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齊元富教授辨證論治食管癌經驗

齊元富教授辨證論治食管癌經驗

齊元富教授辨證論治食管癌經驗

齊元富教授辨證論治食管癌經驗

裴可 楊魯瑩 趙玉峰1李慧傑1

(山東中醫藥大學2010級本碩連讀生,山東濟南250014)

【摘要】食管癌病位在食管,屬胃所主,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密切相關。齊元富教授臨床上注重辨證論治,痰濕郁阻證,治以開郁化痰,潤燥降氣;脾腎陽虛證,治以溫腎助陽,健脾益氣;氣滯血瘀證,治以行氣止痛,破血行瘀;津虧熱結證,治以滋陰養血,潤燥生津。本文結合齊教授臨診驗案,介紹齊教授治療食管癌的中醫辨證治療及方葯運用經驗。

【關鍵詞】食管癌;辨證論治;名醫經驗;齊元富

【中圖分類號】R735.10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2 -2619(2017)06 -0815 -04

食管癌是癌症死亡最常見的病種之一,2010年全世界食管癌死亡39. 52萬餘人,中國佔全球的44. 53%[1-2]。近年來經過不斷的防治努力,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仍處於相當高的水平[3],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古籍中雖未見食管癌病名,但與噎膈、膈噎、膈氣、噎塞等病證相關[4]。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已有「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類似食管癌癥狀的記載。

齊元富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內科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工作30餘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們有幸跟師門診,現將齊教授治療食管癌的經驗總結如下。

1

辨證論治

1.1 痰濕郁阻證宋代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日:「喜怒不常,憂思過度,恐慮無時,郁而生涎,涎與氣搏,升而不降,逆害飲食,與五膈同,但此在咽嗌,故名五噎。」齊教授認為情志所傷,暴怒傷肝,肝氣鬱滯,升降失司,津停生痰,最終致痰氣相搏,結於食管,妨礙飲食。《醫宗必讀》記載:「大抵氣血虧損,復因悲思憂恚,則脾胃受傷,血液漸耗,鬱氣生痰,痰則塞而不通,氣則上而不下,妨礙道路,飲食難進,噎塞所由成也。」李用粹《證治匯補》雲「胃脘之血,為痰濁所滯,日積月累,漸成噎膈反胃」,指出痰濕是造成噎膈的重要原因。《明醫指掌》日:「膈病多起於憂鬱,憂鬱則氣結於胸膈而生疾,久則痰結成塊,膠於上焦,道路狹窄,不能寬暢,飲則可人,食則難人,而病己成矣。」痰濁成積於食管,導致食管狹窄,與氣機相互搏結而成噎膈。周仲瑛教授認為,從解剖部位來看,食管位處上焦,「上焦如霧」,食管主運輸食物,位置偏上,痰隨氣逆,易膠結在此,因此在食管癌中,痰氣瘀阻證較多見[5]。吳良村教授認為,在全身正氣虛弱的情況下,復因情志不遂,肝鬱氣滯,久之脾胃受損,影響運化功能,津液失於正常輸布,內聚成痰,發為噎膈[6]。鄭偉達教授將食管癌分為氣痰互阻、脾虛痰滯、氣血不足三型,其中2種分型都以痰為主,治以化健脾理氣化痰,臨床隨證加減[7]

齊教授認為氣機升降失司,津液不能下行,凝聚成痰,形成噎膈。症見吞咽梗噎,口吐清涎,兩脅脹痛,情緒不穩,苔薄膩,脈弦滑。治以開郁化痰,潤燥降氣,齊教授臨床常用陳皮、清半夏,陳皮芳香行氣,理氣健脾,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兩者相合而用,起到調暢氣機,氣順則痰消的作用。此外,制南星燥濕化痰,散結消腫,臨床上也常用於食管癌的治療。青礞石、檳榔、厚朴下氣除滿,佛手疏肝健脾、理氣化痰,共奏降氣化痰除濕之功;呃氣者常用紫蘇梗、炒萊菔子降氣止呃;脅痛者用柴胡疏肝解郁;痰多者用清半夏、膽南星燥濕化痰;嘔吐涎沫者用旋覆花、赭石降逆止嘔;胸悶者用薤白、全瓜蔞通陽散結。

