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洪澇災害災後疾病防控知識要點

洪澇災害災後疾病防控知識要點

6月,暴雨連連,洪水泛濫。湖南省氣候中心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6月1日至30日,湖南全省平均降水量達397.4毫米,較常年(210.13毫米)偏多89.1%,為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位(1954年396.5毫米,1998年342.5毫米)。【數據來源:新湖南】

洪澇災害災後,怎麼防控疾病呢?湖南醫聊邀請湖南省疾控中心劉富強博士介紹防控要點。

(圖片來源於中新網)

一、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並引起腹瀉和/或其他臟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類疾病。災區常見腸道傳染病主要有細菌性痢疾、霍亂、傷寒和副傷寒、其它如沙門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腸彎麴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耶爾森氏菌等細菌引起的細菌性腹瀉病、病毒性腹瀉病(輪狀病毒、杯狀病毒、腸道腺病毒和星狀病 毒感染性腹瀉),以及寄生蟲腹瀉病(隱孢子蟲等)。其它腸道傳染病還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霍亂

不進食生的海(水)產品,海(水)產品加工存放容器要做到生熟分開,煮熟後食用,清洗海鮮人員要徹底洗手再接觸食品和餐具;不喝生水,只喝開水、 合格瓶裝水;避免大型聚餐和吃剩飯菜;不隨地大小便,更不要在水井和河邊大小便;發生無痛性腹瀉和嘔吐須立即就醫;糞便和嘔吐物污染的地面、容器、廁所、水龍頭、衣物被褥等應進行清潔和消毒。從事飲食服務、垃圾糞便處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據專業機構推薦可及時口服霍亂疫苗。

細菌性痢疾

不進食未洗凈的瓜果、蔬菜,瓜果要削皮吃,少吃涼拌菜,不吃或少吃熟肉涼盤食物;食用生大蒜有助於預防;食物加工要煮透;飯前便後、加工食物前要洗手;防止飯菜被蒼蠅叮爬;不喝生水,只喝開水、合格瓶裝水。不隨地大小便。發生水樣便、稀便、膿血便,伴腹痛、里急後重應立即就醫。兒童發生高熱驚厥應就醫排除是否為中毒性痢疾。

傷寒和副傷寒

不進食未洗凈的生菜和瓜果;不吃未煮熟的貝類等海鮮。不喝生水,只喝開水、合格瓶裝水;飯前便後、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隨地大小便。目前傷寒、副傷寒病情一般不典型,當出現持續3天以上發熱,頭痛、食慾差,排除感冒等疾病,有不潔食物或生冷食物進食史,應立即就醫治療。從事飲食等服務、垃圾糞便處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據專業機構推薦接種傷寒疫苗。

甲型肝炎

不進食未洗凈的生菜、不吃未煮熟的貝類等海(水)產品。不喝生水,只喝開水、合格瓶裝水;飯前便後、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隨地大小便。不共用水杯等餐具用具;出現皮膚、眼睛鞏膜發黃、噁心、厭油、食慾差等消化道癥狀應立即就醫治療。從事飲食服務、垃圾糞便處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據專業機構推薦接種甲肝疫苗。

手足口病

經常用清水和皂液洗手,特別是在接觸口鼻前、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如廁後、當手被水皰、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更換嬰兒尿布後及處理被污染的物品後要徹底洗手。經常清潔和消毒日常接觸的餐具、用具、物品或表面(如傢具、玩具和共用物品)以及分泌物、嘔吐物和糞便等污染的物品用具。盡量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成人外出回家應更換清潔衣服和洗手後再接觸嬰幼兒,不要餵食嬰兒經成人咀嚼過的食物;避免與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觸,如玩耍、接吻等。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家居或幼兒園室內做好通風。

根據專業機構推薦3歲以下兒童可接種腸道病毒71型(EV71)疫苗,以減少EV71感染髮病及其導致的重症和死亡。

(網路圖)

二、蟲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條件下長期存在、在野生動物間流行,並在一定條件下會感染人類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比較顯著,由於洪災期間自然環境的改變,包括溫度、濕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棲息地變化影響了病原體、傳染源、傳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長繁殖和生活習性;另一方面,自然災害發生期間災區群眾居住條件惡劣、營養不良、精神心理壓抑,使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災區衛生防病措施被損害等均易導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發。洪災後需要重點預防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有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血吸蟲病、鼠疫、炭疽、布魯氏菌病等。

