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法聯軍為何只燒圓明園,不燒紫禁城? | 短史記

英法聯軍為何只燒圓明園,不燒紫禁城? | 短史記




文 | 楊津濤




近日流行一篇名為《為什麼英法聯軍燒的是圓明園,而沒燒紫禁城》的文章。




該文稱:





法國將軍「孟托班」建議火燒紫禁城,但英國在華最高官員額爾金反對,說「燒皇城,相當於燒北京,北京百姓又沒惹咱們,為啥跟人家百姓過不去呢?圓明園是個私人園林,還是虐待我們俘虜的地方,就燒這裡吧」。




以上表述,與事實有較大出入。




聯軍摧毀圓明園


確有「報復虐俘」的因素




火燒圓明園,其實有兩次。




1、第一次被焚



第一次是1890年10月6日~9日,當時英法聯軍追擊清軍並為補充水源,來到京郊的圓明園。6日晚間,法軍開始劫掠圓明園;7日,英軍到達,也加入到劫掠行列。期間有一些建築被焚毀。①




10月8日,

聯軍在圓明園外供大臣居住的房間中,發現了此前被僧格林沁扣押的巴夏禮等37名英、法外交人員的物品

,包括「炮兵中校富隆·德·格朗尚的軍服,會計師阿代爾的記事本和馬鞍,錫克騎兵的馬鞭,還有一些英國軍官的物品」,並聽自村民處聽聞揣知「《泰晤士報》記者波爾比的屍體就曾被扔在這裡,後來被豬給吃了」。聯軍推測:





「這些可憐的俘虜一定是被帶到了圓明園中,並在清軍的折磨之下丟掉了性命」。




據法軍統帥蒙托邦回憶:




「(被激怒的士兵)放火燒起了房子,要焚燒這個罪惡的地方。……離圓明園最近的房子起火後,火勢蔓延到了圓明園,不過只有一個宮殿被燒毀。」②




以上是圓明園第一次被焚的大致情形,受災範圍有限。




2、第二次被焚




聯軍第一次劫掠圓明園的同時,曾致書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等人,要求釋放巴夏禮等人質。



10月8日,巴夏禮等7人被放回;10月13日,北京守城者打開安定門,並釋放9名人質,獲得聯軍不破壞北京城的承諾;10月14日,最後兩名倖存人質被放回。37名被俘人質中,18人已經死亡,倖存者19人(另一說法是,共39人被俘,21人死亡)。




倖存者自稱受到清政府的嚴重虐待





「我們在這個地方被關了三天時間,手腳都被繩子緊緊地綁著,連動也動不了」「安德森死前兩天,他的手指和指甲由於繩索的緊綁而爆裂,局部組織壞死,白色的腕骨露了出來。實際上,在他還活著時傷口部位就已經生蛆,這些蛆從他的傷口內不斷爬出來……」。③




英軍統帥格蘭特說:




「從已經回來的俘虜身上,我可以想像還被扣留在那個可恥的政府手裡的同胞們的命運……我們也知道了可憐的同胞們遭受虐待的各種細節!」。




倖存者的言辭或有誇張,但約一半人質在被關押的20天時間裡先後死去,則屬事實。




額爾金、葛羅等聯軍首腦聯繫到此前在圓明園發現的人質物品,及生還的「賽克騎兵」「法人諾曼先生」等人口述,認定事情的大致情形是:清政府「將俘虜首先解送圓明園,並且就在行宮中,開始施行他的苛刑,終使他們陷於死亡」「使他們在鄰近的地方,歷經種種苛刑」。④




巴夏禮等人是否曾在圓明園內遭受虐待,是學界長期爭議的話題,部分中國學者持不同看法,稱之為「別有用心的捏造」。⑤但在當時,額爾金等人是深信人質曾在圓明園內遭受酷刑的。




額爾金急欲懲罰清政府。在他看來,焚毀圓明園是最好的報復手段。理由如下:





「若單要求賠款,在這種擾亂的情形中,中國政府除了民脂民膏以外,也付不出大筆款項。或是要求清政府交出那般苛待英人,和破壞和約的人們,一些可憐的屬員,也許要呈獻出來作替身了。假如要求僧格林沁本人,中國政府大約不能答應,更決不能實行。只有毀壞圓明園,似乎是唯一的方法,而且這種責罰,僅降在清文宗本身,與人民無關。」⑥




於是,額爾金代表聯軍,照會代表清政府的恭親王。照會提出:





