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取勢」動作,你會嗎?

「取勢」動作,你會嗎?

「取勢」的動作,也即王羲之所謂的「凝神定思」後的一剎那的「入筆」過程。

勢的作用是歷來就被書家們強調的,「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蔡邕《九勢》)。這種「取勢」的動作,我們可以從孫過庭的《書譜》中觀察一下,細心體會其微妙之處,很有意思。對臨寫《書譜》、對書法創作實踐都有益處。

孫過庭在《書譜》書寫用筆時,總體感覺是落筆「取勢」,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起承轉換「取勢」,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對接「取勢」,這種「取勢」的感覺,在《書譜》中是隨處可見的。

一、落筆「取勢」 張力強

單個字之間是靠每一個單元的「彈性」點畫及其點畫之間的具有張力的「彈性」組合來實現的。由於孫氏落筆較快,在調整筆尖後,其運行稍緩,而到收筆處又是以「取勢」或 「蓄勢」的動作,並引向或跳躍到下一個筆畫的,這期間有抑揚頓挫的緩急動作,造成這個結果的就有情緒的投入。

也就是說,較快的「落筆」,是一種情緒化的切入,由此連帶出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係也是在「彈性」的用筆下的相互配合與照應,也即上一筆畫的收筆與下一筆畫的起筆不是機械的擺布,而是跳躍式的、充滿彈性的連接。

如此,我們在欣賞《書譜》時,就會感覺到每個字的結構是「因勢結字」,筆畫與筆畫之間是有一股無形的張力在控制著。如果書寫時不注意這一點,字形就會「坍塌」無力,或圓轉一團,或方折明顯、強拉硬拽而呼應不當。

在《書譜》中,字與字之間儘管形不貫,但是,氣脈相連,主要也是通過上一個字的收筆與下一個字的起筆以充滿「彈性」的「空間引接」來呼應的。有的是「氣貫」,有的是「實連」,而不是狀如運算元的「排字」。《書譜》中的每個字是處在一種「動感」之中的。

二、「取勢」的結果

(一)可以增加筆畫的彈性。好多書寫者書寫的單個漢字及其筆畫是沒有彈性的,成了機械的擺布,就單個字而言,不是在一種勢態下的有機組合,而是 「裝配」「擺布」,儘管結構很好,但是,缺少煥發生機的「神」。

(二)由於「取勢」,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對應、組合、穿插以及它們所組成的局部、單元是在一個充滿張力的前提下相輔相成的,沒有「張力」的組合是渙散的,是沒有神採的!實際這種「張力」與「彈性」有著相似的地方。

由於「取勢」造成一種「慣性」動作,在這動作中所體現出的一種「運筆」是獨特的,其運筆的過程是微妙的「運指」和明顯的「運腕」相結合的一整套連貫動作組成的。

小夥伴們,一定要注意、領會、學會孫過庭「取勢」的「慣性」動作啊!

仔細看看他的《書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楷書里的「秘密點」,有用
黃自元楷書《讀書樂》墨色版
王鐸草書《臨閣帖卷》,筆觸鋒芒使轉清晰
祝允明行書《歸田賦、樂志論》,行書中透露出狂草的性情,有一股張力蘊含其中

TAG:書法密碼 |

您可能感興趣

單字如何取勢?
初學者學習楷書如何寫得靈動,如何取勢
盆景取勢:樹樁盆景到家後怎麼去設計製作,方法教給你!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乾貨——孫過庭的《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的《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筆鋒有偏正,偏鋒的目的是「取勢」
取勢、明道、優術,那些比努力更重要的事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所謂「筆筆中鋒」是陷阱?
發展集成電路,IC Park如何做到取勢明道優術?
《伯遠帖》學習要點透析,用筆側鋒取勢,結體開張欹側取勢,耐看
取勢尋奇險
近取枝,遠取勢,美意畫境之松樹的畫法!
關於書法取勢
沈浩書法姿態妍逸縱密橫疏,運筆轉折跌宕,結體橫向取勢左右用力
王鐸43歲行草書,取勢險峻跌宕,盤旋婉轉,瘦若枯藤,勢如蛟龍
近取枝,遠取勢——松樹的畫法
書法取勢,這篇文章說透了?
臨空取勢的懸崖式盆景
盆景的取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