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系列11:抬肩使勢——李邕創新的意義

系列11:抬肩使勢——李邕創新的意義

唐代除了歐、顏、柳楷書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外,介於楷、行書之間的李邕的行楷對後世尤其是宋代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李邕(675-747)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字泰和。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李邕善文,尤長於碑頌,「人奉金帛請其文,前後所受鉅萬計。邕雖詘不進,而文名天下」,史傳邕資豪放,不能治細行,所在賄謝,畋游自肆。晚年因遭宰相李林甫猜忌,獲罪杖殺,時年七十。杜甫知邕負謗死,作《八哀詩》,讀者傷之。李白也有詩云:「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嵩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宣和書譜》稱李邕曰:「精於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學右軍行法,既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杜甫贊其「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魏晉以來,碑銘刻石,都用正書撰寫,入唐以後,李邕改變用行書,名重一時。後人也多採用行書寫碑。李邕書法的個性特點比較明顯,字體左低右高,筆力遒勁舒展,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出師表》、《葉有道碑》、《嶽麓寺碑》、《雲麾將軍碑》為其代表作。

漢字書寫到隋唐時期,規則甚至標準已經完善。由此產生了歐、顏、柳等富有特色而法度嚴整的楷書。歐、顏、虞(世南)、諸(遂良)等的楷書無疑是法度準則和個人風格的彰顯,但另一方面,標準的出現多少也是風格再造與創新的障礙。藝術也總在不斷創造和突破之中發展的。在平正方整的楷書中美感規則元素被挖掘殆盡的時候,豪放縱情的李邕發現了一條行之有效而又貌似尋常的、尚又被人引起充分注意的蹊徑——這便是書體「抬肩」成勢的方法。抬肩,便是橫畫和橫折畫時將橫畫向右上提(蓄勢向下按下),這樣簡單一抬,貌似平常,實即卻關係甚大。原因是漢字書寫的筆畫順序是由左向右,由上向下的,因而書寫的「力量」便主要是自右上向下、向左下、右下的發力。「抬肩」的結果自然是適當增加了右豎的長度和發力的幅度,增加了由右上向下方的「勢力」。由於這個簡單而有效的「抬肩」,蓄勢增力,抬肩舒展,而因顯得筆力遒勁舒放,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

李邕《鹿山寺碑》(局部)

應該說,這種「抬肩」的筆法並非李邕發明,這種偶爾「抬肩」使勢的現象在晉唐時期廣泛存在著,但作為一種行楷書體形成獨特的抬肩範式,卻是由李邕完成的。李邕是這種「抬肩使勢」用筆的集大成者。從筆法來說,這簡單的一「抬」,是楷、行書用筆的重大突破。雖然他的行楷沒有贏得像歐、顏、柳一樣的地位,但就對後世尤其是對宋代的影響來說,卻是不亞於四大楷書的重大突破。當然,因為李邕的「抬肩」方法突破了楷書平正工整的原則,因而李邕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沒有純正意義上的楷書。而且,傳說他給人寫的碑文也都是行書或行楷。清代錢泳《書學》云:「古來書碑者,在漢、魏必以隸書,在晉、宋、六朝必以真書,以行書而書碑者,始於唐太宗之《晉祠銘》,李北海繼之。」但李邕也有一絲不苟的頗為工整的行楷,而且,由於李邕的豪邁與才情,書體方圓兼用,結體嚴謹,收放自如,他的行楷顯得豪放而秀逸,剛勁而柔媚。

李邕《出師表》(局部)

明代項穆《書法雅言》評李邕書云:「李邕初師逸少,擺脫舊習,筆力更新,下手挺聳,終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變也。」又云:「逸少一出,會通古今。李邕得其豪挺之氣,而失之竦窘。」清代馮班《鈍吟書要》云:「董宗伯雲王右軍如龍,李北海如象;不如雲王右軍如鳳,李北海如俊鷹。」清代朱履貞《書學捷要》云:「李北海正書筆畫遒麗,字形多寬闊不平;其行書橫畫不平,斯蓋英邁超妙,不拘形體耳。」都指出李邕的行楷是當時工整平正楷書的一種突破,書風遒勁舒放,險峭爽朗,但也存在「窘迫」、「竦窘」的缺點。但瑕不掩瑜,李邕行楷給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等明確的啟示,都從他的「抬肩」中得到了蓄勢放縱的暗示。元代的趙孟頫則更是極力追求他的筆意,趙書也更多更直接地吸收了李邕的方圓兼用、收放自如的特點,形成了「風度閑雅」的趙體楷、行書。從筆法發展來說,「行真之初變」關係甚大。

李邕「抬肩」使勢的意義在於對範式的突破,面對風格極致的歐、顏、柳楷書,他用實踐告訴人們,即使再完美的楷式也應是新的藝術起點而不應成為創造的桎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落書香 的精彩文章:

字帖欣賞:王鐸行草書詩稿
從草書入門的方法——為橙子而寫,教你從整體到局部
系列10:盛唐氣象——張旭和懷素對比
系列九:草書成規——孫過庭《書譜》的意義
Photoshop的救贖——為霍大娘而寫,教你提高造型能力

TAG:花落書香 |

您可能感興趣

榮耀雙11狂攬冠軍的背後:創新創造實力
12星座中,誰的創新意識最強?
高東真:創新的意義
畢馬威2018科技創新報告:上海有望崛起為創新中心
惟精惟一下的創新原動力 魅族15、16將實現逆襲
7款創新港式點心,款式新穎、創意十足
央企負責人的2018之創新篇:聚焦智能製造,完善創新體系
星燎資本鄭志祥:區塊鏈應用創新必定由80、90後創新突
華捷艾米亮相2018全國雙創周,榮膺顛覆性創新獎
華為發布空前三攝 有意義的創新
2018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產業項目推介會:26個創新項目為自創區注入新動能
AK系列的傳承與創新 AK12型突擊步槍
7.17志願之城創新創優:方松街道服務創優,開啟志願新篇章
諾基亞3310智能版曝光,懷舊與創新的結合設計
順應潮流,改革創新,共同發展——王岐山在2018年創新經濟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WGSN | 2018核心趨勢:皮革創新與石頭設計
李平義:「以輕構重」的雲供應鏈創新
香奈兒J12系列H2560銳意創新,優雅隨性
創新三類力量,打造新銳戰力——「數」說俄軍2017年之「創新篇」
IBM:告別陳規,銳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