腎綜合征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以鼠為主要傳染源、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傳播途徑:攜帶病毒的鼠類分泌物、排泄物等被攪起漂浮到空氣中形成氣溶膠,經呼吸道吸入或經粘膜接觸而感染;被鼠類咬傷或破損傷口直接接觸帶病毒的鼠類血液和新鮮排泄物而感染;進食帶毒鼠類糞便污染的食物,經口腔或胃粘膜而感染;可經蟎類吸食帶毒鼠類的血液後又叮咬人而傳播;以及母嬰垂直傳播。潛伏期為4-45天,多為1~2周。該病起病急、畏寒、發熱;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狀;頭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頸、上胸部充血潮紅(三紅),呈酒醉貌;眼瞼浮腫,結膜充血,水腫,有點狀或片狀出血。

群眾要做好衛生及自我防護工作,如確保家及工作場所無鼠;妥善保管糧食、防止食物被鼠污染;清掃有鼠類尿、糞污染的地方時,要適當防護,戴橡膠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做好防鼠滅鼠措施,防止鼠類進入室內;不採取人工搗動鼠窩等滅鼠措施。

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發的一種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的主要宿主為豬等家畜和鼠類,人主要通過接觸被豬和鼠的帶菌尿液污染的疫水及土壤而感染髮病。我國大多數省份都有鉤體病的存在和流行。鉤體病是全身性感染疾病,病程常自限性,由於個體免疫水平上的差別以及菌株的不同,臨床表現可以輕重不一。病原體侵入人體後7-14天發病,短者3-4天,長者可達一個月。該病主要癥狀和體征有發熱、頭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觸痛、淺表淋巴結腫大和眼結合膜充血等,嚴重者可造成肝、肺、腦、腎等重要器官受損,並危及生命。鉤體病的治療原則是「三早一就」,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和就地治療,早期治療核心是抗菌治療,首選青黴素,次選慶大黴素,強力黴素、四環素等亦可酌情選用。

7~9月是鉤體病高發季節,受災地區是鉤體病高發地區的,值此洪澇災害季節,群眾接觸疫水機會增加,發病風險增加,汛期發病人數可能會增加。災區群眾要避免接觸疫水,對豬等牲畜進行圈養,積極配合政府開展滅鼠等愛國衛生活動,出現癥狀及時就醫。參加抗洪搶險人員和參加水稻收割的農民,必要時可接種疫苗,或者開展預防性服藥。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桿菌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牛、羊等食草動物為主要傳染源。人類主要通過接觸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過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塵或氣溶膠而感染。炭疽主要有三種臨床類型:皮膚炭疽、腸炭疽和肺炭疽,有時會引起炭疽敗血症和腦膜炎。其中皮膚炭疽最為常見,佔全部病例的95%以上。人體感染炭疽桿菌後一般1~5日發病,也有短至12小時,長至2周,急性腸炎型可12~18小時發病,同食者相繼發病,類似於食物中毒。皮膚型炭疽的皮損好發於手、面和頸部等暴露部位,其特徵為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周圍組織腫脹及浸潤,繼而中央壞死形成潰瘍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圍皮膚髮紅,腫脹,疼痛不顯著。腸炭疽可表現為急性腸炎型或急腹症型。肺炭疽表現為高熱,呼吸困難,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炭疽治療原則是隔離患者,儘早治療,抗生素首選青黴素,並給予對症治療,防止發生併發症。

我國炭疽自然疫源地分布廣泛,炭疽病例時有發生,7~9月是炭疽的高發季節。洪災是動物炭疽疫情暴發的危險因素,受災地區存在局部地區炭疽疫情暴發的風險。因此災區群眾要預防炭疽,最重要的措施是不接觸病死動物,發現牛、羊等動物突然死亡,要做到「三不」,即不宰殺、不食用、不買賣,並立即報告當地農業畜牧部門,由該部門進行處理。一旦發現自己或周圍有人出現炭疽的癥狀,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院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並及時就醫。注意從正規渠道購買牛羊肉製品,不購買和食用病死牲畜或來源不明的肉類。

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屬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傳播因子是流產物、乳、肉、內臟、皮毛等。布魯氏菌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徑傳播。重點防護人群是與牲畜接觸密切的一些職業人群及疫區和牧區的居民,如獸醫、放牧員、飼養員、屠宰工、擠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員等。食用生奶和或未煮熟的肉類也可導致感染髮病。

