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蔽而新成——大千老師講道德經節選

蔽而新成——大千老師講道德經節選

道德經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如果沒有一定的見地,對道有一定的把握,這章簡直沒法理解了。我以我粗淺的認識,給大家稍微捋一下,大家能聽懂多少就聽懂多少,有可能對也有可能不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就是說真正如果懂得了道了,他思想的深邃程度、理解力,已經不是普通人所能了解的了。外人可能覺得他是個瘋子、狂徒、傻子。

微妙玄通嘛,深不可識,達到的高度,下邊人看不到了。可能能看到一個小點,就像山腳下人看山上人一樣,看不到,深不可識了嘛。

也就是說,當他離道越來越近的時候,他回頭一看,沒有幾個人可以跟上來了。熙熙攘攘,看熱鬧的,或者為了一些理論打得頭破血流的,爭來爭去的,吵吵鬧鬧,他們看不到這個人了。也就是說這個人了解了道之後,他想把道的意思表達出來的時候,他也發現他嘴巴啞了,說不出來了,說出來也沒有人信,也可以說是曲高和寡了。

到達了那個層次,可能都是寂寞身後事了。在當世,他是不可能有所表達了。就是這個人已經不會被大家所接受了。深不可識嘛,他講的道理別人已經聽不懂了。所以說道可道非常道嘛,當他越接近道的時候,他越無法表達道。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那怎麼辦啊?老子說,那我還是勉強說一下,最後他發現,他說的別人也聽不懂,以至於現在我們也讀不懂他在說什麼。那麼他在說什麼呢,下面是他要說的。

豫兮若冬涉川

我們講過三界,神氣形,神化氣,氣化形,一級級化出來。具體他怎麼操作的,裡面怎麼轉的,氣怎麼陰陽剛柔的轉換,怎麼由小到大,如何生成的,實在是難以理解。

豫當戰戰兢兢講。若冬涉川,就像冬天過結了冰的河一樣,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生怕踩重了,一下子冰裂了,人掉下去。

他在說什麼呢?我們講過,氣球上切肉,中間的火候、度的把握,他要調氣調神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豫兮若冬涉川就這個意思。稍微催大點火候,完了。就像做飯炒菜一樣,再大點火,焦了,味道改變了,糊了。火不及,炒的生,火大了,炒的老,就中間那一點。養生修道看病療疾,都是這個意思,找到中間那個度。左了也不對,右了也不對,就中間對。今天中間對,明天中間可能就變了,所以說這個度,找到度,不能過不能不及,要火候均勻。下面都在說這個。

猶兮若畏四鄰

得守那個元真,守那個氣,守那個點,精細到什麼程度啊?生怕有任何閃失,走了火,跑了氣,過了時辰。就像猶兮若畏四鄰。

猶當啥講啊?就是害怕了。猶豫嘛,就像畏周圍的鄰居一樣。四鄰嘛,就是四周嘛,周圍環境嘛,生怕周圍環境對自己有任何的影響。提心弔膽的,因為守那個元真,練那個功啊不能有任何分神和錯過火候,火候一錯過了,你進火退火都不對了。

儼兮其若客

什麼叫客啊?像客人一樣,儼然的坐在人家裡,不能有任何放鬆,要提高警惕,儼然嘛,在那裡養氣調氣等氣。

渙兮若冰之將釋

什麼意思啊?就是你的氣機,咱比喻,如果病氣或者不調之氣,他由不調的狀態渙散開來崩潰、瓦解、消散,就像化冰一樣,慢慢而然的。或者你的正氣來複,也像冰之將釋一樣,一點一滴的,這個冰就開始瓦解了。就是我們攢正氣,就是這麼難,去邪氣就是這麼難。

敦兮其若朴

什麼意思啊?也就是我們講過的金字塔,底盤要大,要敦實,底盤大當中生出一個小角來,就上邊那個角,也叫尖。一個巨大的無當中生出一點有,我們的養生就是平時的巨大的佔用我們更多時間的平常的生活當中,生出了我們的健康,叫敦兮其若朴。你不能說是豎個棍,沒有基礎,棍一推就倒了,但金字塔你推不倒。

曠兮其若谷

真氣從無中出,從無中養,點點滴滴的,就像一個山谷一樣,空曠的,但裡面會不斷的生出東西來。下頭講了,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這個東西都從這個谷中生出來,無中生有,這就是我們的真氣,就這樣出來的。

混兮其若濁

整個的打成一片,混混沌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纏繞,包繞,混元一體。濁,就是水攪渾了一樣,水是清的,攪起來泥沙是渾的,水和泥沙混合在一起,濁。陰陽相合,濁,這個就是我們開方、用藥、治病、做人,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陰陽相合。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這個說的非常重要的一點,一陽來複,怎麼來的。真氣是怎麼來的?靜之徐清,就是你放一杯水,慢慢的蒸發,這蒸發就徐清。一杯濁水放在那,慢慢的澄清了,這個叫徐清。真氣一點一滴的繚繞、升華、蒸騰、變化,都在靜之徐清裡面體現。就像我們身體不好養,身體怎麼養啊?動靜結合,靜以養體,動以養用,一點一滴的讓我們的身體好起來。人身體的功用也是這樣一點點的起來的,你要著急,打造一個什麼東西,這玩完了,一定要醞釀出一個東西來,不要打造,偶爾打造,要以醞釀為主,打造為輔。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一靜一動。

