrod是凱恩斯的最早傳記作者,他在這本1951年的知名傳記頁556—557,記錄一項親耳聽聞的軼事。

「1943年12月,我在美國華府的著名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有精美的官方網站)。館長問我是否認識一位英國同胞,叫做凱恩斯爵士。我說很認識他。『我們對他不太高興。幾個月前他來過這裡,告訴我們說,他買到Spense的Complaints首版。我們當初也去競標,但沒買到。』館長說,我問他,你怎麼能在二次大戰期間,知道這項訊息?他說是看到拍賣目錄,此外也無他法。我說我們也是,但你怎麼買到手的?他說打電報。我說,我們也打電報。那你怎麼取得拍賣目錄?凱恩斯爵士有點不好意思,他說:其實是走外交郵包進來的。」

圖書館的購書管道,當然無法和外交系統的特權競爭。為什麼凱恩斯能走外交郵包特權?因為他那時代表英國,在美國與世界各國代表商議,二戰後的國際金融體系如何運作。這就是著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為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奠定了架構,至今仍影響全世界。1943年凱恩斯是世界當紅人物,靠外交特權搶到了珍本,國事繁忙仍不忘雅事。

這段為國際金融體系奮戰期間,他還買了不少名著,這麼積極的原因,是要平衡公事上的壓力。1943年9月3日他寫信告訴友人說:我買了不少莎士比亞劇作,現在已超過40本。我認為100本算是不錯的收藏(fair collection),200本就算好的(good)。他的總成績是180本。1944年4月19日的信件顯示,凱恩斯對莎士比亞的劇作與十四行詩,有相當認真的研究。

他也和同好組成交往圈,互通訊息與心得,甚至心臟病發作時還樂此不疲,寫長信與友人分享珍本的趣味。1946年病逝時,凱恩斯來不及整理一生的收藏品,他只是大量買入後散置三處:倫敦住宅、劍橋老家、Tilton別墅。當時正值1945年二戰結束,他公私業務繁重,健康已走下坡,這些寶貝圖書只能堆放在書櫥,讓同好親友朝聖。凱恩斯逝後的總收藏量,大約有4000冊圖書和300份手稿,分成兩大類:(1)經濟學相關的,捐給劍橋大學經濟系的馬歇爾圖書館(Marshall Library)。(2)其餘的全部捐給劍橋國王學院。

凱恩斯捐贈的珍藏書和藏書票

【作者注】

國王學院目前仍在整理凱恩斯捐贈的圖書目錄,網址是:http://www.kings.cam.ac.uk/library/special-collections.html。有個網址可看到最新進展與珍藏品的代表性圖片:https://kcctreasures.com/tag/john-maynard-keynes/,內有凱恩斯捐贈的重要典藏(Tag archives: John Maynard Keynes,27頁)。

【作者簡介】

賴建誠|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張海律:為了這個蘇格蘭音樂節,如難民般睡進體育館
順手牽猴:如果全世界的地圖炮團結起來
羅子君在職場能一路扶搖直上,只是全職太太的臆想
羅傑·克勞利:找一具國王的屍骨可以轉運
李伯重:中國商業是如何從「末業」變成「主業」之一的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木偶奇遇記:買書和賣書
梁文道:古代沒書店,買書去哪
許久不見的波波維奇現身書店買書!球迷調侃:「又來買哪位球員的說明書?」
周一良讀書與買書
買書還是到書店讀書?
談買書、藏書之樂
買書的樂趣
雙十一買什麽?《一本好書》揭秘潘虹尤靖茹竟是買書狂魔?
周振鶴:我是如何買書的
人間三件事,選書、買書、讀書
健身女神書店買書,身材惹眼,網友:我的理想型!
冰晶鳳凰艾尼維亞摺紙新皮膚炫彩,網友:媽媽,開學又要買書了!
董橋:買書藏書,完全為了自己開心
讀書樂,買書亦樂
隨筆 買書與讀書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用戶們,亞馬遜表揚你們閱讀氛圍越來越濃厚了
黃永年:買書經驗雜談
書單|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古代買書貴不貴?
你還不是打著愛讀書的幌子以買書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