1.2脾腎陽虛證明·張景岳指出「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少年少見此證,而為中衰耗傷者多有之」,指明食管癌的高發人群為中老年患者,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齊教授認為年老腎陽虛損,不能溫運脾土,一方面脾陽失運,水濕內停,日久聚之生痰,聚於食管;另一方面脾失健運,水谷不能化生血液,精血漸枯,或陰傷胃之津液枯涸,虛火上炎,食管失養,乾澀枯槁。脾、腎之經絡均與食管相連,脾腎功能失常均可間接影響到食管。《活法機要》云:「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脾胃虛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年老體弱,正氣虧虛,無力抵抗邪氣,是癌症發病的重要因素。再者,食管屬胃所主,發病影響脾胃功能,加之手術、化療等治療手段傷元氣、損脾胃,因此脾虛的表現更為突出。發病日久,癌毒深重,陽氣損傷,而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導致腎陽損傷進一步加重。王唏星教授認為脾虛是食管癌發病的前提,食管癌病程中始終存在脾胃虛弱[8]。卞嵩京教授提出,噎膈初起脾胃虛寒,中陽不運,飲食精微不能輸布而聚集成痰,遂早、中期患者多為陽虛寒證;日積月累,病情由氣入血,痰濕瘀血凝滯搏結而為有形之噎膈;久病飲食不入,格拒不下,水谷之海乏源,胃體失養,終成氣血兩竭之勢[9]

齊教授認為祛邪必先扶正,脾腎陽虛者多見吞咽困難,腰膝疫軟,畏寒肢冷,語聲低微,少氣懶言,形體消瘦,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治以溫腎助陽,健脾益氣,齊教授臨床上常用薏苡仁、白扁豆、白朮健脾補脾,附子、肉桂、肉蓯蓉、鹿角膠溫補腎陽;乏力者用黃芪、太子參、党參健脾益氣;納差者用炒神曲、炒麥芽、炒谷芽健脾消食;尿頻者用金櫻子溫腎固精縮尿;腹瀉者用山藥、白扁豆、補骨脂溫脾止瀉,石榴皮澀腸止瀉。

1.3氣滯血瘀證《景岳全書·噎膈》日:「噎膈一證,必以憂愁思慮,積勞積鬱……蓋憂思過則氣結,氣結則施化不行……氣不行則噎膈病於上。」齊教授認為,肝失疏泄,氣機鬱結,導致氣滯血瘀或氣鬱化火,以致氣痰瘀相互搏結,阻隔於食管,使食管狹窄,津液耗傷,胃氣不通,形成噎膈。隋·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諸腫論》中記述:「腫之生也,皆由風邪寒熱毒氣客於經脈,使血澀不通,瘀結而成腫也。」氣滯則津停,血瘀則積成。五淫六邪等造成氣血生化運行障礙,氣鬱則血瘀,瘀血阻滯食管,而致津液停聚,痰濕乃成,疾病遂發。《醫學統旨》指出「酒面炙煿,粘滑難化之物,滯於中官,損傷脾胃,漸成痞滿吞酸,甚則為噎膈翻胃」,指出煎烤、質黏等難以消化的食物,會妨礙脾胃運化功能。《靈樞·師傳》云:「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飲食偏嗜可引起病變,所以飲食不節,恣食辛辣酸燙,都會損傷食管脈絡而成血瘀,共成飲食吞咽困難之症。張代釗教授認為,噎膈的病因很多,但主要與飲食過熱、情志失調有關,認為二者互為因果,相互作用,共同引起氣、痰、瘀交阻於食管,導致食管梗阻、狹窄,發為噎膈[10]。謝亮辰老中醫認為憂思惱怒致肝脾損傷,加之熱毒內侵,里外合邪,導致氣機逆亂,脈絡瘀阻,日久形成噎膈[11]

齊教授認為氣滯血瘀患者多見飲食難下、食入即吐、胸膈疼痛、肌膚甲錯,舌質青紫有瘀點、脈細澀。治療上重在行氣止痛,破血行瘀,齊教授臨床常用鬱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針對血虛而瘀的食管癌,還可應用當歸、雞血藤活血化瘀,生血養血;舌質青紫者運用青皮、枳殼、檳榔破積行氣;食管潰瘍用煅瓦楞子收濕斂瘡;胸骨後疼痛用瓜蔞、延胡索理氣活血止痛。