接觸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時,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圍裙。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類。布病急性期病例以發熱、乏力、多汗、肌肉、關節疼痛和肝、脾、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出現疑似布病癥狀應該儘快就醫,延誤治療可導致慢性化,對身體傷害更大。

血吸蟲病

1. 警惕災區血吸蟲病流行。我國血吸蟲病主要流行於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四川、雲南等省份,外地抗洪救援人員要特別警惕當地是否有血吸蟲病流行,向當地居民或疾病防控機構諮詢、了解當地血吸蟲病流行情況,以及當地水系洪災期間是否有周邊血吸蟲病流行區來水。

2. 注意用水安全。在血吸蟲病流行區,或可能受血吸蟲病流行區來水影響地區,禁止直接飲用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洗手、洗衣等生活用水應進行消毒處理,每50千克飲用水加漂白精0.5克或漂白粉1克。

3. 避免接觸疫水。禁止在流行區自然水體中游泳、戲水、洗手、洗衣等,避免接觸疫水或者有釘螺分布的水體。

4. 做好個人防護。必須接觸疫水時,應在身體可能接觸疫水的部位塗抹防護油膏,持續接觸疫水超過油膏中藥物有效時間時應再次塗擦藥物;在防範高溫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不透水的長統膠靴、褲、手套等防護用具。

5. 主動接受血吸蟲感染檢查。如接觸疫水時未能採取足夠的防護措施,特別是外地救援人員,應主動到血防部門進行血吸蟲病檢查,發現感染應早期治療。

6. 出現癥狀及時就診。接觸疫水後如出現發熱、腹瀉、乏力等癥狀,要儘快尋求醫生幫助,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曾在血吸蟲病流行區接觸過疫水,儘早診斷和治療。

7. 臨時居住地附近有釘螺分布的小水域和草灘地可用氯硝柳胺進行處理,殺滅尾蚴和釘螺。噴洒劑量為2~3g/m2;浸殺劑量為2~3g/m3水體。

8. 加強家畜、糞便管理。洪災期間,儘可能將牛、羊等家畜集中圈養,禁止到有釘螺的區域放牧。人及家畜糞便儘可能及時收集,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糞便流入水中。

瘧疾

洪澇災害發生後,由於水體面積擴大,積水坑窪增多,使蚊類孳生場所增加。此外,因居住條件簡陋,衛生條件極差,多數災區群眾住在無防蚊設備的帳篷等設施內,人蚊接觸機會增加。因此可能增加瘧疾的傳播。當洪水消退後瘧疾流行區出現瘧疾暴發、流行的情況並不少見。為減少疾病發生,災區的瘧疾防治 應採用以下綜合措施:

1. 加強疫情監測,建立疫情監測點,及時準確掌握疫情,分析趨勢,進行預測,為制訂防治對策提供科學依據。

2. 加強發熱病人的血檢,及時發現傳染源,規範治療現症病人,及時開展疫點處置,防止傳染源的積累與擴散。

3. 開展媒介控制措施,對瘧疾高發區且蚊媒密度較高的災區群眾集居地和居住場所用擬除蟲菊酯進行室內滯留噴洒。

4. 提倡使用蚊香,殺蟲劑浸泡蚊帳或長效蚊帳,有條件的地方,在居所內安裝紗門、紗窗等家庭防蚊措施。提倡穿著長袖長褲、在暴露的皮膚部位噴塗酊劑、霜劑、液劑等驅避劑,改變露宿習慣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減少蚊蟲叮咬。

5.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除雜草污泥,填平坑窪,改善環境衛生,減少和消除蚊媒孳生場所。

6. 開展瘧防知識的健康教育活動,提高災區群眾自我保護意識與防護能力。

(圖片來源於紅網)

三、其它疾病

食物中毒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開,餐具須清潔並消毒後使用,進食前要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產品;不吃剩飯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無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攤檔購買食品;不吃發霉食物;不自行採摘野生菌類食用。避免誤用工業鹽當食用鹽;食品應儲存在乾燥、低溫處,且不易被鼠類和蒼蠅、蟑螂侵害,並防止鼠藥污染食品。洪災期間和退水應避免或減少大型聚餐。

