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首重依止善知識
首先,總體來說,大乘的修行必須依止善知識。依止善知識,是菩薩一切所行的基礎,經說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對此闡述得最為詳細的經典是《華嚴經·入法界品》。《入法界品》說的是善財童子不畏艱辛、到處參訪善知識。他是大乘經中依止善知識的典範。
《入法界品》用很大篇幅來強調善知識的重要性。其中說到,因善知識,能增長一切善根、成佛法器、凈菩提心、不染世法、不受諸惡、增長白法、照明法界、增長大願、超越魔境……總之:
善男子!我復略說一切菩薩行、一切菩薩波羅蜜、一切菩薩地、一切菩薩忍、一切菩薩總持門、一切菩薩三昧門、一切菩薩神通智、一切菩薩迴向、一切菩薩願。一切菩薩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識力,以善知識而為根本,依善知識生,依善知識出,依善知識長,依善知識住,善知識為因緣,善知識能發起。
菩薩被善知識攝受,就能成就一切修行,而菩薩依止善知識,能增長無量無邊菩提分法。
菩薩依善知識而修習六度,尤其,就靜慮波羅蜜多和般若波羅蜜多而言,依止善知識聽聞正法,更是此二度的關鍵。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說:遠離惡知識親近善知識,隨所親近應當尊重、恭敬、供養善知識者,能為汝說一切法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無性。汝若生如是尊重、恭敬、供養心者,應當不久得聞般若波羅蜜多。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則說:複次慈氏若菩薩摩訶薩,欲修靜慮波羅蜜多,先當親近大善知識,復應遠離諸惡知識。……以依善友受持凈戒、莊嚴法身,破戒之人如燋谷種,一切善法皆不得生,況能滋長無漏深定?
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此般若波羅蜜多,皆從善友開正法生,邪見之人是智慧怨,汝等應當親近善友、遠惡知識。
依止善知識是菩薩得見道的助伴。《寶雲經》說:菩薩有慧……因善知識故得勤精進、因善知識故能除一切惡法。雖滿足一切善法而勤精進不惓,除滅陰蓋。已無蓋障故而勤修道,得身、口、意業清凈,除諸習惡。得清凈故,能恭敬供養。得恭敬供養故而得空觀。修空觀故,除諸假名。除諸假名故,能向正道。向正道故,能見真實。
依止善知識更是菩薩成佛的前提。《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說:「菩薩摩訶薩為善知識所護助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羅摩伽經》說:「善知識者,能為一切智作大根本。」
所以,菩薩成佛的全部過程,都仰賴於依止善知識。若不依止善知識,大乘修行將失去根本。


※弘一大師晚年掩關輯錄《南山律在家備覽》
※世上從不會有無緣無故的事
※佛子能拜鬼神嗎?
※如何懺悔以前的過失?
※如何能得福最快,所願速成?
TAG:佛教知乎 |
※佛法修行人必須依止一位善知識的原因何在?
※一生中修行不能離開善知識
※洛桑陀美上師:「依止善知識是修行的根本」
※依止善知識要注意什麼
※什麼樣的修行人不是善知識?
※成願法師開示 終於明白,要依止善知識次第修行
※修行要理性,拜善知識是修行的捷徑,得法修持少走彎路!
※敬問索達吉堪布仁波切:佛法修行人必須依止一位善知識的原因何在?
※聞思心語丨依止善知識是修學路上的重要資糧
※依善知識,發菩提心
※親近善知識 善思惟 聽聞正法 如法修行
※裝修知識大搶救
※修行人,以善知識為精進的香板,把握修學的核心
※易經基礎知識五行之「火」
※南懷瑾老師講什麼是「善知識」,如何求「善知識」
※當代人為什麼需要佛教的知識與修行?
※明師善知識非常重要,如何找到見性的善知識?
※汽機運行基礎知識
※如何親近善知識
※好「孕」路上,與您同行|記羅湖醫院產科首場大型圍產期知識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