1.4津虧熱結證張從正《儒門事親》日:「三陽者,謂大腸、小腸、膀胱也。結謂熱結也。」《素問·陰陽別論》日:「三陽結謂之隔。」清·吳謙《醫宗金鑒》記載:「三陽熱結,傷津液乾枯,賁幽不通,賁門不納為噎膈,賁門乾枯則納入水谷之道路狹溢,飲食不能下為噎塞也。」清·尤怡《金匱翼·膈噎反胃統論》指出:「夫膈噎,胃病也。始先未必燥結,久之乃有大便秘少,若羊矢之證。此因胃中津氣上逆,不得下行而然,乃胃病及腸,非腸病及胃也。」齊教授認為,食管幹澀貫穿食管癌的整個病程,但此病不僅病在食管,影響脾胃,隨病情發展,也可影響腸道功能。《景岳全書·噎膈》記載「酒色過度則傷陰,陰傷則精血枯涸……則燥結病於下」。指出酒色過度會耗傷陰血,血失濡潤則燥邪內生,阻於食管而發為噎膈。《古今醫徹》雲「憂愁思慮,傷於心脾,血液不生,日漸煎熬,肝火彌熾,腎水益枯,五臟之陰既竭,六腑之陽安得獨足,於是槁在上而為噎,槁在下而為膈。」綜上所述,噎膈的發生與酒色過度、憂思暴怒、陰血枯涸等有關。沈舒文教授認為,噎膈日久不愈,邪毒瘀久化熱,耗傷人體陰血與津血,或因放化療,劫奪陰津,導致食管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癌瘤大量耗散精血,則陰更傷[12]。《中西醫臨床腫瘤學》將食管癌分為4種證型,其中論述了熱毒傷陰型,治以清熱解毒、養陰潤燥,選方麥門冬湯化裁[13]。劉沈林教授同樣認為食管癌的治療應以甘涼濡潤法滋養胃陰為主[14]

齊教授認為食管癌患者多見津虧熱結,臨床症見:吞咽困難、口乾咽燥、午後低熱、形體消瘦、大便乾結,舌質光紅少津、脈細弦數。治以滋陰養血,潤燥生津,齊教授擅用麥冬、沙參、石斛、蘆根、生地黃、天花粉,既可滋陰養血潤燥,又可防化痰葯之燥烈而傷津耗液;咽喉腫痛者用半枝蓮、山豆根化瘀散結消腫;乾咳者用白前、前胡降氣化痰,配紫菀、款冬花潤肺止咳;便干者用火麻仁潤腸通便;眠差者用益智仁、百合、遠志、炒酸棗仁養心安神;雙足麻木用桂枝、白芍、細辛、雞血藤、桑枝解肌通絡。

2

典型病例

張某,男,62歲。2014 -12 - 29初診。患者於2014 - 08因「吞咽困難」就診于山東省某醫院,行胃鏡示:食管距門齒約31~37 cm見環周約1/2~ 4/5潰瘍性病變,底結節不平,邊緣堤狀。活檢病理示:(食管)鱗狀細胞癌。遂於2014 -08 - 20行食管癌切除術,術後病理示:食管潰瘍型中一高分化鱗狀細胞癌,侵犯纖維膜,上下切線未見癌。區域淋巴結狀態:食管賁門周( 6/8)查見癌,其餘淋巴結未見癌。術後行化療:多西他賽注射液+順鉑注射液,化療反應可耐受。後行放療33次。患者現右眼視物模糊,口苦,納差,厭油膩,進食以半流質為主,咳嗽,痰少,盜汗,眠可,二便調,全身乏力,體質量近期減輕5 kg,舌質紅,苔厚膩。中醫診斷:積證。證屬痰濕郁阻證。治則:開郁化痰、潤燥降氣。藥用:陳皮15 g,清半夏15 g,厚朴15 g,炒萊菔子30 g,重樓15 g,鬱金15 g,莪術15 g,青礞石30 g,白朮15 g,枳殼15 g,炒神曲30 g,炒麥芽30 g,全瓜蔞24 g,紫蘇梗15 g。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患者服藥14劑後複診,家屬代述患者進食困難,胸痛,口乾,眠可,二便調,乏力,體質量近期平穩。上方去全瓜蔞,加魚腥草30 g、延胡索30 g、徐長卿24 g。隨訪4個月余,隨證加減用藥,共服藥80餘劑,患者納差、咳嗽、痰少、盜汗癥狀減輕,眠可,二便調,體力改善,體質量近3個月來較平穩。