保此道者不欲盈

不要做過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不要做滿了,讓所有的事物不斷的轉換。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始終處在一種有生機的狀態,什麼東西破舊了,他能變成新的,這個就是腐朽化神奇,神奇復變為腐朽的意思。真正能理解這句話的人太少了。

大家一定一定要記住,「蔽而新成」。什麼叫蔽而新成呢?破敗的、弱的、不咋地的裡面重新生出芽來,充滿了生機。就像蒜一樣,蒜放在那兒,外面都乾癟了,裡面又頂出個小蒜芽來。蔽而新成,出元嬰了。

任何一個人的身體,就是再差的,他如果保此道者,不欲盈,慢慢地生機起來,經脈開解了之後,他也會蔽而新成。這個是宇宙大道,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至於你為什麼不能蔽而新成,而是蔽而又蔽,越來越不行?就是因為你沒有得道,不理解道的含義,知道了又不能去做,所以你一輩子就這樣衰老下去了,沒有蔽而新成的機會了。

這個完全透露了修道的關鍵所在、火候掌握、練功的根本要義。這不老說嗎?根本大法嘛,宇宙根本之理。現在出那個書,一本接著一本,不都是講這些嗎?其實老子這段話就把修道的要領告訴大家了,修道養生,延年益壽,奧秘都在這裡面。

所以

古之善為道者,深不可識,什麼深不可識啊?就是元真,生命的規律道理,他非常容易遭到人為的破壞,養他又容易又不容易。能看到元真的生長變化,就能理解老子的這段話。

小心翼翼的培養元真,像呵護嬰兒一樣。你不能拿那個嬰兒拽來拽去的,稍微一碰一冷了一熱了都不行,要保護好嬰兒,讓嬰兒慢慢的生長。嬰兒的生長就像冰之將釋一樣,慢慢的就起來了,靜之徐清,動之徐生,慢慢的起來。我們人身體裡面的元真、元陽也是這麼來的。

想想大家每天對身體的破壞有多少?比如說,早上起來生悶氣,對元真是一個傷害;上午做事太急、太猛,元真跟不上,又傷害;中午元真需要休息,你沒有休息睡覺,又傷害;到了下午元真不行了,沒精神,沒精打采,還得做事,沒辦法啊,又調身體里的潛能,相當於抽身體里的地下水一樣;晚上很累了,出去吃飯聚餐,胃應該要養了,你又吃了一頓,五飽六飽的,胃得不到休息,又傷胃了;晚上來了點精神,該睡覺不睡,熬夜,又傷身體;晚上外邊又吵,睡不安穩、想事,按理說這時候應該是靜之徐清的時候,又一宿沒睡好;第二天早上又沒起來,該動之徐生了,又起不來。這樣長此以往,大家的身體會好起來嗎?

大家要記住微妙玄通、冰之將釋,因為治病啊,養生啊,冰之將釋,都是一點點來的。靜之徐清、動之徐生,一動一靜,徐就是慢慢地,一點點來。

我記得我上班的時候跟領導說咱慢慢來,領導「啪」一拍桌子,怎麼可能慢慢來?馬上做,儘快做好。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慢慢來做的,一天做一點,一天做一點,積少成多。大家一聽慢慢來都覺得你消極怠工,你拖沓,簡直這個慢字不能說了,要說好、馬上、立馬、明天就做好。

大家都需要這樣,但僅有這個東西就把自己給傷了,把事也傷了,整來整去你還不如慢慢來快呢,大家都喜歡打造,什麼叫打造呢?馬上、鍛造,馬上鍛造出來。不著急,慢慢來,現在這話成了貶義詞了,你要跟你合作夥伴或者跟誰說:不著急,慢慢來。他可能接受不了,現在人太急了,急來急去把這個事兒傷了,把自己也傷了。得了一身病,有什麼可著急的?

只有經歷過成功的,或者已經成功的,或者經歷過大量的失敗最後成功的,他才知道什麼叫慢慢來、不著急。或者是閱歷很深的,才懂得慢慢來的哲學道理。徐清徐升都一點點來嘛!

Believe

回復「目錄」閱讀所有文章

本文的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片來源網路, 版權所有歸原作者

編者註:

健身者的樂園——德明健身預備群,歡迎追求健康與熱愛健身的你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明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德明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三生萬物——大千老師講道德經節選上
出生入死——大千老師講道德經節選
谷河老師講《孝經》第二十講治家+讓萬家歡心
史老師講故事——三人成虎
彭新建老師寫「經」 之路!
黃玉峰老師說經典
南懷瑾老師講佛門孝道:義在大孝的盂蘭盆經
南懷瑾老師講述:財富之神,大富之業
聽老師講經:六維世界內話「感恩」
季辰新老師
雪香瓦庫話老聃│記趙跟喜老師講評《道德經》
南懷瑾老師講述:自古以來家庭的問題是歷史的大問題
南懷瑾老師讓大家練習集中心念、專一精神
話說老師這尊大佛
從新老師的小變革看瑜伽大課
北大易春麗老師:重新認識自閉症
著名畫家馬濤馬老師和喬惠銘喬老師之迎新春聯展
南懷瑾老師講述:真正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的要義
南懷瑾老師:這八個字是成佛的必經之路、必要法門
《一拳超人》中琦玉老師十大經典台詞,第七句還真是變態!