水源性疾病

不喝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裝水器具必須乾淨,並經常倒空清洗;對臨時的飲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進行消毒;混濁度大、污染嚴重的水,必須先加明礬澄清後再消毒;飲用水消毒劑(漂精片、消毒泡騰片)必須放在避光、乾燥、涼爽處存放(如用棕色瓶擰緊瓶蓋)。自來水水管或水龍頭如被污染,退水後應充分清洗管路,水龍頭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集中性供水應嚴格按照規範消毒,末梢水余氯須達到國家標準。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注意手部清潔。不用手、尤其是臟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與臉盆應單用。如果不得不與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病人共用臉盆,則應讓健康人先用,病人後用,用完以肥皂將臉盆洗凈,並常用消毒劑浸泡消毒,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劑,應使用含氯消毒劑。

皮炎

洪澇災害發生後,尤其是內澇積水長期不退的地區,皮炎的發病率很高,主要是指人體四肢由昆蟲叮咬、污水浸漬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炎性感染。洪澇期間發生的皮炎,除因抗洪搶險、打撈搶收莊稼引起的浸漬糜爛型皮炎、蚊蜢叮咬後搔抓引起繼發性皮膚感染外,多為動物尾蚴皮炎。

減少皮炎應該採取的預防措施包括:

1、下水工作期間,在可能的情況下,每隔1~2小時安排一次離水休息,起水後擦乾雙腳,有陽光時將雙腳在日光下曝晒片刻。勞動完畢後,用清水洗凈雙腳後穿乾的鞋襪。

2、下水工作前可在腳部、小腿等處塗擦凡士林、皮避敵、防蚴筆等防護用品。皮避敵塗擦一次有效期可持續4小時。防蚴筆塗擦一次有效期可持續8小時。

中暑

洪澇災害發生後,由於災區居住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人民群眾生活直接暴露在陽光直射條件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容易出現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癥狀,極易發生中暑。

中暑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噁心、嘔吐、胸悶; 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重症病例可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

出現中暑癥狀後,應該立即移至陰涼處或空調室中,並給予物理降溫,重症者迅速降溫,頭部戴冰帽、頸兩側、腋下腹股溝大動脈附近放冰袋,靜脈注射復方氯丙嗪。 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同時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災後減少高溫中暑病例應該採取的預防措施包括:

1、定時喝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多喝加淡鹽的溫開水。

2、合理飲食:飲食以清淡為好,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多吃涼性蔬菜、苦味菜、吃各種瓜類。

3、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4、減少不必要的活動。

5、加強健康教育。教育災民在中午太陽直射期間盡量選擇蔭涼的場所避暑;教育群眾不宜在炎熱的中午強烈日光下過多活動;中午盡量不要外出,如必須外出,宜穿寬鬆透氣性好的淺色衣服,並戴防護眼鏡和遮陽帽;酷熱時,不論在戶外從事什麼活動,都應放慢速度;隨身帶上必要的防暑藥物如清涼油、人丹、十滴水、風油精等,一旦發現不適,可及時使用。

6、增加防暑藥物和解暑藥品的儲備並及時下發。

7、駐點醫療隊加強巡診,隨時處理病情。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疾控中心 劉富強博士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在家做飯等於食品安全保障?做不到這5點依然「病從口入」!
長沙男子一上廁所就「暈尿」?只能憋尿十分無奈!
可口可樂凈水24小時在湘啟動 首批36000瓶純凈水送達災區
男子一上廁所就「暈尿」?膀胱內小包塊竟全球罕見?
「腳都」長沙暴雨,小心染上「腳氣」?皮膚專家告訴你為什麼!

TAG:湖南醫聊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季洪澇災後常見傳染病防控處置
病毒性肝炎防控知識
搞清病害侵染特性 防控並舉避免損失
紅提得了病蟲害怎麼辦?紅提病蟲害防控減災預案
免疫力低下患者如何防控院內感染?
「慢病防控」警惕這個「悄悄的疾病」——骨質疏鬆
知己知彼——嚴防死守防控器械相關感染
赤霉病防控掃尾勿輕視,落實防災減災措施保豐收
這些疾病不要忽視,做好孕檢和疾病防控,受孕才會事半功倍
重視大腸癌三級防控 積極處理癌前病變可終止腸癌發生
茶樹病蟲咋防控
春季幼兒最易感疾病!手足口病危害大,預防控制是關鍵
怎樣有效防控空心菜缺素症和一些常見病蟲害
關愛生命 腫瘤防控
圓環病毒危害、防控策略及繼發感染的控制措施
傳染病防控面臨新問題
設施甜瓜有哪些病蟲害?設施甜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獼猴桃潰瘍病等三種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控技術
我國超八成人死於慢性病,防控形勢嚴峻!
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