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結直腸癌中醫診療方案

結直腸癌中醫診療方案

結直腸癌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診斷:結直腸癌分期的標準方案,參照2011年NCCN結腸癌、直腸癌TNM分期。

(二)證候診斷

1.脾腎陽虛證:腹脹隱痛,久瀉不止,大便夾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腫塊,面色萎黃,四肢不溫,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或沉遲。

2.肝腎陰虛證:腹脹痛,大便形狀細扁,或帶粘液膿血或便干,腰膝酸軟,失眠,口乾咽燥,煩躁易怒,頭昏耳鳴,口苦,肋脅脹痛,五心煩熱,脈細數,舌紅少苔。

3.氣血兩虧證:體瘦腹滿、面色蒼白、肌膚甲錯,食少乏力,神疲乏力,頭昏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4.痰濕內停證:里急後重,大便膿血,腹部陣痛、舌質紅或紫暗,苔膩,脈滑。

5.瘀毒內結證:面色黯滯,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膿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脈澀,或固定痛處。

二、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

1.脾腎陽虛證

治法:溫陽健脾。

推薦方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湯加減。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蔘、白朮、乾薑、附子、甘草等。

2.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陰補肝腎。

推薦方葯:知柏地黃湯合清腸飲加減。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知母、黃柏、銀花、當歸、地榆等。

3.氣血兩虧證

治法:益氣養血。

推薦方葯:八珍湯或歸脾湯加減。當歸、川芎、熟地、白芍藥、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等。

4.痰濕內停證

治法:化痰利濕。

推薦方葯:二陳湯或葛根芩連湯加減。陳皮、半夏、茯苓、葛根、黃芩、黃連等。

5.瘀毒內結證

治法:化瘀軟堅。

推薦方葯:膈下逐瘀湯加減。當歸、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烏葯、玄胡索、甘草、香附、紅花、枳殼、五靈脂、炮山甲、乳香、沒藥等。

對症加減:

噁心:加姜半夏、廣陳皮、黃連,紫蘇等。

乏力:加女貞子、旱蓮草、生黃芪、當歸、補骨脂、菟絲子、大棗等。

腹瀉:党參、乾薑、黃芩、黃連、半夏、大棗、甘草等。

便秘:加大黃(後下)、枳實、厚朴、麻子仁、瓜蔞仁、肉蓯蓉、萊菔子等。

腹脹:加苡米、陳皮、雞內金、炒麥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辨病用藥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確抗癌作用的中草藥,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半邊蓮、漏蘆、藤梨根、紅藤、蛇六穀、苦參、紅豆杉、馬齒莧、敗醬草、白英、龍葵、土茯苓等。

(三)辨證選擇口服中成藥

根據病情選擇應用華蟾素片、復方斑蝥膠囊、安替可膠囊、西黃丸、西黃膠囊、平消膠囊、小金膠囊、康力新膠囊、貞芪扶正膠囊、健脾益腎顆粒等。

(四)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

根據病情選擇應用復方苦參注射液、欖香烯乳注射液、華蟾素注射液、欖香烯注射液、鴉膽子油乳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

根據病情選擇中藥泡洗、中藥灌腸、貼敷療法、中藥熏葯治療等外治法。

1.肛滴法

適應症:消化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伴有腹脹癥狀者;無法耐受口服中藥者,增加用藥途徑。

禁忌症:門靜脈癌栓,嚴重痔瘡,痔靜脈曲張,消化道出血等。

推薦用藥:生大黃9g、枳實15g、當歸9g、天龍3條、柴胡9g、黃芪15g、檳榔9g、黃柏9g。

方法:中藥保留灌腸技術標準為取胃、十二指腸引流管1根,經消毒後備用。療程為一個月。取250m1潔凈輸液瓶1隻,中藥濃煎至150m1後至40℃放入輸液瓶中備用。取輸液皮條將輸液瓶與胃、十二指腸引流管連接後,以石蠟油將待插入管端潤滑後,令患者側卧取胸膝位,將該管自肛門口緩慢插人至少30cm,以輸液控制閥控制滴速為60滴/分,以輸液方式緩慢將中藥滴入,並儘可能使中藥在腸中保留時間延長(大於2小時)。

2.保留灌腸療法

適應症:直腸癌放療後局部炎症、疼痛、腫脹者。

推薦用藥:生大黃20g、黃柏15g、山桅子15g、蒲公英30g、金銀花20g、紅花15g、苦參20g。

方法:將上方藥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從肛門插入導尿管約20~30厘米深,注葯後保留1~2小時。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局部紅腫熱痛者可用上方適量加水給予坐盆。腹痛、膿血便或便血甚者,易山梔為山梔炭,加罌粟殼15g、五倍子15g收斂止血。高熱、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30g、徐長卿30g、芒硝15g。

3.四妙散外敷

適應症:腹水、不全腸梗阻、腹部腫塊疼痛。

推薦用藥:甘遂1g、大戟1g、芫花1g、商陸1g、麝香0.25g(或冰片3g)。

方法:取甘遂、大戟、芫花、商陸藥物粉末各1袋(每袋1g)用米醋或蜂蜜調和成直徑約3~4cm,厚度約0.3~0..5cm大小的葯餅,將1/2瓶麝香(0.25g/瓶)夾置於葯餅之中,正面貼於肚臍眼或關元穴(臍下三寸),用醫用大貼膜1個(3M)固定,3天更換一次。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如有局部皮膚潰破、皮疹、瘙癢、疼痛等不適反應,暫停用藥,待癥狀緩解後酌情使用。

