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清代詩人黃遵憲:從民歌里吸收營養

清代詩人黃遵憲:從民歌里吸收營養

黃遵憲,廣東梅縣人,清末著名的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他喜歡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 和「詩界革命的主將之稱」。他的文學主張和成就,與他的童年經歷是分不開的。

黃遵憲的曾祖母精通文墨,背得不少兒歌和古詩。黃遵憲剛會說話,就跟著她學唱兒歌《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親家門口一口塘,放個鯉魚八尺長。長個拿來炒酒食,短個拿來娶姑娘。」這首充滿生活情趣的兒歌,在黃遵憲幼小的心靈里留下極深的印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有意識地學唱民歌。

有一次,他碰見兩個乞丐,邊打著拍子邊唱著《乞兒歌》:「一天只有十二時,一時只走兩三間,一間只討一文錢,蒼天蒼天真可憐!」黃遵憲聽了,潸然淚下,馬上送給乞丐一百文錢,並安慰了他們一番。回到家裡,他憑著記憶,把這首民歌工工整整地抄在了本子上。

由於受民歌的影響,黃遵憲小小年紀已能寫出一手好詩。有一天,老師出了個題目:《一路春鳩啼落花》,讓遵憲寫詩。他來得也真快,隨即應聲吟道:「春從何處去,鳩亦盡情啼……」老師聽了又喜又驚,第二天又出了個題目:《一覽眾山小》。遵憲揮筆寫道:「天下猶為小,何論眼底山……」破題這兩句就氣概不凡。

黃遵憲成年以後,更加註重對優秀民歌的學習和繼承,提出了「我手寫我口」的響亮口號,成為清末「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美文悅讀:回味老家「接下午」習俗
90後女星凱特·阿普頓現身拉斯維加斯,性感風采無人能及
人生須謹記:四盡、四不可盡
如何學古詩,我來教你們幾招

TAG:中華詩文學習 |

您可能感興趣

從民歌里吸收營養,終成清末「詩界革命」旗幟
橙色夫妻:做山西民歌忠實傳承人
《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陝北民歌代表性傳承人 王向榮
詩豪劉禹錫最美的愛情唐詩,文人詩和民歌的融合如此富有生活氣息
佤族民歌打動兩代華人 海外華媒代表: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
滿族民歌的美
聽中國最美民歌《茉莉花》
民歌與民間音樂
怪不得《明日之子》找李宇春「取代」薛之謙:他是「民歌困難戶」
被郭頌「欽點」的劉和剛,要做東北民歌傳承人
徐魯詩歌 回到民歌
當塗:山水都詩詞傳世民歌一詠三嘆 千字文代代相傳古塔煥然一新
屬於你我的經典歌曲,聆聽10首懷舊香港民歌
上古歌謠與先秦民歌
劉禹錫一首民歌體詩作,全詩風格明快活波,帶有鮮明的民俗特色
吳相洲:樂府、民歌、歌行等概念的辨析
《五十六個民族之歌》山歌—阿昌族民歌
故事:農民歌者
尋根義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喚》
《五十六個民族之歌》—月色—傣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