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彩繪工藝越來越精湛
【彩繪陶方壺】
彩繪陶方壺,漢,口邊長11.5cm,足邊長12.6cm,高39cm。 壺口部與足底皆為方形,四角攢尖方蓋,壺身兩側各有一鋪耳。通體飾以黑、紅彩為主色調的圖案,頸與腹部皆繪流雲紋,並以菱格紋條帶相間。 此件方壺的造型和彩繪紋飾均仿照同時期的漆方壺而作。此類彩繪陶器在戰國和西漢墓葬中出土較多,可能是專用於殉葬的明器。
【青釉原始瓷劃花雙系罐】
青釉原始瓷劃花雙系罐,西漢,高31.5cm,口徑8.3cm,足徑16.5cm。 罐口平沿,無頸,溜肩,鼓腹,脛部漸收,平底微內凹。肩上對稱置長方耳並套活環。外壁施青釉至腹。腹部凸弦紋帶內刻鳳鳥紋。雙耳刻劃獸面紋。 此罐器形飽滿,線條流暢,是西漢原始青瓷的代表作。
原始青瓷出現於約3000年前的商代,歷經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它是從陶向瓷過渡時期的產物,系從印紋硬陶發展而來。其製法是用瓷石制胎,器表施石灰釉,經1200℃高溫焙燒而成。胎體燒結後呈灰白或褐色,器表有玻璃質釉層。胎體吸水率低,敲擊時能發出清脆的聲音。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這是由於釉中含有適量氧化鐵所致。原始青瓷與陶器雖已有本質的區別,但在燒造工藝上與真正的瓷器相比還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故稱「原始青瓷」。 鳳鳥紋系陶瓷器裝飾的傳統紋樣之一。鳳是遠古傳說中「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的神鳥,是遠古氏族圖騰之一。其形象神秘奇異。鳳鳥紋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以後瓷器上大量使用這種紋飾。
【凸雕龍鳳紋彩繪陶壺】
凸雕龍鳳紋彩繪陶壺,西漢,通高64cm,口徑21cm,足徑24cm。 壺撇口,粗頸,圓腹,腹部對稱置雙環形系,高圈足。通體彩繪裝飾。口沿下繪一周三角紋。頸部在三角紋內繪雲紋。腹部用三周凸起弦紋劃分上下兩部分裝飾帶,上為凸雕龍、虎、鳳相互追逐於流雲之間,色彩絢麗,線條流暢婉轉,畫面生動活潑。下為彩繪纏枝花紋。圈足上繪弦紋3道。
此壺色彩豐富,使用紅、綠、藍、黑、白、黃等彩。顏色鮮艷,歷經兩千多年,依然光彩奪目。 彩繪陶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主要在灰陶上做畫,有的使用紅、黑、黃、白、赭等彩直接繪畫在陶器表面,也有的在塗有白或黃色的地色上,再用各種顏色進行繪製。戰國、秦漢時期是彩繪陶的發展繁榮時期,無論南方和北方,墓葬中常陪葬彩繪陶壺、豆、盤、尊和鼎等,色彩豐富,紋飾複雜,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藝術魅力。


※我讀《綱鑒易知錄》71:西漢朝廷唯一敢於頂撞漢武帝的直臣——汲黯
※漢宣帝明知太子不適合繼承皇位,為何不廢掉他?
※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嗎?揭開西漢十大皇后的面紗
※西漢匈奴的和親政策就是一種變相的「美人計」
※漢宣帝劉詢:長安監獄中走出的天子
TAG:西漢 |
※彩繪雁魚銅燈:西漢環保的「黑科技」
※南越王絲縷玉衣:西漢南越王墓葬博物館
※文物介紹——西漢南越王角形玉杯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藏玉器,極美!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頂級文物,圖3印證了南越王僭越稱帝的事實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之玉盒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非南蠻之地的蕃禺
※文物介紹——西漢茂陵石雕
※西漢、東漢、蜀漢皇帝世系圖表
※西漢璽印精品欣賞
※文物介紹——西漢角型玉杯
※西漢和東漢的關係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足跡陝西:西漢帝陵之最
※陶瓷文化之:西漢、東漢時期的陶瓷
※商周、西漢、乾隆等收藏的石家河古玉
※朱超龍:江蘇揚州西漢劉毋智墓出土釉陶熏爐發微
※英超看彩:西漢姆聯輕鬆虐菜
※咸陽周陵鄉漢渭陵出土西漢玉器
※三漢(西漢、東漢、蜀漢)皇帝世系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