4.中藥泡洗法

適應症:手足綜合症或化療導致手足麻木不仁。

推薦用藥:川草烏各10g、透骨草30g、艾葉30g、紅花30g。

方法:將上方藥物煎取200ml,加入溫水1000ml中,每日手足浸泡約20分鐘,每日1次,每周5天。

(六)針灸治療

根據病情及臨床實際可選擇應用體針、頭針、電針、耳針、腕踝針、眼針、灸法、穴位埋線和拔罐等方法。

1.結直腸癌腸梗阻治療

取穴:內關、足三里、天樞、下巨虛、中脘。

方法: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每日1次,連續針3天。

2.骨髓抑制治療

取穴:主穴:足三里、三陰交、血海、膈俞;配穴:太沖、太溪。

方法:行多補少瀉手法,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6次為一療程,一般治療1~3療程。

3. 耳穴按壓療法對化療後胃腸道反應

取穴:噁心嘔吐:取內分泌、胃;食欲不振取胃、內分泌、交感;呃逆取食道、賁門。配穴:上述各症分別取腎、賁門、食道;脾俞、胃。

方法:用膠布將王不留行貼於穴上,每日按摩3~4次,每貼7日。

(六)其他療法

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如食療改善患者消化道反應,音療、心理治療改善抑鬱狀態,腹腔給葯治療腹水等,可根據病情酌情選用中醫診療設備如按摩椅、音療設備等。

(七)內科基礎治療

主要包括疼痛、合併感染及發熱等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具體參考《臨床診療指南—腫瘤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八)護理

包括體位選擇、飲食、口腔護理、呼吸道護理、中醫辨證護理、併發症的預防與護理等。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1.中醫證候

觀察中醫藥治療對患者臨床癥狀,如腹痛、噁心、嘔吐、乏力、食欲不振等中醫證候的改善情況。

評定指標:中醫癥狀根據臨床觀察分為10級:參照疼痛10級分類法:(0)級:無癥狀。(1~3)級:輕度癥狀,能耐受。(4~6)級:中度癥狀,常難以耐受。(7~10)級:重度癥狀,不能耐受,需要對症治療。此分級方法由患者本人進行評判。

好轉:主要癥狀或體征緩解,並維持4周以上。

穩定:主要癥狀或體征無明顯變化,或患者無與腫瘤相關的主要癥狀或體征。

惡化:主要癥狀或體征加重。

2.生存質量

觀察中醫藥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治療前後行生活質量判定。

評定指標:卡氏評分。

顯效:治療後比治療前提高20分以上;

有效:治療後比治療前提高10分以上;

穩定:治療後比治療前提高不足10分或沒有變化;

無效:治療後比治療前下降。

3.體重變化:除外體腔積液、浮腫等因素引起的體重變化。

好轉:體重增加>2Kg,並維持4周以上。

穩定:體重增加或減少≤2Kg。

惡化:體重減少>2Kg。

4.客觀療效

觀察中醫藥治療對患者的瘤體變化。

評定標準:

(1)目標病灶的評價

CR完全緩解:所有目標病灶消失,至少維持4周。

PR部分緩解:基線病灶最大徑之和至少減少30%,至少維持4周。

PD病變進展:基線病灶最大徑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

SD病變穩定(stable disease):基線病灶最大徑之和有減少但未達PR或有增加但未達PD。

(2)非目標病灶的評價:

CR完全緩解:所有非目標病灶消失和腫瘤標誌物恢復正常。

IR/SD未完全緩解(incomplete response)/病變穩定:一個或多個非目標病灶持續存在和/或腫瘤標誌物高於正常。

PD病變進展:出現新病灶和/或非目標病灶明確進展。

(二)評價方法

對照患者入院前後的病情變化情況,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評價:

1.綜合療效評定指標:

(1)中醫證候

主要採用疾病相關主症評分變化評價。選擇1~2項主要癥狀或體征變化,要求與腫瘤相關,並能反映患者的主要痛苦,如腹痛、噁心、嘔吐、乏力等。

(2)生存質量

治療前後症評分情況比較,主要採用KPS評分評價,體重變化、ECOG評分等作為參考。

(3)客觀療效

瘤體變化採用國際通用RECIST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4)化驗指標

血象、肝腎功能、腫瘤標記物、免疫功能的檢測方法參照化驗室的相關要求執行。

2.近期綜合療效評定:

有效:瘤體變化、主症變化、KPS評分變化、體重變化,上述4項,在穩定的基礎上,≥1項好轉。

穩定:瘤體變化、主症變化、KPS評分變化、體重變化,上述4項全部穩定。

惡化:瘤體變化、主症變化、KPS評分變化、體重變化,上述4項,≥1項惡化。

3.遠期療效評定:以中位生存期為評定指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氏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馬氏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針灸診療案例
《轉》訪浙醫二院腫瘤外科主任徐棟:精準醫療下結直腸癌患者的診療
乾貨—結直腸癌診療要點
尿毒症中醫診療思路
炎症性腸病的中西醫診療
醫療無國界 中美頂級專家遠程會診為肝癌患者制定精準診療方案
安想智慧醫療打造,「中國結直腸癌」腫瘤規範化診療平台正式上線
結腸癌的診療規範:治療結腸癌有3個方法,對症治療更有效
新版《癌症疼痛診療規範》發布,病因治療新增中醫藥方法
舒適化醫療之無痛胃腸鏡診療篇
中醫講堂┃高血壓病的診療
癌症的診療策略
解析幼兒「暫時性口吃」的系統診療矯正方案
傳承中醫絡病診療方法 保定以嶺國醫堂正式開業
診斷指導治療,精準診療改善腫瘤全程管理
糖尿病致夏科氏足綜合征的診療方案
以名中醫工作室為紐帶,探索肛腸疾病區域診療模式
頸椎病、肩周炎等病症針灸推拿診療方案(乾貨)
腫瘤精準診療介紹
流行感冒診療方案之治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