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被收進她的後院,在帝都600歲的古村裡,她用一個四合院夢回北平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故宮,長城成了大家眼中到此一游的事兒。
人挨人,
人擠人,這座有著厚重歷史的古都的韻味在匆匆忙忙,走馬觀花的人群中慢慢消散。
但我喜歡的北京啊,還是過去的那副模樣。
王琴
皇城根下,繞著故宮的紅牆與護城河遛個彎兒,喝一盞茶,聽聽老掌故。
皇城之外,在長城上走走停停,細細撫摸每一塊古老的磚,多少的前塵和舊夢,它都一一經歷過。
我想這才是人們最嚮往的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
而在慕田峪腳下,最樸素的村落里,卻仍藏著一處歸隱之地。
土炕,柴火,壓桶水,高牆,小院,琉璃瓦……這才是以前書上讀到過的北平啊。
北京城內喧鬧繁華,而這裡平靜遼闊,卻不失煙火氣。
搬條椅子,坐在小院里,抬頭看見一段彎彎曲曲的明長城……
泡 在 溫 泉 里 看 長 城
掃 描 下 方 二 維 碼 或 點 擊 閱 讀 原 文 了 解 詳 情
很多故事都要從遇見開始說起,而我和老北京的緣分也得從去年三月,那個草長鶯飛的早晨說起。
那天,我一路走走停停,
晃晃悠悠,
從遊人如織的故宮拐進了一條小街。像是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兩邊是高大的樹木,
冒著熱氣兒的早點鋪子、舊式屋頂的老舊院落,
關家衚衕里傳出小朋友去上學的聲音……一路經過齊白石故居、福佑寺、北長街小學,最後,駐足在了北長街25號。
朱紅的宅門,鋥亮的門鈸,威祥的麒麟,推開門是一方小院,石桌上放著的茶還飄著茶香,居然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四合院。
賣冰糖葫蘆的大爺騎著自行車慢悠悠騎過小巷,
我覺得,這才是北京味道,皇城生活。
我
是王琴,浙江三門人,畢業
於東南大學,2004年成立了中孚投資有限公司。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住過全球大大小小的酒店和民宿。
世界上那麼多地方,但我卻獨愛北京。
於是2015年開始,我在北京便到處尋找,看了二三十個小院子,也沒有找到我想要的,直到去年三月,遇到北長街25號。
從北海南門走進北長街,
穿過一條淺淺的衚衕,便是北長街25號
這是一個標準的一進四合院,
東南西北皆有兩間房,
中間很奢侈地圍合留出一個小院。
北長街25號,我請了故宮做彩繪的老師傅
院子是四合院最精彩的地方。
春天滿院槐樹花香;
夏天拖把躺椅,
拿上蒲扇往院子里一坐,
飛鳥和晚霞都會在
時間倏忽的流逝里前來拜訪……
朱紅的宅門,威祥的麒麟,
揚州大師親漆的古琴,
不知放了多少年的石磨,
裂紋漆的茶几,粉彩的花瓶…
於是,我便在這裡做了個窩,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在院子里,開懷大笑,蘭芷芬芳,歲月靜好。
悠哉喝著蓋碗茶,看本書,發發獃,路邊晨起鍛煉的大爺咦咦啊啊地練嗓,興緻一來大方地甩出一段京戲。
腳邊的毽子變著花樣的轉,轉進你印象中的老北京,腦海深處的回憶向你娓娓道來,如同置身曠盪的無際草原,耳畔是大風的歌唱,手邊是靜寂美麗的遠方。
偶爾想想,還是會覺得缺憾,北京的美,何其壯闊,一個小小的
北長街25號,實在裝不下我們對期待……
或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在北長街26號之後,我又遇到了長城腳下的隱世小城。
北京城北
,三環65公里之外
,
懷柔區,渤海鎮,田仙峪村。
這個坐落在慕田峪
長城腳下的安靜村莊,隱藏在山野之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每到深秋,除了村莊
里的房屋以外,
山水皆是枯黃一片。
彷彿古老神秘的村落,在時間的發酵下,陡然生出一片統一的色彩來。
每天,無論是行走在鄉間石子路,還是攀上曲線起伏的小土坡,亦或是推開窗子眺望,都可以從不同角度與長城對話。
有時它與你躲迷藏,忽隱忽現,有時它與你近在咫尺,你可以側耳傾聽它絮絮講起一肚子掌故。
就像個老朋友,而不是那個在歷史課本或者明信片上,高冷的世界奇蹟。
午後悠閑的漫步慕田峪腳下,這樣一個遠離都市、回歸田園的地方,天高雲淡、山色蔥蔥,簡單寧靜,古樸純真。
我想這就是我們尋找已久的那個心中聖地,於是便有了
我的第二期院子——中香界長城小院。
為什麼一定要是一個「院子」呢?