「關於清廷之罪,未施責罰以前,英政府與統治中國之清朝間,和議尚不能成立。……(圓明園乃)英法僑民所受痛心疾首慘刑而死之地,誓必毀為平地。此條固無須恭王之承認,敝軍統帥已決定,即將執行者」。




意即:聯軍會自己動手毀掉圓明園。此外,聯軍還要求賠償英國30萬兩白銀、法國20萬兩白銀。




以上是圓明園第二次被焚的大致情形。

「報復虐俘」確實是導致聯軍焚毀圓明園的重要因素。不過,「報復虐俘」並不是導致聯軍焚毀圓明園的唯一因素(下文將提及)。




聯軍不燒紫禁城


與「愛護百姓」無關




聯軍不燒紫禁城,與愛民無關,另有三大原因。




1、英、法兩國政府都不希望清政府垮台,故聯軍盡量避免進攻紫禁城




英方主張毀掉圓明園,法方並不贊同。




在法軍統帥蒙托邦看來,圓明園不過是「清帝行幸之離宮」,此處「並未設防備御,亦非敵戰之區也;焚而毀之,實系無益之報復。」即便毀了圓明園,之前的「不幸慘酷之事」也「非能因此而補償」。蒙托邦建議,假若清政府拒絕議和,需要對其作出懲罰的話,不如毀掉「北京城內之宮殿」,「其印象之深,比之僅焚毀一游幸行樂之離宮別館當遠過之」。




葛羅的意見和蒙托邦一致。




其實,蒙托邦也並不是真的想讓聯軍去毀壞紫禁城。

法國政府早有訓令,戰爭目的「決不在推翻當今中國之君主」,不希望看到「北京履行其職責的帝國中央政府出現瓦解」,進而導致太平天國「迅速波及帝國其他地區」⑦,使清政府垮台。這將損害法國的在華利益。

蒙托邦強調拆毀圓明園乃「無益之報復」,乃是希望說服額爾金不要堅持拆毀圓明園,以免刺激恭親王,使和議的日期再次被拖延。




英國政府對額爾金、格蘭特也有相似的指示。

大意是:不要將咸豐帝逼至拒降的程度,致使無法和中國議和,更不可直接推翻清王朝,導致中國陷入無政府狀態。⑧焚毀紫禁城,有極大可能會導致聯軍和清政府之間的戰爭擴大化,讓太平軍從中謀利。英軍是不會這麼做的。




2、聯軍入城時曾承諾不對北京城進行破壞




聯軍不肯毀壞紫禁城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進城時和清政府有約定——清軍將安定門交給聯軍,聯軍「不得破壞城市」;「除了將要進駐城裡的兩國公使的護衛隊,聯軍士兵不可大批入城」。




聯軍當時缺少補給,必須在冬天來臨之際的11月1日前撤軍。

但因存在上述約定,必須「遵守交讓安定門所定的條件」,故只得放棄「攻擊北京和城內任何公共建築物」(也包括攻佔紫禁城)來迫使清政府同意和議的手段。

退而求其次,轉而將京郊的圓明園作為焚毀目標——這是除「懲罰報復」之外,導致圓明園被焚毀的另一關鍵因素。




10月19日,英軍一意孤行第二次火燒圓明園之後,額爾金也向葛羅解釋了不能燒毀紫禁城的原因:「焚燒北京城內之宮殿及其他公共建築——彼方既已按照條件而開安定門,使我軍入城;人以信我而開城,我乃背信而暴行,無心無意,人其謂我何。且如是為之,則和談終無成望,留守城內之中國官吏,必皆逃走,恐更無人敢議和也」。




略言之,額爾金擔憂火燒紫禁城可能使清廷陷入「無政府狀態」,進而使聯軍找不到「議和對象」。這對給養不足、急於早日撤軍脫身的聯軍而言,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聯軍中的一位法國軍官夏爾·于貝爾·拉佛萊,提供了另一種說法。據該軍官稱:


最先要求摧毀紫禁城的是額爾金他要「以此證明聯軍部隊到過北京並採取了報復」。這一建議遭到孟托邦和格蘭特的共同反對,因為「北京城門是向他們打開的,他們承諾過要維護城內秩序和財產安全,他們都必須在城內避免採取任何過激的行動」。⑨