按:痰濕之邪郁於中焦,故患者可見納差,厭油膩;濕困脾胃,氣機升降失職,故咳嗽,痰少,舌苔多厚膩;濕郁化火,蒸熬水濕,故口乾,口苦。因此辨證應為痰濕郁阻之型。藥用半夏厚朴湯為底,加陳皮、白朮以行氣散結,健脾化痰;炒神曲、炒麥芽,一升一降,調節脾胃氣機;全瓜蔞清熱滌痰,寬胸散結的同時,又可潤腸通便,調節便干之證;鬱金助行氣解郁之效;另有莪術破氣中之血,是治療消化道腫瘤之良藥。以上諸葯,合而用之,共奏行氣解郁,健脾化痰之功。複診,患者二便調,故去全瓜蔞;加魚腥草消癰排膿,現代研究表明,魚腥草黃酮提取物對癌細胞有抗增殖和誘導細胞凋亡作用,並且可能導致細胞侵襲及轉移性減低[15];延胡索既可散瘀結,又善行氣以止痛;徐長卿主鎮痛。

3

結 語

食管癌的治療注重整體與病變局部相結合,早期患者以痰濕郁阻證、氣滯血瘀證多見,疾病進展則多見脾腎陽虛證、津虧熱結證。隨著病情進展,正氣損耗,加之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手段折損氣血,正氣及陰液虧損的程度日漸增加。辨證寒熱虛實,氣血陰陽,「有是證用是方」,但由於本病病因病機複雜,在診治過程中應四診合參,靈活運用,不可拘泥以上4種證型。針對兼加癥狀,可以根據上文證型中的加減運用,合理用藥。

病期早的食管癌患者預後較好,應重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但由於大多數病例就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大大降低了治療效果,根治性放療後5年生存率在10%左右[16],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臨床上,齊教授不僅重視臟腑辨證論治,還衷中參西,如臨床常用蛇莓、白英,二者均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英、蛇莓能通過抑制癌細胞增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達到抗腫瘤的效果[17]。齊教授同樣重視標本兼治,臨床常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如白花蛇舌草、蛇莓、白英、徐長卿、蚤休、仙鶴草等,同時給予扶助正氣的藥物,如人蔘、白朮、薏苡仁、補骨脂、黃芪等,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祛邪。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難,齊教授囑患者煎藥時濃煎少喝,多次服藥,平日戒煙酒,注意高蛋白飲食,避免進辛辣、燙食以及發霉食物,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

參考文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研究型門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檢驗科檢驗項目「三大天王」之「血常規」
王樹槐從肝脾論治慢性胃炎經驗
腔鏡手術,打洞數越少越好?

TAG:醫學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食管癌探究與辨證治則秘籍
食管癌治療方法
食管癌內科治療篇|專家解讀
食管癌該怎麼治?
食管癌怎麼治,食管癌術後護理指南都在這
王玉生治療食管癌案二例
食管癌知識問答
默沙東公布試驗結果,K葯治療食管癌效果顯著!
什麼是食管癌 4招治療食道癌的偏方
食管癌手術的治療原則: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是什麼?
確診為食管癌怎麼辦,如何選擇治療方式,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食管癌預防及治療清單,請查收!
巴雷特食管會變成食管癌嗎?
胃食管反流病要提防食管癌 預防食管癌怎麼吃?
福永哲教授:日本是如何防治食管癌的?
第六屆食管癌專委會換屆暨「食管癌整合診療高峰論壇」成功召開
食管癌放療穿孔防治研究進展
治食管癌效果好嗎?百年中醫底蘊只為抗癌消瘤
食管癌病發部位介紹 食管癌飲食切記七個「不」
食管癌與飲食密切相關 5個飲食習慣可誘發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