因為這是中國人傳統的居住空間,鄰里和睦、三代同堂、眾人歡聚,找街坊的棋友殺一盤,或是酒友喝兩個……
這些有溫度的生活場景都曾是院落承載起來的,我所想營造的,就是這樣一個有人情味的度假社區。
穿梭於院子小路,
會每個院子竟然是獨門獨戶,
不同主題,透過門縫,
依稀可見乾淨整潔,設施齊全的房間。
推開古樸的木門,
吱呀一聲,
大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
裡面竟然藏著一個
超大的露天庭院。
再過一道屋門,是簡潔大氣的室內空間。寬敞明亮的炕頭上飄過茶香,寬闊典雅的客廳透著清雅溫馨。
老北京山村的傳統火坑床鋪趣味十足,讓來自遠方的你驚喜交加,彷彿置身另一個時代。
夜色漸濃,手工砌成的傳統灶台配合著柴火燒飯。
露天曬台帶來大自然的饋贈,我貪婪地跨進應有盡有的菜園,親手採摘一份新鮮的蔬菜,是時候一起來做一頓晚餐吧。
鄉村小院的傳統燒水大鍋、手動的洋水井都還保留著,
自力更生起來,拾把村頭的柴火,壓桶天然泉水。
哪怕如我這般追求便利的城市懶人,也不得不體驗一下鄉村燒火做飯的煙氣與田園食物的香氣互相繚繞的感覺。
在尋覓食材的過程中,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這裡最正宗的虹鱒魚,成為了最正宗農家飯的原味食材,體驗了一把自耕自種的原生態生活。
都說北京水貴如油,但這裡水流量超大。珍珠泉,龍潭的常年泉水源源不斷,每秒200升以上的流水汩汩湧出,難怪水流下的虹鱒,金鱒如此肥美。
興緻勃勃歸來的人們,有帶著狗狗,有燒烤尖叫,有扶老攜幼,有歡聲笑語,更有不眠之夜,是團建活動,私密小聚,家庭天倫之樂的必選。
狂歡了一夜過後的清晨,推開門窗,映入我眼帘的是慕田峪長城,村中小溪,白牆青瓦的村落,鳥兒清脆的啼鳴,勤勞質樸的村民,返璞歸真,古樸典雅。
起了床,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牽牛花的藍朵。
抬頭,是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和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在天藍如洗、陽光揮灑的日子,伴著陣陣花香,泡一壺香茗,與家人、親朋、摯友共享陽光的沐浴,遠眺箭扣長城,演繹一出世外桃源的美景。
在這裡,最美的視野在於,推開屋門,彷彿站在一個露台上,周圍群山環抱,視野遼闊。
整個空間,最有趣的便是北方土炕的穿越感,坐忘鄉野,溫馨如家。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趁著天高雲闊,出門去爬一段長城,迎著長風,讓思緒飛到天邊。
一切不如意,都煙消雲散。
我曾經幻想過人生未來的無數種摸樣,走過人生的一半,從南方來到北方……
夢裡的那座千年古城,是課本上那個被無數文人墨客書寫刻畫的北方。
這也曾是我的夢,
多年以後,在最安靜的曠野,飽覽北國最美的秋。
做一個快樂自在的閑人,看天地澄澈,聽長風低鳴,千年歲月里的過往,與這古老的城牆一樣,從來未曾走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希望你也可以發現。
泡著溫泉看長城,你活得比朱棣還滋潤
?? 王 琴
請 點 擊 閱 讀 原 文 進 入 開 始 眾 籌 網 站
選 擇 相 應 回 報 支 持 故 事 講 述 者 王 琴


※在梧桐細雨的金陵城,住進恍如隔世的民國老房子里
※推薦 | 你既然認準了一條路,何必去打聽要走多久
※他被稱為「世界美食的活地圖」,用了7年時間開了15家店,日料、川味、鐵板燒都被裝到了一起
※吳亦凡口中的freestyle這裡每晚上演,他要把廈大邊40㎡小酒吧開遍全國100家,每個人都能成為明星
※我的前半生要是能住在這樣的出租房裡,哪怕26㎡也足夠了
TAG:一人一城 |
※1979年在長城喝可樂的小男孩,背後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愛上一個中國姑娘後,他在長城撿了22年垃圾
※她是長城最美女總裁,年薪550萬,卻開8萬的小車上下班
※長城下的四合院,1200㎡與天共齊,這價格破億
※40年前在長城上,中國第一個喝可樂的小男孩,現在怎樣了?
※夫妻倆自己動手,在長城附近造了個5000㎡的家
※中國長城修了2000年,到底有沒有用處?歐洲:我們都被害慘了
※40年前站長城,被稱第一個喝可樂的中國人,到底什麼身份?
※33年前,我們抬霍金上長城
※原來我國還有一個「地下長城」:距今已有700多年,也是一代梟雄建造的!
※同樣是1980年的長城幣,為什麼朋友的和我的不一樣?
※45歲董卿獨自爬長城,開心的像個少女
※79年出現在中國的可樂,這位長城上的小男孩是什麼來歷?
※70年代在長城喝可樂的小孩子什麼來歷
※20世紀70年代,在長城喝可樂的小男孩,你認識嗎
※她辭職、負債,花100多萬在長城腳下造300㎡小院,過上最理想的生活
※1985年的北京,長城故宮人都很少,長安街的加長車令人側目!
※南非大叔大衛12年前為裂唇兒童籌款沿著長城奔跑,如今已經58歲的他為啥又重返長城?
※這個在長城撿了22年垃圾的英國人,連英女王都佩服!
※1924年美國人拍攝的長城 破敗得很 和你印象中的一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