此說有美化法軍之嫌,但也從側面說明,「安定門約定」對英法聯軍似乎確有一定的約束力。





圖:英法聯軍隨軍攝影師拍攝的安定門




3、火燒圓明園後,清廷屈服了;若否,聯軍仍極有可能毀掉紫禁城




基於以上兩大原因,聯軍盡量迴避對紫禁城的直接破壞。不過,

破壞紫禁城仍在聯軍的預備計劃之中。

比如,10月17日,額爾金、葛羅曾想警告清政府,「假若到二十日的期限,他們還不接受我們的要求,聯軍將要把北京城內的皇宮,燒的成為平地」。這個警告沒有發出。10月18日,英軍第二次火燒圓明園,「三山五園」成為一片廢墟。




英軍上校卧爾斯萊也回憶:





「(當時曾)警告他們如不接受我們所要求的條件,京都本身定要受更大的損害,這是意料中事,並不是空言恐嚇。現在城內的皇宮,還仍然沒有觸動過,倘若他們願意替主上保留這最後居留的地方,他們應當趕快,不要失去時機」。⑩




略言之,火燒圓明園後,若清政府仍不接受和議,紫禁城很可能亦不免一場浩劫。




綜上。聯軍選擇焚毀圓明園,有報復虐俘的動機,也有急於逼迫清廷議和的目的。聯軍最終沒有破壞紫禁城,有不願導致清廷垮台的考量,也有「安定門之約」的拘束,清廷在圓明園被焚後答應「議和」也是紫禁城幸免於難的關鍵。網文將聯軍上述取捨歸結為「保護北京百姓」,失之簡單粗暴,偏離了歷史本相。





圖:1860年,額爾金隨英法聯軍進入北京




注釋


①裴廣強:《英法聯軍第一次火燒圓明園諸問題再考》,《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②蒙托邦:《蒙托邦征戰中國回憶錄》,上海百家出版社2011年,第309、310頁;(法)朱以亞:《中國戰爭紀行》,中西書局2013年,第102頁;③鄭曦原編:《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 1854-1911》,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第191頁;④⑥⑩歐陽採薇譯:《西書中關於圓明園的紀事》,《圓明園 第1集》,中國圓明園學會籌委會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1年,第172—206頁;⑤王開璽:《英法被俘者圓明園受虐致死說考謬》,《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⑦(法)布里塞:《1860圓明園大劫難》,上海遠東出版社2015年,第593頁;⑧吳繼軒等:《再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主要目的》,《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⑨(法)夏爾·于貝爾·拉佛萊:《1860年中國戰事》,中西書局 2013年,第64頁。





長按二維碼

,關注「短史記」微信公眾號(微信id:tengxun_lishi);

無法長按二維碼,請在微信中直接搜索「

短史記

,可以獲取更多靠譜的歷史資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孔祥熙談抗戰之難:給叫化子五元錢,他都不要 | 短史記
英法聯軍為何只燒圓明園,不燒紫禁城?
中國式坐月子,是歐美人玩剩下不要的陋習 | 短史記
孔祥熙談抗戰之難:給叫化子五元錢,他都不要
罵暴走團時,別忘了中國的「公共體育設施」嚴重匱乏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英法聯軍為何只燒圓明園不燒紫禁城?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 為什麼不繼續焚燒紫禁城
英法聯軍侵華的時候,燒了圓明園,為什麼沒有燒掉紫禁城?
英法聯軍為何放過紫禁城只劫掠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為何只燒毀了圓明園卻沒有動紫禁城?
英法聯軍為什麼只火燒圓明園而不火燒故宮呢?
英法聯軍把圓明園燒了,而皇宮紫禁城卻安然無恙,究竟為何?
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為什麼燒掉圓明園,而保留了紫禁城
同樣都是攻佔北京城,英法敢燒圓明園,為何八國聯軍不敢燒故宮?
英法聯軍為什麼當初只燒圓明園而不燒故宮,絕不是強盜太仁慈
英法聯軍為何會火燒圓明園
為什麼八國聯軍只燒圓明園,而不燒故宮?
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為何長期不認為自己有罪?
英法聯軍侵華時燒了圓明園,為何八國聯軍侵時,沒燒了皇城故宮?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為何卻說園裡沒什麼貴重物品?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為何卻說 園裡沒什麼貴重物品?
八國聯軍為何只燒毀了圓明園,卻沒有對紫禁城下手?
是誰先燒的圓明園?他們一聽英法聯軍和清朝廷議和,主動燒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什麼沒人進京勤王?
圓明園並非八國聯所燒,兇手只有「英法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